查看原文
其他

董云裳:防止把美中竞争简化为二元对立关系

GIG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2023-11-08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GIG)立足湾区,服务国家,面向未来。研究院由著名学者郑永年教授担任理事长。

董云裳

美国国务院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前代理助理国务卿

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保罗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

第二届“二十国集团+战略思想家对话会”相关链接:

我院成功举办第二届“二十国集团+战略思想家对话会”
郑永年:G20引领世界重归可持续发展之路
李成:亚太发生AI战争的风险在增加
郑永年:管控大国竞争需要警惕民族主义情绪
在失序的世界中管控分歧:寻找对话与合作机会
何冬妮:用发展消弭冲突,用市场替代战场

本文系作者在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二十国集团+战略思想家对话会”(2023年9月6日)中“管控大国竞争”对话的发言整理文稿


董云裳


目前美中两国互为竞争对手,但是这是什么性质的竞争,我认为尚无定论。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一些人认为中美正在进行一场生死攸关的零和博弈,双方发生军事冲突在所难免。很多思想家、学者和战略家认为目前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已然如此,也有人认为中美的意识形态从根本上来讲互不兼容、无法共存,甚至还有人说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价值观是无法共存的。


一直以来,根据我作为美国政府官员多年来与中国政府打交道的经验,这些理论可以为解释双方关系的动态变化提供一些启示,但是不能具体地、深入地以及基于现实地去解读在21世纪美中关系面临的问题。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管理美中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什么、到底要做些什么,他们对此的印象主要来自新闻报道,并且一般来说都是一些负面报道。


皮尤中心针对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开展了问卷调查。美国人对于中国到底持什么态度?是认可还是反对?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调查显示的结果越来越负面。但这种调查结果到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意见,还是只是大家根据媒体里已经树立的中国形象做出的判断?


零和博弈的支持者会把中美之间的问题错误地简化成一个二元对立关系。近期《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上的一篇文章说,美中之间紧张局面的缓和(Détente)只是一种幻觉,中美在未来不可避免地会有军事冲突。如今的《外交事务》杂志几乎每一期都会有人这么讲,但这是一种虚假的二元对立,还包括很多其他的对立,例如良好的开放式互联网与糟糕的审查式互联网的对立、良好的美国联盟防御结构与坏的敌对包围概念对立、关于南海是好的国际开放航道还是不好的中国封闭水域……这种单一的“卡通形象”式的解读听上去似乎十分令人信服,媒体记者也很喜欢使用这些“博眼球”的叙事,但决策者应坚决抵制这种做法。


拜登政府的一些官员知道问题是复杂的,美中关系有过往的历史沉淀,而且双方都采取了行动。此外,他们知道这个对中美关系二元对立式的解读与实际的故事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实际故事有更多细节,更加复杂,有更多层级,不是社交媒体上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就能概括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不同因素影响中美关系,比如领导人的特点、国内政治、国民心态等等,这些因素都深刻影响着中美关系。拜登总统经常强调他和中国领导人的个人关系,把这当成避免战争的一个有利因素。


另外,华盛顿的政治观察家也都知道,目前,在美国要搞政治必须要对中国强硬、必须“鹰派”才行。这种情况到底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动因何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有意而为?实际上,美中两国间的竞争态势几十年前就有,竞争是一直存在的。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在经济上采取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美国是一个自由市场主导的民主国家。


中国的力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急速攀升。中国的GDP以购买力平价标准(PPP)来说,十年前就已经超过美国。2002年,中国领导人和中国学者就指出美国将来会遏制中国的发展,并采用各种方式让中国的发展脱离轨道,所以他们认为中国在国际社会要讲和平崛起,要向美国和其他国家解释中国将如何发展,以及中国将对自己施加何种约束等。显然,这并没有奏效。


美国和中国之间一直处在有竞争、相互猜疑的状态,现在有许多中国人也觉得美国是最大的威胁。许多人一直是比较警惕美国的,现在这个不信任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巅峰。


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以来,这50年里,美中一直能够比较好地管控双方关系并从中获利。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有人说现在两国已经没办法管理双方关系了,要么是因为他们没办法理解这个关系,要么就是他们有不可告人的其他目的,也可能两种原因都有。


很难说清楚在过去五年间中美中之间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以至于双方关系落到现在的境地。美中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因素,但这些问题在过去的40年间都能被很好地处理。为什么现在就不能了?问题可能是双方都失去信心了?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或者说,双方的挫折感加剧了对彼此的情绪。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另外,最近那篇《外交事务》的文章甚至认为,美中之间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方面的关系也是不可调和的。这就意味着未来全球治理的前景是非常暗淡的。如果没有新冠疫情,美中关系肯定是非常不一样的,新冠疫情把中美关系不断下滑的问题放大了,而且不断地激化矛盾。照理说,新冠疫情应该是促进双方合作的。回顾各国在应对新冠疫情期间采取集体行动的历史时,我们应该从中反思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内顾倾向正成为普遍选择,这是我希望能够扭转的。


现在我们看到国际社会分成两部分,比如七国集团(G7)和金砖国家、比如经合组织国家(OECD)和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团结的国际社会,就无法更好地管理中美关系、避免冲突、解决全球性的挑战。我想在这个会议上,大家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一起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这才是关键。


未来各个国家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如何使政治议程适应与过去几十年不同的经济现实?全球变暖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更严峻的挑战,但大国都在试图摆脱自己在国际事务的责任,年轻人对此感到失望。移民、健康、教育、环境、犯罪是全球性的问题,不仅是美国或中国的问题。人工智能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挑战,如果没有美国和中国的合作,世界就无法成功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必须合作去应对这些问题,让全球社会以及经济更加一体化,而不是分崩离析。


关于如何更好地管理美中关系,我这里引用奥巴马总统夫人的话,“当别人低劣攻击,我们要高尚回应(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可能中国的政府和一些智库学者觉得他们需要去回应美国所有的评论,比如自下而上的关于民主的讨论。但是我想,不用在意那些不尊重人的、幼稚的、粗鲁的、满足自己目的的言论,这些评论并不会实际损害中国的形象,而只是让说这些话的人的形象变得更糟。


美中两国都应保持谦虚的态度。中美两国都在浪费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资本。许多国家已经对中美之间的争斗感到厌烦,而且也认为两国的注意力应该放在那些更为紧迫的问题上,让不同国家及其人民都可以看到两国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行动。


美中关系需要更加多元化,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让更多人参与其中。G20是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平台,如果美中两国都致力于使G20取得成功,那么全球就不会分崩离析。另外,透明度非常重要。美中两国都有责任向对方社会传递可靠、准确和负责任的信息。


最后,我想回应一下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所说的,美中两国不应该希望对方失败,美中应寄希望于相互成就,打造双赢局面。我曾谈到美中在国际体系中的共同演进(co-evolution)关系,美中在不断地改变、不断地影响着彼此,好像一方是另外一方的倒影。所以随着双方的共同演进、共同改革,需要设定面向未来发展的共存与合作路径。




END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是“民间性质、官方支持、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研究院秉承独立、客观、有效的核心价值理念,汇聚海内外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学者和实践者,扎根真实世界,积极回应转型中国的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致力于知识创新和专业的政策研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和解决方案

往期回顾


郑永年:管控大国竞争需要警惕民族主义情绪

在失序的世界中管控分歧:寻找对话与合作机会

何冬妮:用发展消弭冲突,用市场替代战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