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很遗憾,并没有谈下好折扣,不过......

刀妈 丹妈 丹妈读童书
2024-12-03

         丹妈碎碎念         


给小学生看的科普类杂志,我推荐过《好奇号》和《万物》,觉得它们已经是同类杂志的天花板了。


很难想像如果再有人做新的同类杂志,能够从哪种角度入手?又能做到哪种程度?给孩子带来什么价值?

直到《问天少年》的出现,我感觉有了答案。在它1月份刚创刊时,我就有推荐的冲动了。

但你们知道的,我喜欢用时间去“考验”新东西,所以足足等了10个月,和编辑部刀妈一起,差不多看了10期杂志,内容各方面还不错,是时候可以推荐了。

之前我在推荐《大国重器》(适合7岁+),我也提到喜欢航天、军事、尖端科技这方面的孩子,这几套书可以参考下。

只是很遗憾,这套杂志,在双11期间,并没有谈下我满意的折扣。杂志团价368元,可以参加平台的满减活动,但公号开团不能。

我觉得双11期间,这种全年低价的时期,哪怕是做到电商活动和公号开团持平我都愿意的。但很遗憾并没有谈下来,杂志对接人明确表示公号力度不能持平电商平台。果很难凑满减的我也算了,关键是双11期间,太容易凑了,和其他要买的东西,随便凑一凑就能优惠四五十元,也挺香。

谈判是崩了,不过......本着好书不团也推荐的原则,还是来一篇客观真实的详细介绍,让有需求的孩子看到它。


杂志名称:《问天少年》

价格:原价456元/年  现价368元/年

期数:每月1期,每期1册,全年12册

出版单位:航空知识杂志社

页码:每册89页

适读年龄:9岁+


和《万物》《好奇号》相比,虽然同样都是科普,但《问天少年》有两个特点:


一是专注介绍航天、军事领域(可能更适合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孩子)
二是内容为中国本土原创而非翻译。



它是一本中国原创航空航天军事领域科普期刊,每月1期,每年12期,建议9岁+的孩子比较好。

从这本杂志里,孩子能找到关于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各种问题的专业解答,在培养思维能力的同时,鼓励孩子们动手实操。
 
题材限定在这么具体的范围内,其实我有点担心杂志的内容会受限。但看完后,它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识点,硬核!


既有国内外比较碎片化的空天、军事最新信息和历史溯源故事,配上高清实拍照片,也挺让人大开眼界;

又有技术含量超高的各种高清3D图示拆解

还会每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专题策划,做纵深度很强的介绍。


比如这一期的“C919大飞机”专题,从大飞机的概念、经典大飞机的机型、怎么造大飞机一直讲到大飞机的参数PK等,一口气下来,特别过瘾。
 
如果说,这种踏实地、科学严谨的硬核知识点让我折服,那么,杂志里无处不在的家国情怀、探索真理的求知精神,则让我好几次被感动到。


比如《战机中国“心”》里说:“他们干什么,我们就去学习他们。现在我们自己想怎么做,就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只要功夫下到了,没有我们干不成的事。”


从模仿到自主,包含了中国人多少艰辛苦难、多少不折不挠啊!

《问天少年》给孩子传递知识的同时,也构筑了一个“强国梦”,为少年立志的“志”做铺垫。


而这个梦,是有可能和中国最顶流的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院士专家一起努力去实现的。


因为它是《航空知识》的少年版,作为中国最早的航空航天科普期刊+第一份国防科普期刊,《航空知识》早就成为国内科普期刊的权威。


通过《航空知识》的资源积累,《问天少年》的编委会成员大多是来自航空航天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一线工作人员,更有30位院士联合推荐。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方红”4号总设计师:周志成

•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甘晓华

•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动力科学家:刘大响

• 中国工程院院士、运20运输机总设计师:唐长红

•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

•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征”7号火箭总设计师:范瑞祥

•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

• 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

• 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行器设计科学家:向锦武

• 航空科技专家:张聚恩

......

✦    ✦    ✦    ✦    


正是这种堪称强悍的创作团队,让《问天少年》一问世就“征服”了孩子们。

在美术设计方面,《问天少年》和《万物》《好奇号》是一个档次的,铜版纸、全彩、大16K,品质较好。

图片风格则介于《万物》和《好奇号》之间,既有实拍照片、解构图片,也有手绘插画、漫画,相对比较自由。

每一期的开篇,
是两张跨页高清图片。
珍贵的历史影像图片,
满是时光的印迹。
直观、详细的图示,
为文字内容服务。

一起来看看具体的内容:


它每期有比较固定的7大板块,内容包括了空天科学、宇宙奥秘、军事装备、工程技术steam等几个方面。


1

新视野


这个栏目就像“新闻联播”一样,把中国和全世界的新科技汇编到一起,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开拓视野。

中国从酒泉发射的“谷神星”1号
连续3次成功发射
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
“好奇号”火星车10岁了

2

特别策划

杂志每期有一个专题策划,一年就是12个专题,围绕最近航空航天领域内的热点社会事件/话题做深度介绍。

2022年第4期,《宇宙的一生》


2022年第7期,《超级轰炸机》

2022年第9期,《奔赴太空30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3

军事之眼

用高清图片呈现各种飞机、坦克、军舰的细节,以及经典的战史分析、作战示例,视觉震撼、心潮澎湃,激起了孩子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理想。

我军15式新轻坦图示介绍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
谈谈步兵战车的进化论

4

硬核科技

邀请了空天院士、大学教授、行业专家,给孩子们讲授空天军事领域的科学知识。


十足的干货,如果能把这些文章读懂,孩子数理化很乐观了。

漫谈大气环流对飞行的影响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5

挑战STEAM

这个栏目很有意思,是动手、动脑的实验和设计。从这里也能看出杂志的办刊理念,实操和理论相结合。

设计一架火星车
做完后可以把作业交到杂志社
“电磁弹射”的尝试
还分了年龄大和年龄小两种情况

6

赛场风云

看到这个栏目的时候,我再次感受到本土杂志的好处,能帮家长了解到最新的赛事信息,合适的话可以直接报名参加。

来自中国航海模型运动协会
的赛事邀请函
不但能扫码领资料
还有比赛的“内参”

7

空天博览

各种空天知识、资讯的聚集地,收罗了很多孩子甚至很多大人也不熟悉的冷知识,趣味性比较强

为什么民航飞机以白色为主?
如果不看这篇文,
我还真的不知道为什么。
水星的“游玩攻略”,
光影秀、盆地、冰火两重天……


我觉得《问天少年》能够出现,是非常讲机缘的事情,它首先卡到了我们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点,拥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和自信心;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揽月”,
从“天问探火”到“北斗指路”,
中国荡气回肠的70多年飞天梦,
一一变成现实。

其次遇上了空前的家庭化教育浪潮,我们这些家长打开了格局,学会课外阅读提升综合素养


所以它有非常强的时代指向性,能够在栏目设置、字里行间看到未来中国孩子的种种优秀特质,也看到编辑的良苦用心和真知灼见。


01

既有硬核知识

又有情怀温度


其实,看到《问天少年》这个杂志名时,我的脑子中立刻浮现了两极分化的想法:


一个是中国火箭轰轰烈烈冲破天际、飞入宇宙,一个是屈原那洋洋洒洒提了170多个问题的奇瑰长诗《天问》。


我觉得这也是杂志的组成部分,踏实地、科学严谨的硬核科技 + 叩问苍穹、探索真理的情怀诗意。

作为一本科普杂志,科学、严谨、权威地传递知识,是它最基本的技能。在这一点上,拥有30位院士的《问天少年》显得特别“壕”

比如2022年第4期的【特别策划】专题是《宇宙的一生》▼


从宇宙的诞生一直说到宇宙的结局,文章知识点的颗粒度直接把我震撼了,我第一次知道“宇宙再电离”这个东西。

第一代恒星形成后,
宇宙立刻就能灯火通明了吗?
并非如此,宇宙的“黎明”在接下来的
数亿年里还被迷雾所笼罩……
这段电离的时期被称为宇宙再电离。


在2022年第9期【挑战STEAM】栏目讲如何《设计一架火星车


苦口婆心介绍火星车的着陆轨道、行驶方式、工作内容、设备装置……好像我真的能学会一样。

惭愧,我没交出作业来,但我觉得,对孩子来说,编辑们大胆的给出这么一个可能性,让他打破思维的局限去思考、尝试,本身就很了不起。


杂志还给出大量的专业结构拆解资料,图片精美、文字详尽,对航天航空迷、军事迷来说,这已经是收藏级别的宝贝。

如果说,前面是“大知识”,光吃大鱼大肉怕孩子消化不良,别担心,它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趣味“小知识”。

徒手抛卫星,
这个操作有点“野”

用无人机取鲸鱼的鼻涕,
一时不知道该佩服无人机精妙,
还是该感叹鲸鱼淡定。
千奇百怪的呆萌飞机,
揭开人类想象的天花板。
知识的传递方面,我是完全可以放心了。


不过,我有更进一步的期待,之前看《星际穿越》那部电影时,有句话让我很感动,大意是:宇宙的尽头不是科技,而是人

我们让孩子看科普杂志,不是冲着培养科学家去的,而是希望科学精神、素养能成为他人生的底色之一,它们不是独立和割裂的。


所以,当看到《问天少年》里面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和情怀温度,我觉得也挺暖心。


比如在介绍世界最大运输机“安-225”的前世今生时,文章详细介绍了它辉煌又曲折的一生,最后在今年2月炸毁于战火。


作者说:“今人们对它的纪念,更多是源自对飞行热爱的初心,因为它曾承载着人类对飞行的美好梦想。”


这句话,可能是每一个航空迷的心声。

在院士专栏中,则时常看到著名院士对孩子们的激励和展望。

当看到戚发轫院士说:“天是人类生活的第四环境,是国家主权的第四疆域”时,我对“航天”有了新认识,只有国家强大,才有“领空权”啊。


文学和科技,有着微妙而美好的关联。


这篇文章用刘慈欣的《三体》选段破题,把单纯的航天话题,延伸到了人文领域。

权威专业的知识固然重要,光明热烈的人文精神也要跟上,从这个角度来看,《问天少年》让人安心。


02

文字硬核通俗

关注辩证思维

《问天少年》的信息量比较大,内容的专业度也比较高,所以我特别关注文字的可读性。


总体来说,杂志在这方面做得还是可以的,我所看到的文章中,文字都比较通俗,对于一些专业的细节,必要时会比喻成孩子比较熟悉的事物

15式新轻坦比喻成“高原小黑豹”

把货运飞船“天舟”比喻成“快递小哥”

特别挑选比较生活化的话题,如“天宫”生活里的“太空洗剪吹”,告诉孩子宇航员在太空里怎么洗头、剪发、吹发,太有意思了。

同时很注意对整篇文章进行“包装”,用有趣的说法去吸引孩子进入某个主题。


比如把月球上的各种地貌,比喻成“网红”景点,从景点的角度去理解其特点。

不过,行文中比较多地提到日期、型号等信息,这种内容是比较单调的,如果不是发烧友级别的孩子,可能会对这种信息直接跳过。

我还能感觉到,《问天少年》的理念,并不是给孩子“灌输”知识,而是用惊奇的高科技现象激发孩子的好奇。


然后用专业的知识解答孩子的疑惑,激发孩子自发的探索欲,主动探索知识,解答自己的为什么。


这一点,从特意设置的【挑战STEAM】栏目就能看出来,它有思维训练和动手操作两个部分,每一期都非常细致地带着孩子从思考走到实操。


如2022年第2期,思维训练的部分是《我能做出一架隐身飞机吗?》,详细讲“隐身”的原理,让孩子尝试做雷达。

动手实操的部分,则用详细的步骤图示,教孩子做仿生卡通飞机。

另外,在具体的文章里,也在强调这种辩证思考的特质


比如介绍大飞机C919时,强调“大飞机”是相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

科学的发展没有止境,不断突破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才能支撑人类一直走下去。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很有好处。


03

中国文化自信

全球一体格局

作为本土原创的科普杂志,《问天少年》显得特别亲切、熟悉,因为从里到外的内容、思想都体现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特色


即使是国外的内容,从我们中国的角度去看、去解读,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这种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本身就是孩子宝贵的精神财富


比如,大量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国重器在杂志中闪亮登场,秀出了中国的硬实力,大国之美,一览无遗。

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变成众多“神器”的名字,潜入水中的有“悟空”,飞上天的有“嫦娥”,甚至有探访太阳的“羲和”和“夸父”。

我觉得,再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科技,能像我们这么浪漫。


可以想像,不久的将来,中国人有能力把神话一一变成现实,这也太让人激动了。


杂志不但讲技术,还讲航空航天大师们的“高考志愿”,够接地气吧?不要小看这一篇文章,说不定孩子的“理想大学”就有了模样。

当然了,我们也绝不能坐井观天,地球村日渐成型,我们的孩子必须拥有全球一体的大格局,看得更多、更远、更高。

《问天少年》立足于中国,却绝不限于中国,这一点大可放心。


比如,重工展现马斯克的“星舰”试飞全过程,看完这一篇,孩子能和同学聊上好几天。

图解史上最大的太空城堡“国际空间站”,这是人类智慧的集大成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两弹一星功臣钱三强曾说过:“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当孩子向大海星辰迈出脚步,用《问天少年》做第一个路标,不论技术还是感情,都是很好的选择。



几点提醒


1、相对来说,《问天少年》的内容还是比较专业的,信息量也比较大,建议有一定自主阅读能力的孩子来读。一般建议9岁+,如果孩子特别感兴趣,8岁+也可以尝试。

2、正文的大部分字体比较大,但有一小部分出于排版需要,会缩小一点。


比如这一页,上面和下面的字体大小就是有区别的▼

3、有极少部分的页面元素比较多,排版上显得拥挤,或者没那么美观。


比如这一页,我自己看着有点眼花了▼


4每期杂志还会随刊送出一个拼插模型,让孩子自己动手组装。不过这个拼插模型拼下来,并不是特别流畅,所以也别期待太高吧。




往期推荐杂志• 1-3岁 | 孩子第一份杂志《卜卜刊》• 3-6岁 | 东方娃娃
• 7岁+ | 好奇号• 小学生报纸《阳光少年报》• 8岁+ | 万物• 8-15岁 | 十月文艺• 9-15岁 | 商界少年• 9-15岁 | 少年时• 9-16岁 | 少年新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丹妈读童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