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中央确定“健康第一,体教融合”,校长做好准备了吗?
4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在内的多项重要文件。
会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校园,来到课堂中发现班级里戴眼镜的学生不多,总书记很高兴。
他关切地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01
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还在"滑坡"
的确,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36.7%,居世界第一。
研究指出,1995年以后,中国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情况快速上升,成为造成整体身体素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整体上男孩身体素质比女孩下降得更明显的情况下,肥胖的男孩身体素质下降得尤为明显。
青少年体质“滑坡”,固然有其个人的因素,如不注意用眼卫生,过于迷恋电子产品等。但仅仅归责于青少年,似有失公允,社会的引导、学校的教育、家长的陪伴同样责无旁贷。
实际上,过度的学业压力才是青少年体质“滑坡”的主因,它使得青少年体育锻炼和健康问题被边缘化、运动时间被挤占。
据《运动与健康科学》杂志一项关于2016年中国青少年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只有30%的中学生能达到每天中高强度运动一小时的标准,能达到的比例不足1/3。
虽然近年来,从顶层到基层,“减负”的呼声甚高,措施频出,但在应试压力下,收效颇弱。
02
校内是体教融合的主战场
体育文化研究学者柴黎昊认为,体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发挥体育对人的心、智、体的全面教育价值。而教育的重点必须是青少年,因此,部门协同的核心就是体教融合。
▐ 体教融合的主战场——校内
当下,体育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初步掌握部分普及项目的初级运动技能。导致体育教育的模式以体育课为主,辅之以课外活动,通过锻炼标准达标和按照锻炼标准考试进行考核。
然而,中国想要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仅仅通过体育课和体育考试是完不成的。“体育强国”赋予了体育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和教学任务:由原来提升学生体质为主,转变为提升学生自力更生、拼搏奋斗和开放交流的精神意志和竞争智慧,以及全方位身体运动能力和强健的身体素质。
要想完成这样的高要求,必须通过体育的竞赛和训练来实现。体教融合就校内体育教育来说,实际上是体育的训练和竞赛手段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他还认为,依托学校青少年俱乐部是破题的好模式。
▐ 体教融合的特殊战场——校外
建立起高效、通畅的体育系统输送通道。把专业队选拔模式应用于院校招生选拔,形成一种区别于高考选拔的,类似于“武状元”形式的“体育院校”选拔模式。
这种模式需要多重支撑,例如:“体育院校”大面积普及,国家政策支持,保障编制和颁发本科、研究生文凭资格……积极性高的非体育院校也可获得这样的选拔权利,与专业队合作共办高水平运动队。校内校外并举,促进体教融合。
如今,党中央明确指出,要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如此重大政策的发布,必定会带来一系列新政的实施,学校管理自然也要相应做出调整,我们的校长做好准备了吗?在此,校长会带来了一些关于体育教育的典型学校案例,各有特色,不妨一看。
03
落地才现真功夫
蔡元培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马约翰说:体育是教育中唯一比较全面、完整的系统,它发展身体效能,与精神品质并重。
体育教育,挽救的不仅仅是刻不容缓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更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首要路径。校长首先要转变智育优于体育的固有观念,智育与体育并无优劣之分,他们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以下学校都是智育与体育并举的成功典范。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无体育不清华,无体育不“成志”
从1915年的成志学校到今天的成志教育,105年校史的清华附小秉承“无体育不清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传统,弘扬马约翰体育精神,将体育作为核心课程,把“身心健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之首。
学校提出“儿童站立运动场正中央”的体育育人理念,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一步一步、一次一次组装和改进体育立人的“轮子”中,建构了“四轮驱动”的课程与实践体系。
◉ “1+X”成志体育课程体系
纵向搭建成志体育课程梯度,把小学六年分为纵向成长与成志的三进阶,根据小学阶段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横向搭建成志体育课程内容,以“有趣、出汗、技能、安全”为原则,构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 “四动”课堂动力系统
学校从学习目标与儿童的实际获得出发,确定体育学科配套的细化标准,形成“问题驱动、情景调动、工具撬动、平台互动”的课堂动力系统。
◉ 资源与安全保障
学校打通家校共育渠道,让家长成为学生强身健体的千军万马;构建专业化+开放式的教师队伍师资保障,成立体育导师团和学生个体体育成长数据跟踪项目组;拓展校内外的体育运动资源,想尽办法挖掘大学和社区体育资源;逐步建立运动及管理安全保障,逐步建立了以首遇责任制为主的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
◉ “过程数据+关键事件+榜样引领”的全员评价系统
构建成志少年学业发展、品格养成、体质健康的个性化分析系统。横向一体,覆盖全维度,建立水平数据库;纵向追踪,为学生进行“手环数据”个体成长轨迹描述。将各评价系统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为每个足球少年提供个性化分析报告,引导成志少年全面发展,育体更育人。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深入贯彻体育专项化改革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的核心理念是“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始终把体育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秉承“文理相通、人文引领”的办学理念,不断挖掘学校体育内涵、大力推进专项化教改工作。
◉ 教学小班化
学校以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为依据,打破传统班级概念,按学生兴趣重新编班,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年级均编设10个专项教学班,每班学生人数不超过三十人。
◉ 教学信息化
学校率先为体育教师配备IPADmini,在专项课上教师利用苹果机顶盒将IPAD与大电视无线互联,将拍摄到的学生技术动作即时反馈分析,并进行技术、战术内容的演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明显改善。
◉ 体育俱乐部
学校首创上海市“周末专项体育俱乐部”。周末俱乐部的开展是对专项课教学的一种拓展,学校向社会体育培训机构购买服务,聘请校外专业教练员,校内教师作为助教,利用体育俱乐部的场馆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为一部分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提供了提高运动水平的机会。
◉ 评价体系化
学校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将“体育专项化”评价标准转化成体质、体能、体育精神与体育品格、健身习惯、运动知识和技能、运动经验和运动智能、特长项目等7个维度,建立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每一个学年末,学生都能得到一张体育健康的网状图。
目前,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已经初步达到了激发体育兴趣、提高运动技能、促进专项发展、提升生命质量的预期。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
校园足球“123”课程模式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的校园足球“123”课程模式经历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探索,到有意识地将分散的、碎片化的教学实践向模块化、体系化凝练,取得了重要突破,具有生动且深刻的借鉴意义。
学校在引入各方专家的基础下,学校成立课程研发小组,探索出了特色鲜明、可借鉴推广的校园足球课程模式。并将该模式命名为“123”课程模式,即确立“l”个目标(“以球为梦、助梦飞翔”),构建“2”种课程(必修课和精英课),整合“3”种资源(生训基地、师训平台和推广途径)。
◉ 1个目标
基于对校园足球的认识和理解,学校提出了“以球为梦,助梦飞翔”的足球课程建设目标,大胆创新学校“梦”文化内涵,让学生的足球梦深深扎根于“梦开始的地方”,从中汲取养分。
◉ 2种课程
1. 必修课:研发BH足球课程
BH足球课程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学段研发与实施。适合学情、易于实施、便于推广,最大创新点在于将体育运动的科学性与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有机地融为一体。
BH足球课程根据小学不同年龄学生的特性分为三个学段,低龄学生重游戏,以“玩足球”为显著特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中龄学生重竞技,以“学足球”为主要特征,在继续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足球技术的学习;高龄学生重合作,以“踢足球”为显著特征,积极学习小组攻守战术,进一步培 养全力拼搏、永不放弃、团结协作的足球精神。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三学段四步教学法”
2. 精英课
学校成立了“梦之莺”少年足球俱乐部,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积极寻求校外专业力量的支持,采取了外聘专家驻校、寻求合作伙伴完善相关平台建设、精心设计俱乐部精英课课程纲要与内容、提高足球训练成效、建设好球队梯队、力争赛事一流的“六步走”工作方针,努力探索“梦之莺”少年足球俱乐部日常训练、队员选拔、比赛创优等良性运行机制,畅通校园足球人才的成长通道。
◉ 3种资源
1. 师训平台: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方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教师。将专业外教请进学校,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训练水平,比如与广西索克曼足球教练员俱乐部合作聘请外教等。 2. 生训基地:与合作伙伴创新合作形式,为学校足球人才寻求更多锻炼和成长机会。与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州恒大足球学校、广西龙桂达俱乐部达成合作伙伴,成为学校重要的生训基地。 3. 推广途径:通过教学交流方式,发挥学校作为全国l学校体育-72作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推广学校足球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经验。
看了上面的成功案例,校长有没有受到启发呢?目前,体教融合的大方向大趋势已定。不久后,相信会有更详细的规范细则出台,这会给中国基础教育体育教育带来何种改变?如何将体育教育融入到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体育分数是否可能与高考成绩挂钩?体育课时长是否增加?这些校长关心问题,相信教育部一定会给出答案,让我们拭目以待。
▼
校长会投稿邮箱:xiaozhanghuicbb@163.com
责编 | 江光满客衣
排版 | 虫子
配图 | 闫炳文
推荐阅读
● 致校长:你学校最可怕的事,就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地教人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