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会 观察
做好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
开学一个多月来,陆续有多位校长向“校长会”坦言,随着“5+2”课后延时服务全面铺开,学校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为了做好课后服务,学校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要“上阵”,原本用于备课、研讨的活动时间进一步向后退,老师的加班时间也进一步的拉长。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在中关村三小,校外机构可“持证”入校,近四成的课后服务课程由校外培训机构老师讲授。这一做法为解决课后服务师资不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01
157门选修课,四成由课外机构提供最近,中关村三小收获了一份课后服务“成绩单”:根据开学以来的统计,学生每周五天全部参加课后服务到四点半的比例为95%,到五点半的比例达到80%以上,参加1天的只有45名学生,以学校南校区、北校区和红山三个校区的5000多名学生计算,这个比例还不到1%。靠什么把学生留在学校?靠的是课程和老师,课程吸引人,老师教的好,家长和孩子就会选择留在校园里。为了保证学校课后服务的高质量,每周一到周五,在完成国家规定30学时课程供给的基础上,中关村三小还将每天下午2个小时的课后服务,扩展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校内活动课程,分别开设了学业辅导、体育活动、劳动技能、经典阅读、兴趣选修和班队会等校内活动课程。以兴趣选修课为例,学校南校区、北校区和红山校区共开设选修课程157门,涵盖身体运动与健康生活、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六大类别,课程内容丰富,选择空间大,这也是“双减”政策落地之后最大的变化之一。课程多了,老师从哪里来?学校深挖校内和校外资源,300多名校内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和校外机构合作,聘请好的老师走进校园,也是学校的课程来源之一。学校南校区每周二的课后服务均为与校外某机构合作课程,南、北和红山校区每周四的兴趣选修课中约有四成为与机构合作。今年31岁的赵文钊是中关村三小兴趣选修课《木作与雕塑》的教师,他毕业于中央美院家居产品设计系,目前就职于校外某机构,他的课程主要教授同学们如何动手制作木质作品和雕塑,36个孩子分为不同的小组活动,锉刀、锯子、砂纸等各种工具齐上阵,孩子们每次干得满头大汗,且不亦乐乎。“我了解学校里学生的状态,也喜欢木工,开了一个木工坊,自己买很多材料和工具,对于采购和操作使用很有心得,可以说我的角色是多位一体。”每次上课,赵文钊都尽量照顾到所有孩子,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无论是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还是提供的课程,进校都需要拿到“准入证”,经过层层考核。校外培训老师上课过程中,中关村三小的校内老师会对他们进行“随堂考”。和校内的老师相比,这些校外老师的专业性更强,前沿知识的掌握和眼界也更为宽广。而且,很多非学科拓展类的课程,校外机构都有配套的教材和课程管理系统,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为保证课程质量,每次上课,都有学校教师“巡课”。这些校外机构进校前已经经过一轮严格的“考核”。暑假期间,中关村三小敲定了5家合作校外机构,学校课程部组织考核小组进行至少两轮的现场考核,全部课程通过考核论证,才开课。据透露,学校大约从2016年开始与校外机构有合作课程,之前主要是一些艺术类和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双减”之后的合作更深了,范围也更广了,六大类别的课程基本涵盖。每学期末,学校会根据学生和自身需求提前制定下学期的课程名录,与校外机构进行对接和论证,上岗教师不仅要满足相关学历和岗位要求等“硬件”条件,学校课程部组织的考核小组还会对校外机构推荐的相关教师进行至少两轮的现场考核。该校课程部主任说,我们重点考核上岗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能力,对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构想,还有上课时的亲和力,以及和学生的融合性。因为孩子们处于小学阶段,任课教师要有适合小学生的教育方法。考核不合格是不能上岗的。期末的时候,我们还会有学生和老师对课程进行评价,学期中间的时候,也有专门的巡课老师观察课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课程的质量。中办、国办印发的“双减”意见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兴趣类课后服务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意见》进一步指出,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对出现服务水平低下、恶意在校招揽生源、不按规定提供服务、扰乱学校教育教学和招生秩序等问题的培训机构,坚决取消培训资质。10月16日,浙江金华开发区举办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签约仪式,标志着首批36家校外培训机构正式进入校园参与课后托管服务。早在一个月前,金华市金东区教体局组织召开了一场论证会,就如何推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校园工作进行深入探讨。经过各方研讨论证,金东区教体局决定,依托该区校外教育行业协会的力量,成立金华首个非学科校外专家指导组,并遴选一批优秀机构的教师,组成一个校外培训教师资源库,有序引导他们参与学校的课后托管服务。专家指导组将通过实地核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课程内容、培训成效等情况,形成培训机构动态“白名单”。再从师德、专业、经验等维度进行考量,综合评审、遴选出校外培训教师资源库名单。需要注意的是,获得“白名单”并非一劳永逸,政府部门对“白名单”机构设置首次容错机制,如果校外培训机构第二次出错,就会被拉入“黑名单”,失去入校资格。据了解,在金东区当前各所学校的课后托管服务中,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占三分之一左右,极大丰富了学生的选择,促进了素质培养。像曙光小学,已形成7大类23个项目66个班的个性化课程,学生参与率达98%以上,聘用校外教师占比30%。当下,北京市正在试点社会机构优质课程进校园。以北京市课外活动计划为基础,各区、各校健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机制,研制准入标准和管理办法,引入家长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高校教师、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课后服务。山东省日前出台的《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也规定,学校师资不足的,可聘任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士或志愿者参与,也可以引入第三方服务。第三方服务引入须为非学科类并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明确入口审核、过程监管、效果评价等办法,建立退出机制。“校长会”微评
校外机构进校园,
好事还要做好
徐来
课后托管服务再升级,非学科类兴趣班大受欢迎,校外机构的介入成为有益补充,也能减轻在校教师的非教学类负担。
根据政策规定,引进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服务,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
学校,目前依然还是提供课后托管服务的主体,课后服务的主要目的,并非是要提供各种教学服务,发展学生的特长兴趣等,而只是为了满足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这说明课后服务不能成为全面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也不能作为发展学校特色的主要途径,主次不能颠倒。
学校不能为了省事,为了减轻老师负担,干脆就把托管服务转包给辅导机构就不管了。为了确保质量,可像中关村三小那样,一轮轮严格考核,让校外机构持证入校,同时,进行期末评价及日常课堂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金华开发区成立专家组和教师资源库的做法也值得借鉴。若学校逐一对接校外培训机构,需要经过试教、排课、班主任跟学、期末考评等环节,比较花时间与精力。金华开发区的做法可以实现校内、校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衔接合作,既能帮学校减压、保质,又能更好服务学生发展。
在校外机构的准入门槛上,需要注意两点:机构的规范化和教师的专业化。在学科辅导领域,具备办学许可证的规范化机构应具备详细的办学章程与发展规划、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多项制度,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素质素养的人才储备。教师的专业化指需要具备顺从学生成长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并具有对于某项活动的教学技能以及教练基本个人素质素养。
校长们还应注意,培训机构进校园,有两个“雷区”不可触碰。一是师德师风问题。机构教练应严格禁止体罚、侮辱学生、发表不当言论、性骚扰等有违师德,甚至法律的行为; 二是安全责任事故。安全问题是各个学校校长最关心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校长问责,特别是一些体育类课程,应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为前提。来源:校长会(ID:xiaozhangclub )综合整理自北京日报、北京海淀官方发布、浙中在线、新华社、山东教育新闻网等。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