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hatGPT问世600天,AI遭遇梦醒时分

郑远方 财联社
2024-10-02

2022年11月30日,OpenAI ChatGPT的横空出世,引着一票巨头拉开了AI争夺战的序幕。如今600多天过去,AI军备竞赛还在继续,巨额资本开支仍换不回来对等实际收益。在AI技术上跑得最快的几家公司,反而被AI拖累了财报表现

首当其冲的就是OpenAI。据The Information日前援引相关数据及分析称,OpenAI今年可能亏损50亿美元,需要在未来12个月内筹得更多现金才能活下去。巨大的资金缺口背后,OpenAI今年运营总成本或高达85亿美元,其中包括40亿美元的推理成本、30亿美元的训练成本以及15亿美元的人力成本,也难怪Sam Altman将OpenAI称作“硅谷历史上资本最密集的初创公司”。

遭遇困境的不止OpenAI。

科技巨头财报季已拉开序幕。美股“七姐妹”中,谷歌和特斯拉已在本周披露财报,但他们交出的答卷未能让市场满意。“我们认为,他们大型科技股)还没有明确回答有关AI有效性和盈利潜力的问题”XTB研究主管Kathleen Brooks表示。

几天前,在谷歌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分析师们不断地问公司CEO Sundar Pichai:谷歌每个季度在AI上投资120亿美元,什么时候才能开始产生回报?

换句话说,大手笔、砸重金,AI值吗?

高投资,低回报

毋庸置疑的是,眼下AI是一只巨大的“吞金兽”。华尔街分析师预计,到2026年,大型科技公司每年将在开发AI模型上花费600亿美元,但同时他们每年从AI上只能获得大约200亿美元的收入

据高盛全球股票研究主管Jim Covello预测,未来几年,用于扩大AI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公用事业和应用等)的投资将超过1万亿美元,但关键问题是:AI将解决什么1万亿美元的问题?

用成本高昂的技术取代低薪工作,这与我30年来看到的技术变革趋势背道而驰。互联网即使在发展初期,也是一项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Covello指出,式AI问世了一年有余,“却还没有产生一项真正具有变革意义的应用,更不用说具有成本效益的应用了。

这一分析与高盛一年多以前的另一份报告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那份报告指出,未来10年内,AI有望使全球3亿个工作岗位实现自动化,带动全球经济产出增加7%。由此引发了诸多有关AI颠覆性潜力的报道与分析。

科技巨头的“FOMO”

拖累财报表现、难以看到经济效益回报,科技巨头为什么还要大规模投资AI?

因为“怕”

英文中有一个词叫FOMO(fear of missing out),中文译为“错失恐惧症”,即一个人害怕错过一个社交的机会、一个新的体验、一个有利可图的投资……同样地,科技公司也害怕错过AI这个机会。

扎克伯格一直在囤积英伟达的芯片,砸下数十亿美元只为让Meta开发训练AI大模型。但本周他自己也承认,AI可能存在过度投资。“很多公司可能都在过度建设(AI),未来回头看看,我们可能都多花了几十亿美元。

虽说AI成本高昂,但在扎克伯格看来,Meta在AI投资上作出的决定是“理性的”;因为一旦落后了,“你会在未来10~15年最重要的技术中失去站位。”

被分析师们诘问的谷歌CEO Sundar Pichai,也在电话会议上坦承,谷歌很可能在AI基建上花了太多钱,这些基建主要是英伟达的GPU。但Pichai认为公司别无选择,在这样一场技术浪潮面前,“投资不足的风险远远大于投资过多的风险”。只要能占据领先身位,那么过多的资本开支相较而言也只能算是“很小的代价”。

“推动AI资本支出的是博弈论和FOMO,而不是实际收入/应用。”红杉资本合伙人David Cahn直言。

在云计算巨头们眼中,AI既是威胁也是机遇,他们没有闲情逸致静观技术如何发展,现在就必须行动。据Cahn测算,在科技行业中,AI每年需要带来6000亿美元的收入,才能证明那些数据中心和芯片花费资金的合理性。

跟风挖金子,不如卖铲子

特斯拉这个季度在AI方面的资本支出也高达6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同样要支付给英伟达买GPU。“我们别无选择。”马斯克在几天前的电话会议上说道,毕竟英伟达的芯片需求高、价格高、获取难度也高。

19世纪的那一场美国加州淘金热中,鲜见淘金客暴富,但捧出了倒腾淘金装备的加州首富Samuel Brannan、为淘金者设计出牛仔裤的李维斯、靠卖铲子开银行的 Darius Ogden Mills。

21世纪的今天,英伟达成了这场“AI淘金热”的“卖铲人”。除了特斯拉、谷歌、Meta之外,微软、亚马逊、甲骨文等科技公司同样也是英伟达的客户,这些公司大额的AI投资,撑起了英伟达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的业绩与股价。

从ChatGPT面世至今,英伟达美股涨幅超过600%,远远将谷歌、微软等甩在身后。

美国传奇程序员、谷歌研究院院长Peter Norvig之前曾说过,当一家公司的市占率超过50%以后,就不要再指望它在市占率上翻番了。这是一个简单易懂的数学题。

英伟达占据着全球数据中心AI加速市场82%的份额,又以95%的市占率垄断了全球AI训练的市场,留给这家“算力霸主”的市占空间实在不多了。

熟悉互联网发展史的人,在看到如今的英伟达暴涨盛景时,很难不联想到互联网爆发初期的思科。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的发展带动网络设备需求暴增,思科市值水涨船高,在2000年凭借5550亿美元一举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彼时思科的网络交换机市占率逼近70%,网络路由器市占率更已突破85%。但之后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思科市值一路下跌,如今市值已难以和科技巨头比肩。

眼下的这一波AI投资浪潮的核心,在于对AI变革性潜力的预期:从日常工作自动化到彻底改革整个行业。

如果科技巨头们拥有足够多的服务器和算力来运行AI,如果客户们因迟迟看不到回报而缩减投资,AI基建需求还能维持吗?英伟达的GPU还卖得出去吗?英伟达又会否重演思科的历史呢?

结语

围绕英伟达和AI的“泡沫”论调始终未歇,多空争论激烈也难以得出切实结论。

这一场AI浪潮已经走过了火热的初期阶段,一批初创公司已经倒下谷歌前员工创立的聊天机器人公司Character AI因融资困难已计划“卖身”给谷歌和Meta等;DeepMind前员工创立的Inflection AI,创始人带着一批员工跳槽进了微软;AI生图龙头Stability AI也不得不裁员……

大浪淘沙后,科技巨头们仍在AI的战场上厮杀,夺得入场券之后又力图占据高地。每一场技术变革都是一次行业洗礼,谁能夺得关键技术的主导权,谁就拥有了主宰未来的力量。毕竟本质上,人类的技术进步史,也是一场权力争夺史。

推荐阅读
  1. 都不把特斯拉当车了?缺电的乌克兰人进口报废电车,只为取出电池

  2. 北京海淀新总价地王诞生

  3. 默多克家族继承战开锣:子女三人联合将老爹告上法庭!

  4. LVMH老板身家蒸发逾200亿美元

  5. 阿斯利康现“员工倒药”传闻,内部人员均三缄其口

  6. A股公司扎堆掘金中东

  7. 人工智能太费钱!OpenAI今年或巨亏50亿美元

点个「在看股票大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财联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