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灯笼,她一个人做了25年

广州生活发现家☞ i广州 2022-11-18


“春节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

 

“我不管,没过元宵,春节就不算结束!”


过了今天,当街道两旁的灯笼被取下来的时候,意味春节最后的尾巴也结束了。



看着街道旁挂起的一盏盏灯笼,秀气简单的红色,却总能带给人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


不过,今天随处可见的大红灯笼,并不是中国传统灯笼,而是1949年开国大典“日式灯笼”的改进版本。

 

那些真正传统的、形状各异的手工灯笼,正在消失在年轻人眼中。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每年元宵节,年逾七十的陆燕红会出现在同福西路摆档。


陆燕红,广式彩扎传承人,被街坊邻居成为亲切地称呼为“红姨”。

 

退休后的她,跟随彩扎大师关根学习非遗,开始“半路出家”做纸扎、灯笼,一做就是二十五年



 红姨很健谈,一句“唔怕同你讲”是她的口头禅。


只要是和手工灯笼相关的问题她都能自豪地说出这句话。

 

“唔怕同你讲,我的灯笼挂个七八年都不是问题。


 

红姨回忆起手工灯笼最红的时候是20年前。


老人们希望子孙们聪慧伶俐,元宵节便会在红姨档口挑上一款灯笼,送给家里的小朋友,寓意“一点就明”。


买灯笼的人成群结队,拥挤不堪,一不小心灯笼就会被人挤破。


不仅是附近街坊邻居,甚至还有住在佛山的客人也会来到红姨家挑选灯笼,一次买走一大半。



不同灯笼的寓意,红姨的客人仍口口相传。


“批皮橙”的八角灯,寓意孙辈就像那块橙肉一样,是他们的“心头肉”;

 

繁盛精致的莲花灯,寓意多子多福,有些人会要求红姨在莲花上加几个“慈姑”,将“添丁”的意头推到极致。

 


还有寓意跃龙门的鲤鱼灯、事事畅通的莲藕灯、飞龙在天的吉祥龙灯等。

 

红姨的灯笼造型每年都有新花样儿:色彩缤纷的水果灯、毛茸可爱的山羊灯、具有纪念价值的航空母舰灯……

 

来买灯的客人总有千奇百怪的要求,但他们对祈愿美好的心意数十年不曾改变。


 

 

“唔怕同你讲!”红姨很自豪地说道:“还在坚持用竹篾、沙纸和浆糊手扎灯笼的,全广州只有我一家。”

 

她的手扎灯笼,每个都独一无二,还提供“保修”服务。

 

传统的手扎灯笼工序复杂,一般有开篾、削篾、裁沙纸、量尺寸、扎架、蒙纸、配色、上色等过程。


 

不仅全程手工,所用的原材料也有讲究。

 

竹子要到“竹子之乡”肇庆广宁县买。买回削好的黄竹、茶竹,再根据自己的需求逐段开料,年复一年,削竹篾的老刀都磨损出了“小月牙”。


 

沙纸是用来固定和蒙住竹架的,用的是以前买的沙纸,韧度足。红姨说,现在的沙纸质量不太好,一扯就断。

 

浆糊也要自己煮,买回来的水分含量太多不适用,自己煮出来的才足够粘稠。

 

在做好的骨架上蒙沙纸(有些也用布或者丝绸),涂颜料,贴亮片,粘彩粉,一个手扎灯笼就完成了。



独一无二是手工纸扎灯笼区别于机器制作的特点,每一个都是用自己的脑和手去做的,即使对照着做好的灯笼再扎一个,也不可能做出同样的尺寸。

 

许多细节也只能通过手工做出来,一条龙的爪子,要一个一个地去扎,每个步骤都需要细心耐力。


    

家是红姨存放灯笼的“仓库”,客厅和阳台堆满了成品或半成品。红姨拿着一个刚扎好骨架的“龙”,指着它的爪子给我们看,非常自信地说道:“这个,机器做不出来。”

 


“唔怕同你讲!我学灯笼是半路出家。”

 

红姨的手扎灯笼技艺学自一位醒狮头扎作人关根

 

红姨与师傅关根


关根是在海珠同福西扎了几十年醒狮头和灯笼的手艺人,红姨是关根的邻居,从小就喜欢到他那里玩,并亲切地叫他“关伯”。

 

红姨记忆中,小时候每到喜庆的日子,关伯的商铺档口都会挂满一排排的灯笼,透过彩色沙纸照射出来的朦胧火光,胜过绚丽的电子彩灯。


那是她对手扎灯笼产生浓厚兴趣的起点。



退休后,红姨想要学习手扎灯笼的技艺,做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花灯,便经常到关伯家里照顾他,洗碗煮饭,任劳任怨。

 

一次,红姨趁关伯不注意,把其中一盏灯笼偷偷拆开研究,再自己重新粘好,竟有几分相似,不仔细看难以察觉,关伯看她有心,才开始传授手艺给她。

 

接触灯笼之后,红姨才知道,不单只是中秋元宵等节日会挂灯笼,平日里,人们想祈求某种愿望时,也会挂相应的灯笼。



自1997年从关伯那接棒后,红姨已经扎了25的灯笼,每道工序已经轻车熟路,最大的难点来源于自身——上了年纪,手脚也没以前那么灵活了;自己一人,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光是削竹篾就耗去了大部分的时间。

 

与多数传统手艺一样,传承难是手扎灯笼当下面临的困境。这么多年来,红姨没看过年轻人的加入,原因不外乎几点,手扎灯笼工序繁琐,耗时长,收益低,“费力不讨好”的事,没人愿意干。


 

作为非遗传承人,红姨也在尽自己的能力,把手扎灯笼的技艺传授给他人,广州的少年宫、学校邀请她去上课,只要有空,她都会去。

 

曾有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四位大学生专门从珠海过来向红姨学习,红姨非常耐心地教给了他们比较简单的灯笼扎法,并配合录制了手扎灯笼的制作过程视频。


“能帮得到他们我都尽量帮。”红姨说。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学生向红姨学习灯笼扎法

 

本该颐养天年的她,如今仍在坚持做灯笼,她说要像自己的师父关根一样,“扎到扎不动为止。

 

一盏灯笼连接过去与未来,对于红姨来说,心中的那团“火”还没灭,回到了原点。

 

人因年而聚,三餐茶饭,四季衣裳。春节虽然结束,但灯笼不灭,家就在烟火人间。


编辑 / 里木&浅水

图片 / WillhooZ&广序一堂

设计 / 慧珊  统筹 / 冷佳



 往 期 回 顾


你点的每个赞,我们都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