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晓:问世间情为何物

jjxjcz 经济学家茶座 Teahouse 2023-08-27


作者简介

赵晓,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本文原载于《经济学家茶座》2001年第4期(总第6辑)。


全文3502字,阅读约需7分钟



问世间情为何物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经济学家看来,这话昏头昏脑,什么信息也没有。请问,世上真的有“生死相许”的人吗?当然不能说没有,但少得可怜。


更主要的是,对于社会上大部分的人来说,爱情与婚姻也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主要目的不是疯疯癫癫、寻寻觅觅,更不是什么“生死相许”,它带给人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因此同样要经由理性的选择,并符合经济学的理性分析。


那么,人们谈情说爱,喜结连理,究竟图的是哪门子收益呢?过去马克思作过一番分析,认为爱情迷人的面纱后掩盖的是“生育后代”的目的。其实在现代社会,生育完全可以不必通过婚姻来获得,何必一定要借助于婚姻,绕那么大一个弯!


有人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婚姻的四大收益。婚姻的作用,一是可通过劳动分工实现比较利益和递增报酬,比如女主内男主外,或女主外男主内,要比每个人既主内又主外,效率要高。


二是互相提供信用,协调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比如人工作供养另一人读书,最后共享荣华富贵。


三是可分享家庭共有品,如调儿弄子的天伦之乐。此外还有彼此的知识和智慧,也是可分享的共有品。所以人们常发现,妻子教育程度上升,有助于提高丈夫工资。


四是防灾保险,如生病不至于无人照顾等的收益。若问在印度和中国农村,女儿为什么一般远嫁外地,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为了更有效地防范农业收的风险。婚姻有这么多收益,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人选择了结婚而不是独身。

对于婚姻的经济学理论解释,早已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利·贝克尔开拓在前,读者径可自行找来他的《家庭经济学》一读。


不过,新问题层出不穷,现有朋友提出的16个问题在此,在加利·贝克尔教授那里恐怕找不到现成答案。笔者不妨就这些中国“土生土长”话题试作一回答,和大家一起分享经济学的智慧,同时请教于方家。


需要说明的是,我认为,中国当前存在着一个大致称得上是有效率的婚姻市场,人们在市场上自愿、平等地达成婚约。笔者全部的分析将以此为前提。


这一前提有没有依据?不久前、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作了一项有关“中国婚姻质量的调查(下面的讨论还要多次引用这一调查,但不再注明),目前中国父母包办的婚姻约占14.4%,自己认识或介绍认识的占85.6%,同时有75%的婚姻达到中等水平,3%的夫妻关系为高质量和完美型,只有22%为低质量。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确存在着颇为有效的婚姻市场。

1

谁是婚姻的最大受益者?男人还是女人


对于一个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础上,富于效率的婚姻市场来说,结婚意味着双方签订下合约,交易达成,双方均对于交易有预期收益。至于男女双方谁从婚姻中获得的收益最大,从理论上说恐怕是一半对半,具体则不可一概而论。


我们可以把离婚看作一个信号指示器。如果男方提出离婚,那么意味着女方从婚姻中获得的收益大于男方;如果是女方提出离婚,则意味着男方从婚姻中获得了更大的收益。至于量化的分析,可从离婚的补偿费用大致推断。

2

女大男小的婚姻和男大女小的婚姻,哪种更合理


经济学相信,自愿、平等基础上的交易均为合理交易,因此无从抽象比较在具体生活中,女大男小的婚姻和男大女小的婚姻何种更为合理。


不过,从经验和概率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男大女小的婚姻要优于女大男小的婚姻。联合国的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初婚年龄各国总体上都是男比女大。


相差最小的是爱尔兰,只有1岁左右;最大的是马里高达11岁。西欧平均相差2.5岁,东欧和南欧3.5岁,北美相差2岁,南美约差2~3岁,日本差3.7岁,印度差近5岁,中东约差4岁,非洲般差5至10岁。


我国的差距较低80年代只有2.7岁,近年来差距有扩大趋势。据最新调查,妻子年龄大于丈夫3岁的只有1.8%,大1~3岁的约有12.2%,夫妻年龄相同或丈夫大于妻子1~3岁的最多,达96.8%,丈夫大妻子6岁以上的也已经达到8.4%。


所以,在咱们中国,可以说男大于女的婚姻,其胜出的概率更大。

3

有钱人婚姻风险更大吗


这句话问得不是特别清楚。我想问者的意思是女孩子嫁给有钱人的风险是不是更大。我的答案很简单:Yes。原因也很简单,假设其他条件相同,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原理,你嫁的人越有钱意味着投资的收益越高,必然要相应承受更高的风险。

4

婚姻市场上谁是抢手货


选择婚姻涉及到财富、地位、健康、教育、相貌、年龄等因素。综合得分高的人就是婚姻市场上的抢手货。比如,香港的李泽楷就因此被捧为“至尊王老五”。

5

美貌与年龄的优势


男人年龄不是越小越好,反而是成熟一些较好,但年老后优势衰退,因此其得分分布类似于一条抛物线。至于女人的美貌,则是越源亮得分越多,因此基本上近似于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射线。

6

中国的“怕老婆现象”


大肆渲染、举世闻名的所谓中国人“怕老婆现象”,其实是子虛乌有。调査数据显示,在“谁拥有家庭实权”一项上,中国的家庭中31.3%的家庭实权在丈夫手中,52.6%的家庭是“差不多”,只有16.1%由妻子做主。可见,中国仍然是个“男权杜会”。中国的男子们大喊大叫“妻管严”,怕是别有用心!

7

坏的婚姻可以导致……


不均衡,夫妻双方精神、健康等福利状况的下降,第三者插足小孩、双方亲属福利状况连带下降以及社会总体福利的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解除契约导致离婚。在离婚的情况下,大量的“沉没成本”将无法收回……

8

迟婚现象

“迟婚”表明婚姻成本上升,或相对收益下降,或两者兼而有之。


爱情门诊(正倜)


成本上升方面:由于在大部分的时间段中,人的收入通常随年皊而增长,当女方要求更高的嫁妆时,意味着婚姻成本上升“持币待购”的时间将延长,被迫性的“迟婚”现象将出现。


相对收益下降方面:比如,现代人更看重“事业”,希望先立业,后成家,意味着婚姻的收益相对“立业”出现下降,主动性的“迟婚”现象将出现。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1980年报告,当年45~54岁的男性人口中,结婚年龄低于20岁的,有35%的人收入低于1万美元;结婚年齡在21~29岁的,只有17.5%的人收入低于1万美元。


从收入中值看,18岁以下结婚的为1.4万美元,19~20岁结婚的为1.7万美元,21~29岁结婚的为1.9万美元。证明要想收入高,结婚的确就得晚。


另外,社会约束条件变化也会改变婚姻成本或相对收益,从影响婚龄。比如,城市建设出现障碍,城市住房价格上升,意味着成本上升,被迫性的“迟婚”可能出现;或者,当未婚亦开始变得可以容易地获得性生活,意味着婚姻“性的满足”的效用相对下降,主动性的“迟婚”亦将增长。

9

名人绯闻是好是坏


是好。理由是,有利于改善全杜会福利。因为受损害的名人是少数,而社会上大多数人有了丰富的谈资,福利提高,总体上福利的提高大于收益。另外,名人有时还可以从绯闻中获得额外的福利,如吸引“眼睛”数的增加等,因此有时是“帕累托改进”。

10

夫妻的AA制代表进步吗


是。理由在于,婚约中双方的产权如同资产产权一样,越是能够清晰界定,越是意味着社会在技术或制度上的进步。

11

婚前财产公证只对有钱人有利吗


否。产权清晰有利于交易双方,而不是某一方。

12

离婚时青春补偿费怎么算


无法事先界定,只能由一对的博弃、交易来定。理论上,从零到无穷大都可能在合理的补偿区间之内。

13

异国婚姻高投资高回报吗


未必!关键要看是上嫁(娶)还是下嫁(娶)。因而,与“异国”与否无关,只与财富、地位、健康、教育、相貌、年龄等综合得分相关。另外,高收益高风险为一般投资原则,同样适用于婚姻市场,但高投资是否高回报则不确定。


一位曾在新华社做过事的朋友讲过这么一桩子事。10年前,他的一位同事捕捉到一个大新闻,一位瑞典姑娘嫁给了一位安徽农民。


一时间,弄得大家无比激动,好像这是鸡片战争以来中国最大的外交胜利似的。后来,仔细了解事情经过,满不是那么回事。


这位小伙子户籍身份是农民,但真正的职业却是一位流浪画家,时年23岁,身高1.81米,风流個傥。而那位洋妞呢,时年38岁,既老且丑,而且有些神经,用采访记者的话说,是那种明明一点不懂中国文化,却偏说自己热爱中国文化的主。


朋友的结论就是,两情相悦,是人家的私事没有什么好说的,既不能说农民娶洋妞就赚了,也不能说靓仔被人抠就賠了。足见异国婚姻谈不上什么高投资高回报,除非限制于某一特殊类别的异国婚姻。

14

相亲的作用

增加对于彼此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

15

未婚妈妈特别傻吗


未必!每个人的效用函数是不同的,做未婚妈妈也是一种理性选择。美国2000年未婚妈妈约占总体的三分之一,谁能说美国女孩傻?

16

网恋成本最低吗


错。一见钟情、白头偕老者成本最低,堪称以最小成本获最大收益的典范,当然属可遇不可求、高风险高收益一类。网恋在某些方面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但在某些方面增加了信息不对称,不见得是成本低的一种交易方式。


最近,四川一位18岁女孩网恋上一位“将军小子”,千里迢迢跑到江苏见“如意郎君”,原来是一位11岁小学生。网恋成本是不是低,由此可略见一斑。


延伸阅读:

刘宝宏:靓女缘何嫁丑男?

陈屹立: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孙永洪 | 婚恋平台服务:统一化还是差异化?

徐昌生:婚恋需要经济学--火车上的一次偶遇与即兴解答

李新荣:虎妈的通关之路可以不变态吗?

2021,《茶座》与茶客携手共进



以经济散文传播经济学思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