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乔岳:中产阶级咋理财?

jjxjcz 经济学家茶座 Teahouse 2023-08-27

作者简介

乔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本文原载于《经济学家茶座》2018年第3期(总第81辑)。


全文2708字,阅读约需6分钟





      中产阶级咋理财?



自从私有财产出现后,如何打理财产就成为了永恒的热点话题。古人的理财观比较朴素,无论中西都讲求劳动创造财富。


中国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圣经上教诲“贪财是万恶之根”;子曰“小人喻于利”,圣经又说“管理钱财是最小的事,今世的钱财是不义的钱财”……


中心意思都是只想着钱不是什么上的了台面的事。就更别说要用钱赚钱了,那是要进地狱的罪过呀。



欧洲最早的职业理财师要数十四世纪末开银行的意大利美第奇家族,虽然美第奇的银行家们叱咤风云,甚至左右了数次教皇选举,但他们到了暮年之后,往往噩梦连连,需要牧师不断的帮他们祷告,告诉上帝也告诉自己,美第奇们赚钱是为了帮助别人,不应该也不会下地狱。


实际上,道德和生产力的双重制约下,封建社会并没有产生过现代意义上的理财观。中国更是如此,直到清朝末年,大多数山西票号不是像现在的银行那样依靠贷款和存款的利差赚钱,而是靠收取银钱保管费度日。山西的老百姓也习以为常,人家帮你看管银两,交点费用还不是天经地义。


既然不能靠资本增值,那么财富的积累就只有“开源”和“节流”两条路可走。



苏东坡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乌台诗案后苏东坡初贬黄州,极尽开源之能事,开垦荒地种庄稼、建筑水坝造鱼塘、发明美食东坡肉、酿了几瓮谁喝谁拉肚子的酒,还乐呵呵的写诗词以记之,顺便自吹自擂一番。被赶到密州后,不幸遇到当地灾荒,经常饥肠辘辘,只能继续开源,也就是去荒郊野地找野菜吃。


东坡先生仍旧留下诗文记录,大意是厨房里没米下锅,实在让人不爽,于是每天和同事扶着城墙,去废园里找野菜,吃完就抚摸着肚子大笑。


再贬儋州后,遍地瘴雾,土地贫瘠无法耕作,除了和儿子去摘野果算是开源外,此时东坡先生的理财方式主要是计划经济式的节流。也就是领了工资后把钱分成若干份,每天只能花一份,下次领工资时这些钱刚好花完。


好在苏东坡生性乐观,把这些都用诗词文章记录了下来,让后人能够看到封建农业社会中一个中产官僚如何困顿的理财和快乐的生活。不过,如果不考虑用资本增值,农业社会中要理财也的确别无它法。



严肃一点的说,靠资本来理财需要在财产权明确确立的法律环境下才能大行其道。在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专制世界中,人生如寄,生命犹如海中浮萍,更何况钱财,理财意义并没有多大。


传说中的明初首富沈万三,虽然理财本事了得,但怎奈朱元璋就是看他不顺眼,最终落得个没收财产、充军发配的命运。研究制度与经济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教授对财产权与财富积累的问题颇有研究。


以他为代表的大量经济学家声称,产权的保护和财富的积累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对私人财产保护越好,人们越愿意投入精力让自己的财富增值。


现实之中也的确如此,回顾理财金融史,只有在十五世纪中页欧洲城市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财产权制度和发展出了早期资本主义后,城市中产阶级才开始有较大规模的理财活动。


几年前全球畅销书《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作者皮凯蒂教授被一些人称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在书中对资本主义本质的定义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收益率必然大于劳动的收益率。



因此,用资本去创造财富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理财的正道。不过,无产阶级无财可理,大资本家是财富游戏的控制者,只有中产阶级,总是幻想要成为命运的主人,总是妄想让自己的财富迅速增值,因此也就成为了理财需求的核心力量。


既然资本的收益率大于劳动的收益率,那么理财收益应该大于GDP的增长速度,这才算是成功的理财,但这真不容易。


人类大约花了二百多年才找到成功理财的窍门,那就是大类资产分散性投资。这个方法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否则的话马克维茨教授也不会因为发展出资产定价模型而获得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简单而言,大类资产分散投资有两个好处,第一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风险,这谁都明白。第二点好处认识到的人不是很多。


举个例子,如果在1970年拿100美元投资美股,那么在2013年末的收益大约是7771美元;如果在1970年拿100美元投资大宗商品,那么在2013年末的收益大约是4829美元;但如果在1970年各拿50美元分别投资美股和大宗商品,然后再根据不断变化的风险和收益调整投资金额,那么在2013年末可获得的收益大约为9457美元,高于任何一个单一投资。


也就是说,最好的理财方法是将资金分散化的投资在价格相关性不大的多类资产中,通过风险收益控制调整可以获得最优的回报。


理论如此,但分散化大类资产投资在实际操作中受到两大制约。一是信息约束,要准确分析收益和风险,各方面信息必不可少。二是计算能力,资产定价模型中的约束条件很多,需要先进的计算机快速运算。然而,近几年内,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减少了信息约束;超算加人工智能技术使得原本难以解决的计算成为可能。因此,所谓的技术金融理财越来越普遍。理财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资产有效配置的方式,个体投资者在理财中获得好处的同时,企业也因为得到资金而能更好的发展,最好的理财方式就是大家都获益的方式。


中国式理财的鲜明特点是房产在总资产中占比颇高。西南财经大学甘犁教授在最新的调查中发现,中国家庭财产的75%投在房地产。



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收入相比房产绝对价格太高,目前二线城市的一套普通住房价格动辄上百万,甚至几百万,拿普通居民的收入来比较,花在买房首付和按揭上的钱绝对是收入的大头。另一方面,过去三十年房地产基本没有辜负过投资者。尽管出现过海南等地的房产崩盘,但那都是局部性的,整体而言,房地产的收益率是高于股票、债券、保险这些普通人能够操作的金融产品的。


再加上对通货膨胀的担心和对依靠养老金养老的不确信,房产似乎变成了现今中国最稳妥的投资方式。然而,“房子是用来住的”,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房价过去没跌过,这并不能预测未来。


虽然目前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掩盖了房地产的供求规律,造成房价不断上涨,但当潮水褪尽,人们发现的第一个裸泳者就会是房价。


即便是在房价还继续坚挺的今天,将所有财产孤注一掷的买房绝不是最好的投资方式,通过科学计算的大类资产分散投资才是既稳妥又能保证的收益的方式。



放眼过去一百年,中国人的财富和国家命运密切相联,国运昌则财昌,不折腾则民富。从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之前的六十年,无论如何精打细算,多数中国人所奔忙的仅仅是果腹之需,没法谈财富积累。


然而,回首改革开放四十年,无论理不理财,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的财富都实现了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增加。站在2018年的这个时间节点上向前展望,无论讨论什么样的先进技术理财工具,都无法对抗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和政治风向。


因此,说到理财,香港黄大仙祠的祝词说到了点上,那就是:保佑世界和平、国家富强。






延伸阅读:

薛小和:父亲是学者,公公是理财家

封进:决定住房“倒按揭”发展的主要因素

许年行、李哲:苦尽甘来与慈善之举

宋胜洲:厂家和商家谁更赚钱?


以经济散文传播经济学思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