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信建投◆政策简评】关注当下,更着眼未来——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解读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 胡子de全球观察 2024-01-09

微信公众号声明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摘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同时,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会议内容可以用“一条主线、两层关系、三大重点、四个强调、五项未提”来概括,具体如下:会议的主线是既关注当下,更着眼于未来: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值得肯定,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未来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会议强调要处理好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经济短期波动和中长期发展的关系。会议指出,“该管的要坚决管住,该保的要坚决保住”,既提出更严格的防控要求,又要同时兼顾经济效果和经济发展。会议强调冷静应对经济短期波动,更加关注经济中长期健康发展,务实面对全年经济增速目标。会议淡化二季度短期经济下行的影响,强调我国经济总体趋势回升向好,对经济增速的要求进一步放宽,转变为“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效果”。会议一方面不再强求确有困难的省份实现增长目标,另一方面对经济大省和有条件的省份仍有要求。会议安排了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平台经济三大重点。疫情防控方面,会议疫情防控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的“4个看”,从更高的视角说明了严格防控疫情的必要性,再次体现了我国重视人民生命健康,坚决防控新冠疫情的思想。经济发展方面,一方面下半年不会出台大规模刺激性政策,另一方面会议也指出“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平台经济方面,会议指出“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随着我国平台经济的政策环境逐步完善,平台经济发展未来的重点将由制度建设转向规范和探索平台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会议提出了四个强调,一是用足用好已有政策;二是安全发展观;三是国企改革,四是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此外,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中的部分要点在本次会议中没有提到,代表着政策方向的转型,分别是:(1)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2)消费;(3)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4)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5)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政策。我们预计下半年疫情防控政策将会坚持动态清零,货币政策将会维持中性,财政政策将会积极发力,地产政策将会保持房住不炒的定位。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正文


一、7月28日政治局会议传递了哪些信号?

本次会议的内容可以用“一条主线、两层关系、三大重点、四个强调、五项未提”来概括。

1、一条主线:既关注当下,更着眼于未来

本次会议既关注当下,对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均有涉及,譬如疫情防控、保交楼、村镇银行风险等;更着眼于未来,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取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然而,二季度我国宏观经济下行,新冠疫情在部分地区集中爆发,部分领域风险事件爆发。会议指出,“当前经济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相较于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的表述,既表达了对当下经济问题的关注,也强调要坚定思路着眼于未来。
2、两层关系:(1)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2)经济短期波动和中长期发展的关系
(1)坚持就是胜利,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本次会议既提出了更严格的防控要求,也强调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系。一方面,本次会议指出“出现了疫情必须立即严格防控,该管的要坚决管住,决不能松懈厌战”,相较于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的说法,对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二季度疫情有所反弹,部分地区出现爆发性疫情,本次会议强调对新增疫情及时管控,避免防控松懈造成疫情大范围传播。另一方面,针对上半年部分城市过度防疫、动辄封城的现象,本次会议也强调“保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功能有序运转,该保的要坚决保住”,要求防控疫情同时兼顾社会效果和经济发展。会议还指出,“要做好病毒变异跟踪和新疫苗新药物研发。”

根据本次会议传递的信号,结合上半年的防疫经验,我们认为下半年疫情防控在延续动态清零方针的基础上,会更加重视疫情源头监控,力争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尽量避免疫情扩散进而封城封户,常态化核酸检测政策在下半年疫情防控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冷静应对短期经济波动,更加关注经济中长期健康发展,务实面对全年经济增速目标
今年二季度,在疫情冲击、国际局势动荡和超预期突发因素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大,4月主要指标深度下跌,5月主要经济指标跌幅收窄,6月经济企稳回升,最终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在这一前提下,下半年GDP要达到8.2%的增幅才能实现全年增长5.5%的增长目标,客观难度较大。
针对这一现状,本次会议淡化了二季度短期经济下行的影响,认为3-4月份经济下跌是一次性的,强调经济总体趋势回升向好,并指出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目标上,相较于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对经济增速的要求进一步放宽,转变为“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这一表述体现了党中央实事求是,更加重视经济合理运行和发展,不为达成经济增长目标影响经济中长期高质量发展。7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企业家表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两者的内涵是一致的。
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已经由最初的“合格线”转变为“优秀线”。本次会议一方面不再强求确有困难的省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另一方面,对经济大省和有条件的省份仍有要求,“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我们认为,“有条件的省份”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过往增速较高的省份,不应因为二季度的经济下行压力使得全年低于5.5%的增速发展目标;二是对于受疫情影响不大的,没有实施过大规模疫情管控措施的省份,也应当努力达到年初的发展目标。经济增长目标的压力传导到了地方政府,因此不排除地方政府出台一些增量刺激政策的可能性。
3、三大重点:(1)疫情防控;(2)经济发展;(3)平台经济
(1)疫情防控:从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算好政治账
本次会议沿袭我国一贯的防疫政策,再次强调了动态清零的方针以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观念。此外,会议还将疫情防控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的“4个看”,从更高的视角说明了严格防控疫情的必要性,再次体现了我国重视人民生命健康,坚决防控新冠疫情的思想。政治账和经济账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强弱关系,政治账是覆盖面更广,时间线更长,将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内的账本;在疫情本身不发生较大改善的情况下,预计疫情防控政策将长期坚定坚持下去。

新冠疫情已经迈入第三个年头,随着奥密克戎等强力变异毒株的流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已经无力控制疫情,宣布与新冠疫情共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保持良好的战略定力,坚持适合自身国情的防疫策略,坚决不“躺平”,在共存的世界主流中坚持逆流而上的封控策略殊为不易,既体现了党中央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原则,也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越性和强大的执行力。从综合、系统、长远的视角出发,算好政治账,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发展:坚持稳中向好基调,巩固经济平稳回升向好的趋势
下半年,宏观经济将坚持稳中向好基调,在落实疫情防控和安全发展的前提下,巩固经济平稳回升向好的趋势,稳定就业和物价。比起今年4月政治局会议“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和去年12月政治局会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的表述,本次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下半年财政政策预计将更为积极,譬如7月13日国常会提出以财政资金鼓励创业。货币政策方面,下半年仍将保持稳健,在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的前提下,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强调对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结合6月29日国常会提出“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我们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在总量保持稳健的前提下,贷款结构上可能会向基础设施项目倾斜。
(3)平台经济:在政策环境逐步完善基础上,规范和探索可持续发展方式
“平台经济是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贯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1月20日,国家发改委答记者问时如是评价。同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平台经济的发展、规范、引导和监管提供了指导办法。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反垄断法的决定,新反垄断法完善了平台经济监管制度,将自8月1日起实施。7月21日,国常会提出“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发挥好平台经济创造就业、促进消费作用。”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总体来看,本次会议继承了以往的平台经济政策,并在政策基础上提出了推出一批投资案例的要求。由此可见随着我国平台经济的政策环境逐步完善,平台经济发展未来的重点将由制度建设转向规范和探索平台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

4、四个强调:(1)要用足用好已有政策;(2)安全发展观;(3)国企改革;(4)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

(1)用足用好已有政策

在不会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基调下,本次会议更加注重用好用足已有政策,做好政策落实工作。会议共四次强调用足用好已有政策,分别是“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地方政府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2)安全发展观

会议指出,“要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化体系。”本次会议将粮食和能源和国家安全紧密挂钩,相较于4月份中央政治局“要做好能源资源保供稳价工作,抓好春耕备耕工作”的说法,党中央更加重视我国粮食和能源的安全。在俄乌冲突和国际形势紧张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将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此外,我国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竞争力,加快建设新能源供给消化体系既能进一步增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领先优势,也能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更好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3)强调国企改革

本次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年,要一鼓作气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5月7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会,围绕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总结工作、交流经验、部署任务。行动会指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国企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扫尾,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继续深入实施国企改革,要参照三年行动方案,锚定“三个明显成效”目标,加强落地见效,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实施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构建完善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监督体系。

(4)强调领导干部要担当

会议指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各级领导班子要以饱满精神状态开展工作,领导干部要敢为善为。”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鼓励领导干部发挥积极性,敢为善为,有助于发挥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作用,增强政府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5、五项未提:(1)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2)消费;(3)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4)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5)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政策

(1)未提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

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而本次会议没有类似表述。这体现了下半年宏观政策调控主要依靠已有存量政策的落地效果,新增宏观政策的数量和力度可能较为有限。

(2)未提消费

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而本次会议未提及消费,而是提出“以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的说法。党中央对于下半年的社会消费预期可能较为保守,更多以财政货币政策弥补内需。

(3)未提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

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以金融市场改革优化为主要工作方向。本次会议则提出“妥善化解一些地方村镇银行风险,严厉打击金融犯罪”,将重点工作方向转向防范化解风险和打击金融犯罪。河南村镇银行事件敲响了金融监管的警钟,下半年地方村镇银行将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打击金融犯罪的力度也会增强。

(4)未提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本次会议的说法则是“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对比之下,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和因城施策的原则没有变,但是工作的重点方向有所变化。相比于此前强调的金融监管责任,本次会议更加强调压实地方政府责任,由地方政府负责保交楼、稳民生的工作。在近期,我国出现了一批烂尾楼和“断供潮”,本次会议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责任,有助于解决此类乱象。

(5)未提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

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相比之下,本次会议未提出针对性的纾困政策,而是保障更广泛的市场主体,“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相对于对特定行业和企业的纾困措施,改善政策和制度环境,更有利于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另一种解释是,经过对上半年疫情防控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经验来看,党中央认为下半年疫情风险总体可控,疫情影响范围有限,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未在会议中进行讨论。

二、7月28日和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内容比较

三、下半年政策走势展望
1、疫情防控:坚持动态清零
下半年预计将会采取坚持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政策,并平衡好疫情防控效果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该管的要坚决管住”,坚持动态清零的方针不动摇,对新增病例坚持“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的处置方式,更加注重源头管理,避免疫情大规模扩散。另一方面,“该保的要坚决保住”,反对过度防疫,尽可能避免封城策略,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下半年常态化核酸检测将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下半年不搞“大水漫灌”超发货币,本次会议也强调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证物价稳定。因此,下半年货币政策不太可能大幅扩张,预计将维持中性,在结构上可能有所调整,向基础设施项目倾斜。
3、财政政策:积极发力
本次会议提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而货币政策总体上将维持中性,则财政政策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本次会议还提出“用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下半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计将会有所增长,财政政策也会持续积极发力。

4、地产政策:坚持房住不炒

在“房住不炒”定位和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回归实体属性的大背景下,短期内房地产领域出台大规模刺激性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再加上维持中性的货币政策以及行业内恒大地产风险事件的影响,房地产行业今年以来持续低迷,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五个月同比处于负增长,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出现了大规模的烂尾楼和“断供潮”现象。未来部分地方政府可能出台少量宽松政策以支持房地产市场回暖,但是整体上预计仍将保持偏紧。


风险分析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

报告:关注当下,更着眼未来——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解读

时间:2022年7月29日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 

作者:黄文涛

研究助理:冯天泽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团队

胡玉玮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团队负责人。经济学博士、牛津大学博士后、欧盟访问学者。曾担任中国证监会研究院国际金融部负责人、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驻华代表(养老金与保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顾问专家,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客座研究员。参与或主持多项国际、国家和部委重大经济金融领域研究课题,多篇政策研究报告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或批转。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国际金融、资本市场。

冯天泽

中信建投政策分析研究员,北京大学理学学士、金融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金公司,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政策、金融监管、汇率及外汇储备等。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胡子de全球观察)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胡玉玮政策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