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信建投◆政策简评】十味药方,精准施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 胡子de全球观察 2024-01-09

微信公众号声明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摘要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对12月6日政治局会议中经济工作部署的细化,秉承了政治局会议对于2023年的经济目标,即“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同时明确指出,“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针对2023年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十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工作方针和政策路线图,宛如开出十味药方,有的放矢、清晰有力,从而做到药到“病”除,助力中国经济从前期的疫情影响中迅速复苏。这“十味药方”由五大政策和五大方面组成,五大政策分别是:一是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二是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三是产业政策兼顾发展与安全,四是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五是社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五大方面分别是:六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七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八是鼓励支持民营经济,九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十是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风险分析:(1)既有政策落地效果及后续增量政策出台进展不及预期,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策的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2)秋冬季节流感频发,新冠疫情新增确诊人数上升,全国疫情防控压力仍然较大。(3)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加剧。(4)今年以来,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均较为低迷,市场情绪存在进一步转劣可能,国际资本市场风险传染也有可能诱发国内资本市场动荡。(5)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上升。(6)地缘政治对抗升级风险,俄乌冲突不断,国际局势仍处于紧张状态。

正文

简评: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对12月6日政治局会议中经济工作部署的细化,秉承了政治局会议对于2023年的经济目标,即“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同时明确指出,“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针对2023年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十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工作方针和政策路线图,宛如开出十味药方,有的放矢、清晰有力,从而做到药到“病”除,助力中国经济从前期的疫情影响中迅速复苏。这“十味药方”由五大政策和五大方面组成。

一、五大政策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本次会议提出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五大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与12月6日政治局会议的表述保持一致,并进一步细化具体政策要求。
(一)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会议指出,“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从政策连续性看,相较于7月28日政治局会议,本次会议对财政政策的力度有所增加、政策工具更加丰富。政策目标上,政治局会议表述为“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本次会议提出“加力提效”。政策工具上,政治局会议仅提及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本次会议则提到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并提出加大对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比今明两年的财政政策工作重点,相同点在于二者都强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不同点在于明年财政政策工作重点由企业纾困转向基层“三保”工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切实维护经济基本盘。
(二)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会议指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从政策连续性看,相较于7月28日政治局会议,本次会议的总体要求保持一致,仍为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精准有力的新要求。重点扶持领域由此前的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转为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此外,鉴于美元走强对人民币汇率造成较大波动,叠加国内国际动荡造成金融风险上升,本次会议将稳定人民币汇率和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作为明年新的政策重点。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对比今明两年的货币政策工作重点,相同点在于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扶持领域;不同点在于货币政策的表述由灵活适度改为精准有力,考虑到明年疫情影响消除以后居民生活恢复,经济需求上升存在一定物价抬升压力,预计明年货币政策将更加强调总量稳健
(三)产业政策兼顾发展与安全
会议指出,“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从政策连续性看,7月28日产业政策仅涉及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两方面。本次会议强调产业政策要做到发展和安全并举,既延续7月28日政治局会议补强产业链薄弱点的政策精神,也强调发展产业政策的重要性,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双碳战略等发展政策,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产业与科技、金融良性循环。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对比今明两年的产业政策工作重点,相同点在于强调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优势和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不同点在于产业政策工作重点由物流网络、数字化改造转向双碳战略、产业安全和产业联动。
(四)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
会议指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引进高端人才。”
从政策连续性看,7月28日政治局会议未涉及科技政策。本次会议强调科技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是贯彻落实二十大会议重要精神的体现。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对比今明两年的科技政策工作重点,相同点在于强调举国创新和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同点在于本次会议更加强调做好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
(五)社会政策兜底民生底线
会议指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从政策连续性看,7月28日政治局会议主要涉及两点,一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二是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在本次经济工作会议中同样再次提及,仍是明年社会政策的工作重点。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比今明两年的社会政策工作重点,相同点在于均提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就业保障;不同点在于,明年工作重点新增养老保险和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这也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的体现。
二、五大方面
(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本次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展望2023年,国际地缘政治动荡加剧,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海外主要经济体存在较强的衰退预期,这直接导致外需走弱。近几个月的外贸数据已经显示出外需疲软态势,如11月出口增速降幅超预期扩大至-8.7%(图1),可以预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逐渐降低。因此,明年经济工作需要将扩大内需摆在优先位置来考虑。此前已有多份重要文件提出要扎实推进扩大内需战略。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纲要按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投资再生产的扩大内需全链条,从全面促进消费、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供给质量、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等八个方面作出部署。1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前述八个方面的具体任务。从具体消费内容来看,本次会议强调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本次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了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一是要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二是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三是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四是要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五是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此外,还应着力统筹安全和发展,攻坚“卡脖子”的产业领域,真正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另外,这次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我们认为,未来以大型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我国平台企业将迎来更加优化的监管环境,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平台经济已具备相当规模和影响力,培育出并聚集了相当部分创新能力强、有活力的优质企业。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发展不规范不合理、资本无序扩张现象、国际竞争力不强等。去年以来,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对于规范平台经济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未来“绿灯”案例的逐步公布,大型互联网企业整改工作的完成,平台经济将进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三)鼓励支持民营经济
本次会议指出,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中共十四大会议就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各类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是要长期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3月“六个重要”的论断和2018年11月1日在民营经济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我国高度重视和认可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稳定经济、国家税收、技术创新、金融发展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好民营经济对于更好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过去相当一段时间,民间投资比重大、活力强。譬如,自2012年开始,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连续5年超过60%,最高时候达到65.4%,在制造业领域的比重超过八成,民间投资成为投资的主力军。但近几年数据显示,虽然民间投资在依然占有重要地位,但比重呈逐渐下降态势,譬如2019年民间投资占比下降至56.4%,2021年降至55.6%,今年维持在55%左右。因此,在后疫情时期,应更加主动民间投资发展,尽快恢复并继续发挥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积极且重要作用。
(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本次会议指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其实,在之前的多次重要会议上都强调要坚持对外开放和吸引利用外资,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时也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和吸引利用外资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吸引利用外资方面,今年以来处在当下全球疫情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环境复杂演变的背景之下,我国吸引外资保持逆势增长,前10个月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683.4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17.4%(图3)。在对外开放方面,今年以来,中国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都彰显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已愈发坚实。正如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所说:“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更好引进外资;促进深层次改革,离不开更好引进外资;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更好引进外资。在华外资企业应积极把握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

(五)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本次会议对于房地产的表述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我们认为,“房住不炒”的定位是长期一贯坚持的,但在长期坚持的框架内,对于优质房地产企业是有明确“托举”意图的,集中表现在金融十六条和房地产再融资的接连支持政策。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表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充分显示了对于房地产企业的支持态度。预计下一步,房地产行业仍会出台进一步的支持政策。此外,2021年“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的表述调整为“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表明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定论的发展方向,即租售并举、因城施策。房地产的新发展模式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深挖的行业趋势。
三、近三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比较

风险分析:
(1)既有政策落地效果及后续增量政策出台进展不及预期,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策的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2)秋冬季节流感频发,新冠疫情新增确诊人数上升,全国疫情防控压力仍然较大。(3)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加剧。(4)今年以来,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均较为低迷,市场情绪存在进一步转劣可能,国际资本市场风险传染也有可能诱发国内资本市场动荡。(5)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上升。(6)地缘政治对抗升级风险,俄乌冲突不断,国际局势仍处于紧张状态。

文章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十味药方,精准施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胡玉玮 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2090003

研究助理:冯天泽

相关研究:

【中信建投◆政策简评】大力提振市场信心——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学习体会

【中信建投◆政策简评】12月重大会议前瞻——中央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信建投◆政策简评】关注当下,更着眼未来——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解读

【中信建投政策】动态简评:防疫政策更加平衡、增长目标保持不变—429中央政治局会议解读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团队

胡玉玮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团队负责人。经济学博士、牛津大学博士后、欧盟访问学者。曾担任中国证监会研究院国际金融部负责人、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驻华代表(养老金与保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顾问专家,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客座研究员。参与或主持多项国际、国家和部委重大经济金融领域研究课题,多篇政策研究报告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或批转。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国际金融、资本市场。

冯天泽

中信建投政策分析研究员,CFA,FRM,北京大学理学学士、金融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金公司,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政策、金融监管、汇率及外汇储备等。

周之瀚

中信建投政策分析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理学学士与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数字经济等。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胡子de全球观察)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胡玉玮政策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