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坐忘·发病·气机

感恩关注👉 道炁学苑 2023-08-24

弘道净炁   身心合一

自利利他    皆大欢喜

  生命·命运·健康-共同体  

 开脉轮  调百病 

 乐明空  慧心净 

道炁开脉轮乐明空常净



打坐使身体发病的原因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共有四种:第一,心态不正。第二,方法不明。第三,饮食不调。第四,动静失调。四大是地、水、火、风,五脏是心、肝、脾、肺、肾。


第一,心态不正


是提因有所求或有所惧而来打坐。譬如说,年纪大,肾功能差了,房事变得无能,听说打坐可以强肾强精,于是就来学打坐;可是以为打坐可以使人返老还童,青春就驻,所以来打坐。

像这种根据似是而非的理论而追求不正当目的的,叫做心态不正。虽然打坐的确可以达到这些目的,可是却也会因此而带来身体的麻烦,导致身体发病。



第二,方法不明


譬如不了解数息的方法,只是听到或看到同句有关打坐的知识,就开始凭蛮牛似的劲数呼吸,并且认为自己身体还不错,身体还蛮坚强的,可以一直硬撑下去,如此一定会出毛病。

书上说的和老师教的只是原则,真正修练的时候,还得自己加以揣摩。这是指的数息,若用其他修定、参禅的方法时,如果对方法没有确实的明白,同样会带来身体的病患。


第三,饮食不调

有的人相信饿肚子可以使头脑清醒,这个理论也似是而非。当我们在肚子非常饿的时候,已经没有饥饿的感觉,若这时候再用心力去用功,由于体力不足,身体会出毛病。

在上次禅七中,有一位禅众很少喝水,因为她怕小便,结果五内如焚,肚子热得很难过,像一座火山,问我:“怎么办?”我说:“喝水啊!”她说:“喝水要上厕所!”我说:“去啊!”


正常的修行,口渴了要喝水,肚子饿了就要吃饭。若是为了省麻烦,要就不喝,要就灌一肚子里都是水;或要就不吃,要就吃上几大碗;这对身体都有害无益。喝水这适可而止,吃饭不能够超过八分饱。



第四,动静失调


有的人是因为懒散,有的人是贪著打坐时宁静的舒服感,就一直坐下去。

这种人可以坐得很久而腿不痛,也许头脑还有念头,但是气息还算顺畅。当然,如果他全身气脉完全畅通,应该没有问题;只要有一处气脉不通,就会带来麻烦。

所谓气脉完全畅通的人,是身体是任何一部分、一条血管,乃至一个毛孔,血液和气脉都能够完全流畅通达。

初学打坐时,很多地方都是不通的。臀部压在垫子上就是不通,盘腿时夹住,压住的地方也不通,还有我们内脏里得叠的地方,不是紧张就是被压缩,所以也有不通处。

如果能够达到全身气脉、毛孔畅通的程度,坐得再久,不运动身体也没有关系;但这只有已经修行相当人,而且还保持每天长时间打坐的人才能够做到。

当气脉不通时,得用运动来补救。中国少林寺和尚的拳术,便和印度瑜伽术有深厚的渊源关系。瑜伽的意思是相应——运用调身的动作运行,使人在动态时,仍然能身心一致,这是练身也是炼心的方法。

在静坐中,也有人能自动演出拳术的路数,及瑜伽术的动作来,这就是说,打坐要有运动来配合。长期在禅堂打坐修行的人,每天要有工作,工作虽不等于运动,工作中却包含了运动。

人的身体中只要任何一部分的肌肉、皮肤、神经有了阻碍,而久久不予调整,即会造成四大五脏的疾病。如果每个毛孔、每块肌肉、每根神经都是畅通的话,身体一定是健康的。

现代的都市人每天生活在冷气房内,能够劳动而满头大汗的机会不多,这就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文明病。运动以后身体会出汗,使得新陈代谢正常,气脉舒通。因此,在禅修中有用动态的跑香及瑜伽操来调和表态的打坐。

只要能够把握以上的四个原则,则我们的四大五脏便不容易害病。


打坐时气机的反应


现在必须详细说明静坐与气机的关系和作用,但是首先必须先要了解一个观念,这是指一般已经成年以后,以及已经有过男女性生活以后,乃至包括老年入的情况而言,至于未经成年的童身,那又须另作别论了。


第一反应--腿部的麻胀。在开始练习静坐时,如果没有以上所说的那些先入为主观念的存在,或者能够泯除这些似是而非的观念,他所感觉最大的困扰,便是心理的不能平静和生理反应的各种奇异的感受。关于心理的平静与散乱问题,留待将来讨论静坐与心理关系时再加说明。现在所要讨论的,只是偏重在生理内部气机的反应。关于这个问题,根据通常开始练习静坐的统计资料,十之八、九,便是静坐时,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以后,首先引起感受上的压力的,便是两腿发麻或发胀。于是促使浑身酸疼或不安,甚至,连带引起心理的不宁静。如果从一般生理卫生常识来讲,大多都认为那是两腿的血管被压迫的关系,等于一个通常不练习静坐的人把两腿交叉叠起,如不随时变更交换只是保持一个姿势经过一段的时间,便有腿麻的感觉,于是就认为它是很不好的现象。


倘使从静坐的经验来讲,这种现象,并非完全是血管被压制的关系,实在是气机开始发生了反应的作用。因为气机在筋脉血管肌肉之间,不能畅通流行,所以有了胀痛麻木的反应感觉。换言之,这便证明了在生理上的阴[足乔]、阳[足乔]的气脉上,已经有了后天的障碍。反过来讲,当腿麻到不能过分忍受时,只须轻松的放开两腿,慢慢地让它自然舒畅之后,便会感觉到由于经过这一段短暂时间的压迫,而换得新奇的舒服和快感。事实上,当静坐工夫到达某种适当的阶段时,无论盘腿或不盘腿,这种新奇而舒服的快感,是长期永恒地存在。此时,虽然长期盘腿而坐,不但没有妨碍,这种舒服和快感,反而愈来愈盛。



第二反应一一生殖机能的勃兴和其他。有关静坐对于生殖机能的反应,为了讲解的方便。必须把它分为(一)肾脏机能(二)生殖机能两部分来讲,因为在成年人练习静坐时,最初有反应的大多数是从肾脏部分(包括腰部)开始。日久工深,生殖器部分才发生反应,如果是少年人习坐,很多都是由生殖器部分先发生反应。


(一)肾脏部分的反应:即是说静坐的时候,或在静坐过后,腰背会发生胀、痛、酸、麻等情况。倘使因肾亏而患有阳萎、早泄、遗精病的人,可能因静坐的关系,反而更有遗精或早泄的现象。如果不得其法或不知对治,甚之有至于白日遗精,大小便随时遗精,与静坐时遗精的严重症候。关于这些现象的来源,中医认为是肾亏的关系;西医认为是与肾脏或肾上腺、性腺和脑下垂腺,以及神经衰弱等因素有关。若是女性练习静坐,素来患有肾亏等症,不但腰部疼痛不堪,甚至会有白带等现象发生。其实这不是因为静坐的关系而产生这种不良的后果与副作用。实在是因为静坐的关系,发动身体内部气机的潜能,在将要通过而尚未通过肾脏与腰部的阶段,由于这些部位的神经与腺路有了宿疾的障碍,所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并发。如果知道了这个原理,再得明师指导而知道对治的方法,只要过此一关,则一切有关这一部分的宿疾顿消,恢复健康壮盛,自然不成问题。倘使没有明师的指导,不知对治的方法,最好是暂时停止静坐,等恢复健康时,再来静坐,如果又因静坐而重发时,就不妨再停。如此持之有恒,再病再停,再停再坐。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完全恢复健康。因为对治的方法大多,而且要因人而施,因病而治,或者运用身体运动的各种不同姿态,再配合医药的调整,相当繁复,故只能说到如此而已。但在此阶段,最要紧的守则,必须要绝对断绝男女的性行为,倘使能做到不但没有性的行为,而且无性的欲念,那便是真正无上的大药,决定可以及早恢复健康。至于健康恢复中的变化反应,则因男女性别、年龄老少、体能强弱而有不同,恕难-一评说,实非因为守密而不言也。

(二)生殖机能的反应:即在静坐时,或刚刚下坐后,生殖器突然勃起,甚至久坚不下,犹如亢阳的状态,同时引起睾九部分微细神经的跳动,以及摄护腺、会阴部分轻微的震动。在女性而言,有子宫震动或收缩以及两乳房膨胀的现象。如依道家某些修炼丹道派的观念,便认为它是一阳来复之机,正好采药归炉,用意引动呼吸作为搬运“河车”等的基础,这种观念是否正确,以后自有专论,在此暂略。但在静坐的过程中,有了这种现象之后,如果不配合心理上的性欲冲动,那确是很好的情况。这是脑下垂腺、肾上腺与性腺等活动与兴旺的证明,对于身体的健康,是绝对有益的现象。但是无论年龄老少、男女性别。一有这种现象发生,十个有九个半都会引发性欲的冲动。有了性欲的冲动,就会引发头昏脑胀的感受。甚至,还有胸臆烦闷或发生情绪烦躁的感觉,非常难以排遣。如果因此而有了性行为之后,不但前功尽弃,而且还有过于性行为或手淫的损害,倘使不加上这些心理行为与性行为的破坏,那便有如老子所说婴儿的状况,“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它便会引发生命潜能而开始生机成长的作用。然而一般练习静坐的人,大都到此止步,极难过此一关,而且不知调整对治的方法,即使勉强压制,久久亦成为病态,与忍精之害有同样的毛病。如果练习静坐,做到绝对没有这种现象发生,那么,又等于生机断绝,久而久之,便使身心枯寂无情,等于一潭死水。



三十多年前,我有两个练习静坐的朋友,有一位是中年人,他对我说:当他晚上和夫人一起对面静坐时,碰到这种现象发生,睁眼一看夫人,比平时容貌更美,于是便顺理成章,“只羡鸳鸯不羡仙”,进入凡夫的境界去了。另有一位是老年人,已经有六十多岁,有一次同在山中练习静坐,碰到这种现象,变成“亢阳不悔”的情况,想尽办法,总难收拾,甚至利用冷水沐浴,也依然蛙怒如故。最后他只好下山回家,寻找“老妻画纸为棋局”去了。朱熹说的:“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其然乎!其不然乎!此二公的静坐经历,给予我后来的启示,与专心一致寻求其中的症结所在,实有多者。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话对于同参的道友而言,仍然具有圣人名言的无上权威。


关于静坐中生殖机能反应的调整与对治的方法,也很繁复而一言难尽。如果真要专心致力于静坐修道的人,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饮食。甚至,可以短时不食,必定生效。佛教以过午不食为戒律的基本,并非完全属于信仰的作用。谚云:“饱暖思淫欲,饥寒发盗心。”实在不是无因的。不过减食与不食烟火,也并不是简单易行的事,如果不明其理而不知运用之妙,因此而害了胃病,则得不偿失,不关我之言不在先也。



“坐忘”,才算打开入道之门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

颜回听到这里,就说“回益矣”。老师我懂了,这一下懂得道了,好修道了,他说我已经进步了。孔子说,哦?你懂了道,进步了?“何谓也?”把你的心得报告看看。颜回说“回忘仁义矣”。现在我心里头放下了,什么文化呀,艺术呀,学问呀,文学呀,仁义道德这些,都放下了,我心里头都没有了,进入道了。孔子一听,说“可矣,犹未也”。

你是放下了一点,只放下了仁义道德,还没有完全,才刚刚入门。等于你们修道一样,有时候瞎猫撞到死老鼠的时候,心里就空空洞洞的,以为悟了;那是耽误了的误,不是真的悟。那比颜回这个还差一点,颜回是真的放下了仁义。孔子说:可以啦!还没有完全。颜回听老师批驳还没有完全,又去用功打坐了。

【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

不晓得搞了几天,颜回又来见孔子,说“回益矣”。老师啊,我真的懂了道了,进步了。孔子说,你讲讲看,报告一下。颜回说“回忘礼乐矣”。我更放下了,脑子里把所有这些文化精神,中国文化传统的观念,一股邋遢都丢得光光的,没有了,放下了,放下了就是道。孔子说“可矣”,可以啦,“犹未也”。还没有完全。

【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听老师这么讲,又回家去打坐了,是不是回去打坐不知道,是我加上的。有一天又来看孔子。这一回,你注意哦,过了三关了,跟禅宗说的过三关一样。“回益矣。”我悟道了,这一下不是耽误的误。那么孔子说,怎么讲呢?颜回说“回坐忘矣”。

什么都放下了。你们打坐就要做到这样,“坐忘”,也不晓得自己坐在这儿,也没有我,也没有身体,也没有人,也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什么也没有,天地什么都放下了,连那个放下的还要放下!不是那么一股死相坐在那里,好像比长途赛跑还要吃力的样子。

看你们打坐坐在那里,有些人,两个手那么叉起来,不晓得干什么,像是角力比赛,说是结手印;结了手印就不怕魔,又不怕鬼。不晓得搞些什么,都不是道!真正的道要坐忘,真正地放下,时间、空间、身体都没有,更要忘记了两条腿。孔子听见颜回说“坐忘”,“蹴然”,古人在孔子那个时候,在榻榻米上席地而坐,孔子一听,本来屁股坐在两条腿上,一下子膝盖头就站起来问颜回说,你讲什么?“何谓坐忘?”你说说看,什么叫做“坐忘”?

【颜回曰:堕枝(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你们学禅宗也好,学什么宗都好啦,学端午节的粽也好,就要记得,工夫要做到这样才行。“堕肢体”,身体没有了,没有感觉了,有些人打坐坐得好,老师啊,今天气通了,两个手印好像分不开一样。你既然晓得分不开,可见还有身体的感觉,何必来报告呢!你说,我现在好像两个脚麻过了,也不痛,不过仍晓得有两个脚,可见没有“堕肢体”。

“黜聪明”,没得思想,没得妄念,没得杂念;可是并不是不知道,什么都知道;知道没有思想,没有妄念。“离形”,没得形体,“去知”,也没有智慧,就是不叫做智慧,还有一个智慧就不对了。有人前面还看到一团光,何必要你看到呀?用一个电灯泡就发亮了,那个光有什么稀奇啊!那是你里头气血通过后脑神经,要通不通而发生摩擦的作用,那不是道!搞清楚!老实告诉你们,有时候骗骗你们,好啊好啊!光啊光啊!你去光吧!有什么用!那都不是的,所以要“离形去知”。

“同于大通”,与天地合一了,什么是大通呢?虚空是大通,四通八达;你到了那个没得身体,没得智慧,可是一切都清楚,比你清楚的时候还要清楚时,就是大通。现在我们只清楚到这个楼上,或者夜里静下来,只有这个东门一带的范围大概知道,那不是“同于大通”。要真坐到了坐忘的时候,整个台北台湾的事情你都知道,会那么大通,是谓之“坐忘”。

不过我这个话是形容的啊!你不要坐忘了以后,还说我台湾的事都还不知道呀!那已经没有“黜聪明”了,要放弃了这些聪明,那是形容给你听。所以说“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你看庄子写文章很妙吧!这种话绝不从孔子嘴里讲出来,孔子讲就没有价值了,孔子是用憋的办法去教育学生;他的教育法是一路憋憋憋,绝不告诉你,憋到这样,颜回自己冲关了,颜回嘴里自己报告,孔子给他作了印证。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你看孔子之伟大!他说你到了这个境界啊,“同则无好也”,如果同到虚空合一,宇宙合一的话,没有是非善恶,也没有好坏,大通了嘛!到了这个境界,叫做“坐忘”,也可以叫做“坐化”。

所以后来佛家的坐化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罗汉得了道,自己最后要走,宣布死了,我那天走,再见,然后坐在那里,不要殡仪馆帮忙,本身一入定那个三昧真火热能一动,也不要木材,身体化成一阵光就没有了;不会留给你舍利子,子舍利也不留;高兴则留几个指甲给你做做纪念,其他什么都没有,这个叫坐化。其次的坐化,就是坐在那里,肉体还在,也叫坐化。再其次的坐化就是打坐达到了坐忘,身体没有了,“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也就是“坐化”。这是三种坐化。

“化则无常也”,佛学翻译的“无常”又是借用庄子,我们佛门实在欠庄子很多。所以姓庄的到庙子吃饭绝不给钱的,因为佛学里借了他太多的名词了(众笑)。这个“化则无常也”,所以知道变化,一切万化无常。“而果其贤乎!”孔子说,颜回啊,你得了道啦!老实讲,你比我还高啊!“丘也请从而后也”,我以后要跟着你啦!孔子多谦虚啊!谦虚这一棒打下来,很痛喔!所以颜回得了道就不敢骄傲了。这就是孔子的教育法,他说,我还不及你呢!“请从而后也”,将来你在上面坐,我站在旁边,跟在你后面。

现在我们看到了吧!《大宗师》这一篇到这里,中间的要点,有圣人之才,有圣人之道,修到什么境界是圣人之道,通通告诉你;你不要另外去修密宗了,这里密宗都告诉你了。至于说,如何做得到呢?那我没办法,庄子也没办法,要你自己去体会了。

怎么堕肢体?绝不要拿个刀来把肢体割掉啊!那要工夫做到的;换句话再告诉你们,为什么你们做不到呢?一般人打坐修道做不到,犯了一个错误,用聪明!通通在那里用聪明,所以不能得道;聪明是修道最坏的东西。现在孔子跟颜回两个也作一个表演,这个电视剧出来了,得道,这个最后的境界是如此,到了这个修养的境界,够得上做大宗师了,就是这么一个结论。下面另一个尾巴,做了大宗师以后,就更要了生死了,重点都在了生死。

——《庄子諵譁》

修道先要学打坐,坐起来不求静就不是做工夫。庄子笑我们,所谓静坐,说是“坐驰”,坐在那里开运动会,又想观音菩萨又想西方又想东方,又想转河车又想上下颠倒,在那里忙得很。所以庄子提到真正的静坐叫做“坐忘”,坐到忘记我忘记身体了,那叫做修道。坐到真没有杂念妄想时,这是真阴,阴极了才阳生。老子说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这就是打坐的基本原则。这是什么境界呢?是阴境界。老实讲,不要怕阴境界,阴极就阳生。比方我们人总要睡觉的,精神太疲劳时去睡一觉休息,睡够了精神来了。所以阴不是坏事,是好事。

像我们脑子思想的这个地方属于离卦,当下部的气上升刺激脑下垂体,思想就来了,精神旺盛思想一来,它喜欢向下走,所以精神好了做坏事的机会就多。做坏事多是向下流,向下走的。

老实讲,我们打起坐来,坐到什么都不知道,那是阴境界,是气之重浊的境界。所以,工夫到了“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时,你的真工夫到了,是还精补脑的时候。到了那个时候不要觉睡了,也没有妄想也没有思想,可以叫做六根大定。

当此之时,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清醒的,昼夜清醒,也许个把礼拜都不需要睡觉了,但绝不是失眠。这个时候要参考元朝丘长春真人的《青天歌》了——“青天莫起浮云障”,这个时候一念不生,一念不生不是不知道,万象都知,可是没有动念。“云起青天遮万象”,如果这个时候动一念,等于青天里起了一片浮云,就把青天遮住了。

“乾性至健,静则专而动则直”,拿《易经》来讲,乾卦代表纯阳之体,永远在动,是生命的动力。所以“天行健”,乾是至健,是不死的。当乾卦静态的时候,实际上没有真静,因为它动得快,看它好像不动。

什么是静呢?当我们身心专一的时候,才感觉到静态,其实那是不是静态不知道。所以“静则专”,换句话说,专到极点才做到静。入定也是那样,所以系心一缘就能入定,心散乱不是定。你打起坐来,觉得气走到那里,哎唷,通了!那你根本在乱!所以庄子叫这个为“坐驰”,坐在那里开运动会。真正的静,庄子还有一个名称叫“坐忘”,忘记了自己在坐,那就是静,是专。能够做到静且专的话,乾卦阳能发动得就快。

我们做工夫的真到了这个境界是什么状况呢?“一点元神,为精气之主宰,至刚至直而不可御”,这个时候气脉真正贯通,密宗叫打通了中脉,道家叫冲脉。有人著书,拼命骂道家这个冲脉不是密宗的中脉,好像中国的总比外国差一点,非常可笑。

这个冲脉所谓“冲”,它不只是在身上“冲”,而是一片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脉打开,一点元神宁静到极点,定到极点那个力量,会使得全身的气脉统统充满,你的手脚指节,连每一根头发,都有力量;这个力量不是打死人那种,而是一种充满。到了完全专一时,一点元神就做了精气的主宰,“至刚至直”。刚是阳能之性,所以充满而且是直。

常有人问,打坐时勾腰驼背可不可以?当然不可以!但是年纪大身体不好,就只好自然些,不要一定挺起来,那样非受伤不可。等到那个阳气发动,你要弯也弯不下去,这个精气神,就是孟子那句话“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孟子那两句话,如果不拿工夫来讲,是难以解释的。所以它是“至刚至直而不可御”,要盖也盖不住,要停也停不了。

道家所谓的打通“奇经八脉”如果没有到达“冲气以为和”,乃至“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的实际境界,那就根本全是空言,更无法了解“中脉”真通的景象了。

如果工夫到达“奇经八脉”完全打通,有了“冲气以为和”的境界时,那便有庄子所谓的:“堕肢体(没有身体四肢的感觉),黜聪明(绝对没有妄想),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此时“中脉”的功能发动,首先便有引伸上下通于无际的觉受,自然而然便呈现“万里青天无片云”的晴空境界。甚至,无论白天黑夜,满天繁星呈现眼前,犹如“掌中观庵摩罗果”一般。平常所有的知觉和感觉状态,一起忘却无遗,所有人我是非等等世俗观念,完全远离消散。

但“中脉”的打通,并非就是全部道果的完成。严格说来,打通“中脉”,也只是入道基础的真正稳固而已。从此以往,前途更加微密深邃,更须仔细努力。的确非有明师指点不可。

整理自《我说参同契》《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故圣人常游外以弘内,无心以顺有。”所以得道的圣人,常常“游外以弘内”,这个心(精神)能跳出了物质世界,在天地以外,可是内在还是弘扬这个道业。“无心以顺有”,虽然是无心,空的,可是仍在现有世界中游戏。拿我们现在漂亮的名词讲,真正得道的人,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虽然在形体上做入世之事,他的精神永远跳出来,空灵的,不受拘束的。

“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这就是儒家所标榜的尧舜这些圣王之道,所谓得道的圣君贤相,内圣外王的这个道理。所以得了道的人才能够入世。“终日挥形”,一天到晚事情多得不得了,忙得很,“而神气无变”,实际上他内在的修养,神与气,没有受外界影响,那么忙碌,内心没有变动。人要修到这个样子啊,可以做帝王,可以做帝王师,可以做领导人。“俯仰万机”,一天忙得呀,一万件各种各样的事,都是拖累,可是他内心是空空洞洞的,“淡然自若”。

“夫见形而不反神者,天下之常累也。”一般人只抓到了自己的外形,抓到了外界的一切事情,而不回转来找自己生命的那个真谛,所以感觉生命是痛苦,是拖累,是矛盾的。

“是故睹其与群物并行”,因此这些人不懂道,自己不能得道,在这个人世间,虽然有个肉体,有个灵魂,自己没有找到灵魂的真谛,自己也变成一个机械人,“莫能谓之遗物而离人矣。”不能跳出物质世界的束缚,而真懂得一个人生。

“观其体化而应务,则莫能谓之坐忘而自得矣。”如果能够了解了道,得了道,体会到宇宙万化的自然而变,虽然你做生意也好,尽管忙碌之间,办公桌上有八个十个电话通通响了,也无所谓。

不过这要训练啦!如果十个电话一起响起来,你准备先接哪一个?你心里紧张不紧张?你们诸位青年也许将来会到这个境界,这个时候你怎么办?我们要研究一下,这个时候,不晓得哪一个电话最重要,一定是紧张的;如果体会到变化之道,则自然能够应付。“则莫能谓之坐忘而自得矣。”可以入道了。坐忘是庄子提出来的,就是佛家所讲入定,那就是杜甫讲诸葛亮的诗,“指挥若定失萧曹”,就是这个道理,指挥若定,就是入定一样,很自然。

刚才拿这句话来解释,当碰到万马奔腾的时候,看你能不能做到指挥若定,达到坐忘的境界。“岂直谓圣人不然哉?”所以你能做到了这样,才了解圣人是入世的,不一定是出世的,并不一定跳出了红尘才叫得道的人;也就是说,真正得道的人不一定跳出红尘。“乃必谓至理之无此是”,因为不懂这个道理,才会认为修道好像同现实生活脱离关系,这完全错了。

真正的修道学佛,懂了以后更积极地入世,更积极地面对现实;所以大乘佛学也是如此,道家的道理也是如此,庄子这里的道理也是如此。

                                                                                                                              ——《庄子諵譁》



道炁开脉轮乐明空常净

点击链接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 调病慧心净
道炁开脉轮调病法
道炁开脉轮【图简】

2022天天新文道炁开脉轮

天天新文道炁学苑 百篇)
天天新文道炁书苑 百篇)


声明: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感恩原作者,感恩前平台!

死心踏地,上座定时。身口意定,三密加持事上制心,安分守己八道十善,证道净一。关注分享共同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