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008:亲密关系暴力来自于男性施暴者的受害者情结 | 男性怎么能行

邱雨薇Molly 爱勇不息CouragetoBecome
2024-10-08


上次书摘(《#007:“当我感到要被抛弃的时候,就想要控制伴侣” 》)跟大家聊过了上瘾模式背后的两种心理模式“融合”和“提升”。


具体来说,融合是跟另一个更强大的主体共生依赖,提升是用强控的方式去攻击对方从而维护脆弱的自我。


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阿强和阿珍的故事(希望拉近跟大家的距离,就用中文名代替),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亲密关系暴力施暴者背后的心理动态。



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Overcoming The Secret Legacy Of Male Depression

《我不想谈论它:克服男性抑郁的隐秘传承》

Terrence Real 1998



阿强有暴力倾向。跟很多家暴者一样,他受困于有毒的上瘾模式:一方面需要把阿珍当成“血包”,与她融合;另一方面需要与自己的本性搏斗,使阿珍屈服。


在一次伴侣咨询中,阿珍开始抱怨阿强的控制欲。
阿珍说自己打电话超过十分钟,阿强就会变得烦躁发怒。阿强听完之后就说:“刚出生的女儿在哇哇大哭,我只是希望得到你的关注。你在电话里聊那些屁大点儿的事儿……”说着说着,阿强突然放弃了,摆了摆手,“她这么做让我感到很沮丧。”
阿强能够在当下表达出“沮丧”这个感受,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之前,每当感到沮丧的时候,他都会用攻击性的方式去跟阿珍对话,冲突不断升级,两个人会扭打在一起。直到警察来了,暴力行为才会被制止。
两个人进行了一年半的伴侣咨询后,当打电话这一行为让阿强感到沮丧而发怒的时候,阿珍会挂了电话,带上自己的孩子,去母亲家住一段时间。阿珍告诉阿强在跟咨询师聊完之前,不要给自己打电话,否则她是不会跟他对话的。
阿强在接受了半年一对一咨询之后,同时积极参与家暴者和酗酒成瘾疗愈项目,他才能够接受阿珍的离开,而不是用阻挡或者攻击的方式去处理。
探索了一段时间后,阿强发现“沮丧”的背后是瞬间被完全抛弃的感觉。这种对抛弃“高敏感”的模式源自于阿强的原生家庭。
阿强的母亲在他12岁的时候死于吸毒过量,他的父亲一直不断进出监狱。阿强从小没人管,被社区的黑帮“养大”。他觉得自己最终会跟周围的朋友一样死于暴力。他的座右铭是:“死得早,死得漂亮”。
阿强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就患上了抑郁症。他对抗抑郁症的方式就是酗酒和犯罪。就像个短跑运动员一样,这些无效的模式可以暂时让他逃离痛苦。一旦当他想到未来的时候,整个人就会崩溃。
直到他跟阿珍在一起,生活才发生转机。
阿珍是一名社工,从小跟阿强在一个社区长大。不知为什么,面对阿珍的表白,阿强竟然没有推开阿珍,而是尝试进入到这段关系中。即便阿强改变了很多——不再酗酒,远离了黑帮,有了工作和家庭,但是每当他看到阿珍打电话的时候,就会感到愤怒、被背叛、被抛弃。
虽然阿强用“沮丧”这个词表达复杂的内心动态,但是咨询师觉得用“火山爆发”或者“惊恐发作”更确切。在那一刻他陷入到了受害者的情结中,仿佛回到了混乱的童年,然后会变得暴怒、攻击性强。
“每当我看到她打电话,”阿强说,“我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哪怕撕破喉咙,她也只会自顾自地打电话。”
“你感到没有被关注。”咨询师反馈给他。
“就像她毫不在意一样,”阿强回复道。
阿强在那一刻深陷到了恋爱上瘾的模式中。当他和阿珍的连结感被电话打断后,那些淹没他的被抛弃感,那些短暂且强烈的吞噬性的抑郁情绪,超出了他能力承受的范围。
于是,阿强寻找其它上瘾性的模式去逃避这些强烈的情绪,即暴力去给他骤然下降的自尊心打气就像酒精或者毒品一样,暴力对于阿强来说就像是灵丹妙药一样,可以把他的羞耻感转化成为自大,从感到无助感到全能掌控
为了逃避重建健康自我的责任,阿强习惯性地向阿珍寻求安慰。当阿珍无法及时提供支持,哪怕就耽误几分钟的时间,他都会感到被“背叛”。
当融合的模式不再奏效,阿强就会使用第二种模式——提升。
暴怒从来不会让阿强失望。因为每当阿强暴怒的时候,阿珍都会把关注点放在他身上,哪怕这意味着对阿珍的伤害。
专家认为,这种对伴侣的暴怒是来自受害者的自我保护。被抑郁和受害者情结冲昏了头脑,施暴者使用暴怒去给自己被压榨的自我打气。
研究显示,愤怒会即刻释放肾上腺素,刺激自动神经系统,分泌内啡肽,也就是身体自带的“鸦片”。这些分泌物只会在短期内缓解抑郁带来的痛苦,长期并不解决问题,反而会给施暴者造成更多的痛苦。
这是男性对女性家暴背后常见的关系动态。
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我们都会颂赞“苦难”。仿佛一个人经历千辛万苦后就会一下子“觉醒”。而在这些隐性抑郁的男性身上我们看到了另外一面——虽然苦难可能会让人变得睿智,但是不能直接转化成为智慧。
一味地强调吃苦,反而会使我们不断经历“融合-提升”这个模式:从一开始的亲密无间到之后的强控暴力。很多“觉醒”“成佛”“得道”的瞬间只是自尊被挫伤后的一种自我补偿,通过把自己想象的无限强大就可以回避自身的议题。这是一种灵性逃避,而不是真实的自我价值感。
疗愈没有捷径,需要面对自身的痛苦和黑暗,一步步来。




<END>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社群信息
加入Couragers大家庭
👇


群里不定期有各种互动和活动
也可与创始人对话和获得支持
一起在自我成长的路上不孤单


精选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爱勇不息CouragetoBecom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