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抢房南京?
作者 | 常秉钊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 | 谭保罗
4月22日,有媒体报道,南京部分购房中介通过挂靠高新技术企业、伪造“人才身份”、代考资格证等方式,帮助购房者在新楼盘摇号中获取优先购买资格。
4月26日,南京市人才安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官方回应中称:“市人才安居办已启动调查程序,正会同市公安、人社、市场监管、房产等部门开展调查核实工作。”
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直接原因在于,受政策调控影响,南京市部分区域新房和周边二手房存在“价格倒挂”,部分新盘异常热门抢手。而对于申购这些热门新楼盘,自2020年开始,南京市先后出台多项文件,在房源供应与选房摇号上给予人才和刚需购房者优先支持。在巨大经济利益驱使下,才有了中介和购房者的铤而走险。
在调查结果发布之前,这种现象是否普遍存在尚难以定论。不过,这则新闻也让人们意识到: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结构转型的问题上,原本目的一致的人才政策与房产限购政策,一旦配合不好,也很有可能自相矛盾,产生适得其反的制度效果。
人才政策与限购,矛盾吗?
事实上,各城市出台政策吸引人才来到当地就业创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一旦被认定为符合标准的人才,从事业发展到生活休闲,地方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涵盖方面越来越广。
当然,为了保障外来人才在本地能够安居落户,购房方面的支持更是必不可少,甚至说是人才政策中的“重头戏”。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地方政府为人才提供购房补贴。
仅就长三角地区41城而言,据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7座城市,面向前往本地发展的各类人才,公开发布了购房补贴政策。根据城市经济实力及人才等级不同,补贴金额小到2万元,多到百万。更让人惊讶的是,江苏省全境,13座地级市都出台了人才购房补贴政策。
在促进外来人才购房的另一方面,不少城市为防止本地房地产市场过热,又有着明确的商品房限购限售政策。同样,根据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不完全统计,除上海外,长三角地区至少有14座城市有明确的限购、限售政策。其中,5座城市仅限制二手房销售,5座城市对非本市户籍居民购房有限制。剩下的合肥、南京、杭州及宁波部分区域最为严格,对本市户籍居民购房,也有1-2套非常明确的数量限制。
那么,至少在购房问题上,人才政策的支持购房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限制购房上,是否存在着矛盾呢?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
盘点长三角各城市的人才与购房政策,可以发现,很多城市对购房资格,都有着社保、缴税最低年限的要求。但是对于城市所认定的人才,很多地方都在政策中明确了可以不受此限制。甚至在房产的最高限购数量上,有些城市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比同等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居民更加宽松。
看起来,更优惠的政策能够彰显城市引才的力度与诚意。但是如果设计不善,差异化的购房资格与限购要求,很有可能成为严格调控的房产市场上,一个重大的制度漏洞。特别是在一些人口基数大、房产市场火热的城市。
“房住不炒”与刚需保障
除南京外,在长三角范围内,杭州与合肥也采取了类似的摇号购房措施,并且也对特定群体在房源供应与中签概率上予以了差异化政策。
2020年2月24日杭州市印发《关于服务保障“抓防控促发展”落实“人才生态37条”的补充意见》:“自2020年4月1日起,经认定的A类人才在杭购买首套住房可免摇号;经认定的B、C、D、E类人才及符合条件的相应层次人才在杭购买首套住房,可在新建商品住宅公开摇号销售时按不高于20%的房源比例优先供应。”
而合肥在今年4月6日刚刚公布的《关于新建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有关事项的通知》,为保证刚需购房者优先,也规定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提供不低于当期准售房源比例30%的房源用于刚需购房人选房。”只是,在刚需购房者的划定上,要求年龄在35周岁以下,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讨论。
在我国,住房不仅是一种资产,同时也关联到诸多城市资源的获取,比如教育,具有分配公共服务与维持社会公平的属性。正因如此,国家强调“房住不炒”的原则,并且加强刚需保障。这决定了住房既决定不能完全交由市场来运作,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公平且普惠地对市民开放。
这些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人们都可以理解。保障人才与刚需年轻人在城市安居,对于区域未来的发展也确实十分重要。但是也应该看到,对于特定群体的购房指标、补贴与限购政策的偏向,极有可能会加剧城市内其他刚需群体的不利局面。
就以杭州为例,截止2020年数据,比前一年新增常住人口56万,人口处在快速扩张阶段。可根据杭州日报报道,2020年1到7月,杭州全市新增A至E类高层次人才只有11756名。可以想见,即便下半年维持同样增速,也只有两万余人,与常住人口增长比值依旧非常悬殊。
况且,认定的高层次人才一般具有比较高的学历与职业竞争力,再予以补贴及购房资格上的政策支持,是否会加剧城市内的住房不平等,值得思考。
警惕制度空隙与房产“证券化”
2021年4月8日,深圳住建局等七部门发布通告称,已对深房理涉嫌教唆骗取购房资格、骗取信贷资金违规用于购房等违法违规线索开展联合调查。在媒体公开的报道中可以看到,深房理所采用的炒房方式,就是将购房指标、购房资金与购房人三者分离,将房产买卖证券化操作。
此次南京市被媒体所曝光的问题,实际情况尚有待相关部门的调查。不过就伪造人才身份来讲,背后实质上也是围绕购房指标的分配在做文章。只不过在严格限购的深圳,购房指标是有与无的问题,而在南京等其他限购城市,则是摇号购房中签概率的大小问题。
同样,在购房资金的问题上,深房理被怀疑利用经营贷款以及民间融资进行购房炒房。而长三角地区各城市高密度的给予购房补贴,是否也会造成购房后套现离场?关键在于,利用购房补贴或人才特殊的限购政策所购买的房屋,是否能够上市交易或抵押,所要满足的条件又是什么?这些还需要结合各地不同的人才与限售政策,进行具体评估。
有人说深房理是国内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第一人。在采访中,也有南京的房产中介也说,伪造人才身份的行为是为城市发展留住人才。以上这些将近期“不正常购房”事件,进行“合理化”的说法,让人诧异,但也让人深思。
虽然二者不能直接对比,至少从深房理与此次南京的相关报道中,各地政府还是应当拉响警钟。一方面,警惕不完善的制度设计被滥用,损害社会公平;另一方面警惕房产交易中,购房指标、购房资金与购房人分离所带来的房产证券化。
那么,对人才与刚需居民的特殊住房政策固然是件好事,可也需要仔细考虑到它被滥用的可能。既然有特殊的购房资格、购房补贴与限购数量政策,就应该配合上特定的房产使用与限售要求,防止借此炒房。同时,购房相关政策向特定群体开放,应当谨慎设置规则和标准,严把资质认证与审核。
只有这样,好心才不会办了坏事,好经才不会被念歪。
参考内容:
南方周末:《揭秘“深房理炒房团”:102份资料背后的炒房套路》,https://xw.qq.com/amphtml/20210415A0C3M700
新华网:《“花两万挣百万”,南京“人才购房资格”可找中介“买”》, http://www.js.xinhuanet.com/2021-04/23/c_1127364799.htm
杭州日报:《杭州最新人才数据出炉 7个月引才已超去年全年》,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057854492454885&wfr=spider&for=pc
常秉钊
微信号 : qwer_142587
加微信请注明来意
作者 | 常秉钊
编辑 | 谭保罗
排版 | Joan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E N D
『南风窗·江南智造总局』 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商务合作:0510-8810272 / 18925369074(微信同号)
投递简历:dinglq_nfc_wuxi@163.com
推荐阅读
区域观察
政策观察
产业观察
时事观察
会议观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创立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江苏省无锡市,由被誉为“中国政经第一刊”的《南风窗》与长三角区域新锐无锡经济开发区联合共建。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营商环境改善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企业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