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与谁双城记?

查志远 江南智造总局 2022-07-21

作者 | 查志远 特约记者

编辑 | 赖镇桃


“六朝金粉民国胭脂早就都已经统统过去了。”


南京对这句话的理解想必有着自己的体会。作为省会城市,经济曾一度落后苏南地区,“弱省会”的标签一直难以摘掉。但近年来,南京抓住了强省会崛起的大趋势,在经济总量,经济质量上,都有大的飞跃。


这两年,南京都市圈风头之盛,盖过了一众省会“朋友圈”。南京都市圈刚获官宣,由江苏、安徽两省共建,经济腹地名正言顺扩展到安徽境内。但南京作为长三角一流的人才“制造中心”,如何留住更多的青年才俊,还大有文章可做。




临门一脚的背后


从江苏全省13个地市来看,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是苏州市,在900万至1000万人之间的是南京市和徐州市,在500万至800万人之间的是南通市、无锡市、盐城市和常州市,在400万至500万人之间的是宿迁市、连云港市、扬州市、淮安市和泰州市,人口少于400万人的是镇江市。


931万和1000万,从数字上来看,差距确实不大。以南京这么大体量的城市,稍微努力一下迈过千万门槛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如果只是从数字上来看人口增长似乎就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尤其是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也绝不是简单的拼数量。



对于南京人口为什么没有超过千万,首先要了解南京人口几个特征。


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根据普查数据,南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占比13.7%,低于江苏全省16.2%的水平。更远低于南通、盐城、扬州和泰州等近20%的水平。但是跟苏州相比,南京的老龄化程度依然比苏州略高。苏州不但是全省最富,也是全省最年轻。


人口受教育程度处在全国前列。从学历上来看,在南京每10万人当中,大学文化程度超过3.5万。大专及以上占比35.23%,江苏第一。人口学历较高跟之前南京提高落户门槛有着直接关系,南京自2018年实行“宁聚计划”以来,3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110多万。


总人口受面积限制,城区人口数量并不低。南京市域面积为6587平方公里,在全国主要城市当中明显偏小。只有杭州16853平方公里的一个零头,比苏州8657平方公里也要小1/4,所以比全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南京就比较吃亏。从城市竞争力角度来看,总人口当中如果剔除农村人口,单纯的看城区人口规模,2019年南京城区人口总数634.84万人,排在全国第8位。




南京缺什么样的人


新一轮城市抢人的争夺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城市抢人才其实也算是一种投资,可以看做对于未来人力资源的投资。毕竟一个城市如果年轻的人才比例占得多了,那么这个城市未来的建设,居民的素质,经济发展,都会朝着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发展。


南京同样也需要年轻人,这从南京之前的落户政策就可以看出,年龄和学历是落户门槛中卡得最严的两个标准。


那么南京需要什么样的年轻人?


毫无疑问,一座城市吸纳什么样的人口,跟这座城市的产业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一点,从最近南京发布的《南京市2021年度八大产业链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或许可以窥探一二。


根据南京正在构建的“4+4+1”主导产业发展体系,在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八个方面,南京需要相关的人才支撑。



因产业属性不同,八个主导产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呈现出差异化的趋势。


从紧缺指数来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产业链人才紧缺指数位居前三。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如果按照南京发布的八个主导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依然颇高。拿人工智能来说,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数学、计算机、控制学等多个学科,知识量大且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硕士学历以上才能满足需求。


但是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多年来官方制定的支柱行业不停变化。


“七五”时期提出建设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八五”时期提出建国际化大都市;“九五”时期,提出了要建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和滨江城市;进入“十五”,南京把城市功能重新定位于科学技术先导、古都与江滨特色鲜明、国际影响较大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从那以后,石化,电子,汽车,房地产,软件,旅游,会展,金融......轮番上演。


产业发展思路的不断调整变化,在吸引人才上并不一定会带来积极影响。




南京,怎么留下年轻人

长久以来南京“弱省会”标签一直难以摘掉。作为衡量一个城市辐射和带动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其经济首位度不到15%,相比之下,杭州、合肥的首位度都已接近25%。


作为全国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南京是国内为数不多大学生数量接近80万的城市。



然而,南京留不住年轻人的困扰其实存在已久,很早之前江苏省教育厅在数据上还专门进行过回应。如果单纯的从南京每年应届毕业生数量和人口增量之间的差距来看,南京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似乎也的确弱了些,每年南京毕业生人数20多万,但2015到2019年这5年间人口增量仅为28.94万人,不少大学生从南京毕业之后选择了离开。


那么,南京如何留住年轻人?


在网上关于南京高校毕业生为何不愿意留宁的讨论有很多。其中,有网友说他们学校他们专业今年毕业的研究生没有一个留南京的,普遍对南京高房价感到无奈,高收入的岗位相对较少,互联网高收入企业大多是外包企业,而城市生活成本一点都不低。


高房价、低收入、缺乏互联网头部企业,这三个原因或许是不愿意留下的年轻人共同心声。


其实,很多城市都存在留人难的问题。在留人问题上,南京或许可以学习苏州。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苏州已经成为逃离北上广深人群最中意的城市。



充裕的收入、可期的未来以及舒适的生活,往往是人才择业的三大考虑因素。对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最基本的就是解决生存问题。如果一个城市不能保证一个人的收入,会有多少人愿意留在这个城市?


论历史,她有着2600多年的建城史,六朝古都;论财力,她更是新一线城市,位列全国GDP十强。


对南京来说,人口未过千万既不是远虑,也构不成近忧。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留住庞大的大学生群体,这其中,做好人才安居工作才是留住人才的正确打开方式。


从长远来看,按照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导向,来谋划人才安居政策办法是务实之举。毕竟,“留得下”的近义词是“住得起”。


不过,以南京的文化、科教和人才底蕴,它只要看准了方向,就会走得比别人快。



作者 | 查志远

编辑 | 赖镇桃

排版 | 沈沁心

E N D

『南风窗·江南智造总局』 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商务合作:0510-8810272 /  18925369074(微信同号)

投递简历:dinglq_nfc_wuxi@163.com


推荐阅读

区域观察

政策观察

产业观察

时事观察

会议观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创立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江苏省无锡市,由被誉为“中国政经第一刊”的《南风窗》与长三角区域新锐无锡经济开发区联合共建。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营商环境改善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企业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