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座城市的“解药”

晏阳 江南智造总局 2022-07-21

作者 | 晏阳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编辑 | 赖镇桃


近两年,安徽频繁进入大众视野。


前不久,阜阳提出要高标准提升中心城市能力,突出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阜阳阜南同城化发展,朝着省域副中心城市迈进。这是阜阳官方首次提出这一目标。


关于这则信息,可以从更大的背景去观察,为何阜阳会有这样的目标。





“黑马安徽”

放置全省去看,安徽是一个攒着劲往前跑的省份。过去外界的印象中,安徽是经济欠发达、人口流出地、打工之乡。近年来,安徽几乎以一年一个省(直辖市)的速度追赶前进。


2018年,安徽修订后的GDP一举超越了北京和河北,离赶超上海仅剩一步之遥。


去年上半年,安徽经济总量第一次超过了上海,到了下半年,经济转正收官,上海GDP总量反超安徽20亿元,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微乎其微。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实现生产总值20576.5亿元,同比增长12.9%,继一季度赶超上海之后,今年上半年的安徽GDP继续赶超上海,依然保持全国十强席位。


在季度、半年的各省  GDP榜单中,时不时就挤进全国前十,让人直呼“黑马”。


安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众多兄弟们的努力。皖北皖中地区的城市发展更为迅速,除了合肥,皖中的滁州,皖北的亳州、阜阳也是奔跑状态。


滁州和阜阳两座城市在数据上极为相近。2019年,安徽的排位出现大波动。2018年位列全省第五的滁州凭借强劲势头,在2019年冲到了第三,这一年,阜阳也从2018年的第六名升至第四名。滁州靠近南京,而阜阳拥有强大的人口优势。安徽16个市中,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的市有2个,分别是合肥和阜阳。阜阳位于皖西北,户籍人口约千万,常住人口约820万。


2019阜阳GDP排名全省第四


看到阜阳人口潜力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其经济体量的提升空间,看到皖北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皖北薄弱的现状。皖北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阳、淮南、亳州6个省辖市,区位并不占优,多偏向资源型城市,而煤炭资源面临转型的困境,加上皖北苦淮河水患久矣,之前的发展存在一些约束条件。


2020年,阜阳市以2805.2亿的GDP总量,成为安徽省内前五中唯一的皖北城市,但在人均GDP却不尽如人意。除蚌埠市以外,其余皖北城市的人均GDP也都在十名开外。2021年上半年,从GDP数据来看,依然是只有阜阳在省内前五,宿州第7,蚌埠第8,亳州第9,而淮南淮北排在全省12、13的位置。


如果说人均GDP与居民实际经济水平差距巨大的话,那么人均可支配收入则极为接近居民的实际经济水平。从人均可支配收入上看,皖北也是道阻且长,2020年,皖北六市均在全国平均线之下,而亳州、阜阳和宿州,则在安徽的平均线之下。


这些年,皖北经济确实需要一个“发动机”。




阜阳,行吗?

问题,就回到了,阜阳能不能成为皖北的发动机。


在安徽的城市矩阵中,皖北六城的坐标几何?据公开数据,皖北地区国土面积5.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56万人,分别占全省的37.8%和48.4%。从人口和面积占比来看,皖北是安徽极其重要的板块,如果将皖北的经济发展起来,安徽将飞跑起来。



淮北,安徽的北大门之一,以煤炭起家,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建市以来,累计生产原煤11亿吨、输电200亿度,“乌金之城”是淮北的历史烙印。然而,淮北也经历了因煤而产生的痛楚,因为长期采煤,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上资源枯竭,急切需要转型。


经过这几年的环境治理,初见成效,淮北成为国家园林城市。从经济结构上,为解决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的可持续“瓶颈”,淮北在发展“四基一高一大”(铝基、碳基、硅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但这条路并不轻松,淮北城市区域小,人口也较少,产业发展还需要长时间的培育。


淮南,历史渊源深厚,且是名副其实的能源之都。这里集中了华东地区煤炭储量的50%、安徽省储量的74%。“淮南从煤矿建设体制改革出发,不仅改写了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历史,还利用闪亮的“黑金”、极速的电流,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燃起澎湃动力。”淮南也在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步伐。


蚌埠因为流行梗,成为一个互联网话语体系的“网红”。从蚌埠的历史来看,其本身的实力也是值得关注的。


由于位于水旱运输的交汇处,民国时代的蚌埠比合肥更加抢眼,是安徽工业近代化的发起城市。政策扶持下,蚌埠发育出了不少有实力的工业企业。从事化工医药生产的丰原集团、皖酒蚌烟、蚌埠玻璃研究院等,都在计划经济时代扮演着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火车头的角色。


可今天的蚌埠,其实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瓶颈。蚌埠的玉器加工业,游戏机也在全国也是出名的,可惜都是小行业,难以拉动整个城市发展。尽管仍然保持着铁路枢纽的地位,但远离长三角核心城市的地理位置,加上产业号召力平平,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有限。

 

宿州,农业和传统制造业构成了宿州的经济根基,食品加工业建立在宿州农业之上。然而,精加工和深加工较少,高端食品几乎都是空白。机械电子、轻纺鞋服和板材家具都面临类似问题,产业层次较低,没有自主品牌,其中鞋服产业基本依附于其他名牌,围绕制鞋产业集群上下游配套项目做文章,本地基本只负责生产。


宿州市也在打造“中国云都”的名片。宿州是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之一,但城区发展规模还较小,居民财富方面,还不甚理想。


亳州,中药材和白酒是亳州市的特色产业,特别是中药材,药都之首,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白酒则为古井贡酒。但亳州的经济体量小,主导产业也偏传统。


安徽亳州: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园


能够看到,皖北的城市,各有各的历史渊源和特色,但也各有自己的限制。安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皖北的几个人口大市,也是人口流失的重灾区。近年,稍有回流。


皖北如今的大哥型城市,阜阳,一直是被寄予厚望的。正如前文所言,虽然阜阳的人均指标不如意,但阜阳的人口优势,对其未来的发展,应该能够逐步显现出来。而在此基础上,更需要的是对产业的呵护和培育。


皖北需要依据各市现有的禀赋和资源条件,科学的规划和产业的整体布局思考。




皖北需要增长极

“发动机”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带动和辐射周边经济,省域副中心算是其中一种。


省域副中心城市最早是2001年湖北省社科院学者秦尊文提出的。他提出:由于湖北人多地广、地域上东窄西宽,而省会武汉又偏于鄂东,客观上需要在鄂西确立一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省会武汉的“二传手”。


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竞争一向激烈,这不仅是一张名片,更是被赋予了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重任。在这场城市与城市的竞争中,拼的不仅仅是“面子”“家乡情怀”,而是政策、平台、项目、资源的倾斜,是发展红利。


过去很多地方培育省会城市发展,结果其经济首位度很高,而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一城独大难以为继,要培养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但是不是一定要冠上省域副中心之名,光环之下,究竟能争取多少资源,却也值得思考。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皖北需要增长极。而另外一个确定的事实是,皖北对安徽来说,又是非常重要不能被忽视的板块。




作者 | 晏阳   

编辑 | 赖镇桃

排版 | Tia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E N D

『南风窗·江南智造总局』 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商务合作:0510-8810272 /  18925369074(微信同号)

投递简历:dinglq_nfc_wuxi@163.com


推荐阅读

区域观察

政策观察

产业观察

时事观察

会议观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创立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江苏省无锡市,由被誉为“中国政经第一刊”的《南风窗》与长三角区域新锐无锡经济开发区联合共建。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营商环境改善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企业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