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湾区四小虎,姓广还是深?

谷青竹 江南智造总局 2022-07-21

广州,如何当“硬核”大哥


作者 | 谷青竹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 赖镇桃


全球金融中心“晴雨表”再更新排位。


近日,“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1)”对外发布。


TOP 30中,进步最大的是广州,排名跃升8位,来到全球第24。2021年,揽下期货交易所后,广州在金融业“狂飙突进”。



但一线城市的野心,远不止于服务业。


2022年初,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并将之列于开篇的显眼位置。


一众名城纷纷强调制造业,显然是当下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


这边厢在长三角,上海于2017年提出“再战工业”,确保制造业占比不低于25%;2019年杭州召开“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要弥补制造业这块“最大短板”。


那边厢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制造业再出发”的脚步甚至迈出的更早,且三度提升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作为三产占比超七成的区域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广州将制造业置于C位,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城市又可见怎样的合作机遇?


对此,“江南智造总局”专访了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


自上世纪90年代,陈广汉长期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动向。他强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看待“制造业立市”,必须要提升到“科技立市”的高度。


陈广汉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虎年伊始,广州最大民企之一的500强雪松控股约200亿元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逾期,再度引发舆论对于企业脱实向虚的思考。


以债权业务为主的金融产业凭借“日进斗金”的暴利令很多企业趋之若鹜,但规模大、来钱快的繁华之下,是十分脆弱的抗风险能力。2018年P2P大批量爆雷之后,被资本迅速催熟的若干玩商业模式和概念的企业在浮光掠影中悄然隐没,真正坚挺和壮大起来的都是那些重视产品沉淀的“硬技术”企业。


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摩擦和2019年末袭来的全球新冠疫情更证明,拥有完备的产业供应链对保持稳定的经济内循环至关重要。


国内国外一般同。


2008年次贷危机后,痛定思痛的美国在制造业大规模外迁后喊出“再工业化”,英国开始实施“现代工业战略”。


制造业不仅是抵御风险的“压舱石”,也是保证发展后劲的“发动机”。


陈广汉横向对比了土地资源都很紧张的新加坡和香港——不同于金融服务业占经济比重超90%、但制造业比例缩至个位数的香港,新加坡一直保持着21%的制造业占比(不含建筑业),完成了占全球10%的芯片封装测试和世界前十名药物60%的生产量。


新加坡天际线鸟瞰图


“近年能明显看出,相较形成了电子、化工和生物医疗等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新加坡,香港的经济增长相对乏力。”


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固然可以提升经济的造血效率,但实体经济才是源源不断的造血之本。广州发力制造业,在陈广汉看来是把握住了这条产业逻辑。


根据他的观察,这座城市历来擅长跟随消费市场结构的发展趋势来构建自己的产业格局。


昔年,广东省大力倡导“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时逢广州标致汽车退败、汽车产业陷入困境,在一片“广州能不能造车”的质疑声中,花都却顶住压力提出了“汽车产值要实现1000个亿”的发展目标。


广州之所以坚持在发展信息产业之外,同步引入日本本田为本地汽车产业注射“强心剂”,是料定了国内乘用车市场大爆发的光明前景。


力排众议,广州换来的是2007年广汽集团产值破千亿大关的喜讯和广汽传祺、东风启辰等自主汽车品牌的涌现。


广汽本田第三工厂及发动机工厂 图源:经济观察报


过去全国多城都曾出现过三产“挤兑”二产的情况。如今制造业再受重视,是否意味着又要“东风压倒西风”?


陈广汉注意到,在新冠疫情期间,广州的科技金融业出现了逆势增长。


在当下,金融与产业的发展并非如水与油一般无法相融,而呈现愈发密不可分的“融创”新趋势——追捧新技术、新产业、新市场的产业金融和科技金融正成为哺育产业集群的优质养分。


“广州提倡‘制造业立市’,是顺承而不是推翻机既有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政策。”陈广汉表示。



发力制造业,广州有家底:


——产业链相对齐全,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


——最早学习全球制造经验的先发优势;


——作为中国最大出口贸易生产基地之一所必备的市场意识;


——合资合作企业富集带来的大量人才,以及岭南文化务实精神熏陶下大批量接受过良好训练的技术工人;


——一线城市中成本相对较低的土地资源(2020年广州新增产业载体建筑面积为743万平方米)。


但陈广汉也提醒,要看到广州近十年来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制造业体系存在门类单一、大而不强等问题。


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数据,广州制造业区位熵值小于1(0.85),实际上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破局之道何在?


从来料加工时期的前店后厂模式,到形成5大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再到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陈广汉指出,政策导向正不断提升对制造业技术浓度的要求。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最关键的抓手。”他强调,理解制造业立市“再出发”,不能误读为原地踏步甚至开倒车,而要着落在科创立市、智造立市,以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为纲不断提升产业能级。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成的高楼越来越多。图源:广州日报


一方面要引增量,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型显示和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战略性产业。


“广州拥有全国最多的汽车产量和小鹏、宝能、恒大等新能源汽车项目,有良好的基础将产业链延伸到物联网和新能源领域。”


另一方面,要“重塑”存量,进一步提振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箱包皮具、珠宝首饰和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不会消亡,反而会扩张。”陈广汉的观点是,“旧”制造中有新机遇。


因为没有低端的产业,只有低端的生产方式。


譬如台积电,依靠一支代号“夜莺”的工程师研发团队对加工工艺展开的极限“爆肝”攻坚,确立了在芯片代工环节的“霸主”地位。当企业掌握了一时无二的核心竞争力,制造环节也可以获取丰厚的利润。


台积电北美硅谷园区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


“可口可乐是一家饮料公司,但谁会认为它缺乏竞争力?”用技术实力带动品牌塑造,是陈广汉认为广州5大集群在从传统产业走向传统特色产业后,进一步发展成为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的法门。


而撬起质变的技术支点,就是制造业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产业数字化领军者的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其他企业的5.5倍。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更展示出在制造生产供应链中难以替代的组织作用。


作为全国首批通过产业集群的形式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城市,此次广州走制造业立市道路,亦讲究“以‘数’先行”。“这是正踩中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节拍和方向。”陈广汉表示。



广州与佛山是全国同城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双子星。



以交通建设先行,从佛山乘坐地铁半小时可抵花都。围绕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城也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产业匹配度。


但陈广汉对广州辐射周边城市的能力仍抱持着更高的期待。


自2017年广州GDP被深圳反超,中山、东莞等城市逐渐有“离广向深”之势。


“深圳吸引力增强的背后,是更高的技术创新能力。”陈广汉分析,因为工业的特点是门类多、链条长,利用城市群间特性差异,可以展开合理分工以促进效益最大化。


他坦言,前些年珠三角多城都“重仓”金融产业的做法难言明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有香港这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坐阵,产业同向发展必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同理,有广州为可辐射全国的国际服务枢纽和高附加值服务业环节集聚地,佛山等广州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发展便应侧重制造业,同时可就近对接和利用广州的现代服务产业。


而那些需要大量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重加工业,因为广州相对高昂的生产成本不适宜继续集聚,便可向佛山、东莞和中山等二线城市甚至更周边的肇庆、清远、云浮、韶关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区域移动。


中心城市的能级提高,可以推动次一级产业外溢至周边地区,从而形成产业链条的整体升级和延长,打造出城市群内梯次分工的差异化合作格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香港-广州”作为一个创新集群,在全球排名第二


“广州的发展任务,不是和这些‘小兄弟’展开制造产业的同质竞争。而是要更上层楼,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蓝图之下,不断发力基础研究创新来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引擎’,赋能整个城市圈的产业升级,转‘广佛制造协同’为‘广佛科创主轴’。”




2021年12月23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合作(无锡)试验区系列活动”之“穗锡产业对接会”在广州举行。江苏无锡成为了首个在大湾区构建制造产业合作试验区的长三角城市。


穗锡产业对接会签约仪式


这次不远万里的相逢,传递出怎样的讯息?


陈广汉援引《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表达了对中国最具科技创新活力的两大产业区域之间展开互学互鉴的乐见之意。


“尤其是江苏省与广东省,在产业上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很多企业已在两地分别建厂或寻求合作伙伴。”他以芯片产业举例说明——在深圳和上海进行IC设计,在无锡进行组装制造和封装测试,在广州进入应用市场——工业产业链将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展开多地分工协同,从而各扬所长、互利共赢。


未来,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产业“梦幻联动”必会呈现日益紧密的态势。此番广州发力“制造业立市”,可以更具想象力。




END

作者 | 谷青竹

编辑 | 赖镇桃

排版 | Danielle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谷青竹

 文理兼修的区域产经好奇家 

微信号 : gqz13651596506

加微信请注明来意


关注公众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商务合作:
0510-88102725

   18925369074(微信同号) 

   投递简历:

 nfccsjhr@163.com


推荐阅读


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产业规划、城市营商环境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园区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