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落户比新股中签还难?上海这次突然放了大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盐财经 Author 巴山




一个城市能吸引、留住什么样的人才,决定着这个城市将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都说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留住人才的众多关键因素中,户口是始终绕不过的话题。


在其他城市以“送户口”“送房补”等多种方式吸引着大量年轻人的同时,北京和上海的落户门槛仍然不低。


在全面复工复产后,上海又瞄准“抢人”。


上海最新人才落户政策


日前,上海出台新的人才落户政策:针对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学回国人员,取消社保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本市工作后即可直接落户;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院校的,全职来本市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


背后的深意,耐人寻味。



落户上海有多难


是留在北上广,还是回到小城市?一直是这两年的热门话题。很多年轻人因为无法落户,选择去其他城市发展。因为,全国落户最难的地方,非北京和上海莫属。


京沪落户有多难?以上海为例,从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


2021年上海全年落户人数73128人,其中,居转户落户37684人,人才引进落户35444人,所谓的居转户主要就是靠积分落户。


外省长居上海人口比例变化(图源:上观)


另一方面,2021年上海常住人口中非上海户籍人数为1047.9万人。按照这一数据计算,能在上海靠积分落户的概率不到0.03%。


去年,安永发布的《中国内地和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21年整体A股网上发行平均中签率为0.045%。


换句话说,在上海靠积分落户比新股中签还难。


同样,在北京靠积分落户也是难于上青天。2021年的北京积分落户创下记录,积分落户的成功比率,首次跌破5%。根据积分政策,专科学历,在北京积分落户的希望几乎为0。


其实,这已经是近些年上海落户人数较多的一年。2020年上海落户总人数31460,积分落户人数为18418人;2019年总数是约22000人,靠积分落户更是仅有13115人。


上海落户人数变化(图源:城市进化论)


人数出现增长的背后,是上海落户政策在逐步放开。虽不是很激进,却一直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


去年11月,上海放宽郊区落户政策,上海本地应届研究生,可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直接落户。


此前,想在上海城区不参与积分落户,必须拥有北大、清华以及上海本土的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六所名校的本科学历。


此前上海放宽落户限制旨在吸引国内顶尖高校毕业生,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出台的落户新政则是瞄准了留学归国人员。


对于世界排名前50高校如何界定,上海人社部门也指定了几个排行榜,分别是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QS世界大学排名和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盐财经梳理发现,在各大榜单的前50排名中,国内基本上有5所高校入围,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软科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学


此次直接落户针对的是世界排名前50高校中的留学回国人员,也就是说国内这五所高校毕业生可能不包括其中。


有趣的是,这5所高校中有4所跟此前可以上海直接落户的6所高校出现重叠,其中只有浙江大学不包括在内。


也就是说,即便是排在前50的浙江大学毕业生,不是留学归国人员,此次也并不能选择直接落户。



用脚投票


“辉煌时刻谁都有,别拿一刻当永久。”


上海和北京对这句话的理解想必比其他城市都更为深刻,经过疫情冲击后,这两座城市都在抓紧复工复产,上海出台复工复产50条措施,紧接着北京也印发45条纾困措施。



跟国内其他城市“来者不拒”的姿态不同,在“抢人”这件事上,京沪一直像是在“挤牙膏”。


“学历”一直是一个门槛。


自上海2020年9月给上文提到的“清北+沪上4所”本科毕业直接落户开绿灯后,去年7月,北京也发布了新版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


其中也规定“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符合北京相关产业发展要求可以走“计划单列”渠道来落户。


“计划单列”意味着,这些毕业生落户将不占用各区各单位落户指标。单列的重点在北京发展相关产业上,如集成电路等高精尖产业。


当时官方还给出了具体的名单: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这7所。以至于当时有网友称这是“清北+华五”的游戏。


不过,年轻人对城市的选择也是用脚投出来的。


仔细观察国内这几所顶尖高校毕业生的去向,上海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明显要高于北京。


 以本科生毕业去向为例,2021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选择到上海就业占比为22.6%,留在北京的仅为16.1%。


(图源:清华大学2021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相比之下,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生去北京就业的人数更少。复旦大学本科生在上海就业人数占比为69.53%,而赴北京就业仅5.45%


从上述数据来看,北京、上海均是这些高校毕业生较为青睐的就业城市,但留在北京的比例明显较少。


这背后除了跟北京落户难、高房价等因素密切相关外,还跟城市总体人口规划有着较大关系。


北京最新的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上海也提出到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


2021年北京的常住人口数量为2189.3万,上海为2489.43万。不难看出,当前这两座城市的常住人口已经逼近各自设下的人口警戒线。



瞄准高质量人力资本


“我不能和某些男孩比,在上海我是从零开始的,可我有理想、肯吃苦。”《上海日记》里的这句台词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不得不说,大城市对高质量人才的吸引力就是强。


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吸引人才的吸引的“磁力”依旧很大。《2022中国城市引力指数报告》显示,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综合指数霸榜前四。


2022中国城市引力指数前十


不过,在传统一线城市中,跟北京和上海相比,广州和深圳落户门槛相对低很多,基本是“来者不拒”。


一线城市经济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公共服务吸引年轻人用脚投票外,还应该看到的是,北京和上海这两座放开落户更是瞄准高学历背后高质量的人力资本。


相关研究指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对减弱,人力资本在这一阶段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大。


人力资本的提升可以极大地作用于技术研发及应用,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虽然人口的规模效应可以拉动城市经济发展,但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很高的城市来说,过量的人口增长也带来房价上涨、交通拥堵、相关资源供给紧张等问题。


在微博搜索“堵车”


拿北京和上海来说,未来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而人力资本刚好是创新的“载体”,北京和上海“抢人”瞄准顶尖人才背后正是基于这一点。


然而,对于北京和上海来说“抢人”也并不意味着就能留住人。


现实是残酷的,在经济发达的省市想尽办法撒钱抢人的时候,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也面临着年轻人“逃离北上广”现实选择。


近些年,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显著放缓。其中,北京常住人口连续第五年出现负增长,上海2021年人口增量仅1.07万人。


因为对于普通的年轻人来说,在帝都和魔都扎根生活确实面临着不小压力。



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002元,注意这里说的是一年的可支配收入。而去年北京平均住房价格为每平米5.3万元,租房价格为每平米114.17元。


也就是说一年的可支配收入在刚好买得起一平米的房子。


上海也不轻松,《2022中国城市引力指数报告》也显示,上海的房价收入比超过了20,意味着夫妻两人要用20年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才能买一套房。


今年新一轮疫情,显然影响了很多年轻人走向一线城市的脚步。但一切都在朝前发展,有时候,不能太深谋远虑,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且走且珍惜。


正如《上海滩》里所说的那样,“阿力,你冷静点,我们迟早要各走各的。”




END

作者 | 巴山

编辑 | 清欣

来源 | 盐财经


关注公众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商务合作:
0510-88102725

   18925369074(微信同号) 

   投递简历:

 nfccsjhr@163.com


推荐阅读


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产业规划、城市营商环境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园区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长三角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