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东吴(七)豫州争锋。汉末三国的代理人战争,其实孙坚和周家兄弟都是大佬斗争背后的牺牲品。
历史系列原创号,每周二、五上午10:30准时更新
喜欢的话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哦
↓↓↓
为了及时看到我的每一次更新,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前文在这里
百年东吴(序言) 谁才能代表江东?东吴在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百年东吴(三)孙坚和董卓的恩怨情仇。群雄讨董并非二人第一次交手,早在五年前就已结下梁子。
百年东吴(四)荆州大火并。刘表为何最终能摘得荆州这个大桃?只因为孙坚一次冲动的“下克上”。
百年东吴(五)阳人之战。历史上斩杀华雄的并非关羽,孙坚才是最大的功臣。
百年东吴(六)玉玺之谜。孙坚到底有没有私藏传国玉玺?玉玺又是怎么到袁术手中的。
董卓在洛阳一带失败后,为防止孙坚继续西进,在河东和弘农重新设置了防线。其中以三支人马为主。
首先东中郎将董越驻黾池,作用是突前防守;中郎将段煨驻华阴,作为后援;中郎将牛辅则驻安邑,一旦孙坚攻打弘农郡就可以随时南下威胁他的侧翼。而其他各将领也分兵驻守各要地。
如此严密的防线,确实足以将孙坚挡在弘农郡以东,董卓认为如此安排万无一失,于是就放心回到长安去了。
我们注意到董卓在阳人之败后接受了教训,这次他只用自己的心腹凉州派在外领兵,而并州派的吕布则被调回身边做护卫。
董卓的初衷是好的,这样确实可以避免凉州派和并州派再生矛盾从而误了大事,不过这却最后葬送了自己,这是后话。
再看孙坚,虽然他在洛阳休整了一段时间,但是倘若想要继续西征的话,在实际操作上还是有些困难的。
首先董卓虽然连连战败,但并未伤筋动骨,还具有相当的实力,况且他的防线设置得非常严密,绝非可以轻易突破。
其次就是补给问题,洛阳周边已经被烧成了一片白地,失去了作为大后方的价值,孙坚若想得到补给,就必须依靠留在南阳的袁术给予充足的后勤保障,这样补给线就很长了,时间一久对作战会造成很大困难。
另一方面,之前袁术曾经给前线断过粮,两人之间已经有了隔阂,这种事今后还会不会发生?孙坚也没有把握。
这么一来,仗就没法打下去了。不过至少已经把董卓赶出洛阳,基本目的算是达到了,于是孙坚在走到新安以西,还没到黾池跟董越部发生接触的时候,就打算撤回根据地豫州去了,他将驻扎在阳城和董卓对峙。
孙坚与董卓罢兵
位于颍川郡的阳城就在嵩山脚下,距离洛阳也就百里左右的路程,一旦董卓卷土重来,再出兵也来得及。
当然,此时孙坚这个豫州刺史算不上名副其实,因为他实际控制的地区也就只有颍川郡而已,比如周边的陈国是刘宠的地盘,而汝南郡则是徐璆的地盘,这两处他都无法染指。
不过孙坚还没来得及回颍川,后方就出问题了。在董卓的势力撤出中原后,关东诸侯失去了共同的敌人,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内部矛盾。
关东诸侯势力众多,矛盾也比较复杂,但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显然发生在袁氏兄弟之间。
本是一家人,却成了不死不休的仇人,为了打垮对方,两人都采取了远交近攻之策,袁绍拉拢袁术背后的刘表,而袁术联合袁绍背后的公孙瓒,两大集团全面对抗的局势初步形成。
首先发难的是袁绍,他的目标正是袁术麾下的得力干将孙坚。当时孙坚征讨董卓未归,他的大本营颍川空虚,于是袁绍抓住这个机会,派人袭击孙坚的后方。
孙坚听说袁绍派人偷袭豫州,感慨说:“关东诸侯同举义兵,全是为了挽救大汉社稷。如今破贼近在眼前,盟友间却先生冲突,究竟谁能跟我戮力同心呢?”言罢泪如雨下。
孙坚与周(日禺)争夺豫州
由此可见当时的孙坚似乎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卷入二袁相争的漩涡,他实际上是在为袁术挡刀。
不过话说回来,孙坚自称讨董大业因为盟友背后捅刀而功败垂成,这也并非事实,因为本来他就是要撤回去的。
与孙坚争夺豫州的人肯定是袁绍派来的,这个毫无争议,袁绍也给他封了个豫州刺史,摆明了就是要从孙坚这里虎口夺食,谁教你是袁术的人呢?
不过袁绍派来的这个人究竟是谁,在史书中却有着三种不同的记载,而这三个人是兄弟,分别是大哥周昕,二哥周昂,还有三弟周(日禺)。
其中按照《后汉书》袁术传记的说法,这个人是周昕。
术从兄绍因坚讨卓未反,远,遣其将会稽周昕夺坚豫州。(后汉书袁术传)
按照《三国志》公孙瓒传记的说法,这个人则是周昂。
是时,术遣孙坚屯阳城拒卓,绍使周昂夺其处。(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而按照《吴录》的说法,这个人是周(日禺)。
袁绍遣会稽周(日禺)为豫州刺史,来袭取州。(吴录)
这里要注意,有些地方会把他的名字写成周喁,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周氏三兄弟的名字中应该都有一个“日”字才对。
而这就引出了在江东孙氏创业早期长时间和他们为敌的一个家族,会稽周氏。
吴郡孙氏和会稽周氏都是来自江东,且本无仇怨,但由于他们卷入了二袁之争,分别属于不同的集团,最终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敌,教人唏嘘不已。
那么奉袁绍之命进攻豫州的,究竟是周氏三兄弟中的哪一位呢?
首先看周昕,这位周昕可以说是袁绍集团的铁杆,他对袁绍的另一位小弟曹操也曾有过大力支持,前前后后共支援了曹操上万兵力。要知道这可是有名的精锐丹阳兵,他的投资不可谓不大,当然从中肯定少不了袁绍的作用。
而这就强调了周昕的身份,即丹阳太守,他至少从初平元年(190年)开始就担任这一职位,直到后来被袁术赶走,因此他肯定是没做过豫州刺史的,那么《后汉书》的说法就被排除了。
再看周昂,这位周昂也是袁绍集团的人,袁绍任命他为九江太守,而最后他也被袁术打败了。由此可见周昂也不是袁绍委任的豫州刺史。
这样一来,这位豫州刺史只能是周(日禺)了,而从后来他的事迹来看,也确实只能是他才符合所有条件。
周(日禺)和兄长周昕一样,都为曹操提供过兵力,不同的是他是亲自带着两千人跟随曹操作战的,并被任命为军师,当然这支人马很可能在荥阳之战中就被打光了。
不过由此可见,周(日禺)并不像两位兄长一样有明确的官职,正因为如此,他才最有可能就是这个豫州刺史。
后来二哥周昂在九江被袁术围攻,周(日禺)还前去营救,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周昂不可能是这位豫州刺史。
总而言之,袁绍派来和孙坚争夺豫州的大概率是周(日禺),在这里《后汉书》和《三国志》应该都有错误。
这场豫州之争,其实本质上是袁绍和袁术两位大佬手下的两位代理人之间的战斗,自此孙家和周家走上了彻底对抗的道路,再无和解的可能。
在这场战斗的开始阶段,占优势的却不是孙坚。当初公孙瓒派弟弟公孙越带一千骑兵前来以结好袁术,这次袁术就派公孙越和孙坚并肩作战。
然而在战斗中,公孙越竟中了流矢而死,这导致公孙瓒和袁绍的关系更加恶化。
紧接着,战局就迅速逆转,孙坚很快击败了周(日禺)。考虑到他赢得毫不艰难,因此很难让人不对公孙越之死一事浮想联翩。
这次失败让周氏兄弟的势力被赶出了中原,这也是孙家和周家这两个死对头之间的第一次交锋,而不久以后,两家就将迎来下一次对决。
再说回二袁之争。袁绍的敌对行为让袁术怒不可遏,为了日后和袁绍在中原争锋,他必须先稳定后方才行。由于占据荆州六郡的刘表已经成了袁绍的盟友,因此首先要将其铲除。
在这样的背景下,夹在袁绍和袁术两大集团间的孙坚身不由己,逐渐成了二位大佬争斗的牺牲品,这也为他最后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写在最后:本来想这一篇就把孙坚部分完结了的,没想到写着写着又有点长了,只好分开来延续到下一期了,抱歉抱歉。
建安的尾声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希望与作者进行讨论的话请加入读者交流群,公众号后台私信联系即可。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请帮点在看吧。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