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颠覆认识,赤壁之战其实是孙刘联军主动进攻的战役,周瑜出奇招先声夺人。

握中悬璧 握中悬璧 2022-12-30

历史系列原创号,每周二、五上午10:30准时更新

喜欢的话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哦

↓↓↓


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

添加星标方法:

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


前文在这里


百年东吴系列目录(1-21章),后续正在连载中

百年东吴(二十二)坐断东南

百年东吴(二十三)榻上策

百年东吴(二十四)丹阳之乱

百年东吴(二十五)三征黄祖

百年东吴(二十六)孙刘联盟

百年东吴(二十七)周瑜挂帅

百年东吴(二十八)曹操取江陵




百年东吴(二十九)浦口之战

就在曹操大军已经从江陵出发,水陆并进,顺江东下的同时,在樊口的刘备仍在苦苦期待江东援军的到来。

一天,手下军吏突然望见东方的江面上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舰队,于是立刻报告刘备。

此时的刘备在高度紧张下已经有点草木皆兵了,他下意识地问道:“如何知道不是青徐之军呢?”他也没想想,如果青徐之军已经从东面杀入江夏,江东肯定也早已沦陷了。

军吏据实回禀:“观战舰旗号,可知并非曹军。”

刘备得知苦等的江东援军终于赶来,这才放下心来,于是派人前去慰劳。

使者登上周瑜的旗舰,转达了刘备的问候,不想周瑜却说:“我有军务在身,不可擅离职守,倘若刘玄德肯屈尊纡贵,登船一会,那便再好不过了。”

使者回报周瑜之意后,刘备陷入了沉思。自己堂堂左将军、豫州牧,周瑜一个区区建威中郎将,还不是朝廷所授,难道竟要折节去拜见对方吗?而身边的关羽和张飞听后也加以反对。

不过刘备转念一想,目光还是得放长远些。这些年来颠沛流离,未建寸功,反而曹操愈发强大,自己身份虽高,又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所谓务实不务虚,不如忍此须臾,如能破曹,一时之辱又算得了什么呢?同时自己亲自去一趟,正好也能探探对方的虚实。

于是刘备对关、张二人说道:“我现在是主动求助于东吴,那周公瑾想让我去见他,我若不去,又如何显示同盟的诚意呢?”遂乘一艘小船前去拜见周瑜。

在东吴的艨艟巨舰中,刘备见到了这位大名鼎鼎的周公瑾,他心中暗想:“此人看上去倒是雄姿英发,气度不凡,却不知是否有破曹之计。”于是问道:“如今我们两家结盟,共拒曹军,还需从长计议,却不知足下带了多少可战之兵?”

周瑜气定神闲地回答:“三万人。”其实他已经是多说了,因为他和程普只有两万人,孙权那一万人还在后方呢。

不过这个回答显然不能让刘备安心,他沉吟片刻说道:“恐怕少了些吧。”

可周瑜却信心十足地说:“三万人足矣,请豫州牧看我如何破贼。”

刘备心里暗想:“此人有些太过于狂妄了,看这架势,似乎他有信心独自破曹啊。”

为了缓解略显尴尬的气氛,刘备话题一转,又说:“可否请子敬前来一叙啊。”

没想到这个小小的要求又吃了闭门羹,只听周瑜拒绝道:“子敬也有军务在身,不可擅离职守,豫州牧若想见他,还是另外再和他相见吧。这次他与孔明一同前来,料想两三日内就能到了。”说罢就草草结束了这次简短的会面。

对于周瑜的一系列表现,恐怕是让人有些不解的。刘备论官职明显要高于周瑜,论地位也是如此,在同盟中,他应该和孙权是对等的,因此周瑜的言行显得非常失礼。

可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却并不是三国演义里那个心胸狭隘的形象。

程普桀骜不驯,仗着自己资历老数次对周瑜出言不逊,可周瑜却颇有气度,丝毫不以为意,弄得程普万分惭愧,从此对周瑜心服口服,逢人便称赞说:“与周公瑾相交,如饮美酒,令人沉醉不已。”

这样一个人,为何会做出如此不妥当的举动呢?

我想周瑜这么做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首先就是通过高姿态明确双方的地位,联军以江东为主,刘备居于从属地位。

他让刘备前来拜见,就是试探刘备的态度,如果刘备不同意,说明他不认可东吴在联军中的主导地位,那样的话,干脆各打各的。如果刘备同意,就说明对此默认了。

第二个目的则是为了避嫌。周瑜统帅大军在外,处在风口浪尖上,需要万分谨慎。和刘备在本方战舰上会面,双方谈话的内容众人皆知,清清白白。

如果前去拜见刘备,那就不一样了。因为周瑜不可能带着众将一起前去,那样他和刘备说了什么就没人知道了,万一引起风言风语,很难解释得清。

刘备回去后,还是觉得周瑜不太可靠,担心他只是空说大话而已,并没有必胜的实力,于是留下两千人和关羽、张飞一起单独行动,没把所有军队交给周瑜。

关于这一点,孙盛认为所言不实,因为刘备雄才大略,没有理由在危难之际还留后路。

但我觉得却并非如此,这些年来刘备经历了多次生死存亡,他能够生存下来,凭借的就是敏锐的嗅觉以及未雨绸缪的能力。如果他不给自己留后路,根本不可能活到现在。

另一方面,刘备的后路很可能也并不止这两千人,因为他来樊口的时候,大概率不是带着全部两万人马一起来的,刘琦的一万江夏军或许仍留在夏口,而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刘备能够认可周瑜的主导地位,因为他本就没打算向联军中投入大部分力量。

之所以这么说,根据就是当初周瑜在跟孙权请命出战的时候,曾说过要先进驻夏口再破曹军,这也说明夏口肯定是处于联军的控制范围的。

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另一方面,刘备也没有道理轻易放弃夏口。

夏口是一座坚城,黄祖凭此和东吴周旋了接近十年,而且其地理位置也极为重要,它扼守着沔水和长江的交汇处。也就是说,夏口具备抵挡从长江和沔水两个方向来犯的敌军的作用。如此重要的地点怎么能舍弃呢?

事实上,联军确实正面临着这两方面的威胁。

根据《英雄纪》记载,有一支曹军是沿着沔水南下的,而并不是从江陵出发。 

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从汉水来下大江,注浦口。未即渡,周瑜又夜密使轻舸百艘烧椑,操乃夜走。”(英雄纪)

在刘琮投降后,曹操任命赵俨为章陵太守,很快又转任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因此这支部队很可能就是赵俨七军。

在刘琮投降后,曹操任命赵俨为章陵太守,很快又转任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南下。

这支部队的作战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从沔水方向进军江夏,和曹操从江陵出发的主力部队分进合击,一同进攻夏口。

如果放弃夏口,将防线收缩到樊口,岂不是让曹操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夏口吗?到时候曹军乘胜继续东进,联军所面临的压力就更大了。

那么就按照原计划在夏口固守是否可以呢?采取这个策略其实是没问题的,联军拥有水上优势,依托夏口这一据点,有充分的实力可以封锁江面。以陆军为主的曹军想要突破这道防线并不容易。我想如果设身处地去考虑,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做出这个决定。

然而周瑜却不是绝大多数人,如果要是单纯死守夏口,他就不是周瑜了。

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面对新的形势,就要采取新的对策。

以不变应万变是优势一方的特权,对于劣势一方来说就不行了,因为这样无助于缩小双方的实力差距。只有通过合理的变化,才能打破原有的不利局面。

周瑜作战以进攻见长,其风格非常主动,被动挨打可不是他的性格。这次他要让刘备看看,自己当初是不是在说大话。

既然曹军想要分进合击,那么我就主动出击,给你来个各个击破。或许无法重创对手,但至少可以打乱对方围攻江夏的计划,让自己变得更加主动。

这一理念简单来说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永远不被对手牵着鼻子走,和毛主席的军事思想相当吻合。

正所谓“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周瑜的主动出击策略,很快就让曹军吃到了苦头。

周瑜在夏口没有久留,而是率领联军继续溯江西上,深入曹操控制的南郡境内。

因此可以说赤壁之战并非像大多数人印象中那样,是一场曹操主动进攻,联军防守反击的战役。真正主动进攻的反而是孙刘联军。

联军越过夏口向西进发,这就导致一个问题,曹操两路军队不可能在夏口会师了。

但是赵俨七军也就两万多人,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没有十足的把握单独攻破夏口。而且这支部队又是陆军,没有配备舰队,因此也就不具备从沔水一线转入长江的条件。于是他们只好想办法通过其他线路和曹操主力会师。

事实上,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曹操动作太慢了。要知道他在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份就已经攻占江陵了,但他却在江陵耽误了两个月左右,直到十一月底十二月初这段时间才发兵东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曹操在江陵非常忙。

他先是下令在荆州实行新法,然后给荆州有功的降臣十五人封侯,又任命文聘做江夏太守,招揽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

除此之外,曹操还做了两件很无聊的事。

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老朋友王俊迁坟,第二件事就是招揽自己的年轻时的偶像,大书法家梁鹄。总之忙得不亦乐乎。

如果说前面那些还算是正经事,后面这两件事就毫无意义了,军情紧急,刘备和孙权已经结盟了,曹操却还在江陵自娱自乐,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我想这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一系列的胜利让曹操开始有点飘了,他自恃实力远胜对手,因此轻敌了。

曹操来取江陵本来是没错的,但是在江陵耽误这么久就不对了,或许他这一路军队倒是还好,但是赵俨七军就麻烦了。

为了和曹操主力汇合,赵俨七军找到一个叫浦口的地方,准备渡过长江。

这个浦口并不在今天南京,而是在湖北省洪湖市一带长江北岸地区,这里有一条称为涌水的河流汇入长江,因此也叫涌口。

浦口就在乌林附近,和双方最终的决战地点已经不远了。

那么为什么要渡江呢?这是因为长江北岸是云梦泽,沼泽众多,很难行军,江南的情况要更好一些。事实上,曹军主力陆军也在长江南岸。

如果赵俨七军能够顺利渡过长江,就能和曹操主力陆军会师。可惜的是,周瑜却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由于赵俨七军没有战船,只好扎了几千个竹筏,正好当时冬季水浅,用竹筏也能渡江。

不过这个计划早就被周瑜洞悉了,他下令集中了数百艘走舸,每艘船上五十人摇橹,利用走舸体型小速度快的优势迅速冲到曹军竹筏面前放火,江面上很快就火光冲天。

曹军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打懵了,只好连夜撤退,等第二天才发现辛苦做好的竹筏全部被焚毁,真是欲哭无泪。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次小规模火攻只是一次预演,过不了多久就会收到一个更大的礼包。

浦口之战是赤壁之战的前哨战,也是联军首次和曹军发生接触。在这场小规模的交锋中,周瑜抓住战机,先声夺人,成功阻止了赵俨七军渡江和曹军主力会合的计划。

反观曹操,由于轻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将主动权拱手相让。

这一失误非常致命,赵俨七军这次渡江失败对后面的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直接导致曹操在不久后又遭遇了第二次失败。


建安的尾声系列在这里


建安的尾声系列目录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目录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目录


希望与作者进行讨论的话请加入读者交流群,公众号后台私信联系即可。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请帮点在看吧。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