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陆逊的精妙谋划成为东吴全取荆州的先决条件,但这同时锁死了东吴的上限。
历史系列原创号,每周二、五上午10:30准时更新
喜欢的话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哦
↓↓↓
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
添加星标方法:
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
前文在这里
百年东吴(四十一)谋取荆州
写在前面:从本篇开始,包括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部分,之前在《三国名将系列》陆逊部分曾经写过,但是当时写得不甚满意,因此在本系列中会加以修改,并增加一定新的内容,确保不会出现大面积重复。
从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开始,随着刘备对汉中发起攻势,曹操便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西线,此后近两年时间,曹刘之争成为三方争霸的主旋律。
然而就在刘备集团一路高歌猛进之际,新的危机却悄然浮现,貌合神离的孙刘联盟即将走到尽头。
在鲁肃去世后,维系脆弱联盟的唯一纽带已经不在,东吴内部疏刘派彻底抬头,其中领头人物就是吕蒙。
其实孙权本人的态度转化倒没有那么快,因为他最初选定接替鲁肃主持荆州事务的人是严畯,此人是张昭推荐给孙权的,他和张昭是一类人,属于精研儒学的江北的流寓士人,而非武人。让他去荆州上任,表明孙权尚未有撕毁盟约的打算。
不过严畯比较有自知之明,他清楚自己既不通晓军事,又不属于比较激进的武人集团,实在不适合担当这一重任,于是做出连马都不会骑的假象,孙权只好作罢。
其实以严畯的身份,怎么可能不会骑马呢?后世称赞他主动谦让,我看他只是比较识时务罢了。
就这样,被孙权亲自培养并得到鲁肃高度评价的吕蒙顺利上位了,而吕蒙一到任上,就立刻开始了对荆州的谋划。
孙权有个特点,就是能听取他人意见。这往好了说是从善如流,但往坏处说就有点过于容易受别人影响了。在荆州这件事上,吕蒙的一席话很快就打动了孙权。
吕蒙提出:“刘备关羽反复无常,不可轻信。现在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但如果哪天我不在了,就对他们无能为力了。如果将荆州握于手中,让孙皎驻守南郡,潘璋驻守白帝城,蒋钦率领机动兵力一万人,沿长江进行支援,我则为您夺取襄阳。到时曹操关羽皆不足虑。”
这一席话看似有理有据,毕竟吕蒙身体不好,随时可能出现意外,而且还提出了夺取荆州后的具体部署,这便是榻上策第二阶段的完整形态,孙权听了必然会动心。
但是其中是有些漏洞的,因为若想要实现荆州的完美防御,必须夺取襄阳,可这岂是那么容易的事?
如果无法得到襄阳,东吴便会代替刘备承受曹魏在荆州方向上的压力,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后来东吴统治荆州时期几乎没有从这个方向发起什么像样的进攻,而只能被动防御,这就是明证。
更严重的是襄阳是曹操的地盘,吕蒙的目标即使能顺利实现,也会同时得罪刘备和曹操,到时又将如何应对呢?
事实上如果曹丕能果断一些,听从刘晔的劝说,孙权是否能渡过夷陵之战期间那次危机都很难讲。
这些道理并不复杂,以智谋著称的吕蒙不会不知道,但至于如何应付,他似乎没有充分的考虑。
或者说他已经无暇去考虑了,因为他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不能尽快建功立业,自己就要步周瑜的后尘壮志难酬了。
孙权对此非常认同,刘备集团的大方针是结好孙权,但这一点孙权是无法确信的,与其将国家安全寄托在别人手中,还不如由自己来把握。
不过在交谈中,孙权又提出了一种方案,那就是是否能进攻徐州。
从这也可以看出,在经过两次失败后,当时东吴内部对夺取合肥乃至寿春已经完全不抱希望了,荆州和徐州是唯二的两个扩张方向。而这也证明孙权确实还没有撕毁盟约的决心。
不过吕蒙给他泼了一盆冷水,那就是徐州即使拿得下也守不住。
在南北相争中,徐州就是一块鸡肋之地,此地千里平原,适合北方骑兵驰骋,对江东军队不怎么友好,在这里与中原争锋,投入大回报小,而且通过徐州进取中原也是舍近求远的不智之举。
这下扩张方向就只能放在荆州了,经过一系列讨论,江东君臣上下对荆州攻略达成了一致。不过刘备却对这一点既没有足够的警惕,又没有对孙权给予足够的安抚,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而对于孙权来说,在他听从吕蒙做出袭取荆州这一决定的同时,他一生事业的上限就被锁死了。
吕蒙读书确实让他增长了许多智谋和见识,但主要是在具体战术方面,在大战略方面有所不足。
联盟是一个整体,在曹操被严重削弱之前是决不能轻易抛弃的,壮大自己却削弱了同盟,这是曹操最喜闻乐见的。
巩固国防,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本身没有错,但错的是不该为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即使能壮大一时,终归不可能强过曹操,被消灭是迟早的事。
事实上,屯兵陆口就足以起到防备关羽的目的。陆口是江夏郡西面的门户,如果关羽来攻,完全可以实现提前预警。江陵距离江夏和南郡交界处很远,到时候东吴出兵阻击,则又是赤壁之战的局面,江夏丝毫不会受到威胁。
或许是由于最近几年孙权在对外扩张方面几乎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收获,他有些急功近利了,总之在他采纳了吕蒙的建议后,三国争霸的结局就没有悬念了,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关羽在荆州经营多年,实力强盛,足智多谋的吕蒙不会和他硬拼,而是慢慢等待机会。因此从他刚到陆口以后,就做出致力于和关羽搞好关系的假象。
吕蒙清楚关羽不可能这么轻易信任他,先不说他曾有偷袭三郡的黑历史,关羽本人也熟读左传,口血未干这个典故他再清楚不过了。在乱世中只有绝对的实力差距才能给人信任,盟约则没什么用处。确定你不敢背叛和预计你不会背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吕蒙只能耐心等待。
机会终于来了,随着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这次声势浩大的北伐,荆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虚。
可是吕蒙依旧没有轻举妄动,因为关羽在后方仍留有相当实力进行防备,于是他向孙权提出以治病为名带一部分人返回建业,以此来麻痹关羽,让他放心抽调后方军队,到时候发起偷袭,则可以大功告成。
这一计策成功了,见东吴的潜在威胁已经减弱,前线兵力捉襟见肘的关羽果然开始从后方调兵,南郡的防御被进一步削弱了。
不过吕蒙虽然骗得过关羽,却不能骗过所有人,陆逊就对此看得很透彻。在吕蒙还没到建业之前,陆逊就去和他见了一面。
在交谈中,陆逊先试探了一下,问道:“关羽虎视眈眈,而您却离开前线,不怕出问题吗?”
此时和刘备反目一事虽然已经基本在东吴上下达成一致,但袭击荆州的具体计划仍然是绝密,几乎只有孙权和吕蒙两人知道,因此他没打算透露。于是跟陆逊说道:“确实如此,可是我病了没办法呀。”
陆逊见吕蒙不愿说,只好他自己讲出来了,结果他一开口就将吕蒙的全部计划说了个八九不离十。
陆逊早猜到吕蒙是诈病,否则若是真病的话就无法主持军务,袭击荆州的计划也就无从谈起了。
吕蒙听了这话心中一惊,这件事陆逊不可能提前知道,但他的想法和自己如出一辙。之前吕蒙不了解陆逊,但是英雄所见略同,现在他已经清楚陆逊的真正才能了。
不过谨慎的吕蒙仍未对陆逊交底,于是以关羽实力强盛不易图谋为由搪塞他,但他心中已经将陆逊视为袭取荆州计划中的核心人物了。
等见了孙权,吕蒙当即提出让陆逊暂代自己驻守荆州,陆逊名气不大,骄狂的关羽自然会对他疏于防备,而陆逊的实际才能却远超关羽的想象,他实在是示敌以弱的不二人选。
要知道关羽连马超和黄忠这样的同僚都看不起,何况是其他势力中一个籍籍无名的小角色呢?
而关羽的处世态度肯定会为陆逊所知晓,以他的智慧,自然能很好地把握关羽的心态。
既然得到提携,陆逊当然不会让吕蒙失望,此时关羽已经击破于禁威震华夏,于是陆逊给以极低的姿态给关羽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口气非常谦卑,而这恰恰是最对关羽胃口的。
陆逊信中的奉承话倒是不必细说,不过其中有两句话,虽然混杂在甜言蜜语之中,但却暗含杀机。
第一就是疯狂吹捧关羽破七军擒于禁的战绩,并声称此功超过了先轸城濮之战破楚以及韩信背水一战破赵。
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
古代取得辉煌大胜的战例有很多,为何偏偏要选这两个呢?陆逊这么写当然是有讲究的,因为用城濮之战和背水一战类比当下的形势非常合适。
城濮之战不是晋国单独作战,晋军身后还有齐军和秦军的声援;而韩信破赵一战中,他的身边也有张耳这个助手。虽然这些外援不见得能起到什么重要作用,但至少可以壮大声势。
陆逊这里就是要跟关羽表明我就像城濮之战里的齐军秦军,就像韩信身边的张耳,虽然不能帮您作战,但可以做您的后援,让您没有后顾之忧。
饱读诗书的关羽一看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话简直说到他心里去了。陆逊虽然名气不大但态度极佳,自称书生还如此谦虚,于是关羽彻底对他不再戒备了。
而信中第二点也非常重要,陆逊说与您这样德威并重的人为邻我很高兴,我愿意为您倾尽全力。
喜邻威德,乐自倾尽。(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
这其实是陆逊为关羽挖的一个坑。
从古至今,战争都讲究师出有名,所谓“师直为壮,师曲为老”,兴无名之师会影响士气,虽然东吴出兵荆州已成定局,但他仍需制造一个开战的借口。
此时关羽不仅在前线陷入苦战,而且又俘获了于禁七军约三万人,多出这三万张嘴让关羽的粮草供给不容乐观。
后来关羽在听说后院起火时,起初尚在犹豫,但在他的后勤辎重遭到劫掠后立刻决定撤退,这说明前线的粮草是极为紧张的。
在这种情况下,陆逊的态度让关羽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东吴虽然不会派兵助战,但愿意资助,于是关羽便擅自取走了东吴屯在湘关的粮米。
湘关具体在什么地方已经很难考证,但是根据走马楼吴简显示,东吴在长沙郡治临湘附近设有临湘关,这是一处有屯粮邸阁性质的设施,很可能就是湘关的所在地。
但不管怎么说,根据湘水之盟,长沙郡属于东吴,关羽此举具有一定的入侵性质。
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东吴真的有心相助,可以送个顺水人情。但如果东吴要借此发难呢?关羽这个行为就给了他们出兵的口实。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暴露了粮草不足的军事机密。东吴只要断掉粮道,关羽大军就将不战自溃。
陆逊仅用一封书信,就让关羽陷入道义和军事上双重不利的局面,他的谋划之深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吕蒙与陆逊的格局比起鲁肃还是稍逊一筹。
时代的巨轮已无法阻挡,曹魏一家独大也已成定局。
这就是弱者的悲哀,孙权和刘备的帝王梦只能聊以自欺,信任缺失的背后,他们的远大理想终将化为泡影。
建安的尾声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希望与作者进行讨论的话请加入读者交流群,公众号后台私信联系即可。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请帮点在看吧。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