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度强大无比的东吴宗室力量是如何走向衰落的?(文末附赠书活动)

握中悬璧 握中悬璧 2022-12-30

历史系列原创号,每周二、五上午10:30准时更新

喜欢的话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哦

↓↓↓

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

添加星标方法:

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


前文在这里


《百年东吴》总目录(1-64章)后文待续

百年东吴(六十五)孙亮上位

百年东吴(六十六)孙权托孤

百年东吴(六十七)东兴之战

百年东吴(六十八)新城之战

百年东吴(六十九)诸葛恪的末日

百年东吴(七十)孙峻之死




百年东吴(七十一)孙綝弄权

孙峻的猝死让全公主始料未及,突然失去了这个提线木偶,她的权力之路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由于孙峻是孙恭的独子,没有亲兄弟,而他似乎又没有子嗣,因此临终之时只好将大权交给堂弟孙綝,以他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

对于全公主来说,这是个不得已的选择。费尽千辛万苦压制了政敌,将大权揽于己手,岂能轻易放弃?她只能延续宗室掌权这一路线。然而孙綝毕竟不像孙峻那样多年来和自己有着亲密的关系,他会那么听话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孙綝年仅二十六岁,正是年轻人血气方刚的年纪,他怎么可能愿意受制于一个女人呢?

可另一方面,年轻人自然也有思虑不周之处,因为这将导致孙綝得到的来自宗室以及外戚家族的支持大大减少。

孙綝实在太过年轻,资历和威望比起孙峻还远远不如,要知道孙峻在孙权时代就是天子近臣了,后来还做过托孤大臣,而孙綝此前只是个偏将军,仅比校尉高出一点,他根本无法服众。因此,孙綝上位之初地位并不稳固。

由于在二宫之争期间江东士族遭到孙权选择性的残酷打压,目前他们还处于蛰伏期,基本不直接参与斗争,因此当时东吴朝堂上文化和阶级方面的差异被淡化了,江北人不再因士人和武将的区别被分为两类,而是逐渐抱团,出身地域成为结盟的第一要素。这就是吕据和滕胤走到一起的原因。

当初吕据虽然是鲁王党成员,但史料中并无其明显支持鲁王的记载,因此吕据很可能只是因为武将的身份才被拉拢进鲁王党的,而他本人对党争并不热衷。

吕据对于诸葛恪被消灭可以冷眼旁观,但这不代表他对孙峻弄权无动于衷,孙峻对滕胤的打压令吕据心生不满,而吕据的态度也令孙峻很有意见,二人只是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

孙峻死后,吕据对孙綝这个乳臭未干的小辈更加不屑,当时孙綝虽然接替了孙峻大部分职权,但却不包括丞相这一职位。于是吕据抓住了这一点,与其他将领联名上书,表滕胤为丞相,希望以此分割孙綝的权力。

孙綝见招拆招,他清楚自己在朝中根基尚浅,比起堂兄孙峻更是有所不如,而滕胤偏偏是众望所归的人物,对自己的地位形成了威胁。为了独霸朝纲,孙綝以滕胤为大司马,让代替刚刚去世的吕岱驻守武昌,意图将他赶出朝廷。

此举激怒了吕据,由于孙峻已死,北伐不了了之,于是他当即发兵回师讨伐孙綝,顺便派人通知滕胤一同起事。

其实滕胤对此也无法接受,在孙峻掌权的时代,二人在明面上并无矛盾,但孙綝做得就有点绝了,这超过了滕胤的底线,于是他和吕据一拍即合。

刚刚掌权就遭到挑战,对孙綝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不过孙綝却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从容应对,很快就掌握了主动权。

如今吕据领兵在外,而滕胤则留在建业,二人身居两处,沟通不畅,正好给了孙綝各个击破的机会。

孙綝首先让从兄孙宪与丁奉、施宽率军在江都阻击,截断吕据的归路,避免他杀回都城。同时又让其余几位北伐的将领一起对他进行围剿。

这就到了要站队的时候了,刘纂、文钦、唐咨朱异等众将纷纷打着自己的算盘。

对于刘纂来说,如何抉择并不复杂。之前在妻子朱公主冤死一案中,刘纂并没有受到牵连,因此这背后很可能代表孙峻对他进行了拉拢,而刘纂则接过了对方伸出的橄榄枝,这也是孙峻让他领兵的原因,他是不可能站在吕据一方的。

而文钦的想法要稍微复杂一些。作为一个降将,他在江东毫无根基,必须要一个有力的靠山,如今最信任自己的孙峻已死,而吕据又和他关系不睦,因此孙綝只能是文钦唯一的选择。

另一名更早投奔江东的降将唐咨的想法就更简单了,他只需听命行事即可,没必要深度卷入冲突之中,因此肯定不会盲目地跟着吕据作乱。

几人中唯一没有明确表态的就是朱异。朱异代表着江东士族,而偏偏这一阶段江东士族对宗室和江北人之间的斗争冷眼旁观,因此他也不愿意卷入纷争。不过朱异这个态度最终却害死了他,这是后话。

由于吕据急于起事,准备相当不充分,导致他立刻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至于滕胤,孙綝对他还是相当忌惮的,这也是孙綝一定要把他赶出朝廷的原因。

滕胤不只是个文官,他当时还有都下督这个职位。所谓都下督,顾名思义应该是都城驻军的都督,这是当时诸葛恪任命的,目的是在自己出师北伐时,国都能有人坐镇,别出什么乱子。

因此滕胤手中的兵权对孙綝来说是一大隐患。

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孙綝派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作为使者拉拢滕胤,要他一同讨伐吕据。

不过滕胤的头脑很清醒,他知道政变这种事开弓没有回头箭,绝没有妥协的可能,与其将来遭到清算,还不如拼死一搏。于是滕胤整兵自卫,并将不愿配合的华融和丁晏斩首。

这时候滕胤和吕据无法及时沟通的弱点就显示出来了,孙綝清楚吕据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于是可以从容不迫地调兵包围滕胤府邸。

而滕胤却对此毫不知情,他谈笑自若,丝毫不见慌张,还对吕据的援兵寄予厚望,白白错失良机。

夜半时分,手下人建议滕胤可以带兵前往太初宫东面的苍龙门,那样一来宫中禁卫军见状很可能会慑于他的职务和威望俯首听命,从而对孙綝反戈一击。

这个计划其实是有可能成功的,趁夜色突围总好过等到白天,况且当时孙綝的部队还未集结完毕,这也是滕胤最后的机会。

不过滕胤却有个顾虑,他大概是不确定自己能否突围,即使能突围也不知道是否能说服苍龙门守军开门,因为只要不能进宫一切都是白费,到时失去府邸围墙的掩护更是死路一条。再加上他仍然对吕据将带兵来援一事深信不疑,最终错失了机会。

当时滕胤只好安慰部下说吕据已经快到了,众人闻言士气高涨,终无一人叛逃,可他们苦等了一夜,也没能等来那虚无缥缈的援军。

天亮后,集结完毕的孙綝对滕胤府邸发动了总攻,滕胤寡不敌众,当场战死。

三天后,走投无路的吕据不愿降魏,最终被迫自杀。至此,东吴托孤五大臣在激烈的火并中全军覆没,而这距离孙权逝世也不过只有四年多而已。

平定吕据、滕胤之乱后,孙綝声势大增,升任大将军,假节、封爵永宁侯。

这次胜利让年轻的孙綝变得倨傲起来,他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天选之子,任何阻挡他的力量都是螳臂当车,他根本无须受制于任何人。

孙綝的态度令全公主大为不满,他和孙峻不同,已经完全不受自己的掌控了,于是全公主动了除去孙綝的念头。至于具体方法则是从他身边的人入手,全公主暗中制定了一个针对孙綝的阴谋。

这个人就是之前负责阻击吕据的那位孙宪,不过根据孙綝本传的记载,他的名字则叫做孙虑。

这个问题不难解释,我们知道,孙权有一个儿子就叫做孙虑,一般来说同一家族不会起重复的名字,考虑到“憲”和“慮”二字的字形有些相似,因此可以判断这个孙虑很可能是误记,他的名字应该还是以孙宪为准。

据史书记载,孙宪因为感到孙綝对自己有所冷落,便心生不满,于是与将军王惇密谋发动政变,最后事情败露,被迫自杀。

这件事有些不寻常,孙宪早先是孙峻的亲信,当初孙峻诛杀诸葛恪时,孙宪出了不少力,于是因功官至后将军。而到了孙綝掌权的时代他仍被委以重任,孙綝对其信任有加,命他领兵阻击吕据,因此孙宪认为孙綝薄待他一事并不成立。

另一方面,此时孙綝的地位比他刚刚掌权时已经更加稳固了,如果孙宪真的有心作乱,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时机。

况且孙宪这次密谋看上去简直如同飞蛾扑火一般,他势单力孤,盟友只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王惇,这成功率实在是太低了。

孙宪当然不是自寻死路,他之所以敢于反对孙綝,大概率是背后有人撑腰。而从实力和动机上来看,全公主都是首当其冲。

作为当初孙峻的亲信,孙宪毫无疑问跟全公主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这样的人拉拢起来再合适不过了。

所谓的孙宪对孙綝不满,很可能是全公主许给他更丰厚的回报,比如取孙綝而代之之类的承诺。

孙宪和孙峻、孙綝兄弟一样,都是出自孙静一系,既然他们可以能够掌权,想必孙宪认为自己也有这个资格,可惜这不切实际的野心最终葬送了自己。

孙綝警惕性极强,很快将这次政变扼杀在摇篮之中,这让全公主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这位骤然身居高位的年轻人,自己还是低估他了。

而就在全公主盘算着接下来如何对付孙綝的时候,孙綝的反击来了。

前面说过,孙綝在政变中取得一系列胜利后,变得异常膨胀起来,在他看来,无论是江北文武大臣还是江东士族都已经遭到重创,不会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如今到了该肃清宗室内部的时候了。

其实孙綝的想法大错特错,当初诸葛恪一度风光无限,最终却身死族灭,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正是因为他孤立无援。

既没有江东大族的支持,又和宗室搞对立,同时还得罪了施绩等武将,这样岂不是自取灭亡?孙綝目前正是在走诸葛恪的老路。

事实上,在整个孙綝掌权期间,他的地位稳固程度都不如孙峻,针对孙綝的政变接连不断,这和他争取到的支持很少有极大关系。

因此即使孙綝想要摆脱全公主独掌大权,也应该循序渐进,而不能太过急躁。要知道全公主此时大约已经年近五旬,比他大二十岁以上,就算比寿命,孙綝也是坐拥极大优势的一方。

如果孙綝能够放低姿态,像孙峻那样对这位姑姑毕恭毕敬,他以后的路会好走很多。可以说,只要孙綝和全公主不发生冲突,东吴皇权的衰微必然是长期趋势,甚至发展到小宗取代大宗的地步也并非没有可能,这便是孙权晚年所犯的一系列错误的后遗症。

不过当孙綝决意与全公主决裂的时候,东吴宗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便已成定局了,一度强大的宗室力量在成功压制了对手后,最终因为内讧而走向衰落,而这对东吴政权本身来说反倒是一件好事。

为了对付全公主,孙綝费了不少脑筋,这个女人在宗室中辈分较高,且具备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还拥有夫家钱塘全氏的支持,确实是个强敌。

为了稳妥起见,孙綝决定不直接对全公主下手,而是先剪除她的羽翼。如果没了钱塘全氏的支持,全公主的力量将大打折扣。

不过钱塘全氏作为显赫的外戚家族具备不俗的实力,族中成员多在朝中为官,且掌握兵权,绝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正在孙綝无计可施之时,一件突如其来的变故给了他绝佳的机会。




近期将举办一次赠书活动,各位读者可在本文下方留言,留言获赞数最多的三位读者将获得赠书一册。

结果统计时间截止到周五连载更新时为止,欢迎大家发动亲朋好友点赞支持。

赠书详细信息请参考本日第二条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