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杭州人的5月,是对枇杷的爱
前几天看到一则本地新闻:
一位76岁的老大爷爱吃枇杷,不小心误吞了一颗枇杷核。当时有胸闷、咳嗽,但想着枇杷核可以通过排便排出来,就没放在心上。
第二天起胸闷加重,去医院查胸部CT发现“右肺中间段支气管远端异物”。原来吞下去的枇杷核没有到胃里,而是误入了气管!
神奇的是,医生看过CT影像,直接问老大爷:是不是吃枇杷的时候呛到了?
老大爷一脸惊讶,医生难道会算命?
“不是医生会算命,是每年这个季节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病人。”
🍀🍀🍀🍀🍀🍀🍀🍀🍀🍀🍀🍀🍀🍀
哈,我被笑到了。
没错。
五月,是杭州的“塘栖枇杷”时间。
塘栖枇杷从隋朝开始种植,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塘栖枇杷胜于他乡,白为上,黄次之”。
作为中国传统的四大枇杷主产地之一,塘栖枇杷种植面积有1.5万亩。
今年5月气温偏低、降雨又比较多。查了下新闻的跟踪报道:
5月12日左右,开启大规模采摘。
“阴雨天气将给枇杷提供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枇杷长大,但不利于果肉中糖分的转化,枇杷的甜度可能有点点影响。只要一两个大太阳,口感就上来了。”(塘栖镇区域发展办公室主任张子梁)
20日前后,塘栖枇杷口味达到最佳。
5月28日后开始下市。
今年线上销售增加。
77岁的老奶奶莫月子家有将近100多棵枇杷树,今年产量有六七百斤。
在年轻人的指导下,她用塘栖土话在抖音上吆喝:
“现在我们塘栖的枇杷开始熟了,我手里拿的是这里的软条白沙,刚刚树下摘下来,个子大、味道好,15元一斤,来买……”
白沙枇杷是塘栖的著名品种,也是杭州人吃枇杷的执念。白和沙,分别指的枇杷果肉的颜色和口感。
塘栖白沙,果形微长,蒂头收尖,当地称之为“腊丸”。吃起来鲜甜多汁略带一丝酸,用杭州话形容“皮极薄,肉煞ti(细腻)”。
但塘栖种的枇杷并不全是白沙。
🌟原因之一是白沙果形小。我查了下,白沙的单果重量在25-30克之间。记得长虹、五星之类的普遍都有50克以上,70~80克的也挺常见。
🌟更大的原因是容易裂。雨水足太阳一晒,果子就开裂;气温闷热不通风,果子又闷坏。
🌟还有就是白沙特别娇贵,拿时抓手柄,如果手碰到枇杷,枇杷就容易发黑(因为手有温度)。就这样,摘后也放不久,冷藏最多3天。
🍀🍀🍀🍀🍀🍀🍀🍀🍀🍀🍀🍀🍀🍀
作为杭州人,我也没完全弄明白“白沙”。
据说白沙分好几种:软条白沙、硬枝白沙、红皮白沙……
还有一种,果形圆,有一点扁像荸荠,果农称之“荸荠白沙”。这个吃起来甜美似冰糖,不带一丝酸,称得上枇杷界的天花板。
白沙一定要挑“斑斑点点”卖相难看的,绝对又鲜又美又甜并多汁。
据果农说,这是太阳留下的晒斑。
🍀🍀🍀🍀🍀🍀🍀🍀🍀🍀🍀🍀🍀🍀
吃塘栖枇杷,是杭州人初夏的仪式感。
在本地论坛上,整个5月,充满了关于枇杷的帖子。
🌟有人农家乐:
5月28日上周五第5次(最后一批,马上下市了)去塘栖菜场果农处买枇杷,正宗老牌软条白沙。第1一3次,8元/斤;第4一5次都是6元/斤。
一样的枇杷,淘宝包邮最便宜108元/5斤,社区团购抢到的塘栖枇杷30元/斤。
🌟刚有人建议枇杷季千万不要做美甲(你们都懂得~),就有人推荐了去核神器:
🌟有人做糖水枇杷:
🌟有人画画:
🍀🍀🍀🍀🍀🍀🍀🍀🍀🍀🍀🍀🍀🍀
说回到前面误吞枇杷核的大伯。
取枇杷核不同于其它的异物手术,需要点小巧思。
因为枇杷核表面光滑,常规的异物钳、圈套器没有着力点,难以取。因此,手术团队用经口支支气管镜加胰胆管镜专用的取石网篮,才取出误入气管的1.5cm直径枇杷核。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词“油煎枇杷核儿”。
这是杭州人才懂的杭州话,专门用来形容一个人处事圆滑、滑头滑脑。
关于这句话,看到过一个老杭州人很温暖的帖子——
“当年我爸作为毛脚女婿上门,外公给的初印象评语就是这句。
今年外公93岁,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记不得人,唯独只认得这个能逗他笑的“枇杷核儿”女婿。”
多么美好!
杭州人的枇杷里,有众生相。
(备注:本文图片均来自杭州《都市快报》的“橙市互动”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