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疫情与欧洲非现金支付

Fintech研究所 人大金融科技研究所 2023-03-29

由于货币属性、政府管控等原因,新冠疫情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支付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Radoslaw Kotkowski与Michal Polasik发表的论文COVID-19 pandemic increases the divide betweencash and cashless payment users in Europe(《新冠疫情扩大了欧洲现金与非现金支付用户之间的鸿沟》)基于对来自22个欧洲国家的5000多名受访者的调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疫情爆发前就已经进行非现金支付的消费者,之后往往会更频繁地进行非现金支付;而倾向于使用现金支付的消费者,大部分也都会保持该支付习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微信ID:ruc_fintech)对文章核心内容进行了编译。

作者 | Radoslaw Kotkowski, Michal Polasik

来源 | Economics Letters

引言

消费者的支付行为对实体经济与支付系统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并受众多因素共同影响。其中,新冠疫情以及政府为此采取的措施似乎对消费者的支付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非现金支付量的快速增长

Kraenzlin、Ardizzi和Bounie等人(2020)的研究参考了多国支付系统的数据,发现在疫情期间,尽管消费支出整体下降,但瑞士、意大利和法国的非现金支付量却有所增加。Jonker等人(2020)在荷兰进行的一项支付日志调查表明,自疫情爆发以来,借记卡的使用有所增加。然而,这种增长主要归因于政府为控制疫情而施加的限制。Wisniewski等人(2021)的研究表明,现金交易量的减少是既是由于人们恐惧与使用现金有关的感染,也与人们在疫情的防控措施下养成的新支付习惯相关。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调查疫情爆发前的现金使用如何影响疫情期间的消费者支付行为。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国别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在其支付模式下的行为变化。本文的结构如下:第2部分介绍数据并讨论研究方法;第3部分展示实证结果;第4部分总结研究成果。

数据与方法

本文的分析基于2020年7月至8月期间,在22个欧洲国家进行的分层随机CAWI调查。调查对象为5504名受访者,作者对其年龄、性别和所在地因素进行了分层。表1详细介绍了研究中所使用的变量,表2包含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

表1 变量定义


表2 描述性统计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Payment_behaviour_change)是基于调查对象对“新冠疫情是否影响了你在实体店使用的支付方式?”这一问题的共计五种方式的回答。未能回答这一问题,或在疫情期间没有进行任何消费行为的受访者会被排除在调查之外,这便余下了5373名受访者和三种回答,这些回答被如下排序并赋值:

1--受访者更频繁地使用非现金支付;

0--受访者的支付行为没有改变;

-1--受访者更频繁地使用现金支付。

普遍而言,47.9%的受访者表示会倾向于更频繁的非现金支付方式,6.7%的受访者表示会倾向于现金支付,45.4%的受访者没有改变其支付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国家的受访者的回答差异很大(见表3)。

表3 新冠疫情期间的支付行为变化

本文的主要解释变量是在疫情爆发前的12个月里,在实体销售点进行的现金交易自报份额(Cash_usage)。本文通过加入其平方值,允许现金交易的初始份额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并在调查中取得了各项控制变量的数据。

此外,本文还添加了每个国家的虚拟变量(Country_dummies),用于涵盖未观察到或遗漏的因素。本文通过在国家虚拟变量和疫情爆发前的现金使用量(Cash_usage)及其平方之间添加交互项,以进一步考虑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

本文选用有序逻辑回归模型,用于估计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共采用了四个模型。第一个模型的参数由主要的解释变量和基本的社会人口统计控制来估计,第二个模型在第一个模型的基础上增设了与银行及支付创新、社交媒体使用相关的控制变量,第三个模型为每个国家增设了虚拟变量,第四个模型包含交互项。全模型形式如下:

其中,i表示受访者;j表示国家;n表示国家数量;Z是控制变量;α是参数;μ是符合逻辑分布的随机成分;y∗是不可观测的连续变量,可被映射到可观测的有序变量y上。

结果与讨论

图1展示了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与主要解释变量的交叉分布情况。有趣的一点是,它表明在疫情爆发前通常使用现金支付的受访者往往会在之后继续保持这种习惯,而通常进行非现金支付的受访者现在会更加频繁地使用该种支付方式。

图1 不同国家的疫情期间支付行为变化与疫情前现金交易份额的关系

表4展示了模型的检验结果。疫情爆发前的现金使用频率是我们的主要解释变量,其平方值是显著的。但由于采用了交互项,所以与这项变量相关的结果并不能被直接解释。其余的结果表明,使用创新银行与支付解决方案的受访者,随其接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增加,倾向于非现金支付的概率逐渐上升。然而,低于平均收入水平的因素和男性因素增加了结果呈现差异(支付行为缺乏改变或更频繁地使用现金)的概率。受访者居住地的面积和社会网络的使用似乎都没有对疫情期间的支付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表4 被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

图2展示了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初始现金支付份额下,为应对疫情而进行更多非现金支付的概率计算。这种变化的概率一般与疫情爆发前的现金交易份额呈负相关关系。然而,也有明显的例外。例如,在比利时、捷克、罗马尼亚和西班牙,概率曲线呈负抛物线形状,其顶点(即概率最大处)对应于25%-50%的初始现金份额。另一方面,荷兰和挪威的概率呈倒数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挪威是唯一一个非现金支付概率(在轻度下降之后)随现金支付初始份额的增加而增加的国家。

图2 不同国家在疫情期间采用非现金工具的概率

结论与未来研究

本文主要揭示了疫情爆发以来用户支付行为的变化情况,研究得到了两个主要结论:

首先,在疫情爆发前就已经进行非现金支付的消费者,之后往往会更频繁地进行非现金支付,而倾向于使用现金支付的消费者,大部分也都会保持该支付习惯。这可能表明着金融包容性方面的问题,例如,缺乏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用户可能会难以适应新情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Wisniewski等人(2021年)的研究表明,由新冠疫情导致的消费行为改变和人们对使用现金的恐惧,会影响疫情期间的支付行为以及之后进一步使用非现金支付的意愿,但并不能够确定这些变化是否具有持续性,这可能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有趣方向。

其次,疫情导致的支付方式变化在欧洲各国之间存在差异,这表明国别因素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可以对这些因素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其中包括:不同程度的支付方式或支付基础设施发展的作用、影子经济规模、文化差异、以及疫情对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的影响等。

以下为文章部分截图


……

获取完整文章

请后台回复“新冠疫情与非现金支付”

获取下载链接


END

编辑/张哲铭

责编/李锦璇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