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 刘小枫: 三十年战争与古典人文理想
编者按:本文为刘小枫教授提交给第八届全国古典学年会的会议论文,“古典学研究”公号编辑部特别感谢第八届古典学年会会务组和刘小枫老师授权公号网络推送,我们得以在第一时间全网首发,以飨读者。公号编辑部谨以此文热烈祝贺本届全国古典学年会成功举办!
耶格尔(1888-1961)的三卷本《教化:形塑古希腊人》在学界有很高声誉,我国知识界早闻其名,期盼中译本的读者不在少数。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多年,中译本终于问世,除了应该感谢译者的辛劳,还应该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持之以恒地组织译介大部头西学典籍的热忱。[1]
《古典教育史》(分为希腊卷和罗马卷)
一
耶格尔(Werner Jaeger, 1881 - 1961)
1940年代的德国守备军
二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所作《雅典学园》
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 - 1374)
威廉·洪堡(Wilhelm Humboldt,1767 - 1835)
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
威廉·洪堡相信,通过扩大希腊语的教学以及用它来构成教育的基础,可以培养出温和的“类似希腊人的”德意志人,培养出一种完人。(贝格拉,页76)
三
二战时期苏、美、英领导人(前排从右向左)
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四
维拉莫维茨(Wilamowitz-Moellendorff,1848-1931)
法国画家雅克·大卫所作《苏格拉底之死》
五
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复原图
古希腊传说中的英雄忒修斯寻找宝剑
六
亚历山大大帝与哲学家第欧根尼
古希腊陶罐上的瓶画
阿波罗和波塞冬惩罚拉俄墨冬
注 释
上下滑动查看注释
[1] 耶格尔,《教化》,三卷,陈文庆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以下随文注卷数和页码)。
[2] 亨利-伊雷内·马鲁,《古典教育史·希腊卷》,龚觅、孟玉秋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页2。
[3] 耶格尔的博士论文用拉丁文写成(Emendationum Aristotelearum specimen,1911),正式出版为德文:Werner Jaeger,Studien zur Entstehungsgeschichte der Metaphysik des Aristoteles, Berlin 1912。
[4] Werner Jaeger,Nemesios von Emesa. Quellenforschungen zum Neuplatonismus und seinen Anfängen bei Poseidonios, Berlin 1914。
[5] 杰弗里·瓦夫罗,《普法战争:1870-1871年德国对法国的征服》,林国荣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6] 施特格迈克尔,《尼采引论》,田立年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6,页12-13。
[7] 比较罗伯特·莫厄特,《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一战”为何爆发及战后如何重建》,吴赵萍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20。
[8] Werner Jaeger,“Der Humanismus als Tradition und Erlebnis”(1919),见. Werner Jaeger,Humanistische Reden und Vorträge,2., erweiterte Aufl. Berlin / Leipzig 1937,S.17–30。
[9] Werner Jaeger,Aristoteles. Grundlegung einer Geschichte seiner Entwicklung, Berlin 1923.
[10] Eduard Spranger,Lebensformen. Geisteswissenschaftliche Psychologie und Ethik der Persönlichkeit. 2., völlig neu bearbeitete und erweiterte Auflage,Halle:Niemeyer 1921(英译本Type of Men,The Psychology and Ethics of Personality,1924/1928)。
[11] 斯普朗格,《审美态度》,见刘小枫选编,《德语美学文选》,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页36。
[12] Wilhelm von Humboldt,“Über das Studium des Altertums und des griechischen insbesondere”(1793),见Albert Leitzmann 编,Wilhelm von Humboldt,Gesammelte Schriften,Band 1(1785-1795),Berlin 1903,S. 256。比较Friedrich Paulsen,Geschichte des gelehrten Unterrichts auf den deutschen Schulen und Universitäten vom Ausgang des Mittelalters bis zur Gegenwart. Mit besonderer Rücksicht auf den klassischen Unterricht. 2 Bde.,Leipzig 1885。
[13] 参见Eduard Spranger,Volk, Staat, Erziehung. Gesammelte Reden und Aufsätze,Leipzig 1932;斯普朗格的生平及其时代影响,参见W. Sacher / A. Schraut(Hrsg.),Volkserzieher in dürftiger Zeit. Studien über Leben und Wirken Eduard Sprangers,Frankfurt am Main 2004。
[14] 海因里希•温克勒,《永远活在希特勒阴影下吗?关于德国人和他们的历史》, 丁君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页106-107。
[15] B. Stiewe,Der“Dritte Humanismus”. Aspekte deutscher Griechenrezeption vom George-Kreis bis zum Nationalsozialismus,Berlin 2011,S. 4(以下随文注页码)。
[16]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页167-168。
[17] 沃格林,《政治观念史稿(卷六):革命与新科学》,谢华育译,贺晴川校,2019,页94;比较沃格林,《政治观念史稿(卷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孔新峰译,2019,页45-47。
[18] 尼古拉斯·曼,《彼特拉克》,江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页48-49。
[19] Wilhelm von Humboldt,“Ideen über Staatsverfassung, durch die neue französisclie Konstitution veranlaßt”,见Albert Leitzmann 编,Wilhelm von Humboldt,Gesammelte Schriften,Band 1(1785-1795),前揭,页77-85。
[20] 威廉·洪堡,《论国家的作用》,林荣远、冯兴元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页28。
[21] Wilhelm von Humboldt,“Über das Studium des Altertums und des griechischen insbesondere”,见Albert Leitzmann 编,Wilhelm von Humboldt,Gesammelte Schriften,Band 1,前揭,S. 255-281。
[22] 贝格拉,《威廉·冯·洪堡传》,袁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页68-69,73-75(以下随文注页码)。详参H. – E. Tenorth,Wilhelm von Humboldt. Bildungspolitik und Universitätsreform,Paderborn 2018。
[23] Wilhelm von Humboldt,Geschichte des Verfalls und Untergangs der griechischen Freistaaten(1807-1808),收入Albert Leitzmann 编,Sechs ungedruckte Aufsätze über das klassische Altertum von Wilhelm von Humboldt,Berlin 1896,亦见Wilhelm von Humboldt,Gesammelte Schriften,Band 3(1799-1818),Berlin 1904,S. 171-218。
[24] 比较曼弗雷德·盖耶尔,《洪堡兄弟:时代的双星》,赵蕾莲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页264-317。
[25] Eduard Spranger,Wilhelm von Humboldt und die Humanitätsidee,Berlin 1909.
[26] 丘吉尔,《英语民族史(卷三):革命的年代》,薛力敏、林林译,海口:南方出版社,2004,页109。
[27] 勒佩尼斯,《德国历史中的文化诱惑》,刘春芳、髙新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页13,比较页117-118(以下随文注页码)。
[28] 伊莉莎·巴特勒,《希腊对德意志的暴政:论希腊艺术与诗歌对德意志伟大作家的影响》,林国荣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页464(以下随文注页码)。
[29] 彼得·考威尔,《人民主权与德国宪法危机:魏玛宪政的理论与实践》,曹晗蓉、虞维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页65-71。
[30] Gustav Schmidt,Deutscher Historismus und der Übergang zur parlamentarischen Demokratie: Untersuchungen zu den politischen Gedanken von Meinecke,Troeltsch,Max Weber,Lübeck & Hamburg 1964,页22-26。
[31] 比较Beat Näf,Von Perikles zu Hitler? Die athenische Demokratie und die deutsche Althistorie bis 1945,Bonn 1986,S. 187-191。
[32] 沃格林,《政治观念史稿(卷六):革命与新科学》,前揭,页187-189,211-212。
[33] 莱因哈特,《古典语文学与古典》,见刘小枫编,《古典学与现代性》,陈念君、丰卫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页150(以下随文注页码)。
[34] 比较莫米利亚诺,《十九世纪古典学的新路径》,见刘小枫编,《古典学与现代性》,前揭,页45-70。
[35] 施特劳斯讲疏,《修辞、政治与哲学:柏拉图<高尔吉亚>讲疏》(1963),李致远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页19。
[36] 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钮先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页414-427,457。
[37] 比较Hans-Ulrich Wehler,Deutsche Gesellschaftsgeschichte. Band 4: Vom Beginn des Ersten Weltkriegs bis zur Gründung der beiden deutschen Staaten 1914–1949,München 2003。
[38] Werner Jaeger,Das frühe Christentum und die griechische Bildung,Berlin 1963。
[39] 埃德温·哈特里奇,《第四帝国》,国甫、培根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页II,比较页391-424。
作 者 简 介
主要研究方向:古典诗学、政治思想史、比较古典学。早年以《诗化哲学》(1986)《拯救与逍遥》(1988)蜚声学坛,迄今出版以《设计共和》《共和与经纶》《施特劳斯的路标》《海德格尔与中国》《以美为鉴》《巫阳招魂》《拥彗先驱》等为核心的学术专著(文集)30余种;编修教材《凯若斯:古希腊语文读本》《雅努斯:古典拉丁语文读本》等,选编并组译译文集近百种;创设并主持大型古典学术译丛“经典与解释”、CSSCI中文来源辑刊《经典与解释》和学刊《古典学研究》等,至今合计出品600余种,影响被及文学、哲学、法学、史学等多个领域。
2008年受聘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2012年荣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2019年获评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
延伸阅读
往期推荐
欢迎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处理。
欢迎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