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联学术 | “古典与文明”已出书目

三联学术 古典学研究 2022-09-14

“古典与文明”

已出书目










海妖与圣人


古希腊和古典中国的知识与智慧

[美] 尚冠文 [美]杜润德 著

吴鸿兆、刘嘉等译 金方廷 校

56.00元

2020年9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在这本书中,他们主张比较研究必须反对“孤立主义和将人类巴尔干化为彼此分离的文化实体”,并确定了他们的目标,“探究对应的比喻或象征手法,而不是抛出一套大而化之的东西方对比”。他们通过对希腊和中国文学、历史、哲学等经典文本的创新解读,始终以使它们相互辉映为目的,令人钦佩地实现了这一目标。

——张隆溪



    

海妖与圣人何以并提?他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特殊的张力?这本比较古典学著作,以海妖代表的知识与圣人代表的智慧为线索,串联起古希腊与古典中国最重要的文本。通过比较《诗经》和《奥德赛》,司马迁和修昔底德,孔子、老子、庄子和柏拉图,向读者呈现两大文明如何回应各自内部的危机与变革。


目  录


  致谢

  

导言


第一部分  意向性的萌芽:《诗经》与《奥德赛》

1.诗歌与参与体验 

2.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参与 

3.对自然世界的参与 

总结与结论 


第二部分 哲学前后:修昔底德与司马迁 

1.历史与传统 

2.历史书写的体例 

3.参与的风潮:司马迁对自己时代的描绘 

4. 修昔底德对客观性的悲剧性寻求以及这位史家抑制不住的“我” 

总结与结论 


第三部分 哲人、圣人与参与体验  

1.圣人与哲人出现的语境 

2.从诗到哲学 

3.圣人、哲人以及参与性维度的恢复 

总结与结论 


后记  

参考书目 

索引 

译校后记 


尚冠文(Steven Shankman)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就职于美国俄勒冈大学古典学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文学、英美文学中的古典传统、文艺理论史等。最近的著作包括Other Others: Levinas,Literature,Transcultural Studies (2010) 以及 Epic and Other Higher Narratives: Essays in Intercultural Studies (2011)。


杜润德(Stephen Durrant)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早期文学、司马迁与中国早期叙事传统的联系、中国与希腊叙事学传统的比较等。代表作有 The Cloudy Mirror: Tension and Conflict in the Writings of Sima Qian (1995)。



萨卢斯特

Sallust

[新西兰] 罗纳德·塞姆 著,荆腾 译

701页,88.00元

2020年9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萨卢斯特被塔西佗称为最杰出的罗马历史撰述家。凭借这部经典著作,罗纳德·塞姆成为20世纪第一个把萨卢斯特放到其社会、政治和文学背景中进行考察的学者。以往的研究者仅仅将萨卢斯特视为雇用文人或小册子作者,但塞姆的著述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与萨卢斯特的文学成就联系在一起,从而呈现出一位没有党派偏见的历史撰述家。

塞姆作为20世纪最优秀的古罗马历史学家,明确地将历史学者比之于小说家。他的历史叙述“追求小说的连贯性”,并因此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目  录


前 言 罗纳德·塞姆:生平与学术  

          (1903—1989)

序 言


第1 章 问题

第2 章 萨卢斯特的出身

第3 章 政治局势

第4 章 萨卢斯特的政治生涯

第5 章 从政治到撰史

第6 章 《喀提林内争》

第7 章 萨卢斯特的轻信

第8 章 恺撒与加图

第9 章 萨卢斯特的意图

第10 章 《朱古达战争》:战争

第11 章 《朱古达战争》:政治

第12 章 《历史》

第13 章 撰史的时间

第14 章 撰史与风格

第15 章 萨卢斯特的名声


附 录

  附录I  萨卢斯特的风格演变

  附录II 杜撰的萨卢斯特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译后记


罗纳德·塞姆(Ronald Syme,1903—1989),20 世纪最杰出的古罗马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卡姆登古代史教授。著有《罗马革命》(The Roman Revolution,1939,中文版收入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系列)和《塔西佗》(Tacitus,1958)。塞姆荣誉等身,所获嘉奖不胜枚举,还在五大洲的十一个国家获得了荣誉学位。




古代中国与罗马的国家权力


State Power in Ancient China and Rome

[美]沃尔特·沙伊德尔 编,杨砚 等 译

470页,58.00元

2020年8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汉帝国与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最为强大的政权,并且是所有前现代帝国形态中持续时间最久的。他们在全盛时期虽然只占据地球版图很小的一部分,但却统辖着近半数的全球人口。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扩张、衰败,在某些方面,他们就像分居欧亚大陆两端的一对双胞胎。

——沃尔特·沙伊德尔




本书收录了八篇文章,作者包括赵鼎新、陆威仪、普鸣等,他们从比较视野研究古代中国与罗马的国家权力,分别讨论这两个影响深远的文明大国在这些方面的异同:王权与国家精英的构成、行政决策的制定、国家官僚制度的组织与运作、国家财政的收支、国家权力对城市社会的控制、宗教信仰与王权正统的关系等。


目  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引言 沃尔特·沙伊德尔


第一章 王权与贵胄的形成 彼得·菲比格·邦 高道蕴
第二章 对中国与罗马行政决策过程的比较理解 科里·布伦南
第三章 汉代官僚制度的起源、性质与发展 赵鼎新
第四章 共同的要素:从比较视角看罗马帝国晚期的官僚制 彼得·艾希
第五章 汉朝与罗马帝国的国家收支 沃尔特·沙伊德尔
第六章 汉朝和罗马帝国中的城市系统:国家权力与社会控制 卡洛斯·诺瑞纳
第七章 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城市中的公共空间 陆威仪
第八章 鬼、神与将至的末世:早期中国与古罗马的帝国和宗教 普鸣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沃尔特·沙伊德尔(Walter Scheidel),美国斯坦福大学人文学科迪卡森讲席教授、古典学和历史学教授,古罗马研究领域当前最重要、最活跃的学者之一。所涉领域主要包括古代社会和经济史,前现代历史人口学以及世界历史的比较和跨学科研究。其作品已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有《罗马与中国:比较视野下的古代世界帝国》《不平等社会:从石器时代到21 世纪,人类如何应对不平等》。





唐宋之际礼学思想的转型


冯茜 著 

471页,59.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古人如何理解“礼”,是礼学思想史叙述的基本视角。礼是人为创作,还是自然生成?圣人制礼的实质是制作经典,还是保存历史制度?礼如何实现教化的意义?对这些核心议题的不同探讨,构成了传统礼学演进发展的张力。

礼学发展到唐宋之际,以文本解释为主的汉唐注疏传统日渐枯竭,宋人开始在“追法三代”的信念下,为“礼”重建思想根基。本书梳理了从赵匡、杜佑、聂崇义、刘敞、陈祥道,再到李觏、王安石、张载、二程、吕大临的礼学研究,最终落脚在朱熹对于不同礼学方法与思想的统摄上。这些唐宋之际的思想家对礼的规范性来源和人性论基础进行了重新阐释,由此实现了礼学思想与礼仪实践的历史转型。


目  录



序言 乔秀岩


绪论

第一节 礼学的类型

第二节 唐宋之际的礼学思想概观


序章 后义疏学时代的经典危机

第一节 注疏的文本解释特征及其衰落

第二节 唐代官方礼学的技术化

第三节 玄宗朝礼文之变


第一章  礼义、历史传统与中晚唐礼学

第一节  赵匡“禘论”及其经学

第二节  杜佑《通典》与“通礼”传统

第三节  中晚唐礼书编纂中的礼学


第二章  历史传统中的儒学困局:北宋前期礼制变迁中的制礼思想 

第一节  太祖、太宗、真宗前期对晚唐五代礼学与礼制的继承

第二节  法唐与儒学潜流:真宗朝中后期的祭祀礼制

第三节  仁宗朝礼制中的儒学与“祖宗之法”


第三章  追法三代:礼制复古与考证方法在礼学中的兴起

第一节  依经复古:李觏对汉唐注疏的继承与调整

第二节  刘敞的礼经学及其意义

第三节  考见三代:新学与礼学考证方法的发展


第四章  自然之礼与成圣之学

第一节 礼法与成圣:李觏《礼论》及其困境

第二节 王安石的性情论:基于礼乐论视角的重构

第三节 理学与礼的重塑


终章 北宋礼学遗产与朱子礼学


参考文献

后记





冯茜,1988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现为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经学文献、礼学与礼制史的研究。





作与不作


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The Ambivalence of Creation : Debates Concerning Innovation and Artifice in Early China

〔美〕普鸣(Michael Puett) 著

杨起予 译 唐鹤语 校

382页,49.00元

2020年1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起也。“作”有兴起、创新之义,但孔子却讲“述而不作”。是“述”还是“作”,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围绕“创作”“人为”观念展开的一场历史悠久的论辩。“述作之辩”不仅是哲学层面上自然与文化关系的呈现,其核心在于大变革时代人们对新制度——中央集权帝国——合理性的阐释,体现出“创新”为中国历史进程带来的文化张力。

此书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普鸣的代表作之一,由他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作者追溯并分析了商周卜辞铭文、战国诸子文献及秦汉政论中有关“创作”的叙述,不仅延续了西方汉学对“关联性思维”的探讨,也为考察中国古典文明提供了一个别具特色的视角。


目  录


前言


绪论

对中国文化的分析

研究方法

研究架构


第一章 御疆辟土:青铜时代对祖先与创作的看法

青铜时代的《诗》与卜辞、铭文

周之衰亡

结论


第二章 人之技艺:战国时期对自然与文化问题的论辩

论辩之始

修正对“自然”的定义

文化的本质:战国后期论辩的发展

结论


第三章 圣人、臣下与乱贼:叙述国家起源

早期中国神话研究的症结

叙述国家起源

结论


第四章 创作帝国:帝国统治的兴起与巩固

创作帝国:秦朝

帝制的衰落

汉代对帝国的再造与巩固

结论


第五章 创作的悲剧:司马迁对帝国兴起的重构

司马迁的规划

司马迁笔下的国家历史

引申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成  


早期中国的宇宙论、祭祀与自我神化

To Become a God:Cosmology, Sacrifice, and Self-Divinization in Early China

美〕普鸣(Michael Puett) 著

张常煊 / 李健芸 译 李震 校

512页,58.00元

2020年6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西文化存在怎样的根本性差异,是马克思·韦伯、葛兰言、李约瑟、张光直、葛瑞汉等西方的中国研究者孜孜不倦讨论的焦点——二元与一元、断裂和连续、超越与原始、悲剧与和谐等各种两极化概念充斥着20世纪的中国思想研究,将中西置于绝对的对立关系上。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文化拥有了一种固定不变、仿佛与生俱来的预设——“天人合一”。

《成神》则致力于反思并消除这些固有的习见。通过分析商周卜辞铭文、战国诸子文献及秦汉史论中呈现的凡人与天神的复杂关系,普鸣重构了“天人合一”背后蕴含的“关联性宇宙论”在中国兴起的历史过程与政治背景:在他看来,“人”与“神”的界限、人能否“成神”等问题在早期中国经历了一场长期的论辩,“关联性宇宙论”并非是一开就存在于中国的基础性预设,而是在与祭祀占卜活动的对抗中逐渐成为了主流。普鸣在《成神》中讨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比较模式,即将历史分析与比较性视角相结合,既关注相似的宏观历史处境,又注重细微差异的辨析,以期在中国与其他文明的对比中获得更丰富的意义。


目  录



导论

二手研究

分析方法

写作大纲


第一章 神灵的人格化:中国青铜时代晚期的祭祀与占卜

中国宇宙论和官僚制思想的基础 

晚商的人神冲突 

安放祖先:商代神祠的构建 

转化神灵:商代的祭祀 

道德宇宙?周的征服与天命 

安抚神灵:西周的祭祀活动 

祭祀之艺:《诗经》中的《生民》与赫西俄德的《神谱》 

结论


第二章 获取神力:公元前4 世纪自我神化说的兴起

人体内的神灵:早期中国和早期希腊的萨满问题

早期希腊的人与神

比较中国和希腊

早期中国的人与神

《论语》中的天与人

墨家的道德宇宙

人神分离与绝地天通:《国语·楚语下》

变得如神:《管子·内业》

结论


第三章 接受上天的秩序:庄子与孟子的人与神

“物不胜天”:《庄子》中神的概念

圣人顺应天的秩序:《孟子》的宇宙论

庄子与孟子的“自然主义”


第四章 “ 一”的后裔:战国晚期的关联性宇宙论

“一”与“多”:早期中国宇宙论的二手研究

图腾制度与祭祀:回观从葛兰言到列维-斯特劳斯 

宇宙的大一统:《太一生水》

成为众人之祖:《老子》

以“一”察天:《十六经》

成神:《管子·心术》

变得如天:《吕氏春秋》

天地之理:《荀子》

服从于卦:《系辞传》

结论


第五章 神之登天:解脱、神游与天游

如何阅读登天文献

神之解脱:《十问》第四

《庄子》外篇中的解脱与登天

超越天地:《楚辞·远游》

结论


第六章 神权统治:秦与汉初帝国的有神论、拟神论及巫术 

王权与祭祀:从葛兰言到杜梅泽尔,经由萨林斯的复归 

秦与汉初针锋相对的宇宙观 

早期帝国朝廷中的皇帝与诸神

黄帝登天:秦与汉初的神圣王权

文本权威的秩序:陆贾《新语》 

结论 


第七章 经营宇宙:《淮南子》中的人格之神与拟神之人

循道:《原道训》

黄帝与伏羲之登天:《览冥训》 

诸神排布的宇宙:《精神训》

结论 


第八章 治世之祭:西汉的神圣王权与人间王权 

圣人之祭:董仲舒 

司马迁《封禅书》 

定天地之位:西汉末期的礼制改革 

结论

结语:早期中国的文化与历史 


参考文献

索引





普鸣(Michael J. Puett),1986—1994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师从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获人类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任教,现为Walter C. Klein中国历史讲席教授,东亚系、人类学系双聘教授。

普鸣的著作关注宗教、人类学、历史、哲学的交互领域,注重将中国文明置于世界文明的比较视野中讨论。其主要著作包括:The Ambivalence of Creation: Debates Concerning Innovation and Artifice in Early China(2001);To Become a God: Cosmology, Sacrifice and Self-Divination in Early China(2002); 与Adam Seligman, Robert Weller及 Bennett Simon合著Ritual and its Consequences: An Essay on the Limits of Sincerity(2008)。

普鸣教授对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有重要贡献,其课程《传统中国之伦理与政治理论》极受哈佛大学本科生欢迎。2013年,被评为对本科教学有杰出贡献的五位教授之一;2017年,被评为哈佛大学15位年度教授之一。





阅读希腊悲剧


Reading Greek Tragedy

〔英〕西蒙·戈德希尔 著 

章丹晨 / 黄政培 译

526页,68.00元

2020年1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在离开雅典民主繁盛时期近两千五百年之后,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希腊悲剧?西蒙·戈德希尔的这本小书一方面将悲剧看作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社会生活和公民话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引入现代文学批评的视角,对希腊悲剧的本质及其涉及的重要问题如语言与城邦、人与城邦、知识与心智、作为戏剧的戏剧等进行了独到的考察。在详细讨论三大悲剧家的剧作的同时,向读者揭示了希腊悲剧中的问题、张力和不确定性。

无论是古典学者,还是希望以一定的批评意识接近希腊悲剧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提供帮助和启发。


目  录


前言


第1章 逻各斯的戏剧 

第2章 挪用的语言 

第3章 言辞的城邦 

第4章 关系与关联 

第5章 性别与差异 

第6章 文本与传统 

第7章 心智与疯狂 

第8章 盲目与洞见 

第9章 智术,哲学,修辞 

第10章 体裁与越界 

第11章 表演与可表演性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西蒙·戈德希尔(Simon Goldhill),古典学家,就职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与剑桥大学古典学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古希腊悲剧、古希腊后期文学、古希腊文学接受史等,在古典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其著作已被译为十余种语言出版。2009 年当选为美国人文艺术与科学学会院士;2010 年被任命为剑桥大学人文社科研究中心(CRASSH)John Harvard 名誉教授;2016 年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现任剑桥大学人文社科研究中心主席。《阅读希腊悲剧》为作者最具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其他代表作有:Aeschylus :The Orestia(《奥瑞斯提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Jerusalem :City of Longing,Victorian Culture and Classical Antiquity,Sophocles and the Language of Tragedy 。






《奥德赛》中的歌手、英雄与诸神


Singers, Heroes, and Gods in the Odyssey

〔美〕查尔斯·西格尔 著 

杜佳 / 程志敏 译

431页,58.00元

2020年1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自己的《奥德赛》。美国著名古典学家查尔斯·西格尔倾三十余年心力研究和讲授《奥德赛》,为这部伟大史诗的诠释史注入了新的丰富内容。

通过西格尔的视角,我们看到的奥德修斯,是一位想要挽救同伴而无能无力的首领,一个机敏灵活坚强隐忍的英雄,一个善于讲述也懂得倾听的吟游诗人,一个历经磨难而雄风犹在的国君,一个忧伤的儿子,一个坚强的父亲,一个懂得和妻子分享的丈夫,一个恩怨分明有仇必报的男人。审慎和聪明没有消除其善良的天性和信任别人的能力,漫长的漂泊流浪也没有把他的心磨砺得太过坚硬而失去可贵的敏感与温情。最终我们将理解,奥德修斯的旅程就是人类自己人生旅程的一种代表和缩影。

在引人入胜的叙述背后,西格尔也密切关注史诗中的风格、构思和神话模式,思考了吟游诗人与听众之间的关系、荷马对诗歌本质的处理等诸多问题。正如Louise Pratt所言:西格尔帮助我们看到文本中最好的东西,也能让我们看到最有可能的潜在意义。


目  录



序 格雷戈里·纳吉

前言


第一部分 英雄与神话般的旅程 

第1章 导论:天界幻境

第2章 费埃克斯人与奥德修斯的归返(Ⅰ):悬空与重整

第3章 费埃克斯人与奥德修斯的归返(Ⅱ):死亡与新生

第4章 奥德修斯归途中的转变与仪式

第5章 荣誉及其反讽


第二部分 诗学:歌手、说谎者与乞丐 

第6章 荷马史诗中的吟游诗人与听众

第7章 吟游诗人、英雄与乞丐:诗学与交换

第8章 国王与牧猪奴:破衣、谎言和诗歌


第三部分 诸神与预言者 

第9章 特瑞西阿斯在育空:关于民间传说与史诗

第10章 神义:波塞冬、库克洛普斯与赫利奥斯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查尔斯·西格尔(Charles Segal,1936-2002),美国古典学家。1961 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自1990 年起在哈佛大学担任希腊文和拉丁文教授。西格尔擅长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广阔,在奥维德、荷马、塞涅卡和欧里庇得斯的研究方面均有建树,尤以解读诗歌为胜,是20世纪最为高产的古典学家之一。一生发表论文无数,出版专著21 部,除本书外,代表作还包括Landscape in Ovid’s Metamorphoses (1969), Tragedy and Civiliza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Sophocles (1981,中文版三联书店即出), Dionysiac Poetics and Euripides’ Bacchae (1982), Lucretius on Death and Anxiety (1990)。



“古典与文明”第一辑


义疏学衰亡史论 

乔秀岩 著


文献学读书记 

乔秀岩 叶纯芳 著


千古同文:四库总目与东亚古典学 

吴国武 著


礼是郑学:汉唐间经典诠释变迁史论稿

华喆 著


唐宋之际礼学思想的转型 

冯茜 著


中古的佛教与孝道 

陈志远 著


《奥德赛》中的歌手、英雄与诸神 

〔美〕查尔斯·西格尔 著


奥瑞斯提亚 

〔英〕西蒙·戈德希尔 著


希罗多德的历史方法 

〔美〕唐纳德·拉泰纳 著


萨卢斯特 

〔新西兰〕罗纳德·塞姆 著


古典学的历史 

〔德〕维拉莫威兹 著


母权论:

对古代世界母权制宗教性和法权性的探究 

〔瑞士〕巴霍芬 著




·




“古典与文明”第二辑



作与不作: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美〕普鸣 著


成神:早期中国的宇宙论、祭祀和自我神化 

〔美〕普鸣 著


海妖与圣人:古希腊和古典中国的知识与智慧 

〔美〕尚冠文 〔美〕杜润德 著


阅读希腊悲剧 

〔英〕西蒙·戈德希尔 著


蘋蘩与歌队:先秦和古希腊的节庆、宴飨及性别关系

周轶群 著


古代中国与罗马的国家权力

〔美〕沃尔特·沙伊德尔 编


学术史读书记 

乔秀岩 叶纯芳 著


两汉经师传授文本征微 

虞万里 著


推何演董:董子春秋义例考

黄铭 著


周孔制法:古文经学与教化

陈壁生 著


《大学》的古典学阐释 

孟琢 著


参赞化育:惠栋易学考古的大道与微言

谷继明 著












延伸阅读









 ● 回顾丨2018:“古典与文明”及“三联精选”(新丛书)

 ● 甘阳 吴飞 | “古典与文明”丛书总序

 ● 荐书 | 海妖与圣人:古希腊和古典中国的知识与智慧

 ● 刘小枫 | 为什么应该建设中国的古典学

 ● 首发 | 刘小枫:历史主义与欧洲文明的精神痼疾

 ● 首发 | 刘小枫:三十年战争与古典人文理想

 ● 三联新书丨冯庆《古典与青年:理论时代的经典阅读》

 ● 三联新书 | 陈来《儒学美德论》

编辑:许越


欢迎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