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施米特集(刘小枫主编)
施米特集
施米特(Carl Schmitt,1888-1985)
出版说明
1985年,卡尔·施米特以96岁高龄逝于慕尼黑,盖棺被定论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最后一位欧洲公法学家”。施米特的写作生涯长达60余年(第一篇文章发表于1912年,最后一篇文章发表于1978年),在20世纪诸多重大政治思想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主要以公法学家身份闻名学界,有“20世纪的霍布斯”之称,据说施米特还代表了欧洲精神中的一种重要传统。无论赞同还是反对其思想立场,政治思想家无不承认,施米特乃“宪法和公法领域最重要的人”(阿伦特语),其论著“最具学识且最富洞见力”(哈耶克语),“如今甚至开始盖过韦伯的光芒”(《法兰克福汇报》,1997年7月11日)。
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
西方典籍编译部甲组
2013年5月
已出书目
● 《施米特对自由主义的批判》(2005年)
● 《施米特与政治的现代性》(2007年)
● 《施米特与政治法学》(2002年/2008年)
● 《政治的神学》(2015年)
● 《合法性与正当性》(2015年)
● 《宪法专政:现代民主国家中的危机政府》(2015年)
● 《施米特的学术遗产》(2015年)
● 《保罗政治神学》(2016年)
● 《论断与概念》(2016年)
● 《政治的浪漫派》(2016年)
● 《宪法学说》(2005年/2016年)
● 《大地的法》(2017年)
● 《政治的概念》(2004年/2018年)
● 《施米特与破碎时代的诗人》(2019年)
● 《施米特的国际政治思想:恐怖、自由战争和全球秩序危机》(2021年)
Classici et Commentarii
施米特集
刘小枫 ◉ 主编
01
288页,2005年9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施米特思想的批判和研究。施米特的著作被正确地视为批判自由主义和议会民主的著作中最为尖锐的一些作品。本书作者则是一位站在自由主义立场的政治理论学者,其问题意识仍然是当今北美的政治哲学论争: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当今新左派与右派合流夹击自由主义,与魏玛时期左、右派夹击自由主义有相同的思想和政治主题。作者虽然出于自由派立场,却没有对施米特采取被右派称为“漫画式”的涂诬态度。作者认为“对施米特的历史、思想和政治形象表示道德义愤,对那些热情关注他的当代学士表示审慎的怀疑,是正当的,但不能牺牲理论的严肃性”。
目 录
*上下滑动查阅更多
02
刘小枫 选编 魏朝勇 等译
365页,2007年9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近年来,我国学界陆续翻译了施米特的原著,读者有了直接阅读其文本的机会;但是要把握其文本的思想脉络则实感不易——为此,对施米特素有研究的刘小枫教授选编了这个文集,以与另一文集《施米特与政治法学》(2007年增订本)相呼应。本文集除提供两篇难得的重要文献(施米特晚年涉及中国现代性问题的访谈和与科耶夫的通信)外,尤其注重选译解读施米特政治论著的文章,以全面展现施米特对政治现代性的理解。相信本书的出版,对我国学界深入理解施米特思想以及重新思考中国面临的政治现代性问题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 录
刘小枫 编者前言施米特 / 什克尔 与施米特谈游击队理论(卢白羽 译)施米特 / 科耶夫 科耶夫与施米特的书信往来(罗卫平 译) ——附:科耶夫 “从欧洲的角度看殖民”洛维特 施米特的政治决断论(冯克利 译)肯尼迪 智性的“我控诉”模式:施米特与思想的论辩风格(张文涛 译)肯尼迪 施米特的《议会制状况》的历史语境(魏朝勇 译)伊马兹 柯特论三大“主义”(徐卫翔 译)马 丁 马克思、韦伯、施米特论人与社会的关系(成官泯 译)舍 勒 论三种可能的社会原理(吴增定 译)豪 赛 从正当到专政、从专政到正当(魏朝勇 译)03
刘小枫 选编 刘锋 等译
385页,2002年1月,上海三联书店
398页,2008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施米特(Carl Schmitt)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法学家,也是20世纪颇有争议、极富激发性的政治思想家。刘小枫教授在选编《施米特与政治的现代性》之后,重新增订《施米特与政治法学》文集,以集中体现施米特法学的历史和神学品格。本文集围绕施米特的政治法学的思想线索,精选了从各种视角对其政治法学思想进行解读的论文,突显出施米特政治法学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尤其是对深入理解施米特思想、把握其文本的思想脉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 录
刘小枫增订本说明刘锋导言:政治与神学的平行性施米特价值的僭政(朱雁冰 译)云格尔无价值的真理(张宪 译)巴尔施米特的“政治的神学”(张宪 译)布鲁门贝格施米特的《政治的神学》及其续篇(吴增定 译)许伯纳现代性历史纹理中的经与纬(李秋零 译)尼西黛斯启示录的宪法学说(朱雁冰 译)彼特森古代基督教世界对奥古斯都皇帝的评议(刘锋 译)法贝尔罗马人施米特(谷裕 译)曼斯菲尔德近代代议制和中世纪代表制(刘锋 译)凯尔森上帝与国家(林国荣 译 田立年 校)科斯洛夫斯基政治的一神论抑或三一论学说?(李秋零 译)克勒格/朱勒多数共识即公民宗教?(李秋零 译)04
政治的神学
[德] 施米特 著 刘宗坤 吴增定 等译
264页,2015年1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施米特经典作品五种:《教会的可见性》《政治的神学》《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政治的神学续篇》《价值的僭政》均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法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关系。欧洲的法学传统与基督教神学有内在关联,施米特借助“政治的神学”这个提法,力图在现代语境中保有欧洲传统的法学品质。本书可以让我们看到施米特法学思想的基本信念所在。其中《政治的神学——主权学说四论》讨论的是政治法学意义上的公法问题,在现代语境中进一步阐发了博丹“主权就是谁决断非常状态”的著名论断,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的经典文献。《政治的神学续篇——关于终结所有政治神学的传说》乃施米特八十高龄时所著,旨在为针对“政治的神学”的大批判展开反批判,相当神学化,但谈论的仍是现代性政治的正当性问题,是其著作中最难迻译的一篇。
目 录
编者说明(刘小枫)教会的可见性——经院学思考[1918](刘锋 译)政治的神学——主权学说四论[1922](刘宗坤等 译)第2版序 [1933]一、主权的定义二、主权问题作为法律形式和决断问题三、政治的神学四、论反对革命的国家哲学(德 •迈斯特、波纳德、柯特)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1923](刘锋 译)政治的神学续篇——关于终结所有政治神学的传说[1970](吴增定 译)给读者阅读方向的提示引言一、关于彻底终结神学的传说二、已成传说的文献三、传说的结论命题跋:问题的当前状况—现代的正当性价值的僭政——— 一个法学家对价值哲学的思考[1959—1975](朱雁冰 译)引言1959 年自印文本人名译名对照表05
合法性与正当性
[德] 施米特 著 刘小枫 编
冯克利 李秋零 朱雁冰 译
264页,2015年1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施米特经典作品三种:《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合法性与正当性》《从囹圄中获救:1945—1947年间的体验》,主题围绕施米特作为宪法学家的思考与命运。《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尖锐提出议会民主制的法理学和政治学困难,既立足于现实政治问题,又具有思想史视野。《合法性与正当性》为宪法学和政治学的经典文献,是施米特在魏玛宪政危机关头书写的法学名作,堪称挽救魏玛民国宪政的“绝望尝试”,明确主张对反魏玛宪法的政党(纳粹)实行党禁。然而战后,施米特却吊诡地被贴上“第三帝国桂冠法学家”的标签,1945年被盟军当局拘押近两年。其间,施米特写作六篇随笔,结集为《从囹圄中获救:1945—1947年间的体验》出版,篇幅虽小,但在施米特研究中征引率却很高,因为从中可以看到施米特因欧洲法学传统的彻底崩溃而深感无奈。
目 录
编者说明(刘小枫)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1923](冯克利 译)绪论:论议会制与民主制的抵牾[1926]导言[1923]一、民主制和议会制二、议会制原理三、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专政四、直接运用暴力的非理性学说附录:论议会制的意识形态[1925](理查 •托马)合法性与正当性[1932](李秋零 译)引言:与其他国家类型(司法型国家、政府型国家和管理型国家)相对的立法型国家的合法性制度一、议会制立法型国家的合法性制度二、魏玛宪法的三种特别立法者结语重印附言[1957]从囹圄中获救——1945—1947 年间的体验[1950](朱雁冰 译)与斯普兰格的交谈[1945 年夏]答曼海姆的广播讲话[1945/1946年冬]浅说托克维尔的历史编纂[1946年夏]两座坟茔[1946年8月25日]从囹圄中获救[1946年夏]牢房的智慧[1947年4月]花甲之年咏[1948年7月11日]人名译名对照表06
宪法专政
——现代民主国家中的危机政府
[美] 罗斯托 著 孟涛 译
342页,2015年1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美国著名的宪政研究专家罗斯托(Clinton Rossiter)所著博士论文,该书首先回顾了宪法专政的大致情况与罗马专政,然后分四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德意志共和国的宪法专政,讲述了共和国早期历史中的第48条,共和国末期的第48条,法律和理论中的第48条;第二部分法兰西共和国的危机政府,讲述了围困状态的历史、法律与理论,围困状态的实际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国政府,战后法国的危机政府;第三部分英国的危机政府,讲述了1914年以前的英国危机政府、戒严法等;第四部分“美国的危机政府”,回顾了两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的政治状况。《宪法专政》是一本讨论专政与民主的书。它以悖于传统的方式对待这两种政府模式。《宪法专政》并非旨在让一种模式对抗另一种模式,而是力求展现:在严重的国家紧急状态期间,现代民主国家的自由人民如何运用专政的制度和方法。《宪法专政》坦率地承认这个危险的、但无可逃避的真理:“当一个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除了专政以外,其他形式的政府都无法存活。”
目 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中译者前言
重排本序言
1963年版序言
1948年第一版序言
引论
第一章 宪法专政
第二章 罗马专政
第一部分 德意志共和国的宪法专政
第三章 共和国早期历史中的第48条
第四章 共和国末期的第48条
第五章 法律和理论中的第48条
第二部分 法兰西共和国的危机政府
第六章 围困状态的历史、法律与理论
第七章 围困状态的实际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国政府
第九章 战后法国的危机政府
第三部分 英国的危机政府
第十章 1914年以前的英国危机政府;戒严法
第十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国政府
第十二章 英国的危机政府,1919—1939
第十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国政府
第四部分 美国的危机政府
第十四章 宪法、总统与危机政府
第十五章 美国大危机:内战
第十六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政府
第十七章 新政与大萧条
第十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政府
第十九章 宪法专政:形式、危险、标准、未来
结语
07
施米特的学术遗产
朱晓峰 编 朱晓峰 张洁 等译
400页,2015年9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施米特研究如今已经成为国际显学,原因可能很简单:施米特的著述所关注的问题与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内政秩序和国际政治冲突难题仍然有令人惊讶的现实相关性。《施米特的学术遗产》共辑录十四篇域外学者关于施米特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四篇相关的谈话,作者包括施米特研究的权威人士如德国国家档案馆馆长梅德姆博士、美国学界最早研究施米特的施瓦布教授、曾与施米特共事的胡贝尔教授,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丹麦等国的知名学者。选编这部研究文献,意在希望我国的施米特研究能够跟上域外研究的进展。
目 录
编者说明 / 1第一编 施米特研究状况 / 1夸里奇 如何看待施米特其人及其作品 / 3梅德姆 施米特的学术遗产 / 15施瓦布等 就梅德姆报告的谈话 / 21托米森 学术传记的砖石材料 / 24施瓦布等 就托米森报告的谈话 / 70施瓦布 英语学界施米特研究之进展 / 77本德斯基等 就施瓦布报告的谈话 / 96第二编 政治处境中的施米特 / 101本德斯基 《政治的浪漫派》:学术批判与持久的学术影响 / 103胡贝尔 魏玛末期联邦危机中的施米特 / 138胡贝尔等 就胡贝尔报告的谈话 / 158霍恩达尔 对1940年之后战争与和平的反思:恽格尔与施米特 / 180第三编 政治思想处境中的施米特 / 211舒尔曼 施米特对自由宪政主义的批判 / 213本哈碧 施米特对康德的批判:主权与国际法 / 238加缪等 施米特与托克维尔论民主时代的政治未来 / 269汤姆森 施米特:20世纪的霍布斯主义者? / 304马尔基 无价值的规范:对施米特《价值的僭政》的哲学反思 / 331鲁 本 施米特与对法律战的批判 / 345贡 捷 从“政治的神学”到“政治的宗教” / 36608
保罗政治神学
[德] 陶伯斯 讲述 [德] 阿斯曼 编
吴增定 等译304页,2016年1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陶伯斯在西方政治哲学界名气不小,但他一生仅写过一本小书,即1947年他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欧洲终末论》。这本24岁的年轻人完成的论文(仅62页)当然不会给陶伯斯带来什么学界声誉,直到他去世过后,人们才意识到这本书的确有点名堂。《保罗政治神学》并非是陶伯斯写的一本书,而是他临逝前几个星期在海德堡的福音学会研究坊的四次学术报告(1987年2月23-27日)。本书在学术报告的基础上,增添了“陶伯斯谈施米特”和“陶伯斯与施米特书信往来”两个附录。《保罗政治神学》这个书名让人以为陶伯斯是在全面阐释保罗书信,其实,这个讲题阐释的仅仅是一个与施米特的“政治神学”概念相关的问题:“终末”或“弥赛亚”观念与政治神学的关系。
目 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 1德文版编者前言 / 1引言 / 1第一部分《罗马书》讲解 / 19一、《罗马书》的收信人 / 19二、法:律法与称义 / 34三、受拣选与被抛弃 / 44四、圣灵:对救赎史的逾越和这个世界的克服 / 63第二部分 《罗马书》的影响 / 91一、这个世界的陌生人:马克安及其后果 / 91二、绝对者和决断的奋锐党人:施米特与巴特 / 101三、作为世界政治的虚无主义以及审美的弥赛亚主义:本雅明与阿多诺 / 115四、出圣经宗教记:尼采与弗洛伊德 / 127附记:陶伯斯—施米特的故事 / 159德文版编者后记 / 173引言 / 173一、《罗马书》讲解:一个新的共同誓约的正当化与塑造 / 175二、《罗马书》的影响:保罗与现代 / 196三、政治神学 / 207德文版编者注 / 215附录一根特 编 陶伯斯谈施米特(王蕾译,汤沛丰、温玉伟校) / 219编者按 / 221施米特:反革命的末日预言家 / 223陶伯斯致莫勒的信 / 242关于施米特的一次争论 / 248附录二陶伯斯与施米特往来书信(温玉伟 译) / 26509
论断与概念
[德] 施米特 著
刘小枫 编 朱雁冰 译432页,2016年2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论断与概念》是施米特生前自编过的两部政论集之一,包含讲演、书评、法庭陈词等,涉及范围广泛,如公法、政治思想史、国际和国内政治,立足于德国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施米特从作为现代性问题的“德国问题”出发,纵横捭阖,针对国内政治思想的混乱,尤其针对帝国主义对德国的压迫,展开了思想上的政治斗争。施米特称“德国问题”为“20世纪重大问题”的样板,此书对于中国学人思考“中国问题”应有诸多启发。
目 录
编者说明(刘小枫)
第三版说明
序
1. 政治神话论[1923]
2. 现代民主制概念及其与国家概念的关系[1924]
3. 作为国际政治客体的莱因兰[1925]
4. 现状与和平[1925]
5. 日内瓦国际联盟的两张面孔[1926]
6. 评梅内克的《国家理由观念》[1926]
7. 议会制与现代大众民主的对立[1926]
8. 政治的概念[1927]
9. 1849 年柯特在柏林[1927]
10. 民主与财政[1927]
11. 国际联盟与欧洲[1928]
12. 莱因地区的国际法问题[1928]
13. 法西斯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形成[1929]
14. 无名的柯特[1929]
15. 中立化与非政治化的时代[1929]
16. 国家伦理与多元主义国家[1930]
17. 转向整体国家[1931]
18. 国家内政中立概念之不同涵义和功能概观[1931]
19. 现代帝国主义的国际法形式[1932]
20. 在莱比锡宪法法院审理普鲁士邦起诉民国政府案时的最后陈辞[1932]
21. 整体国家在德国的进一步发展[1933 年1 月]
22. 帝国、国家、联邦[1933]
23. 领袖守护法律[1934]
24. 论普遍互助公约的内在逻辑[1935]
25. 国际联盟的第七次变化──阿比西尼亚灭亡的国际法后果[1936]
26. 关于立法授权问题最新发展的比较性概观[1936]
27. 论宪法史的新课题[1936]
28. 整体敌人,整体战争,整体国家[1937]
29. 海盗行为的概念[1937]
30. 论战争概念与敌人概念的关系[1938]
31. 新的“哀哉,中立者”[1938]
32. 国际法上的中立与民族的整体[1938]
33. 论当今法律体制的两个大的“二元对立”[1939]
34. 中立与中立化──评施泰丁的《帝国与欧洲文化之病》[1939]
35. 以大空间对抗普世主义──论围绕门罗主义的国际法斗争[1939]
36. 国际法中的帝国概念[1939]
人名译名对照表
10
政治的浪漫派
[德] 施米特 著
刘小枫 编 冯克利 刘锋 译208页,2016年2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浪漫主义是19世纪西方的主导精神,对于思想史研究而言,政治的浪漫派问题不可小视。《政治的浪漫派》是施米特的代表作之一,初版于1919年,1925年再版并增加长篇序言,关注的是作为政治哲学的浪漫主义,看似思想史论著,其实针对的是现实政治问题,其用意在于表明浪漫派的“永恒交谈”与自由主义议会民主制的公开辩论基于相同的形而上学真理论。本书开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之先河,晚期的浪漫主义哲学研究(如伯林)尚不及其所达到的思想深度。施米特从德国知识分子的现实处境出发,讨论浪漫派在思想史上的位置,阐明了浪漫派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看法,并表明了它的本质是一种关于政治的趣味。本书着力在思想史的脉络里整理弥漫整个欧洲的浪漫主义精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思想史力作。
目 录
编者说明(刘小枫)
再版前言[1924]
导论
一、表面状况
二、浪漫精神的结构
1.寻求实在
2.浪漫派的机缘论结构
三、政治的浪漫派
结语:政治浪漫派作为政治过程的伴生性情绪反应
人名译名对照表
11
宪法学说(修订译本)
[德] 施米特 著
刘小枫 编 刘锋 译485页,2005年7月/576页,2016年4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一开始就说:将宪法与作为一套法律规定的宪法法规(条文)混为一谈,是稀里胡涂的宪法观──必须区分宪法的“绝对意义”与“相对意义”。前者指制宪主体(君王或者人民)的一次性政治决断,决定性地创制自身的政治共同体的特定生存形式,在这一意义上,宪法的含义等于国家的实存本身及其政体形式(比如“民主共和”),一套调节生活秩序的具体法规──所谓“相对意义”的宪法,不过是由这一政治决断引出的。施米特提出绝对意义和相对意义的宪法的区分,也是想要提醒德国智识人自己心里搞清楚,民主共和究竟意味着什么。《宪法学说》是施米特一生中篇幅最大的著作,从公法角度对魏玛宪法及其所依托的议会民主制作了细致剖析,既是法制思想史,又是比较宪法史,更是民主政治论。施米特力图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宪法是人类政治行为的结果,不能把宪法看成一架万能机器,宪法的效力有赖于制定宪法的人的政治意志,人类的政治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目 录
编者前言(刘小枫)
引用文献缩写
引言
序言
第一部分 宪法的概念
第一章 绝对的宪法概念
第二章 相对的宪法概念
第三章 实定的宪法概念
第四章 宪法的理想概念
第五章 “根本法”、根本规范或lex fundamentalis的含义
第六章 宪法的起源
第七章 作为协议的宪法
第八章 制宪权
第九章 宪法的正当性
第十章 从制宪权学说、尤其是人民制宪权学说中得出的结论
第十一章 从宪法概念派生出来的诸概念
第二部分 近代宪法的法治国要素
第十二章 国民法治国的原则
第十三章 法治国的法律概念
第十四章 基本权利
第十五章 权力的区分
第十六章 国民法治国与政治形式
第三部分 近代宪法的政治要素
第十七章 1.民主制学说
第十八章 人民和民主宪法
第十九章 从民主制的政治原则中得出的结论
第二十章 民主制的政治原则在国家生活各领域中的运用
第二十一章 民主制的限度
第二十二章 2.君主制学说
第二十三章 3.近代国民法治国宪法中的贵族制要素
第二十四章 4. 议会制
第二十五章 议会制发展的历史概况
第二十六章 议会制的构成可能性概述
第二十七章 魏玛宪法下的议会制
第二十八章 议会的解散
第四部分 联邦宪法学
第二十九章 联邦宪法学的基本概念
第三十章 从联邦宪法学的基本概念中得出的结论
附录 魏玛宪法
分析目录
魏玛宪法条款索引
人名索引
内容索引
修订译本附记(刘锋)
12
大地的法
[德] 施米特 著 刘毅 张陈果 译
336页,2017年9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大地的法》是施米特在国际法方面的重要论著,表明施米特已经从战后聆讯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回到自己在“二战”期间开始思考的现代性问题,完整地提出了“大地的法”这一概念,与《宪法学说》合璧,形成施米特完整的公法理论。可以说,本作是施米特最具历史性和地缘政治性的著作。它描述了自新世界发现以来,欧洲中心全球秩序的起源,讨论了该秩序的特征及其对现代文明的影响,分析了它在十九世纪末衰落的原因,并以对新的世界秩序的展望结束此书。本书既理性又充满激情地为捍卫欧洲的成就展开论证,即认为,它不仅仅创造了首个真正的国际法全球秩序,而且还把战争限制在主权国家之间。在施米特看来,欧洲主权国家曾是西方理性主义最伟大的成就。在成为世俗化主要推动力的过程中,欧洲国家也创造了现代世界。而在今天,随着后现代与后现代战争的兴起,新的大地秩序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施米特的文本便越发显得合乎时宜且振聋发聩。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引论五篇
一、作为秩序和场域之统一的法权
二、前全球时代的国际法
三、基督教中世纪国际法之解读
四、论法概念的含义
五、论占取作为国际法之建构性因素
第二章 占取新世界
一、最初的地球分界线:从拉亚线经友好界线到西半球分界线
二、对占取新世界的辩护(维多利亚)
三、 占取新世界的合法资格(发现与占有)
第三章 欧洲公法
一、国家成为新的国家间欧洲中心主义
全球空间秩序的主导力量
二、中世纪战争(十字军东征或武力自卫)转变为非歧视性国家间战争(从阿亚拉到瓦泰尔)
三、海洋自由
四、领土变更
五、 国际法中非国家的元素与类别之概述
第四章 关于新大地法的诸问题
一、整个欧洲的最终占取(1885 年刚果会议)
二、欧洲公法的终结(1890—1918)
三、日内瓦国联与大地空间秩序问题
四、战争意义的转变
五、西半球
六、国际法之承认的意义转变
七、作为现代式毁灭手段的战争
人名索引
内容索引
译后记
13
[德] 施米特 著 刘宗坤 朱雁冰 等译
411页,2004年8月/336页,2018年7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政治的概念》乃施米特最标志性也是被讨论得最多的作品,至20世纪末已有15个语种的译本,因为他在此书中提出了极具争议性的观点——政治就是国家之间的生存冲突,就是对敌友关系的划分。《中立化与非政治化的时代》是《政治的概念》初版时的附录,在1933年的修订版中被取消。1963年重印时,施米特增补了大量注释,撰写新序,附加了三篇“增补附论”,成为《政治的概念》一书的定本。同年,施米特发表《游击队理论——“政治的概念”附识》,从19世纪源于西班牙的游击战讲到列宁尤其是毛泽东对游击战理论和实践的天才发展,尖锐地提出现代国际政治中的合法性与正当性问题;该书副题表明其对《政治的概念》提供了历史证明。《游击队理论》在“911事件”之后更显意义,现已成为诸多学科的经典文献。
目 录
增订本说明(刘小枫)
编者说明(刘小枫)
政治的概念[1932](刘宗坤 译)
重版序[1963](吴增定 译)
一、国家的和政治的
二、划分敌友是政治的标准
三、战争是敌对性的显现形式
四、国家是政治的统一体,因多元论而出问题
五、决断战争和敌人
六、世界并非政治的统一体,而是政治的多样体
七、政治理论的人类学始基
八、伦理与经济的两极导致的非政治化
1932年版跋
增补附论(李秋零 译)
中立化与非政治化的时代[1929](刘宗坤 译)
一、嬗变的中心领域的阶段后果
二、中立化和非政治化阶段
游击队理论——“政治的概念”附识[1963](朱雁冰 译)
前言
引论
理论的发展
晚近阶段的视角和概念
附录(卢白羽 温玉伟 译)
与施米特谈游击队理论(什克尔 著 卢白羽 译)
《政治的概念》 西班牙文版(1941) 前言[1939](施米特 著 温玉伟 译)
《政治的概念》 意大利文版(1971) 前言(施米特 著 温玉伟 译)
《从囹圄中获救》 西班牙文版前言(施米特 著 温玉伟 译)
隐微的“增补附论” ——敌人概念和“人本学信念” 疏解(梅林 著 温玉伟 译)
人名译名对照表
14
施米特与破碎时代的诗人
[德] 施米特 著刘小枫 温玉伟 编安尼 温玉伟 等译
342页,2019年6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施米特是20世纪富盛名的政治思想家,也被西方学界公认为“最后一位欧洲公法学家”。作为文学家的施米特并不为人所知,其实,施米特年轻时就常在报刊上发表文学随笔、对话和书评,一直到晚年,他依然有文学热情,还创作诗歌。《施米特与破碎时代的诗人》汇集施米特的早期文学创作,展现其与同时代诗人的交往。本书收入施米特对多伯勒的长诗《北极光》的长篇评论文章。多伯勒是一位奇特的诗人,在德语文学史上迄今名不见经传,但在一战期间,就已经有一个迷拜多伯勒诗作的小圈子--青年施米特忒喜欢《北极光》的语言和诗中所表达的所谓欧罗巴精神,也参与到这个小圈子里一起读多伯勒。本书还搜罗了施米特的一些随笔(短篇小说)、对话、杂诗和日记,很多内容首次译为中文。另附有几篇与施米特紧密相关的文论(包括施米特谈巴尔,施米特谈朋友与敌人)。
目 录
编者说明(刘小枫) / 1
第一编
施米特 多伯勒的《北极光》 / 3
致多伯勒的信 / 42
施米特 文萃(温玉伟辑/译)
选编说明 / 47
一 随笔 / 51
二 对话 / 109
三 杂诗 / 137
四 日记 / 175
九十老翁断断续续的声音 / 188
第二编
什克尔 施米特谈巴尔 / 195
什克尔 施米特谈朋友与敌人 / 303
金泽尔 迪斯雷利与施米特的政治神学 / 327
15
施米特的国际政治思想
—— 恐怖、自由战争和全球秩序危机[英] 欧迪瑟乌斯 [英] 佩蒂托 编郭小雨 等译330页,2021年9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书中考察了卡尔•施米特《大地的法》这个文本以及施米特总体上的国际政治思想可以怎样帮助我们理解“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崩溃之后国际体系的纪元之变。书中认为,施米特的国际政治思想是一块垫脚石,能够帮助我们思考当今国际社会的秩序和结构危机,因为它对国际关系的历史,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起源、达成及消亡的历史提供了独到的解释。
施米特在他写作的年代已经相信,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空间、政治和法律秩序已经崩塌,因此他强调国家的权利会变弱,美国的帝国主义霸权已经出现,全球干涉的自由主义将到处渗透,恐怖主义以及广泛意义上的战争都会发生转型。而这些全都是当今全球政治的核心关注点。施米特的法律和政治思想对于国际关系研究具有怎样的意义,已经引起了沸沸扬扬的争论。本文集收入多篇文章,继续推进这一争论,同时也拓展了争论的范围。此外,他们还借助施米特的思想来反思当今国际政治环境,诸如全球反恐、国际法危机、美国霸权以及后现代战争形式的出现等等。从而,这本书不但激发了对施米特的批判性研究,也鼓励我们要超越施米特的思想。
目 录
概要及作者简介致谢
导论:施米特的国际政治思想
第一单元 施米特的“异端”国际思想一 施米特的“现实制度主义”二 地缘政治与大空间政治:从施米特到卡尔和伯纳姆三 从人性化战争到人道主义干涉
第二单元 后“9·11 ”时代中的秩序危机四 全球恐怖主义与永久例外状态五 游击战、恐怖主义与新的大地法六 战争、暴力与对政治性的代替七 越界?
第三单元 寻求新的大地法八 施米特对单极世界危险的警告九 帝国概念的重现与施米特思想的影响十 反对世界一体化:施米特、西方中心论以及自由的全球秩序十一 欧盟法的演进和施米特的欧洲秩序理论
第四单元 对施米特国际思想的批判性重读十二 一个没有外部的可怕世界十三 不安生活的气质十四 法:词与神话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施特劳斯讲学录(刘小枫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马克思与西方传统(刘森林主编)
(编辑:陈一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