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文 | 黄三思
前一段时间双瞳同学的文章讲了环保问题和瑞典圣少女,最近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值得一提,所以今天我们来炒一炒冷饭,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点补充。
环境保护这个议题,其实并不算新鲜,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已经有了。地球是否在变暖这个问题,本身也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异常气候越来越多,北极冰盖正在融化这些都属于客观事实;对于所有人来说,气候异常都是将来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挑战。而为什么气候异常会成为一个问题,才是今天我们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仅从寻找出路的角度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转移足够多的社会资源到环境保护与治理上之外,主要路径有三个:其一是技术升级,找到低排放量的能源,并且以此为基础重构全球所有国家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达到减排的目的。其二是产业改造,也即是如瑞典等富国一般,利用现有技术进行改造升级,达到同等甚至更高效率的情况下更少的碳排放。其三则是生活降级,以减少生产与消费的方式来降低碳排放。
毫无疑问,第一项肯定是最优解,毕竟全面产业升级不仅能解决环保问题,附带的红利还够全世界吃上几十年,然而可惜的是,聚变技术已经卡了很久,目前也没人知道还会卡多久;第二项对于技术与资金要求都很高,注定了只有少数有钱且人少国家才负担得起;而最后一项虽然适用于绝大多数国家,但问题在于减少谁的消费和生产?是自愿还是强制?是按比例,还是按绝对值?关停并转的善后工作谁来负责?富国要不要提供技术和补贴?对于那些政府已经实质性失能的失败国家(failed state),是否需要进行干涉?
所以,当我们考虑到具体执行这一步的时候,事情开始变得有趣起来:气候是不是有问题?是。不解决是不是要大家都倒霉?也没错,可是说到解决,谁来解决?受影响的国家是按照发达程度依次排列的吗?如果不是,发达但是受影响轻的国家为什么要着急呢?而不发达国家就算想解决,他们有资金,技术和足够的政府执行力去解决吗?而且无论结果再怎么可怕,那也是长远的事情,长远来看,人还一定会死呢,所以呢?
再者说,对于基于自由市场的经济体系来说,气候变化是未来的长期风险,削减产能/减少消费是眼前的损失,比起长期的风险来说,短期的损失明显是更加不可接受的。而阻碍我们的最大问题就出在这里——在资本市场经济里,货币必须保持流动,马恩所言的“惊险一跃”不是跳一次就算完事的,生产-消费的抛接球循环不断循环,更不可能停滞。如果雇主停工或裁员导致占总人口多数的底层消费者失去现金流来源的话,债务危机几乎转眼之间就会爆发,进而导致更进一步的恶性循环。
在现代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信用货币和央行出现之前,现如今这种模式的经济危机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金属货币时代,货币供应超过产能本身就不太可能,即使是座拥南美银山的西班牙,或者有着石见与佐渡的日本,也不至于因为货币供应过于充足而导致经济崩溃。而信用货币与贵金属货币的区别就在于此,前者长期贬值,后者长期升值。同样是将一大笔现金储存起来,减少货币供给,后果也完全不同。
在贵金属的时代,今天的钱不如将来的钱值钱。也即是说,除非有大量贵金属长期并稳定地流入,否则从市场上抽出货币会带来升值——就长期而言,你的身家会稳定上升,而且最妙的是,这么干没有风险——除了把成吨的铜钱和铸成冬瓜的金银丢进地窖之外,你什么其他事都不需要做。
而在信用货币时代,今天的钱比将来的钱要值钱,主动抽出货币只不过是在帮央行缩表,想要通过储藏货币来达到稳定增值,需要这个国家在极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稳定且持续的通货紧缩,且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或者强制兑换的币值改革——换言之,不如作梦,至少梦里什么都有。
我们如今面对的问题在哪呢?自08年经济危机以降,美联储带头QE的恶果就是为了避免被美国人单方面剪羊毛,各国央行都必须跟着一起放水。而货币超发导致的通货膨胀使得一切低利润率的产业都变得毫无吸引力,最讽刺的是,为了规避风险,大量资金被驱赶着挤进了高风险的投机市场。而为了应对如今这种谁慢谁死,谁死大家吃谁尸体的情况,生产的循环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长远的气候威胁就变得无足轻重起来——要死也是大家一起死,总比自己一个人死要好得多。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一起死这个选项当然不行——有钱人的生活这么爽,跟穷鬼一起下去岂不是亏大了?可是这个问题光靠发达国家来解决,也并不现实——再有钱的国家也不可能单独掏出足够的资金投在解决环境危机这种没有回报的事情上,而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说,在没有回报的项目上投资就更加荒唐了。而这种大家都倒霉,大家也都看着不动的公地悲剧,也促使了瑞典圣少女的应运而生——先塑造典型,再为下一步的措施制造舆论上的理由。
至于接下来怎么做,其实也不难猜测:发达国家产业改造,同时希望不发达国家别折腾了,尤其是别再搞工业了,黄老爷都捐了,你们为什么不捐?再者说了,没上车之前希望车是敞篷的,上车之后又恨不得把车门焊死,这不是人之常情吗?奋斗不动了的人谁会希望那些还能996的年轻人挤进来把自己的位置抢了?
可是,不发达国家停下来,问题就解决了吗?生产-消费-再生产-再消费这个无限循环能停下来吗?投资者不需要跑赢通胀的回报率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时候会奖励你原地踏步甚至倒退了?现在的消费者为什么这么不快乐?因为商品提供刺激,但是其目的不是为了让人开心,因为开心的人不能提供稳定的持续性消费。消费者需要沉浸在各式各样,持续不断的焦虑与痛苦之中,然后他们才会掏空钱包,甚至刷爆信用卡来缓解这种焦虑与痛苦,一旦货币流通不畅,为大家提供福报的老爷们跃到一半掉下来摔死了,经济危机就会出现,让所有人都更加的不快乐。
所以,从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角度来说,我们现今就躺在了这个死循环的坑底里:低烈度的冲突和高烈度的战争都能重构社会,解决矛盾,但是自从ICBM和MIRV出现之后,大家就都怂起来了——往好了说是世界和平,往坏了说是矛盾就这么累积下来了,而且在短期内也看不出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正常国家自家出了问题好歹能自己解决,可是一旦问题是大家的,不仅仅存在于某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自家内部的控制范围,那么大家就只能摆姿态——
姿态是一回事,行动又是另一回事——在后冷战单极世界里,改变现状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没什么收益,失去制衡的单极满足于剪羊毛和站在车门口往下踹人。所以大家都满足于,也只能满足于塑造景观而非实质性的行动,出现问题大家都蜂拥而至,摆出特定的姿态,但是真到了动手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全部缩到了后面。
当然,刻薄一点来说,如果继续按照现在这个生产不能停,消费不能停,投资人不能接受低于通货膨胀率的回报率,谁慢谁就死的节奏走下去,我们很有可能确实会因为气候问题而倒大霉。可是换个角度想想,不是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命值钱,甚至有的人觉得跟老爷们一起沉下去并不是一件很坏的事情。反正裸猿现在连月球都登不上去,灭绝了又怎样?再者说了,台风可怕,洪水可怕,高温也可怕,但是穷就好得到哪里去了?光是推出来几个圣少女圣少年,可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态度,反而更像是证明黄老爷已经捐了的姿势。实在不行,那就大家一起拖下去也不见得不可以,反正先让现在的人爽到,留下一堆烂摊子给将来的人头疼,不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以贯之的默认政策吗?
往期文章导读:
39名偷渡者死亡事件,谁最该反思?
当当网李俞夫妇世纪撕逼的背后
北爱尔兰为何成为脱欧绊脚石?
作者简介
黄三思 / 一个趣味低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