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躬身入局”
文 | 天书
罗胖罗振宇的第五场跨年演讲于1号凌晨结束。大家可能还记得,他去年的跨年演讲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吐槽。比起去年鸡汤不断,逻辑混乱的演讲内容来说,今年的演讲要有意思得多。不过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于内容本身,而是内容背后体现出一些事情正在变化。
在去年的文章中我提到,当时整个演讲里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其实是这段:
巴菲特还有一个提醒:没有一个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成功。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不是在讲什么爱国主义,而是说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在分享一个共同体的红利。我们一生的所有红利,其实都来自于这样一条经济增长曲线。
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的祖先埋骨于此、我们的血脉扎根于此、我们青春在此、也将终老于此、除了盼着它好、相信它好。我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做一个理性乐观派,只有这个选择既符合我们的理性,也符合我们的情感,还符合我们的利益。
这段话在当时的上下文中看是有一些突兀的,罗老师放这段话的动机,当时我只能揣测是与互联网行业进入下半场之后,从业者们谋求从C到B脱虚入实的焦虑有关。
今年就更有意思了,整场演讲的主题,基本就是围绕着上面这段话来的。
去年演讲的核心可以概括为抓住小趋势,找准未来创业方向。今年概括起来就是只要你能在中国的发展列车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埋头干事,你就可以获得成功。
演讲有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中国的经济基本盘在于作为超大规模的经济体,有大量埋头苦干的人,目前中国的经济表现并不是简单的好与坏的问题,与其预测或争论中国经济未来会不会好,不如努力干,让它更好;
依托中国的基础设施和新一代用户崛起,以及国家认同,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全面爆发,未来会崛起一批世界性品牌;
中国人的主要财富主要是通过劳动而并非投资获得;
中国科技创新并不会被美国卡脖子;在技术世界,中国公司不仅有存在感,存在感还在增加创新不是谁上游谁下游、谁输谁赢的关系。我们正迎来历史级的机会,埋头干就有希望;
中国制造业并不是在转移到越南等周边国家,而是在溢出,周边国家正在接入中国的制造业网络当中,依托中国的硬件,人才,技能优势,中国制造业的网络正在连接全世界。
其实,这几个话题,在这两年微博,知乎等平台上都是主要公共议题之一,并且这里关于中国经济与中国制造等话题的分析思路和结论,也早已在一拨人那里达成了共识,并遭到另一拨人的极力反对。知名公众号宁南山就是借着中国制造话题的东风迅速崛起成为大号。
毕竟不像键政圈的空对空争论,罗振宇这些结论,由其团队号称历时一年得出的几份田野调查报告背书。当然,作为国内知识付费行业的领军者,这几份报告需要318元获得。
这些结论必然会有很多人不同意。就像在知乎相关的话题下面,总有一些人会抓住每一个可利用的问题表达自己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针对这些预测和争论,罗振宇提出要“躬身入局”,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要做事,解决问题。并称肯躬身入局做事的人为“我辈”。
做事的人和其他人的区别。做什么样的事?回应真实挑战的事。当什么样的人?躬身入局的人。
但是,用“做事的人”来形容你们,还是觉得有点不到位。我得找到一个新词。
有一天我的同事,得到大学的教研长蔡钰给我讲了一部老电影《风声》里的一句台词:“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
她记了这句话十年,只因为其中那个词:“我辈”。她说:我辈这两个字里,写着对世界的主场感和建设性。无论哪个时代,我辈都是最令人神往的那群人。
“我辈”也就是个代词,本来没啥意义,但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两个字里面有一种骄傲的认同感。
……
你不要以为这是我的发明,我辈这种人,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从我们这个民族精神发源的地方,我辈这种人就有了。
……
正如100年前,一个类似处境的我辈,一个世界级品牌的创造者,一个上升国家中的攀岩者亨利·福特说的那样:“我们已经取得的进步,足以使人振奋。但与未来我们将拥有的一切相比,今天的一切微不足道。”
对于“我辈”这个概念的描述,既让人想到民族性的认同,又容易让人想起曾经伴随美日等国崛起而一同发展出来的工业资本家们。
经济不是预测出来的,是干出来的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于做事是否会获得成功这个事情,普通人,创业者和掌握资源的人的定义和成功的概率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主要聊属于罗振宇这个阶层的“躬身入局”。
中国的顶级互联网人们曾经普遍存在着身份认知的矛盾。一方面,他们普遍推崇甚至信仰美国互联网以及支撑美国互联网背后的那一套,对国内的体制和市场环境反感排斥,另一方面,他们的成功也极端依赖于国内市场和用户本身,以及国内体制下提供的基础设施环境。
客观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西方的大米和东方的大米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存在谁更香甜的问题。福耀玻璃可以把工厂放到美国。但对于互联网大企业们来说,离开本文化圈用户的支持,别说全球化,连生存都不可能。
随着互联网下半场的开启,本土巨头们都在找机会将自己与国家发展战略绑定在一起。比如阿里巴巴布局一带一路,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蚂蚁金服背靠国家出海,市值再创新高。和实体搭不上边的平台比如游戏和内容平台,也要借个文化输出的东风。
所以,国内经济目前到底有哪些优势和问题,前景如何,自己对国内的依赖程度如何,互联网牌桌上的玩家们是有清晰认知的。这也是罗振宇号召“我辈”中人要躬身入局的真义:在中国干互联网这行,和国家一同发展要比当买办赚多得多,国家发展的更好自己才能赚得更多,所以不要预测,直接埋头干。想撇开国家自己发展更是不可能,否则很容易变成像隔壁老王一样断臂求生。
对于民众和社会来说,这件事情当然有很积极的意义。随着国内互联网疯狂扩张无序发展的阶段逐渐结束,参与者们被迫要进行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的升级,另一方面脱虚入实的趋势也会让互联网企业们越来越多的实际参与社会底层的信息化改造工作,以及配合国家层面的战略。利润会让互联网企业们比历史上的爱国资本家们更紧密的和国家联系起来,这显然比那些动不动就想着转移资产和外汇的企业更有价值。
但事情也有另一方面。
在我们昨天的文章《下一个二十年,中国的挑战和使命》中说到,随着中国的成长,中国在世界体系的地位和自己的实力和贡献相比是不合理,不平等的,而主导当代的西方国家是无意主动改变这个格局的。这就迫使中国要去打破这种压迫,这是当代民族主义的根本诉求之一。
罗振宇的演讲中,也体现出这种诉求。中国要获得符合自己贡献的回报,“我辈”中人要开启属于自己的大航海时代。
这种朴素的情绪自然也很容易被利用。去年抵制996风波开启全网讨论热潮后,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996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所以要吃苦,要拼命干。同时,很多企业文化也开始将福报,奉献和感恩的对象从企业悄然换成了社会和国家。
诚然,新中国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靠的是坚苦奋斗。在今天社会的各个岗位上,仍有非常多的人贡献着远高于回报的劳动价值。但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兴私企们根本上还是以自身的资本回报为根本价值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亏钱为社会做贡献,所以,即使这些企业为经济发展贡献很大,为这些企业创造利润而进行的996也决不可和为社会建设做贡献混为一谈。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躬身入局,要踏实做事,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但这不等同于为企业无偿贡献自己的劳动价值。
毕竟,就像东哥的兄弟一样,裁员的时候,“我辈”的定义可不会在自己手里。
往期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