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左与红脖子,谁的魔法更厉害?

潮思 新潮沉思录 2023-08-31

文 | 北方朔风



最近,有一部没有在国内上映的美国电影,在互联网上有了一定讨论度——主要是在有键政要素的圈子里。这部电影就是《自由之声》,一部讲述了一名特工解救被贩卖儿童的电影。这部小投资电影成为北美暑期档黑马,并且引发美国左右两派又一次激情互喷,右翼喷左翼掌控的媒体和影院为了打压《自由之声》的上映无所不用其极,至于左翼,主流媒体喷《自由之声》对于人口贩卖的描写不符合实际,误导社会,且主演公开煽动阴谋论,私底下也有不少人直接认为电影本身就是煽动阴谋论。这也是国内一些键政圈子讨论这个电影的原因之一。



键政圈讨论的另一个原因是这片子在国内引发的现象也很有意思。大家知道在以往,关于美国的一些话题性电影,尤其是国内没有引进的电影,在国内网络上一部分特定人群和影评自媒体中一定会引发大量讨论和赞美,比如之前没被引进的《瞬息全宇宙》,比如现在正在上映的《芭比》和后面将要上映的《奥本海默》,在某些群体中的讨论赞美可谓铺天盖地。然而对于最近《自由之声》,这一群体则表现得相当安静。


考虑到发行公司天使工作室的情况,这部电影不太可能在国内公开发行,他家公司似乎也不打算上主流流媒体,而是准备上自家的app。所以笔者以实践出真知的原则,找到了这部电影的片源进行了观看,当然了,因为没有中文字幕,所以笔者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希望大家谅解。(以下内容包含剧透)



电影的男主角的饰演者,是演员詹姆斯卡维泽,估计大多数国内朋友了解他是通过《疑犯追踪》这部美剧,他在里边饰演男主角里瑟。除他之外,电影里边没有什么我们熟悉的明星。


电影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作为特工的男主角在解救一个被拐卖的男孩之后,得知他的姐姐也被拐卖,自行前往南美哥伦比亚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当地警方找到了一个儿童犯罪的海岛,抓捕了一批犯罪分子,解救了一批儿童,但是男孩的姐姐并没有在其中,经过进一步调查,主角得知男孩的姐姐被卖到了雨林之中毒贩与叛军控制的一个据点,男主冒着巨大的风险,从雨林之中解救出了这位女孩。



其实网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剧情梗概,笔者刚刚看到梗概的时候,以为这是一部美利坚超人杀穿人贩子的动作片,但是情况并不是如此,整部电影之中几乎没有枪战,男主角的搏斗戏也非常少,恐怕还不如在《疑犯追踪》中里瑟一集的打戏多。主角在解救出来女孩之后,也不是一路杀出去的,而是开着汽艇开着车仓皇逃窜。而主角来到哥伦比亚之后调查,也花了很长的时间,不是到了之后就迎刃而解。


总的来说,整部电影的内容比较真实,按照宣传的说法,这部电影的剧情是根据一名特工的真实经历改编,特工本人也参与了电影的拍摄,所以剧情比较还原。


同时,这部电影对于暴力和残忍内容的处理也非常的保守,笔者个人的看法是,假如这部电影要在国内院线上映,估计都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处理。



至于所谓的影片煽动“肾红素”,“萝莉岛”等阴谋论,首先就电影本身来说,笔者看完并没发现什么明显阴谋论要素,虽然一开始找到案件突破口的信息来源,是一个使用暗网的变态,但是也没有更多的暗示;虽然出现了一个小岛,上面涉及到了儿童犯罪,但是也没有什么直接暗示与爱泼斯坦的那个小岛有关系。


至于宗教内容是有的,但出现的并不是很频繁。南美场景的音乐很有当地特点,雨林之中叛军据点的布景也十分还原。影片观感上,《自由之声》讲述了一个不复杂,但是节奏不错的故事。从故事性来说,比这几年某些好莱坞片子可能还高一些。


这部电影之所以会引起美国舆论撕逼,原因也很简单,美国当下白左和红脖子左右两个群体的对立已经十分极端化,日常各种相关话题都会被拿来借题发挥发起舆论战争。儿童贩卖与性犯罪的问题一直是美国社会左右互相攻击的热点。右翼经常会指责左翼以保障性少数的名义,推动儿童性犯罪合法化,同时,著名的爱泼斯坦事件也涉及了儿童性犯罪。因此这样一部讲述这方面话题的电影出现之后,红脖子们自然是愿意去支持的。



电影的最后还有一句相当宗教化的台词进行了一下“升华主题”,显然也很对美国保守派胃口。并且,电影后面还有主演讲的一段话,呼吁打击儿童贩卖,保护儿童,最后还给了个二维码,说是希望给买不起电影票的朋友捐一张电影票。这样的美式正能量宣传,自然可以得到不少共鸣。


尤其是很多人反映“左翼媒体和影院阻扰和破坏人们去观看这部影片“,更是引发了右翼群体愤怒。不过实际情况是,这样的现象大概有,但可能也没那么夸张。比如tiktok上有人说AMC影院在上映这部电影时给观众找茬,但被发行商天使工作室辟谣了。



由于有在几个美国宗教氛围浓厚的小论坛潜水的习惯,所以听说这部电影算比较早。本以为这是每年美洲大陆上面生产的成百上千部宗教电影之中还不错的一部,但是没想到,这部电影居然引起了这么直接的讨论。


这些宗教电影中,大多数成本不高,质量也很低,国内互联网几乎不会有什么关注,恐怕只有少部分充满了宗教要素的恐怖片,能吸引cult片爱好者的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整个美洲电影市场的一部分。(美国宗教题材电影产量非常非常高,不限于美国,墨西哥和南美也生产了很多这类电影)


自由之声发行商天使工作室主页中另一部基督教题材电影的宣传


中文互联网上面特别熟悉的喜欢拍宗教类型片的导演,可能是梅尔吉布森。虽然咱们可能更熟悉的是他的《勇敢的心》,但是梅尔吉布森确实是一名喜欢拍摄宗教类型电影的导演,而且属于这类电影导演之中,极少数能拉到大投资的电影导演,04年上映的《耶稣受难记》是迄今为止票房最高的宗教电影(当然如果非要算,《宾虚》这个史诗电影恐怕是最成功的基督教电影,毕竟从叙事结构来说,耶稣是第二主角)。



只要翻看一下他的导演记录,我们就能看到这个结论。之前他导演的《血战钢锯岭》,就有着很多宗教要素,所以当时看到有人批评主角“白左”,就让人觉得尴尬,主角那种态度,显然是非常的美式虔诚基督徒。而凑巧的是,这部《自由之声》在上映之前,梅尔吉布森也参与了宣传支持。


大多数这类电影的质量,自然是没有梅尔吉布森的水准,这里举个例子,16年在国内上映的《末日迷踪》,就是一部典型的此类烂片,真的不知道这样一部基督教风格极度浓厚,然后质量又很差的电影是如何被引进的。


这部电影的宣传里边说有原著小说——这倒是真的,但是小说本身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宗教味yy,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查,真的挺抽象的。但是这在这种宗教电影里边已经算是不错的,毕竟主演是尼古拉斯凯奇,虽然凯奇已经进入了烂片王模式,但好歹片酬还是不低的,绝大多数的宗教电影并没有这种资源。



由于美国这些年的白左和LGBT风潮对世界各地区的侵染已经造成的后果,导致我国网友们这些年对美国相关新闻的印象和批评的重点也多于白左有关。确实,现在美国的文艺界,最起码是我们熟悉的那些部分,总体立场已经是很白左的,现在毕竟不是《阿甘正传》的时代了,但是美国的保守文艺,依然是存在的,只不过这部分对于国内网友来说十分不熟悉。


就像是我们熟悉的美国大学,主要是常青藤联盟的那部分,他们的立场也比较白左,但是美国保守的宗教大学,规模并不小。这二者都是美国的一部分,实际上如果具体划分的话,组成的部分会更加复杂。但是因为民主党媒体和互联网巨头传播的垄断,我们看到的主要是其中一面,这显然不能反映全面事实。美国宗教和保守思潮仍然基础庞大,和白左一样,都是已极化和非理性到让我们没法去理解的魔怔群体。


这部电影被认为涉及到的两个阴谋论,“肾红素”与“萝莉岛”,就恰好折射了美国左右两个群体的魔怔。


先说右翼,如果关注主演詹姆斯卡维泽的新闻就会知道,这两年一直有他参与邪教的新闻,笔者估计是美利坚土味基督教之后的某个教派,并且在拍摄了这个电影之后,他还发表了一些阴谋论的言论,说很多被拐卖走了的儿童,是被拿去练肾红素了,这些化学物质会拿去给deep state(所谓在幕后控制美国的“深层政府”)维持健康。



大规模的阴谋论传播,往往有它的原因,我们以前的文章讲过,很多美国人之所以非常反对疫苗,以及认为盖茨是大BOSS等,是因为历史上美国政府真的拿民众搞过实验。但是该说的还是要说,现实中那种叫做肾红素的化学物质,是一种可以化学合成,而且打多了不会延年益寿,但是大概率会死人的物质,因为它是肾上腺素类物质。


肾红素属于当下美国右翼群体中流行非常广的一个阴谋论。虽然拿活人提炼某种物质可以延寿的想像,非常能表达人民群众对于食利阶级的朴素不满,可是该讲的科学还是要讲的。目前并没有某种物质可以确定一定能延长人类寿命。虽然笔者对于食利阶级的节操不抱有期望,但是目前真的不存在这种东西。


再说左翼,爱泼斯坦的那座小岛涉及了儿童犯罪和大量名流,但是最后的结局却如此荒诞,白左也往往避而不谈。那么美国民众,尤其是右翼群体对这个事情有各种阴谋论想像是很正常的。白左这边喜欢指责,说右翼看谁不顺眼,就会说他参与过爱泼斯坦事件,就我观察这样的情况确实有,但是爱泼斯坦案这样一件严重的事情结局如此荒诞,想要指望其他人不指指点点,是不太现实。指责《自由之声》中贩卖儿童的剧情误导社会,引发阴谋论联想,显然也是欲盖弥彰。



其实,萝莉岛这件事情如果继续调查下去,只怕白左和右翼都会不太高兴,很显然,我们没有理由相信,爱泼斯坦经营这门邪恶生意的时候,会考虑美元来自于什么意识形态,哪一张美元上的富兰克林是高尚的,哪一张是邪恶的。右翼的名流出现在名单之上也是合情合理的。


就像上面说的,美国左右两个群体都已经非常魔怔。国内网络目前大版本是抵制白左,但也要对美国右翼群体有清醒的认识。比如这部电影涉及的针对儿童犯罪话题,我们之前看到过虚伪的白左群体以保护性少数群体为理由,为某些针对儿童的行为合法化做掩护,但右翼群体在这个问题上也同样双标。


还记得前面说到,这部电影最后有个很基督教,很升华主题的台词吗?这句台词就是“God’s children are not for sale”,意思是上帝的孩子不应该被贩卖,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不信上帝的就可以随便卖了,而回顾一下美国的历史,美国建国时代就是这样干的。


白左那种逆向种族歧视的表演我们嗤之以鼻,但是美国和欧洲大量的这种问题,根源上也是因为殖民主义与大规模人口贩卖导致的。大多数欧美右翼,对于这个问题,保持着和白左一样的双重标准。


至于涉及到性的犯罪问题,白左喜欢指责右翼喜欢搞邮购新娘,道德低下,简单地说呢,就是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吸引第三世界女性来到欧美国家作为伴侣,这些过程有的是自愿的,有的则涉及人口贩卖,南美,东南亚,东欧都是这方面问题的重灾区。


这个指责恐怕不是单纯的污蔑,笔者在好几个宗教风格浓厚的右翼论坛,都看到过公开讨论这方面“技巧”的帖子。一个公开讨论邮购新娘的论坛,夸赞这部电影,确实有点抽象了。


本质上说,这是发达国家对于第三世界剥削的一部分,但是在英语论坛,这样的反思无论左右,都是难以看到的,白左只会指责别人道德低下,但很少会反思自己也同样处在剥削第三世界的位置上。


因为现在白左和LGBT思潮的肆虐让人非常厌恶,所以国内网络上一部分人中也产生了一种心态,试图去理解美国红脖子,只能说这并不是个好选择。我们成天看到白左作妖,是因为白左现在占据了美国舆论主流,而我们对于红脖子的了解往往十分片面。


而且,红脖子批评白左的问题很多时候很到位,同样的,白左批评红脖子的时候,很多时候批评也很深刻。大多数红脖子可不打算和中国平分世界,而是认为以他们的方式,美国才能继续当世界霸主;同样的,白左把欧美国家殖民时代的罪恶加在中国的舆论场上面,也是简单粗暴的(比如,他们自己搞过种族歧视和种族灭绝,就觉得我们也会对少数民族搞种族歧视和种族灭绝)。


这事对我们来说,敌人的敌人(白左和红脖子)也是敌人,并不是想象之中的朋友。


回到现实中,我们需要做的是站在我们自己的实际问题与实际情况之中,美国的电影不应该再代表世界,电影中展现的美国问题与我们很远,但电影之外的问题足够值得我们警惕,当一个社会分裂成两波极端魔怔人成天互相发动魔法攻击后,整个社会最后将会走到何种地步,这样一部现实美国大片远还没有演到结尾。



近期文章导读:

给世界一点小小的“拜登经济学”震撼

杀死那个刀郎

资产负债表衰退:哭闹者的药方,沉默者的毒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