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在的龙头企业,为什么喜欢“总部扎堆”?

FII 福田产投
2024-10-09


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城市或地区,纷纷将“发展总部经济”提上重要日程。

的共性就是未来的共性。这种“总部扎堆”的做法,各种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为地方财政扩大税源;吸引尖端人才;加强产业竞争能力;强化地方影响力等等。

然而更深层次的时代趋势,才是各地齐齐发力总部经济的真正动因——产业集群化“打团”时代到来,以及对产业空心化的预防性建设。

在两项历史性任务的践行过程中,龙头企业和优势区域,在顶层设计的牵引下,开启了“双向奔赴”。



时代大势一:产业集群化


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家电龙头,在进入智能家居时代之后,却明显感觉到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其一是本地供应链的不完善,在智能化时代捉襟见肘。海尔等品牌崛起于我国加速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时期,称雄家电市场已久,这也对当地同行的中小企业造成了压力。无论是市场上还是知识产权保护上,中小企业很难与之一战。进入智能家居时代后,智能家电更为依赖丰富的智能配件,此时原本供应链的短板暴露无遗,不得已对外寻求配套。“产学研”中的“产”,在智能家居时代的掣肘更明显。

其二是来自其他制造业强势区域的竞争,如广东系的美的、格力等品牌。在广东系家电强势崛起的同时,家电从业者提到,广东成熟的产业链配套,是其在智能家居市场急起直追的重要原因——广东系家电有任何创新,都可以依托强大的供应链,完成快速投产、市场验证、策略调整、优化改进等等产盈闭环。快速反应、快速迭代,这对智能家居而言尤为重要。
这是家电产业的现状,却也能够比较完整地映射出一个时代趋势:产业集群化发展。
产业集群,是随着产业升级必然出现的一种产业形态。科技创新赋能产业,产品品质的大幅提升是最为直观的利好。然而产业需要维持市场竞争力,仅凭过硬的品质是不够的,品质+价格+服务构成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就决定了产业需要持续扩大产能以形成价格优势,保障服务配套培养用户忠诚度,此过程会将价值链拉长,供应链、服务商会在价值链中深度参与到产品生命周期,成为不可撼动的组成部分。很显然,这是一个持续扩大的共同体,即我们熟知的产业集群。
诸如美、德等老牌工业国家,都出现了产业集群现象,也不可避免生产线迁移、将总部设立在中心城区的发展形态,同时部署总部经济与飞地经济,产业以省/州规模化协同。我国深刻认识到产业集群化将是产业升级路上的必然态势,去年工信部提出:“十四五”期间认定200个左右产业集群,引导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省级集群。

时代大势二:预防产业空心化


按照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的发展会逐渐超越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如很多欧洲国家,将大部分制造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社会福利未受影响,且环境得到了优化。但随之而来的后果也需警惕:若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没有形成有效循环,就容易出现供应短缺,形成产业空心化。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很容易被掩盖过去。贸易的繁荣,让第三产业成为经济主体的国家也可以交换所需的产品和资源。一个国家可能是纯粹的消费者,也可以兼具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身份,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生态。



相对地,当国际局势出现动荡,全球化的进程就会被打断,诸如地区冲突、贸易制裁等黑天鹅事件就会频繁发生。此时产业空心化的国家就会出现有钱却买不到产品,甚至买不到能源的窘境。


产业空心化,放在国家层面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实体经济的削弱,意味着在国际价值分配中缺乏有效权重,抗风险能力削弱。


对城市和地区而言,产业空心化现象也不能不引起重视。第一、第二产业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产出具有丰富附加值的产品,增强城市的持续竞争力;当缺乏第一、第二产业的支撑,第三产业很难完成区域内经济自循环,随之而来的就是残余产业逐渐流失,生产力涌向服务业,持续消耗城市固有价值,城市会在缺乏活力和缺乏有效价值分配的亚健康状态下走向衰落。



近年来,“产城融合”成了城市规划中的高频热词,即城市化发展必须结合产业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都是产城融合理念的微观体现。



既是时代担当,又是后劲保障


既要避免产业空心化,又要顺应产业集群化,两个历史任务的交汇,就催生了“总部经济”。
在产城融合的理念下,写字楼早已不仅仅只是作为“居所”而存在,更肩负起富集产业资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平台作用。总部经济创造的经济价值相当可观——如深圳福田就以全市4%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近1/5的GDP。2012-2021年,辖区总部经济增加值由919.74亿元增加至2520.57亿元,累计增长144.1%,年均增长9.3%。福田区在开展“双招双引”工作、“自荐”辖区营商环境时,常常通过“福田八最”来清晰呈现“福田影响”的立体形象——“总部企业最密集”就是其中之一“最”。


深圳10家世界500强企业,福田区就占据了4家,招商、平安、正威、深投控等经济龙头云集于此、链接全球;另有500家总部企业、217家持牌金融机构,累计培育171家上市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设总部的首选地。福田区也与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并列为中国三大金融集聚地。2023开年,福田区即迎来企业总部落地第一单——知名新能源科技企业中创新航与福田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速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仅在新能源领域,此前华为数字能源、中国广核集团、西门子能源、深圳能源集团等一批领军企业已在福田形成了总部研发优质资源集聚态势。

福田的总部经济,也为各地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模板。福田扎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举全区之力建设“三大新引擎”——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将科创、金融、时尚“三大产业”作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福田更是坚持“金融+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安托山、梅林等重点片区,加快打造工业总部聚集区,将产城融合的理念与总部经济的实践相互印证结合,持续保持区域优势竞争力。



制造业如何持续保持活力,是产业升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福田区对此的解决办法是大力前探科创落地机遇。截至目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150个,涵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医疗科技、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和金融科技六大重点科研领域。巨大的科创成果落地机遇也为福田带来了诸多尖端人才,“建设‘福田总部之家’,搭建总部高管和人才沟通平台”出现在福田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至今,福田已累计吸引归国科技人才近3000人,先后有10余位国内外院士入驻福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科创环境的友好,保持了制造业的持续迭代,并充分辐射了周边关联产业。龙头企业在各领域承担“链主”职能,也为周边区域形成了消费带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资本放大效应等明显的外溢效应,进一步推动中心城区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纵观福田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在总部经济的宏观架构下,完成产业集群核心打造、去空心化的策略模式,不难预见我国在后工业时代即将走出的一条崛起之路——对外持续保持产业链的完整,对内通过价值链的充分分化辐射到更多区域。在今后的发展中,作为优势区域吸纳高效益产业的重要抓手,总部经济必将越来越繁荣。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楼宇经济:产业集约时代,“上楼”为什么成了企业的必然选择“双碳”催生产业新风口,爆发进入倒计时从“管道模式”到“平台经济”,数字化是如何颠覆商业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福田产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