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企业“当辅助”成大趋势?成就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2年2月,深圳市发改委正式发布《深圳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将“把深圳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务经济中心城市”作为总体目标方向。
《规划》提出,“推动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聚焦于业态的改造升级。服务业作为现代城市产业经济的重要部分,极大丰富了各产业链周边价值开发。同时,服务业也是城市经济活力的晴雨表,相形于第一、第二产业似乎并不需要前置顶层设计,就能自发蓬勃生长。
这样的现象,在一些高速发展的城市以及中心城区全产业转型升级中已经发生,对整个支撑体系的要求也水涨船高。相对的,服务业的长期发展已暴露出一定的疲态,亟需顶层设计进行“破局”。
差异化增速,往往让服务业“掉队”
1967年,著名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发表了一篇题为《非平衡增长的宏观经济学:城市危机剖析》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值得注意的经济现象:鲍莫尔病。
鲍莫尔在论文中指出:一个经济中,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通常是不一致的。当存在这种差异化时,生产率增长较快的“进步部门”的工资上涨会同时带动那些生产率增长较慢的“停滞部门”的工资上升,而这种效应会导致“停滞部门”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形成更大的产出。久而久之,“停滞部门”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而整个经济的生产率增长则会因此而降低。在后来的经济学文献当中,鲍莫尔所描述的以上现象就被称为“鲍莫尔病”。
之所以提到“鲍莫尔病”,是因为这种问题已经切实发生在当下的服务业当中。
比较鲜明的例子,就是此前频频曝出的“制造业用工荒”,专家呼吁灵活就业人口多进厂,不要纷纷涌入外卖、快递、网约车产业。
抛开可行性不谈,这种建议的底层逻辑非常符合对“鲍莫尔病”对症下药的精神。在服务业中,“人力成本”是一个高频词汇,原因非常浅显:服务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定价单元。餐饮、电商、网约车市场或许是无意识地完成了一项突破——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或是欠发达地区,它们将基层劳动力的收入直接与工作产出挂钩,多劳者多得直接刺激了劳动力流入服务业。
看似是双赢的局面,其实不然,弊端相当明显:实体经济也需要大量劳动力,但在实体经济中从事服务劳动,收益相对较低,如电子产品的定价很可能不仅仅是原料和制造成本,与之相关的组装、渠道乃至后营销,其成本都在定价当中,人力成本难以量化,这就造成了“低薪”现象。长此以往,必将造成产业空心化。
同时,以外卖等为代表的服务业,只能算是服务业中最为初级的业态,却占据了大量劳动人口,不利于服务业整体健康发展、形成量级以上增长,这就是典型的服务业“鲍莫尔病”。在时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这种情况注定是需要变革的。
数字化,让服务业打翻身仗的重要契机
诚如餐饮、物流、网约车在各地整合基础服务业市场,相对应的,在数字经济提上日程、科技增速更高的城市,就更易形成更高净值的服务业业态。2022年深圳市发改委提出的《深圳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针对服务业“鲍莫尔病”的态势就相当明显:品牌化,是保障服务业拥有组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标准化,是构建一套更容易量化的劳动力收入体系。集群化和国际化乃是大势所趋,我国近年来服务经济比重不断提高,2018年服务业的GDP占比52.5%,对国民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接近60%,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与之相不匹配的是,2018年这个节点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仅仅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4.7%,远远低于世界24%的平均水平。
其关键原因,就是在于服务业供给全方位的“不足”:生活服务性服务业供给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尤其是高端供给不足。总体而言,我国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仍然相对滞后,这也是服务业“鲍莫尔病”的一个弊端。着重强调数字化,是因为数字化对服务业最颠覆性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对服务手段的全面升级,更在于对从业者流程、劳动量的规范化。
针对这种情况,占据了高阶生产力的城市及地区,就成了提升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的试验田,如何引导服务业走向高端、形成体系、升级成为服务经济,尤其是提振生产性服务业,就成了服务业良性发展的突破口。早在2007年,深圳服务业占GDP比重就突破了50%。在深圳2021年经济数据中,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呈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在内的十大行业营业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九个行业更是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服务业成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深圳市科技企业、数字化人才大量富集,对提振服务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在后工业化时代,产业呈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服务业也呈现网状渗透态势,并不局限于为企业业务“打打辅助”。
深圳中心城区福田,云集了超500家总部企业,超270家持牌金融机构,是后工业时代城市集群化典型场景,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成为了福田区的鲜明特色,“一栋楼就是一个完整生态”的现象在福田区比比皆是,具备优渥的服务经济发展底座。辖区服务业对标“曼哈顿+硅谷”,以“科创+金融+时尚”为特色,发展势如破竹。首先是规模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1%,贡献税收总额超九成。其次是结构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高达82%,科技服务业营收占营利性服务业营收比重超70%。再次是服务优,福田率先完成首贷续贷一站式服务、劳动用工信用监管体系、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等6项市营商环境改革任务,获评为“投资竞争力百强区”全国第二。
如福田结合科创路线赋能服务业增长,从数字化中找到生产性服务业的突破口成为了历史必然,5G、云计算、云边端一体等数字化技术不仅让服务业消除了空间上的隔阂,同时也让服务业能够接入企业业务的更高层级,如著名数字化服务企业深信服。
在数字化的赋能下,服务业最为短板的生产性服务得到了质的改善,上至企业决策参谋,下至供应链、仓储梳理,皆可以形成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为B端企业、C端用户带来革命性的价值赋能。即便在楼宇经济中, 我们也不难发数字化服务带来的改变:如环境自动化监测,工区物流体系化建设,公用设施自助使用等等。
服务业向更高质量发展,也反哺了数字化建设。当数字化服务形成规模以上产品,拥有完善的企业服务方案,就会反过来加速B端用户的数字化进程,这一点在传统制造业、政府、金融机构当中尤为明显。
2020年,深圳首个“国际专业服务业中心”落户福田区滨海云中心,这也是展示福田区产业升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成果的一个窗口。如今的服务业,无论是规模还是业态,与数年前的服务业判若云泥。
服务业探路也须“披星戴月”
从2023年回望,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代表着一种客观必然:
先进的生产要素,需要以更丰富的组织形式渗透进经济增长之中,服务业正是一个绝妙的辅助,可以以外力的形式对企业主体形成正向促进。
服务业顺应了产业升级对于分配方式更新的需求,实现了价值链分化刺激就业市场良性循环的需求。
服务业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目前增长态势良好,但依然处于“探路”阶段。在稳定的一体化全球经济环境下,服务经济可以如实体产品一般,落地到国际贸易之中。而在国际局势动荡的条件下,服务经济作为占比巨大的新兴产业,又可以满足经济自循环的再分配需求,所以完善的服务经济体系建设,就成为了支撑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
新的一年,如何延续服务业良好发展态势?福田的答案是,将服务经济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一同,作为巩固对象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日,福田区统计局发布2022年规模以上服务类企业统计工作表彰结果,与此同时从2022年8月起开启的“深圳市福田区支持高端服务业发展项目-新增入库支持(2022年入库)”申报也已接近尾声(2023年3月31日),在高端服务业评价标准、潜力品牌储备、经验沉淀等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持续打造服务经济的高端化、国际化地位。
这般马不停蹄、披星戴月,既是高质量增长的需求,也是产业升级的需求。服务经济,尤其是其中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很“年轻”的经济形态,承载着社会附加价值、人口教育成果的优化分配,必将在未来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绽放光彩。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楼宇经济:产业集约时代,“上楼”为什么成了企业的必然选择☞ 推开信息化的大门,“指数时代”是企业要面对的第一头巨兽☞ 从“管道模式”到“平台经济”,数字化是如何颠覆商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