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境日背后,产业上减“碳”是这么玩儿的

FII 福田产投
2024-10-10


6月5日上午,深圳市2023年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深圳新一代产业园成功举行。活动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全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深圳提出多种创新经济形态中,绿色经济作为独立提出的创新经济赛道,也承载着深圳的成长加速快跑。在深圳,PM2.5浓度已降至16微克/立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3%,河流优良水体比例提升到了67.6%;在GDP突破3.2万亿元的同时,碳排放强度仅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单看深圳,可以得到一个已验证的模板:环保、绿色与发展并不相悖,况且把“碳”赶出局,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

在高质量发展推进较快的区域,如福田,“双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成型的主攻方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衍生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总部+研发”的优质资源集聚态势,切入了价值链高位环节,坐拥中广核、华为数字能源、深圳能源、深燃集团、深圳排交所等龙头领军企业。2022年福田区新能源产业核心产值超500亿元,同比增长180%,2023年预计将突破800亿元。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以制造业崛起的深圳,碳排远低于平均水平。这种成功经验是否易于复制?关键是要看懂,为什么“碳”出局很关键,可持续发展的内核又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低碳模型是关键


2003年,在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这个思路引申开来,“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应运而生。


然而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下,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碳”几乎伴随着如今文明社会的发展一路走来。丁仲礼院士曾将“碳排放权”等同于“发展权”,用发展的硬道理让质疑的记者哑口无言,不是没有道理的。我国现代化建设起步晚,却在2020年提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与工业先发国家抢占双碳节点,无异于在更短的时间完成同样的马拉松赛程并取得优势,是一个高难度动作。机遇却也客观存在——首先是电能更大规模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能源结构的安全性问题,其次是我国正处于初级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窗口期,产业转型的“阵痛”将大大缩短。



“碳”是产业升级的“影子主角”。产业升级将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依照百年工业发展模型来推演,必然造成碳排放指数级上升,那么或许用不了10年,绿水青山将不复存在。“碳”这个麻烦的累赘,在大规模产业升级之前必须沦为配角,乃至出局,这才是产业升级的基石。
如何实现低碳模型,关乎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5月18日,“TERA TOUR碳汭中国行·深圳站”在福田举行,与会专家算了一笔账:到2060年,我国仍有可能向大气排放25亿吨碳,要实现碳中和几乎等价于如何将这25亿吨碳吸收。这个艰巨的任务,也可以分拆成三个大类逐个击破:能源替代,减排,增加碳汇。将这三大类逐一细化,就得到能源生产低碳化、能源使用电气化、能源网络智能化、工业过程氢能化、二氧化碳资源化、资源利用循环化。
“六化”就是很典型的低碳模型,分别从源头、调运、存储、运用、回收等系列流程环节完成对“碳”的安排,让其不再与产业发展深度绑定,为生产力发展和产业规模扩张卸下一个包袱。

“低碳模型”运转,亟需场景重塑


“双碳”战略的提出,承接我国产业转型的机遇,是环保与数字化两种客观需求的合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能源的建设,皆因为新能源本身就是数字化的重要场景。
虽然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半永久能源分类繁多,但其传输和应用具体都将体现为电能形式,用电能的特性来考虑就非常顺理成章了,传输、储能、调配等基本动作,在产业跨越式电气化之后,都会是新的挑战,如当下对储能的重视,一方面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也是赋予整个电网更大的灵活性。这些产业红利,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双碳”激活的创新可能在于能源产生到消费的全流程中。在《深圳市福田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年-2035年)》中,直流微电网、智能光伏逆变器、屋顶光伏、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技术应用受到鼓励。这些先进的技术应用在科创实力雄厚的福田很快得到了落地,如福田区委大院“光储充柔一体化停车场”就在前不久顺利并网。这种成果背后是“低碳建设”的必然——电气化以清洁能源生产形式渗透进入负荷侧,能源的生产方和消耗方开始变得不确定,整个能源网络更为柔性、灵活,大大降低碳排放。
这就是“低碳模型”落到具体场景中的真实形态。智慧能源,除了我们能源工业需要数字化的赋能,更为需要的是应用场景的重塑——楼和停车场要考虑发电了,路灯可能需要武装光传感器、储能电池了,一切似乎都可以推倒重做一遍。这种重塑,带来了巨大的产业机会,且会形成丰富的应用经验和投资模板,带动周边地区加速发展。

福田的“双碳经济”已然拥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在年初的区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就明确以打造“近零碳示范区”为总目标,争取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树立超大型城市中心区碳中和标杆。在双碳道路上,迄今为止,福田已实现“五个率先”:率先建成全球最大“光储直柔”近零碳产业园区,全国率先出台“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政策体系,全市率先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招标,率先实现近零碳排放城区试点项目全覆盖,全市率先出台《新能源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



双碳落地,需要“三条腿”走路


福田“科创+金融”的双轮驱动,让福田能够密集落地“近零碳”项目示范。


福田区是深圳创投机构的主要聚集地,在风投创投领域实力雄厚;福田区还聚集了全市七成的持牌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业态全面。截至2022年6月,福田区聚集了超过260家持牌金融机构,占全市近七成,4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总部、7家清科排名前50强创投机构均落户福田。同时,截至2021年,福田区私募股权创投类基金管理人973家,占全市的42%;管理规模8280亿元,占全市的56%。这意味着优质项目可以最敏捷地被发掘、验证、市场转化、投后管理。科技创新的快速落地,也使得人才更为汇集于此,进一步吸引资本的目光。

在福田以“首善之区”大力帮扶双碳经济高速发展的加持下,“近零碳”各种项目携手资本,以高投入高产出之姿态,率先为福田双碳经济形成了竞争优势。“双碳经济”沉淀下的技术果实,在成熟之后亦可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近零碳转型,在祖国大地南端树立起双碳标杆。
环境日之后,接踵而至的海洋日也在无时无刻地提醒着我们,可持续发展是文明越来越强大的基石,我们迟早会从陆地走向深蓝。善待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发展的后劲,这是留给后人最圆满的答卷。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从小渔村到海洋中心城市,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哪些“断舍离”?青铜观望黄金猜,王者重手布局的新能源产业后劲有多大?算力这种“硬通货”,正在加速席卷城市基础设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福田产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