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虽暂时不能改变潮向,但他们依旧奋拼向前

萱萱 炫氪 2022-08-01

*本期是炫氪38原创内容*

*点击上方炫氪关注*


摘   要 


疫情,给上海的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过去一个多月遭遇了什么?接下来他们怎么应对?他们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波澜?希望更多人倾听到他们的心声,从他们真实的经历、感悟中,看到众多中小微企业的困境、勇敢和努力。



从4月1日上海进入全域静态管理,到今天5月10日,已40天。在焦灼的等待中,上海已有部分企业陆续复工复产。


然而,还有一群人在静态中忐忑。他们是团购群里的邻里,是静态隔离中的市民,更是经济的毛细血管——中小微企业经营者。


据上海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市有近五十万家“中小微企业”,近700万从业者,他们为城市创造了约80%的岗位,税收占总体规模的约60%。可谓是,微光如炬。


疫情,给上海的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过去一个多月遭遇了什么?接下来他们怎么应对?他们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波澜?带着这样的关切,作为他们中的一员,四月底,炫氪约访了7家中小微企业。他们之中,有创业者,也有公司管理者,涉及行业包括物流、酒店、交通、影视、内容等。


希望更多人倾听到他们的心声,从他们真实的经历、感悟中,看到众多中小微企业的困境、勇敢和努力。


01、“亟待复工”的中小物流公司

——不愁没生意但怕管控严


“我们大概是从3月20号到现在,业务基本上停掉了,驾驶员已经全部停工。但是生意是不愁的,每天都有人找我,每天有人会花高价找我们运输,尤其是现在(封控期间),但驾驶员和车都出不去。”


据某中小物流公司负责人杨先生介绍,他们的主要业务是服务大型建筑企业,协助运输建筑材料。在3月上海疫情初发之时,杨先生的运输车队仍在工作,主要是协助方舱施工单位运输建造材料。


当时的上海,已有部分地区实行”2+12”疫情防控政策,因此运输车队已然出行受限,行驶运输均需由方舱施工单位协助办理有时效限制和物资类型限制的通行证,方可通行,但是随着方舱建设任务的结束,物流团队也全部停工。


据介绍,目前杨先生公司的驾驶员全部居家状态。由于驾驶员居住条件较差,住户人群密集,所以小区常出现阳性病例,也一直被列为封控区,街道社区更是严格管控要求足不出户。


自3月停工以来,杨先生仍然坚持发放全额员工薪资,并正常缴纳社保,而这也成为了公司当前主要支出和资金压力。对于跟他共同做事多年的员工,杨先生虽然自身处境艰难,但也在尽量为他们考虑。


“我们做的底线就是只要不亏本,哪怕少赚一点或者不赚钱,都尽量保证员工收入。我总是想下半年能不能好一点,如果确实不太好的话,有可能会适当减少(工资)。现在把他们辞掉的话,他们找别的事做也找不了。等到后面解封后,如果真的生意不好,再跟他们说到别的地方做,这样也比较公平。”


在谈及疫情对中小型物流公司的影响时,杨先生表示,运输时效和成本问题是他们目前对于复工后最担心的问题。


在当前的防疫政策下,无论是在上海市内通行送货或到访外地,货车驾驶员均需出示48小时内核酸报告。然而,此前由于大部分核酸检测点都在市区内或者检测人员都被派到小区内筛查,所以开着大型货车的驾驶员,到市内医院或者核酸点检测并不方便。


此外,很多城市的防疫政策要求驾驶员行程码不能带星,否则车辆无法驶出高速进入市区,又或者要求驾驶员和车辆就地隔离14天,隔离成本导致运输成本相应增加,资金压力也随之而来。


“疫情对我们行业肯定是有影响的,但2020年当时上海(病例)情况是很少的,当时只是管控,并不像今年这样大面积爆发。现在就是担心,什么时候能控制住,控制之后会不会管控得很紧?如果管控紧,时效一旦下来的话,(成本就高了)这个利润就是很薄的。”


或许对于中小型物流公司来说,复工后虽是可期的,但是又将如何走出当下的压力和困境呢?


02、错过春夏旺季的酒店

——停下来,别折腾VS.想要好政策


疫情对酒店旅游行业的影响,从2020年就已开始,只是此前疫情的主战场,并不在上海。


这一次,我们分别采访了两家酒店的负责人,巧的是,两位酒店负责人的姓氏相同,两位张先生。年长的张先生在上海经营辐射江浙沪的高端度假连锁酒店,另一位90后小张先生创建的是主题连锁酒店,立足于北京并在全国布局直营和加盟门店。


对于本轮上海疫情,度假酒店的张先生表示,从春节前后,上海以及周边城市的酒店就陆续受到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这次疫情的加重和防控措施加严,使得酒店不得不错过上半年集中的小长假旺季,原本为五一而准备销售计划,也只得作罢。


“本来上海有一家公司的高端团建订单,但最后到3月20号左右,还是取消掉了,一下子四五十万的收入就没有了,对我们确实打击很大。因为这些活动我们都准备好,成本也已经发生了。但是客人以这个理由而终止,我们也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对我们做酒店生意的来说,这个时候真的是备受打击,备受煎熬,从满怀希望,到一下子降到冰点。”


上海的疫情也影响周边城市门店的营业状况。度假酒店张先生也提到他们在其他地区的门店,“扬州是我们的一家核心店,烟花三月是旺季,但是这次疫情,自己不能正常营业,而且对所有的外地人也都隔离要求。按照这种疫情防控来看,目前的影响,一是这些门店不能正常营业,第二就是上海的客人不能出去,所以对我们这种度假酒店,尤其是高端度假来说影响非常大。”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五一小长假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同比减少42.9%。据酒店从业人士指出,上半年的三、四、五月是酒店旺季,江浙沪地区的度假酒店可在这三个月旺季实现全年一半的收入。


据度假酒店张先生介绍,目前他们在上海的酒店全部暂停营业。为保证酒店系统、基本卫生和酒店安全等正日常维护,公司安排50%人员在门店隔离留守,而另外50%的人员则居家办公,所有员工薪酬和社保也仍在正常发放。但是,张先生也在担忧,对于酒店旅游行业而言,线下场景才是最重要的运营办公,居家办公没有意义,运营成本依然在支出。


在酒店运营成本之中,租金是大支出,约占到整体营收的1/3。据度假酒店张先生介绍,由于他们酒店租赁的场地多为国有企业房产,在当前政策下可享有租金减免支持,所以目前酒店也正在积极申请。如果政策确给到减免支持,或能减轻不少资金压力。


对于租金问题,经营主题连锁酒店的小张先生也在期待更多“好政策”。


“作为我们民营企业来讲的话,我们全都是租个人的房子,而我们的房东要么是做餐饮起家,要么是做传统制造业行业起家,他们比我们都惨。”


除了租金政策,银行贷款、信用抵押等政策扶持也是迫切所需。


“比如说,若我真的想要政策,第一,银行贷款是不是可以缓一缓;第二,银行的信用抵押(额度)是不是能够高一些;第三,就是房租减免或者税收减免,虽然在个税减免上确实落到好处,但是我们的重头还是在房租。”


小张先生的连锁酒店管理公司主要在北京,但是旗下加盟和直营投资的酒店遍布全国。因此,各地的疫情和防疫措施,对连锁酒店的冲击是持续性的。小张先生分享到,目前酒店门店的大部分利润都是贡献给房租。集团旗下原本自营16家直营店,后来也相继转由房东直接去运营,总部管理公司则会按照一定营收比例收取管理费用。但是,疫情导致客流量和门店收入减少,管理公司收入自然也是每况愈下。


据了解,该连锁酒店在上海的门店是由当地投资人经营,目前已有部分门店被政府征用作为隔离酒店。由于隔离酒店的维护费用由政府承担,因此可以暂时缓解门店收入压力。而从另一方面管理公司的角度来看,门店被政府统一管理,作为连锁酒店的管理公司,是否要收取管理费也随之引起争议。


收入在减少,但管理成本依然持续。从疫情到现在,连锁酒店的管理公司也在持续对开销支出进行极限管理,例如主张运营人员前往门店办公,这样公司在节省办公成本的同时,也可以更好了解门店实际情况。


疫情的影响,让酒店行业长期身处收入减少和成本持续的高压之下,迎难而上也是酒店人的长期功课。


面对现在的“难”,小张先生原本三年计划,如今也不得不按下暂停键,重新规划。小张先生表示,“我们肯定是希望整个社会面全面的复工,疫情赶紧过去,大家慢慢回暖,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家消费心态的一个调整。我们能靠自己先活下来就可以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另一边,度假酒店张先生也在反思和总结如何应“难”而上,“现在这样的疫情之下,最好的策略就是,就是停下来,别瞎折腾。这种形势下,折腾越多,对自己的精力消耗越大。就像是一个人在困境的时候,没有外援支持的时候,你最要做的就是保持身体的能量,能够待到救援,有人来救援,或者能够带来春暖花开。”


保持低能量的消耗,停下来,活下来,等待客人和订单的到来,但是,客人和订单又何时能来?


03、连锁反应的“服务业”

——做好应对疫情反复的常态化准备


疫情反复之下,服务业的影响是一场场连锁反应。


刘先生,是来自一家出行服务平台的负责人,主要提供商旅人士出行配套服务。近三年来,由于疫情影响导致商旅人士出行受限,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业务都受到不小影响。


“因为上海疫情影响到的不光是上海,对作为目的地或者出发地的其他城市的需求,也会有直接的下降影响的,比如说从上海出发的目的地城市,又或者以上海作为目的地所对应的出发城市,所以无论是上海、北京,或是广州、成都,都会相应减少。对我们的业务量来讲,减少的不是上海一个城市的业务流量,可能是上海的1.5倍,甚至1.8倍。”


除了工作的业务量受到影响,员工的日常办公也不得不转为居家线上办公。


对于服务平台型企业,与生产、餐饮等业态不同,日常工作并没有停滞,项目计划也无必要等到疫情完全恢复再实施。所以此时,如何在远程办公的情境下,让职场人更好地实现沟通与协作,确保相关的工作、项目或者系统开发功能升级等还能顺利推进,在未来需要做长期适应和方法建设。


“我们也在考虑建设新的工作方法,进而应对这种因不能够集中办公,而可能导致的降低效率或项目停滞的结果。在未来复工后,或许我们会花时间尝试,让不同岗位、不同职能的人,分批分拨地居家办公,主动去尝试和练习,进而加强居家和远程的配合效率,也让他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在家里陪小孩或照顾老人。”


对于复工后的预期,刘先生分析,“预计复工后,大城市、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这些以商业行为流动为主的地方,不会有太明显的差别。但是,无论是旅游还是商旅,他们的出行意愿和出行动机,都会受到过往一段时间的舆论、信息、传播、以及受习惯的影响,造成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能不出差就不出差。所以预计业务不会那么快,一解封就马上恢复,大家会逐步去消解掉这种长时间的封控影响。”


除了出行交通服务,我们也采访了商业服务的张先生。张先生是一家商业零售科技公司负责人,旗下运营多家科技产品的商业广场,并提供平台化服务。


据张先生表示,商业广场的运营收入主要依赖于各大科技产品品牌,然而疫情来袭,许多品牌都面临战略收缩,因此商业广场运营也变得艰难。


商业广场是面向所有入驻品牌,并不能因个别品牌战略调整而影响整体营业,因此,运营成本持续客观存在。事实上,这并非是张先生第一次经历疫情和封控,此前的非典SARS, 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以及2021年郑州疫情和水灾,张先生都身处其中。


SARS非典之时,面临工厂园区封控,张先生主动申请与员工共同隔离;郑州水灾之时,张先生为避免员工途中遇险,号召商场员工就地安置,并由公司统一协调生活物资;这次上海疫情,原本身在外地的张先生也在3月30日匆忙赶回,他说,“我回来了,团队就不慌了。”


面对频频发生的不可控天灾,多次成功“闯关突围”的张先生已然是习惯“做好准备”。据介绍,他的公司账上基本都会留有足够支撑一年的现金流,来作为自身抵御风险的保障,同时也在尽力控制成本。从2020年开始,张先生的总部管理团队搬迁至新办公室,并且缩小不必要的办公区域,尽可能节省开支,“不能浪费”。


然而,此次面对未知的解封时间,他还是会担心,“目前没有收入,马上又要开始付下一个月薪水。虽然有所准备,但还是担心能撑多久啊?”


一个城市的疫情或许结束,但所连带的却不仅仅是一地一城一事。这就像一场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像刘先生、张先生的业务,持续受到不同城市疫情反复的影响,又要从哪里找业绩?


04、停摆的视频服务

——员工留在外地“保存火种”却无活可干


影视公司和内容公司,是近年来随着自媒体和短视频迅猛发展的当红新产业。2020年疫情让居家常态化,也因此催生了更多的视频制作和内容生产公司。


但是这次上海疫情下停工,让很多影视公司和自媒体平台陷入“项目荒”。


据影视公司负责人顾先生说,“我们公司之前未回上海的员工,就一直待在外地,本身就是想在外面保存火种。但是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即使人保留在外地,项目却跟不上了。现在感觉是把上海封着,但是它影响的是全国范围的。”


对于影视制作行业,很多拍摄都需要线下拍摄和现场执行,疫情的封控带来的,不仅仅是空间的封闭,也是计划停摆。


客户需求意味着订单,也意味着收入和进账。“我们主要是(服务)酒店和旅游行业的视频拍摄和制作,疫情让我们的上游行业受到最大的打击。我们上游行业没有钱的话,那我们肯定就是没有项目。”顾先生表示这样的担忧。


除了项目减少和收入减少,客户回款也一再被耽搁。据了解,今年一月过年之后,顾先生的影视公司就只有几笔很小的回款。另外,有几笔是国外客户付款,但是由于提取外汇需要到银行提前填写申报单,现在无法取出,也因此导致运营资金承载压力。


顾先生说,他们此前有预留三个月员工工资现金的好习惯,但现在问题是已经发了两个月了,公司账面已然告急。目前公司还是在尽力争取项目,即便是一两万小项目,至少也可用来给员工发工资。


同样,另一位来自内容公司的受访人林先生,对于项目取消的心情感同身受。


据透露,在封控的第二周,他就陆续接到客户电话,被通知一个个项目取消或暂缓延后,心中也是一边难过一边担忧,“我能做的事情也不多,本质上还是改变不了一个很大的趋势,我很难改变这个潮水的方向。”


据了解,林先生公司有大部分收入都集中在上海区域,目前几乎所有客户的需求都在缩减或者取消。而外地客户,也会因为疫情期间上海公司不能执行项目,所以客户也相应也减少了对上海公司的合作需求。林先生认为,“疫情后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假如我们没有打硬仗的准备,真正的影响是在疫情之后,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市场需求找回来,增加收入。”


对于服务行业,客户迫于疫情压力在缩减支出,服务类公司也因此面临客户订单和收入难题。此外,林先生在采访中也提到近期另一个让他感动的事情:一个广东的客户在项目竞标时提到,疫情恢复期间,只要合作条件一样,会优先考虑上海的合作伙伴。


复工复产虽然在即,扶持政策也相继出台,但是如何把需求找回来,把客户订单找回来,还有这段时间的收入空白,是企业负责人,是市场,所无法预估的。


中小微企业就像是夜空中的万千繁星,荧荧星火,却是支撑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而他们的背后更是成千上万的家庭。


毛利=收入-成本,这是每一位经营者都会的数学题,然而这一道数学题,如今却成为这些中小微企业经营者们夜不能寐的思考题。


资金和订单,对于当下中小微企业都是迫在眉睫的挑战,或许资金先可解燃眉之急,但是持续缩减需求的背后,带给中小微企业经营者长期的困局或将是,订单在哪里,客户又在哪里?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炫氪出品    


往期精选

相差一个月,境内外价差近三倍,集采将如何影响“科兴生物们”?

微创新能否拯救被疫情扼杀的旅游业?

剪不断、理还乱的科兴生物往事


内容转载/商务合作:18666082268(微信同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