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供销社”重现江湖,为什么大家如此惊恐?

赵董 赵董 2022-11-17

# 点击下方链接 预约直播内容 #

专栏 | 商业洞察

最近强势回归的“供销社”,相信很多人都听说了消息。


二级市场供销社概念股持续走高,多股纷纷涨停,可以说硬生生从田间火到股市。


可能很多年轻的朋友还不知道是什么,但40岁以上的朋友提到这三个字还是记忆犹新:


“过去要凭粮票、布票等去供销社买东西,柜台上主要是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油、盐、火柴、花布、手电筒等。”


不过,对于供销社的复兴,更多的人是忧心忡忡,以为我们又要走回头路、关起门来搞建设了,这样的解读,可能有点不怎么与时俱进。






01


供销社回归,是历史重演的信号吗?


先来看看当年的供销社有多牛。


如果你觉得现在奔驰4s店的销售都在用鼻孔看人,那么在80年代之前,供销社的人可能也是如此。


1933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军事进攻的同时,还进行了经济封锁。当时的教员就提出了关于供销社的一整套设想,通过统一领导来全面控制农产品的销售和贸易。



从广大农村地区汲取资源,为数百万军队提供军需。


建国后,这套战时模式被全国推广,在计划经济年代,没有超市,更没有外卖,民营经济基本没有,搞个体经济直接被扣上走资派的帽子。


在很多中小城市,供销社是商品物资供应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


还记得电影《你好,李焕英》就有一个场景,说李焕英在年轻的时候拿着电视机票去供销社买电视,工作人员的态度都是非常傲慢的。


毕竟,这是一个卖方市场,爱买不买,出了这个店你也没别的地方买,所以把顾客当上帝的服务精神是基本没有。


而且除了卖,供销社还可以收购和代卖,也就是收购农产品,提供寄售服务等,价格都是一锤子定音,很难有商量的余地。



哪怕一般家庭手工作坊生产的产品,也必须卖给指定的供销社系统,否则就可能背上投机倒把的罪名。


既然掌握着如此庞大的资源,那么供销社自然是人人都想去的肥单位。


当时的供销社社员有入股和分红机制,甚至是税收优惠政策,商店里有什么好货,也是内部人员一手掌握,普通人想要买到什么尖货,免不了要和供销社社员搞好关系。


总之,在改革开放之前,你要说自己有个亲属朋友在供销社上班,那迎接你的,必然是羡慕嫉妒的目光。





02


国人为什么这么害怕历史重演?


当下,大部分人质疑/担忧供销社回归,其实是因为它身上的历史标签,它有着太深刻的计划经济烙印,也可以说当年闭关锁国带来的后果让国人至今都没齿难忘。


当年李鸿章赴美考察,在人群的簇拥下,身高1米83的他,身穿黄马褂淡定从容地走在纽约街头,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内心有多么无助。



看到美国的高楼大厦、柏油马路以及街上美国人的精神面貌,仿佛梦中一样的场景,他的内心感到极度震撼和悲凉,不禁想起清朝的老百姓们——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当时的中国就是一个吃人的社会。

他深知大清与各国的差距不仅仅是在武器方面,还在于社会、理念、眼界等方面:



崇德元年,哈佛大学在美国成立;

康熙4年,牛顿已经发明了微积分;

嘉庆21年,美国最古老的装备制造商雷明顿成立;

道光17年,世界最大的日用品公司宝洁成立;

道光19年,法国的达盖尔成功发明出照相机;

同治4年,诺基亚在芬兰成立;

咸丰11年,世界顶级学府麻省理工学院成立;

同治6年,全球最大的食品制造商雀巢成立;

同治8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已熟练运用元素周期表;

光绪两年,全球最大的啤酒制造商百威英博成立;

光绪4年,全球首个水利发电站在法国建成;

光绪12年,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成立。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人已经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东方的雄狮。


我们也明白了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必须突破思想的禁锢,打破束缚人类思想的封建主义,开放才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





03


所谓“重现”,其实供销社从未消失过


30年河东30年河西,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思想确立,中国的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破茧重生,春回大地,再加上外资进入,各种小店铺,超市,大卖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到了90年代,全国供销社基层网点以每年10万个的速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有的只能以变卖资产、改制和收租维持,供销社在农村、小城镇的垄断地位被终结了,商业服务短缺时代也结束了。


人们欢呼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不过,供销社并没有彻底消失。



今年9月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召开了一次大会,没想到在过去8年间,供销社已经在悄无声息地重建。


以湖北为例,截至今年10月份,湖北基层供销社已经恢复重建1373个,基本覆盖全省乡镇,目前基层社社员已经达到45.2万人,5年间已扩大了5倍。


为什么要重建供销社?有关猜测有:

第一,随着和欧美的冲突加剧,供销社作为可以被官方完全掌控的物流体系,可用于应急和战备。

第二,协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配合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



其实,马克思在很早以前就有一个论断:“对待分散的农民,只能引导他们走合作化、集中化的道路,不能走别的道路。”


全球所有国家的农业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在市场上很难形成合力,缺乏议价能力。


而想要真正形成产业化,就要走到农民身边,回到农村,从种植物的选择、培育,到生产体系的重新搭建,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且短期内不会有多高的回报,甚至得不偿失。


所以,这项工程就交到了供销社手上。 从目前的风向和供销社的重建速度、拨款规模来看,供销社扩大趋势已经明确。



但是,时间迈入新世纪,今天的供销社早已不是一家简单的小卖部了。


一方面,今天的供销社主要服务于农村地区,覆盖了粮食、棉花、化肥、农药、种子等物资的流通,且承担着支持扶贫攻坚、乡村改造等任务。


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差距大,虽然城镇化发展迅猛,但农村人口依然有5亿人。在经济高峰期,农民外出打工,经济低潮的时候,供销社的存在或许能让返乡农民仍然有事可干,有饭可吃。


毕竟市场并不只在城市,也存在于广袤的农村,他们也有消费和发展的需求,他们也需要获得资源。


另一方面,供销社也在市场化。


不仅搭建了自有的物流、电商,甚至得到了乡村金融的支持,在功能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业务范围更广。



比如开展了土地托管服务,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闲置土地,甚至还有实体店加网上服务的立体模式,从农资土地、金融营销等多角度全面介入了乡村振兴。


其实,现在的供销社就像一个“压舱石”和“稳定器”,在国家大局中找定位,一方面是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是保证所有物资百分百通达每个村。


也不是说有了供销社,其他市场主体寄就没有了,而是市场上多了一个选择,多了一个竞争。


其实和邮政快递、杂交水稻一样,给我们的生活托个底。


当你有钱的时候,你大可以选择市面上的商品购买。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你的背后还有一个供销社,这是国家为你精心准备的退路。




/


在市场经济长久的制度下,我们习惯用局限的眼光审视看到的一切。而对于供销社,我们要从新的历史眼光去观察。


今天,供销社所做的,正是一场更加庞大和系统的“互联网式变革”,进入一个普通资本不愿涉及的区域,让那些低收入者能获得实惠。


供销社的重建,既不是开历史倒车、重归过去,也不是什么打压电商。


要知道,回归理性和实现市场繁荣、供给丰富,是不可抗拒的大方向与大趋势。


而且,前两天大会发言人在答记者问的时候,也已经再次强调: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同时,依然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做头号工作重点。


所以说,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在通往成功的历史道路上,只有不断变革,才能稳步向前。



扫码加入认知学堂

带你提升认知力

让你少走弯路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赵董

和十万创业者一起认知突围



好文回顾



中国
中国太监化现象令人堪忧,伟大复兴不能靠一群“太监”!
2022年,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敢花钱了?(内含真实数据)
中美博弈200年,我们凭什么赢?这就是中国自信!

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而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叫认知力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的努力都是无效

“认知力”决定你的思想高度

送你一份我的私货:《认知力提升》

加我个人微信,我私发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