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声书 | 散文 白洋淀一角

周铁株 莲池文学 2022-12-16



作者 周铁株  朗诵 李红艳

载于《莲池周刊·文学读本》2022年6月01期



白洋淀一角

周铁株

  万缕霞光穿透茂盛的芦苇丛,浩淼的白洋淀,清晨,倒影出涂上金黄色彩的蹁跹苇草真实的镜像。我乘坐的木船把倒影搅乱了,顷刻泛出一湖碎金,宛若魔焰魅火在欢快舞蹈。

  有人说,湖泊是大地的眼睛。白洋淀,是冀中的眼睛吗?

  斯时,“冀中大地的眼睛”是妩媚的。芦荡中的水道如同阡陌纵横,小船过处,总会惊起几只鹭鸟呼扇着羽翼漫天盘旋,最后翩然降落远处。当然,鸭子是飞不起来的,它们嘎叫着隐失于苇莽。

  从码头出发,小船把我送到元妃荷园。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夸张地把九条河流揽进怀抱,形成九河入淀之势。“汪洋浩淼,势连天际”,淀内一百多个淀泊由数千条沟濠连接,因而淀淀相通,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宫。元妃荷园,是安新县境内在淀面开辟的五个游览区之一。

  白洋淀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荷花闻名。元妃荷园其实是一座水上公园,白洋淀的一小部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占地近两千亩的荷园,据说是金章宗的元妃李师儿赏荷的地方,然而,金代皇帝没给人们留下多少印象,李师儿的塑像也有几许陌生。游人沿着赏荷长廊流连,脚踏秋千般摇晃的水上浮桥,在苇绿荷红的梦幻境地穿行。更多的游客热衷于乘坐摩托艇追风逐浪,或在芦苇迷宫寻找儿时的乐趣,或在沙滩浴场享受亲水之乐,还可以观看“雁翎队”打日本鬼子船只的表演……康熙曾在淀区兴建行宫,他在《莫州水淀记》有载:“虽无山林台阁之趣,水村林薮,有淳厚之俗,沙鸥锦鳞,互相游泳,春花野草参差万状,观之不足。”不知道我们的见闻与那位大清皇帝有何异同? 

  我环绕荷花淀而行,岸柳如烟,偶尔瞥见一条银色的鱼带着泼刺刺的水声,欢愉地从莲叶间跃出水面。柳荫下,我与看守脚踏游船的老头攀谈起来。我不解地问:“这里摇橹划船的,以及大部分工作人员怎么全是老人?”“现在,年轻人大多数不会划船,外出打工去了。我们在家的老人出来干点活补贴家用。”他自称70岁,过去以打渔为业,现在河流来水少,“以粮为纲”的年月又围垦了部分水面,白洋淀比他童年时缩小了一半还多,加上污染,现在鱼也少了。老人可能不知道的还有,大清河北支南拒马河含沙量大淤塞严重,造成湖淀面积有不断缩减的趋势,1982年曾经干涸,1988年一场大暴雨又使湖区恢复。其实,白洋淀经历过由海而湖,由湖而陆地的反复演变过程。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淤为平地,“地可耕而食,中央为牧马场”,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扬村河决口始成泽国,九河入淀,现今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在这片难得的湿地体系,喂养着一方土地和生灵,淀湖的缩小,就像母亲丰润的乳汁在日渐减少,难免使人引以为憾。

  康熙见到“水村林薮”的景物还在。淀区涉及保定、沧州两个地级市的4县1市,其中安新县境内淀区占全县总面积85%,人口10万,数十个村落分布其间,一派水乡风情。我在一座湖畔民居前驻足,一位老头用苇杆编织捕鱼的笼子,他老伴儿在一旁卖叶子较宽的苇叶,据说苇叶包的粽子清香腻滑。老人说,湖里多的是鳙鱼,一般有六七斤重,优质鱼元鱼和桂花鱼中外闻名。此外,白洋淀是国内芦苇的重要产地,“芦苇之乡,甲于河北”,以皮白质优享誉全国,传说刘备卖席就是从白洋淀进的货。后来我查阅资料,得知白洋淀芦苇共九种,以白皮苇、大头裁苇、黄杆苇等最佳,都可用来织席打箔,而且,鲜嫩的芦根可熬糖酿酒,老芦根入药,苇杆的粘胶纤维可用来织布造纸。据统计,一吨芦苇可顶两立方木材,水苇相影更有净化环境的功能,可谓物尽其用,人享其利,向有“铁杆庄稼,寸苇寸金”之说,芦苇是白洋淀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作物。“苇是摇钱树,淀为聚宝盆”,白洋淀人民比鱼虾活得更滋润,因此有理由感到自豪!

  感到自豪的,还有抗日时期活跃在淀区的“雁翎队”。

  “鱼儿/游开吧/我们要去作战了//雁呵/飞去吧/我们的枪要去射杀敌人了。”乌云滚滚,淀水沉沉,在这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当平静的湖面被敌人的小汽艇搅翻,当一望无际的荷莲和紫菱遭受到空前蹂躏,傍晚再听不到饲鸭人嘎哑的吆唤,清晨听不到优美的采菱歌,当无止境的烧杀奸淫强加在乡亲们头上,渔人和猎户向入侵者做出了坚决拒绝的姿势,放下渔网和雁袋,划着渔船掮着猎枪,把雁翎插在船头作共同行动的标志,以纯熟的水性和划船技巧,驾着如飞的雁翎船神出鬼没袭击敌人;或凭藉丛密的芦苇和蒲草作掩护,把猎枪描准敌人的汽艇和运输船,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神奇动人的故事。

  由此,我们用心记住了一个地名:冀中白洋淀。

作者

周铁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文艺学会文学顾问兼专家指导团成员、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佛山市作家协会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在二十多个省(区)近百种报刊发表作品逾百万字,出版多部,作品入选多种权威选本。在各种文学评奖活动中获奖数十项。 


演播

李红艳,保定市播音朗诵协会会员,雄安新区安新县淀南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热爱着生活,享受着生活,并且用声音赞美着生活!愿生活的美好时光相伴永远。


合作单位

保定市播音朗诵协会

保定市播音朗诵协会成立于2015年8月,是由播音员、主持人、语言文字工作者、朗诵爱好者等自愿组织的非营利性、地方性群众团体,接受保定市民政局管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著名播音朗诵艺术家方明,中央电视台播音指导、著名播音朗诵艺术家虹云,高教学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委员会执行理事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付程,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任志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杨波等多位语言大家担任协会艺术顾问。

协会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旋律”为主旨,不定期举办播音主持朗诵艺术研讨会、培训、讲座、沙龙等活动,致力于传播语言艺术魅力,提升保定文化软实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莲池周刊·文学读本》

投稿邮箱 lianchiwx@163.com


更多精彩回顾请点击下方链接:

有声书 | 小说《开枝散叶》合集

有声书 | 小说《总在风雨后》合集

有声书 | 诗歌 博物馆里的保定记忆

有声书 | 诗歌 留住春天的一百种方式

有声书 | 散文 予人一扇窗

有声书 | 诗歌 雨水

有声书 | 诗歌 古诗里的江南



编   辑:张天宇

策   划:赵琳  孟趁景

编   审:夏红星

监   制:陈芳

本文为保定日报社旗下《莲池周刊》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