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是东部的大佬带下西部的兄弟
01
中国是怎么富起来并攒下这份家底的呢?
直接原因只有一个: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1945年以后,美国控制了全球70%的黄金和一半以上的工业,财大气粗久了,自然就不愿意再干那些汗流浃背的体力活、低端活。
于是一部分交给日本来做,一部分扶持欧洲来做。
日本逐步发家,欧洲也恢复了元气。
这是全球第一次产业转移。
等1980年前后日本和欧洲也富起来之后,他们也不愿意干这些糙活了,于是就把玩具、电子、鞋帽等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转移到东南亚。
东亚四小龙崛起,这是第二次产业转移。
随后就碰到了改革开放,中国人庞大的人口基数、高服从的劳工团队、齐全的工业配套、低廉的资源价格,一下就打动了欧美日韩。
大量电子、轻工、日化、组装企业在中国落地生根,苏州工业园区高峰时有1/3以上的世界500强扎堆设厂,园区一个堵车,全球的鼠标都要断货。
中国是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国。
靠着出口加工的第一桶金,东部沿海地区完成了城市化、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全面小康化,随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02
1996年,全山西人民包含热情,出钱出力,终于修出了山西第一条出省的高速,太旧公路。
这条高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晋煤外运,卖煤。
70多年来,山西累计生产煤炭约200亿吨,占全国的1/4以上,其中70%外调,覆盖全国2/3以上的省份。
但是山西能对自己的煤炭市场化定价吗?不能,涉及到国计民生,要调控的。
山西只是一个缩影。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粮南运,中西部向东部提供都是资源类的低端产品,本就卖不上价格,再被调控一压利润,到手甚至是亏的。
北上广和泛东部地区的发展,很多是建立是中西部的人才、资源、甚至牺牲之上的。
一边输送廉价的资源,一个送自己的子弟去东部读书扎根,东西部地区的剪刀差,我们得承认。
现在东部的发展已经上一个台阶了,广东一省的GDP和韩国相当,无锡疫情期间隔离都送上了草莓,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呢,很多县区的财政捉襟见肘,甚至胡乱加码调控。
东部地区的大佬们,是时候带一带多年的兄弟了。
过去,东中西部是一起发展,一起招商,一起搞高新产业,一起引进外资。
现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要特色发展起来,主打对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
像最近搞的“东数西算”,在中西地区地区建设数据中心,既包括传统的土建工程、钢筋水泥,还涉及设备制造、基础软件等,不但链条长、带动大,而且能用好中西部地区土地、电力、水源便宜的优势。
全国不再是一刀切,而是一盘棋。
越早给自己找好金主,越早给自己定好特色,就越容易活的滋润,你像长三角一体化的安庆、芜湖、马鞍山等,沿江死抱着上海大腿,近年来让人刮目相看。
过去不东不西的江西,终于下决心要通过赣深高铁去融入粤港澳,拥抱大湾区。
包括北上广和强省会在内的“泛东部”地区,要全面发展,攀登高新,负责“增长”的部分
包括中西部和三四线城市在内的“泛西部”地区,要特色发展,配套龙头,负责“稳定”的部分。
金融政策和房价的调控也逐步因地制宜,四大行首先在广州降低了LPR利率。他们为什么不在鹤岗降?
东部那些能涨的优质资产,你就让他涨吧,反正一般人也买不起了。
西部那些搞不动的噱头,就别再强行上马了,保住老乡们的吃饭和就业。
东部的资产价格保不住,西部的工资就业就保不住,因为缺乏大量的活钱来投资。
西部的工资就业保不住,东部的资产价格也保不住,因为没有必要的支撑和接盘。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03
以上,就是大王所能推测稳增长的基本格调,没有什么对错,一切都是结构。
未来的趋势,是稀缺的东西可以更贵,反正一般人买不起,还能促进税收和产值。
2020下半年以来,大城市反而是3000万以上的房子更好卖。
而民生的东西不能再跌,因为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收入跟CPI指数息息相关。
这个路线的确定,基本2019-2021这三年,夹杂疫情的要素,一线和强省会城市的豪宅价格被各种因素扭曲,反而是建仓的好时机。
大王多次财经院明确说,2021是股市小年,房产大年,建仓豪宅的好机会。
从2020年以来,无论是经营实业还是投资,很多人都感觉异常难做,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中,我们都习惯了标准的操作,统一的答案,当一个小镇做题家,买下一张永久有效的车票,登上一列按部就班的火车。
但疫情、供应链和资产结构的调整已经彻底而默然的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和周边,搭车的时代彻底过去了,未来的每一项得到和成就,都需要苦心孤诣的经营,和对不可抗规律的尊重。
新鞋你要是不穿,则永远不会合脚,
幸福的秘诀不是别的,
而是和思考与孤独签一个体面的协定。
环境敏感就不多说了,更多具体和个性化内容,在财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