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御殿则在帝左右”,清朝御前一等带刀侍卫,五步之内格杀勿论

心愿种子 2023-07-01

引言

看过有关清朝电视剧的人,肯定对“带刀侍卫”一词不陌生,通常都围绕在皇帝身边,贴身保护皇帝的安全。能成为贴身保护天子的人都是武艺文采不凡、有能力的人,且是皇帝信任的人。通常从满族大臣的子弟中挑选,如我们熟知的清朝诗人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就被授予三等侍卫,之后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从一品。还有和珅也是侍卫出身,二十三岁成为三等侍卫,此后一路高升。不只是纳兰性德、和珅,一般从御前侍卫出身的人,此后的仕途都比较顺畅。御前侍卫中一等带刀侍卫又是所有侍卫中等级最高的,所配的刀都是朝廷特制的,他们的权利也更大。

一、御殿则在帝左右,从扈则给事起居

侍卫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随着清王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皇帝身边的侍卫规模越来越壮大,侍卫制度也越来越完善。

努尔哈赤在建立清朝政权的过程中,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排除兄弟的威胁,削弱其他草原部落的影响力,出现了中央集权的趋势。将传统的女真部落改为八旗制度。

皇权的形成不仅靠皇帝自身的能力,还必须有对制度的设计和操控的能力,才能达到集权的目的。可以说侍卫的制度的出现对于中央集权来说有重要影响,这一制度的作用不只是保护皇帝的安全。


还可以弥补外庭官僚的不足,毕竟大臣们都居住在皇宫外,一旦有事发生,不能及时出现。这个时候,皇帝身边的侍卫就起到了作用。

另外,早期侍卫的人选主要是出自于开国功臣的子弟,后期从三期的子弟中选择。一方面是更信人自己的族人,另一方面很好的拉拢人心,同时还有制衡大臣的作用。

清朝皇权的发展离不开侍卫制度,无论是拉拢还是制衡,最终达到了中央集权的效果。

侍卫制度由努尔哈赤确立,在明朝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努尔哈赤的侍卫主要从部落首领或是开国大臣的子弟中挑选。等到皇太极继位,设立“内大臣”一职,以统领侍卫。

这一时期的侍卫通常由满蒙的大臣子弟或是宗族内的子弟担任,如有必要,内大臣也必须出兵征战。不仅是皇帝有侍卫,各旗王、贝勒也有侍卫,但是有特定的数额。可见入关后侍卫制度已经有了些许变化。


顺治时期,掌管宫廷侍卫的机构改名为“侍卫处”。顺治帝掌政期间,将正白旗收归为皇帝所有。皇帝直接带领的镶黄、镶白、正白为“上三旗”,侍卫也主要从上三旗中挑选。

侍卫处中的管理人员是领侍衙内大臣、内大臣和散佚大臣。领侍衙内大臣属于正一品,从上三旗每一旗中挑选两人,负责掌管侍卫处的全部军务。

内大臣的主要职务是协助领侍衙内大臣处理侍卫处的事务,散佚大臣没有定数,主要由皇帝任命,有提拔勋贵功臣子弟的作用。

清朝有内廷和外廷之分,侍卫处在内廷设有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方便皇帝随时差遣。御前侍卫由于经常在御前行走,所以地位也比乾清门侍卫更高。


康熙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御前大臣以变处理政务。御前大臣统御御前侍卫,没有固定的等级,也没有固定人数,都是由皇帝钦定,一般是从上三旗的王公贵族中选定。

《啸亭杂录》记载,“仁皇习知其弊,特设御前大臣,皆以内廷勋戚诸臣充之,无定员,凡乾清门内之侍卫司员诸务,皆命其统辖。”

到了乾隆时期,清王朝的统治开始走下坡路,作为清朝统治基础的八旗制度也逐渐腐朽。原本是骑射俱佳的子弟,到后来变成了纨绔聚集的地方。

侍卫处原本只招收贵族子弟,相当于是旗人中的特权阶层,可以想到侍卫处的腐化落没程度。

皇太极时期,非常重视侍卫的骑射能力。“国语骑射”是考试的重点,对于一些极其优秀的护卫,皇太极会赐马以示嘉奖,这在当时是极高的荣誉。

但是入关后,长期处于和平时代。贵族阶层生活奢华,注重享受,骑射的本领逐渐被抛弃。

二、腰悬寳剑威风凛,手把门环气象森

《晚清侍卫追忆录》有对清朝侍卫的形象描写:“着高靴,顶凤翎,腰里系着金蟒绳。背鸟铳,御刀挎,身上扛件黄马褂。”

在清朝时,大臣官员们出入皇宫都是不允许有佩刀的,御前侍卫在皇宫中当值时,可以佩刀,深受皇帝信任。在当时,能够成为御前侍卫,是十分受宗族子弟的羡慕的。

清朝普通御前侍卫主要是四品到五品,一等御前侍卫是正三品。虽然品阶比不得朝中大官,但是距离皇帝极近,晋升的可能性很大。

清代侍卫处的侍卫众多,这些侍卫的职责主要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宫内职务,第二种是宫外的职务。

宫内侍卫又可以分为八种,每种对应着不同的工作。首先是执事朝典,主要是当皇宫举行大典,如皇帝登基、上尊号等大型活动时,按着礼制在宫内当差。


第二种是御门听政列侍。在皇帝御门听政之时,会有领侍卫内大臣等列于乾清门左右阶下,随侍皇帝。主要是保护皇帝及宫内达成的安全,以应对突发情况。

三是太和门坐班,由领侍卫内大臣和侍卫们在太和门左右坐班,有些类似于现代的门岗值班。四是收发奏折,顾名思义,是由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负责接收、发送奏折的任务,可以有效防止有人在收发奏折的过程中对皇帝大臣等不利。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设守门人役命严加看守内门,两翼门,及大清门,稽察出入人等。命各官及侍卫护军晨夕入朝,皆集于大清门,闲杂人等不许立于御道……”

第五种是宫中坐班,紫禁城中不只有皇帝,还生活着妃嫔、皇子公主,以及众多太监、宫女等,而且是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是国家最高政权的体现。


所以保卫紫禁城的安全是重中之重,需要有大量的侍卫在宫中值班巡逻,时刻确保皇宫的安全。侍卫的职责也明确表明,宫门值班由三旗侍卫负责。内廷值班由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负责。

第六种是司侍筵宴,遇到重要日中,宫中会举办大型宴会。一旦举办活动,侍卫们就侍卫担负着重要职责,首先自然是保护皇帝的安全,除此之外还要奉差赐酒。宴会中,正当值的侍卫也可以入席,不过侍卫的桌席位置要紧挨着天子。

第七种是供职皇帝大婚。皇帝大婚是国家大事,每次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宫中侍卫自然要在婚礼中承担起重要责任。

最后一种是坤宁宫“食胙”,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是皇后的主要住所,坤宁宫祭神是清朝很重要、也是最具有满族风格和萨满教特色的祭祀仪式。仪式中,皇帝和皇后共同食用“福肉”,帝后“食 胙”完毕后,“福肉”均按旧俗分给王公大臣及侍卫等。


从侍卫内廷的诸多职责来看,侍卫们最主要的责任就是保卫皇帝及宫中众多人员的安全,所以御前侍卫佩刀是十分有必要的,当有人距离皇帝太近的话,御前侍卫也有拔刀的权利。

侍卫奉旨在宫外当值称为随驾扈从执事,这时的主要职责分为四类。

清朝皇帝出宫的时候很多,如前去圆明园、西苑、东西两陵等。皇帝的活动范围不止在皇宫中,清朝中期的时候经常会举行“南巡北狩”的活动,活动范围极大,将近半个中国。

每当皇帝出巡的时候,宫中侍卫必须随行,担负着扈从保驾、驻跸警卫诸事宜。宫外不像是宫内一样戒备森严,所以更要有御前侍卫跟随以保证皇帝的安全,这被称为随护警跸。


第二种职责是围猎备差,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政权,这是一个十分擅长游牧、狩猎的民族。当他们入关后,依然保持着狩猎的习惯,时常会举办围猎活动。皇帝参与围猎活动是,宫中侍卫、皇帝亲军均会担任重要差务,以保证皇帝的安全。

另一种是大阅护卫,中国自古有阅兵操练的习惯,这一活动被称为“大阅”。清朝时以武力征服天下,且是游牧民族,因此更加崇尚武力。

清朝时会定期举行大阅操练检查八旗的骑射功力,在皇帝亲临大阅官兵操演时,宫中侍卫在典礼仪式中担负着重要职责。

最后是奉差祭祀,清朝主张“以孝悌治天下”,会举办各种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动,多数需要皇帝亲临参与,所以宫中侍卫随行参加祭祀的时候也很多,侍卫除了是警卫、护驾的任务外,还会在祭祀中有执事的任务。


宫中侍卫的职责非常多,但是都离不开皇帝的活动范围,贯穿于清朝宫廷政治与帝王生活的各个方面。当宫中举办重大的活动、宴会的时候都离不开侍卫,且侍卫的职责不仅是警卫,还要担任一定的职务。

侍卫的职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可见侍卫在清朝官员中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三、自是旗人自不同,天生仪表有威风

宫内侍卫最主要、最根本、最关键的责任是护驾,也就是保护皇帝的安全,所以御前带刀侍卫们的佩刀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的刀,是宫廷特制的刀。

等级低一些的侍卫主要负责宫内的安全,距离皇帝相对较远,所以佩刀也相对没有那么精致,但也是特制的刀,是普通的比不上的。

这类刀主要是精钢打造的刀身配有兽皮,整体来看,美感较。但杀伤力是不低的,打造刀是特意在刀侧留了三道短血槽,目的是方便刺入和放血,体现了到的防卫作用。


御前带刀侍卫大多出身于武状元,骑射、武功等更强劲,通常是贴身保护皇帝,负责皇帝的安全。

他们的每一把佩刀都是由专人打造,精心雕琢的。刀的主要材料是精钢,刀鞘由鲨鱼皮或是鎏金打造,还会在刀身上装饰上绿松石、金石等。佩带起来,即威风又华丽。

有的刀甚至是工匠根据佩刀者身高、习惯等不同特别打造的,以保证最大程度发挥佩刀的作用。御前侍卫的刀经过工匠的锤炼、打磨,刀刃十分锋利,还有极长的血槽,一旦遇到刺客,可以保证一击毙命。


侍卫有着重要的职位、佩刀的特权、贴近皇帝的位置等等特点,所以侍卫的人选一定是有着极其严格的标准。

首要标准就是“首崇满洲”。满洲是清朝开国的根本,是清朝统治的基础。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宫廷侍卫主要从上三旗选择,雍正时,侍卫的选择范围扩大到五旗。

《光绪会典事例》记载:“康熙三十七年,奉旨以宗室中人优而善射者挑取侍卫,无定额。雍正三十七年议准,宗室侍卫共设九十人,并入上三旗随班行走。”

侍卫中还特别设置了宗室侍卫,给予宗族子弟特别照顾,既增加了侍卫的人数,也解决了宗族人口越来越多的问题。


宗室侍卫执事与三旗侍卫相同,宗室亲王在宗室侍卫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很多受到皇帝重用,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等重要官职。

除了宗族子弟外,还有功勋世家的子孙可以进入侍卫队,如费英东、额亦都家族的子孙受到了历代皇帝的恩宠。

清代举行武会的传统从顺治开始,武会是一种和科举考试类似的比试,主要是选拔武功高强的人,汉人想要进宫成为侍卫就需要走武进士的路线,但汉侍卫一般都是作为大门侍卫。

宫内侍卫的选择已经够严格了,但是御前带刀侍卫的选拔更加严格,是要从上三旗中选择,且武功骑射都顶尖的人才可以当选。能够成为御前带刀侍卫的人,贴身保护皇帝,极易受到皇帝的赏识,进而受赏升官。


结语

清朝皇帝的活动范围很大,侍卫们不仅要注意皇帝在宫内的安全,也要在宫外保护皇帝。御前侍卫基本是围绕着皇帝生活,所以御前侍卫的地位远远高于宫中太监,是中央集权的重要帮手。关于御前带刀侍卫“五步之内格杀勿论”的描述必定是夸大了的,但也侧面证明的带刀侍卫权利只打。当皇帝遇到刺客时,御前带刀侍卫有刺杀他们的权利,为了能够尽快击杀刺客,对御前侍卫的武功能力要求很高,对刀的要求也是,所以御前侍卫的选择十分严格。只有满足众多条件才能成为御前带刀侍卫,贴身保护皇帝,对皇帝的安全负责。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1.运往中国的油轮,美说扣就扣,不到48小时中方出招,实在大快人心
2.曹操欲杀孔融全族,见其幼子未跑不解,9岁小孩回答成千古名言
3.长城距今两千多年,为何从不倒塌?原来秦始皇用了一个残忍的方法
4.若陨落在落凤坡的人是诸葛亮,庞统能打赢司马懿吗?答案不言自明
5.宦官黄皓权倾朝野,诸葛亮生前为何不除掉他?原因很简单
6.明朝一大臣经常穿破衣服,朱元璋直夸是清官,刘伯温:此人留不得
7.和珅自尽前,打开乾隆赏赐的保命诏书,上面写了3个字:留全尸
8.古人被判灭九族时,家中亲属为何不逃跑?其实选择逃的人才真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