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上“虫二”两字,日本专家研究了十年,郭沫若一笑破解谜底
我国的东岳泰山,坐落于山东省泰安市。诗人杜甫也曾写下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
泰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著名的景点,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人去参观。在古代时候,很多君王都会选择在泰山进行封禅仪式,也是五岳之首。
在泰山其实还有一块“神奇”石头,上面刻的字竟然让一个日本人苦心研究了十年,都没解开谜团,但是文人郭沫若却轻轻松松给出了答案,这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01 泰山“怪字”
1949年,日本投降。几年间,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并不亲近,十年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两国的关系逐渐缓和。
1960年,一批日本专家来到了中国进行文化交流。
经过泰山时,一行人都被泰山的壮观景象惊讶到,没想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以创造出如此令人折服的美景。
绿树成荫,山路盘旋而上,高耸的峭壁,蔼蔼的云烟,给人一种如临仙境的意境。
但是随行的日本专家被一块刻着石头的字吸引了目光 ,一块石刻上“虫二”两个字让他们陷入了思考,“虫二”既不像人的名字,也不是成语,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本以为随行的我国友人会知道,可是问完之后,也是一头雾水,这让日本专家的好奇心更重了。
问起在一旁随行的导游后,导游一时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就随口讲到,古时中国有龙的存在,而龙的形态又像一条大虫,所以,将龙又叫做“虫大”,将泰山上的其他猛兽便叫做“虫二”“虫三”了。
此话一出,使得随行的中国学者不禁笑了起来,他们没想到导游会给出这样一个荒谬的解释,但是,自己也给不出合理的解释,便顺着导游的话了。
几名日本学者听到这样的解释,便也信以为真,而其中一位,却不信这解释,再加上导游与中国学者的眼神,他感觉到了一丝丝不对劲,这让他对这块石刻更好奇了。
他仔细研究了那块石刻,发现上面还有一个人名,便是“刘廷桂”,他又是谁呢,他为什么又会留下这让你摸不着头脑的“虫二”两个字呢?这让他想要探寻的欲望便更加强烈了。
02 拜访郭沫若
十年间,这位日本专家学者翻阅了大量的中国历史书籍资料,可是对“虫二”这两个字也还是没有任何明确的线索。
专家多次写信求助中国的朋友,也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应,一位友人给专家建议说,郭沫若是非常有文化的人,如果去拜访他,或许会得到答案。
这让这位专家很是欣喜,立即有了拜访郭沫若先生的想法,他让自己的友人联系了郭沫若先生的助理,没想到的是,郭沫若很快便答应了见面的请求。
郭沫若先生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作家,历史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前,也发起过很多正义的起义。
后来,新中国成立,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一直没有动摇过。
即使知名度那么高,但是郭沫若先生却没有架子,很多人想要拜访他,即使每天很忙碌,却也不会拒绝人家,这让专家很是欣喜,立即踏上了拜访郭沫若先生的旅程。
在见到郭沫若先生后,专家被他一身的文雅气息所感染到,他们交流了许多文学有关的事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郭沫若先生都能侃侃而谈。
在交谈许久后,专家才向郭沫若提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和疑惑,希望郭沫若先生可以替他答疑解惑。
两人相谈甚欢,郭沫若静静地听完他的疑惑后,并没有很快便做出答复,反而他问到这位学者为什么会对中国的文化这么感兴趣,这个答案为什么对他这么重要。
学者以为是郭沫若在岔开话题,但是他还是认真回答了先生的问题,说道:他对中国的文化很感兴趣,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他十余年,如果知道答案,那他以后就没有遗憾了。
郭沫若看到他如此真诚,面带微笑,说让学者在会客室待一会,他去给他找答案。
这让学者陷入了迷惑,为什么要进去找答案,但是为了寻求真知,便只得照做,在会客室里一边与郭沫若的助理闲谈,一边品茶。
一会儿后,郭沫若先生从房间走了出来,手里拿着纸笔,他寻声望去,助理在桌子上铺好了纸后,郭沫若先生就拿起了笔写下了“虫二”这两个字。
写完后,郭沫若先生便又在这两个字上添了几笔,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几笔,把这位专家学者十年的困惑解开了。
“虫二”在添了几笔后,变成了“風月”,郭沫若先生向学者说道:泰山之秀丽,足以配得上“风月无边”这个成语。
学者在感慨到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后,又问道,为什么不直接在石头上写“风月无边”四个字,而是选择这样写。
郭沫若先生解释道,因为之前乾隆皇帝在游玩一处美景时,就曾写下过“风月无边”四个字,如果题了相同的字,那便是冲撞了乾隆皇帝,所以选择了这样写。
这个回答让专家学者很是惊讶,困惑了自己十余年的问题,郭沫若先生竟如此轻松便解决,顿时心中对他的敬佩又增加了几分。
在离开中国后,这位学者还多次向郭沫若请教自己心中的疑惑,郭沫若先生都给出了满意的回答,这让他对这个“瘦弱的老头”心中满是敬意。
03 刘廷桂
写下泰山怪字“虫二”的人,便是刘廷桂,他是清朝光绪年间人,自幼便爱好写作读书。
少时的他,因看到状元的游街欢庆仪式后,便向父母说道,他以后也要考状元。此话一出,引得父母和邻居都笑了起来,刘延桂不知道父母为什么笑他,但是他要考状元的心更加热烈了。
少时的他就天资聪颖,十二岁在乡试上就取得名声,父母也很为他骄傲。
可是,成年之时,却怀才不遇,没能考取状元,名落孙山。
没能取得功名,刘廷桂郁郁寡欢一段时间后,便看开了,他决心用自己的文学才能闯出一片天地,就这样,在文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日,他和朋友去到泰山游玩,看到泰山的美景以后,朋友便提议在泰山上留下点什么,这样以后便有值得怀念之处了。
刘廷桂听到这个提议后,也觉得不错,便思考留下什么字来形容泰山比较好,无意间,想到了“风月无边”这个词。
刚想要提笔时,却又想起,乾隆皇帝就曾在西湖边石头上,刻过“风月”这一词,如若跟皇帝刻同样的字,那岂不是对皇帝的不敬。
思考片刻后,刘廷桂便刻下了“虫二”两字,取风月无边之意,这让随行的友人都觉得妙极了。
当时的人,对字谜和对联游戏极为热爱,题下这两字,让后人看到,便有无限的思考意味了。
04 双重意义
其实,在古代,风月代表的含义是有两层的,一层便是风景的优美,另一层也指男女风花雪月之事。
有学者也曾说过,其实刘廷桂写下这两字,也带有讽刺意味。泰山上有个道观——万仙楼。但是这座道观却与其他道观不同,专注于风花雪月之事,一心只近红尘。
而刘廷桂与这座道观,在一次偶然中,发生过令刘廷桂不悦的事。因此刘廷桂刻下了“虫二”二字,隐晦表达对这座道观的不满。
这种故事,也只在一些野史中看到过,资料都不够完整,所以真实度也有待考证。不过,刘廷桂的“虫二”二字,现在也成为了泰山景观之一。
“虫二”这个典故,其实被很多名人使用过,当时作为四大才子的唐伯虎,写字题词是他每天都要忙的事情,常常有很多人请他题字。
一日,他的友人湘英想要一副唐伯虎的题字,唐伯虎二话不说便答应了,写下了“风月无边”四个字。
这让湘英很是喜欢,便将这幅题字挂在了门上,引得路过之人纷纷夸赞。
可是,作为好友的祝枝山却向湘英说道,这是唐伯虎在讽刺湘英,“风月无边,岂不虫二乎”,即使这般,湘英也并没有与唐伯虎产生间隙。
风月二字的含义,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结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还是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正是有了这些文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才能够在当今的时代,感受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韵。
汉字蓬勃的生命力,更需要我们经久不衰地传承下去。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