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学院教授带你了解生命与健康科学

前言

学习生命与健康科学到底学什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的课程有什么特色?就业前景如何?

为了向更多有意选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以下简称为“LHS”)的学生及家长普及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推广学院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理念,LHS的教授在本期专访中就广大学生及家长关心的相关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受访者

叶德全 教授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

校长讲座教授

博士(华盛顿大学)

朱宝亭 教授

协理副校长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副院长

校长讲座教授

博士(美国德州大学)

黄宪达 教授

生物信息学课程负责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云南招生组组长

教授

博士(台湾中央大学)

成贵娟 教授

助理教授

博士(北京大学)

任若冰 教授

助理教授

博士(清华大学)


01

什么是“生命与健康科学”? “生命与健康科学”与“生物学”有区别吗?

叶德全教授

    生命科学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育、行为等,从而了解生命的起源、演化、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生命科学包括许多分支学科,如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健康科学主要是指生命科学中与人类健康相关的部分,与医学有密切的关系。

黄宪达教授

    生物学和物理、化学一样都是学习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必须的基础科学。而健康科学是生物学的延伸,需要在生物学的基础上把很多工程、统计、健康大数据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


02

未来的“生命与健康科学”将会是什么样的?

朱宝亭教授

    未来社会上,大部分的财富——无论是个人的花销还是政府的税收——应该都会用在健康产业上,身体要健康,心情要愉快,活到九十岁照样能生龙活虎地打篮球(笑)。美国目前百分之三十的GDP都用于医疗、药物等跟生命健康有关系的产业,美国的一些大型医药企业年产值能有几百亿美元。深圳市政府也瞄得很准,把这个当作四大经济产业之一。

朱宝亭教授实验室

黄宪达教授

    随着国内的人口越来越多,未来二三十年,我们将面临一个老龄化的社会,要迎接在养老和健康方面的更大的挑战。在生命健康领域,中国和欧美各国在激烈竞争,国家对科研和产业发展的投入会越来越多,在粤港澳大湾区也会着重在生物、医学、药物产业的发展。所以,在疾病诊断技术和药物研发等领域,中国未来亟需大量的人才。

成贵娟教授

    未来的生命与健康科学将是多学科高度交叉的学科,科研学术和产业应用紧密结合,包含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及健康产业应用的综合性科学。它将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程度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改善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任若冰教授

    首先我想讲的是,21世纪一定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以前有个笑话说:“学生物的都找不到工作,所以就融入到各行各业,21世纪就变成生物学的世纪了”。这个说法是很荒谬的,是大家太过心急了,21世纪的100年直到今天才过去了不到五分之一,但生命科学的发展已经十分迅猛了。

    我眼中未来的生命科学概括起来就是“交叉”。过去十年生命科学和其他学科有大量交叉,有很多新的技术都融入到生命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未来的五到十年,大数据、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还会继续飞速发展,这些领域与生命健康科学的融合也会更成熟,可能每天都会有新的突破。但不论怎么交叉融合,核心永远是生命科学

    中国目前的生命科学的科研水平和产业发展与美国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发展速度已经比以前要快很多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亟需更多的生命科学人才。以制药行业为例,国内目前的制药领域的发展特别像二十到三十年前美国制药行业的发展阶段,当时美国的湾区有很多从事药物开发的创业公司。中国也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现在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的政策、环境很好,大家也都意识到生医药领域的广阔前景,很多技术和人才资源也得到了积累,包括大量有海外留学与科研背景的人才回国。回过头看,现在美国的很多基因、生物技术等方面的顶级公司,他们在早期发展的时候也是很艰难的。国内的药物研发思路,从初期单纯的等待外国专利过期后仿制,发展到做一些类似药来规避专利,再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从事新药研发,整个发展的过程很快,而且已经差不多过了经验积累阶段,准备进入更快速的发展周期。


03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生命与健康科学的课程有什么特色?

叶德全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18年11月建立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是一所崭新的学院。学院在香港中文大学享有盛誉的生命学院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展望学科的未来发展,有选择性地设立三个学科方向:生物信息学药学生物医学科学

    生物信息学是近年来发展的生命科学领域之一。它利用计算方法,分析生物学实验数据,从中发现生命的奥秘。生物信息学整合数学、大数据分析、计算模型建立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发掘人类基因组学研究产生的巨量数据,同时关联临床医学产生的大数据,提出新的科学设想,为今后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生命科学发展提供前瞻性的科学展望。

    药学主要培养未来的药物研发人才,其课程设置偏重于药剂科学,包括新材料譬如纳米材料在药物输送和释放中的运用,新药的设计,药物靶标的发现等药学领域内的前沿学科,具有很强的转化应用前景。

    生物医学科学的课程设置,侧重于本科生今后从事医学相关的研究及应用的知识需求和实践技能。课程注重学生拓展知识面,课程涵盖了诸如干细胞科学、化学生物学等今年来高速发展的学科领域,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已于2019年开设生物信息学专业,药学生物医学科学专业方向拟于2020年秋季开设。通过大类招生入学的新生可在完成第一年的课程之后,于次年秋季选择进入上述三个专业方向之一。

    除了课程设置的特点之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采取全英语教学,学校的书院制注重全人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的三所由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的研究院,为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世界一流的实验环境。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的本科教育将依托三所诺奖研究院的强大学术研究背景,坚持全人教育,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学科的快速发展,抓住先机,开创生命与健康科学的新纪元。

黄宪达教授

    学院引进国际水准的师资并组成科研团队,将全世界最前沿的生命与健康科学知识与技术传授于我们的本科生。我们要让自己的学生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拥有最前沿的理念和国际化视野,在未来的五年、十年以至二十年都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生物医药产业里面维持住优势。和很多高校的传统生物学专业有很大的不同的是,学院要求所有本科生修习编程、数据和信息处理等课程。

成贵娟教授

    我们的课程兼顾理论和实践---设置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课程。除了传统的实验操作(wet experiments),我们还设置了分子模拟、药物设计等上机实验操作(dry experiments)课程。课程学习之外,我们也为学生提供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的机会。

任若冰教授

    作为港中大(深圳)这所年轻的大学中最年轻的学院,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业和课程的设置更灵活。例如生物信息学,很多传统高校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本科专业,因为它涉及到大量跨学科的知识储备。但是现在生命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就是交叉融合,所以我们把生物信息学作为本科专业进行建设。

    另外我们有三个诺奖研究院,一个主要做药物开发,一个做精准和再生医疗,还有一个就是做生物信息学。三个研究院相辅相成,紧密合作。我们学院大部分教授都会隶属于这三个研究院,研究方向与研究院的发展方向契合。因此围绕这三个研究院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就能实现教学、科研和师资的完美配套。

    而且,我们也会有很多海外的交流和交换项目,也会提供奖助学金支持学生走出去看看。同时,我们也在为学生争取更多到全球顶尖的药企和研发单位参观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本科阶段就对自己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

图为任若冰教授在总价高达1.8亿元的科比尔卡冷冻电镜中心为学生讲解冷冻电镜的原理


04

诺奖研究院的运行模式是怎样的?诺奖研究院对本科生会有哪些帮助呢?

朱宝亭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切哈诺沃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都是生命健康方面的,我们大多数的教授将在研究院里面做科研。对教授负责的课题感兴趣的本科生,可以在实验室做相应的研究。

    瓦谢尔教授、科比尔卡教授和切哈诺沃教授三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也将以讲座、报告、研讨会或是面对面闲谈的等形式跟学生们交流。借助这三个研究院以及政府提供的可观的经费,实验室的设备条件和科研经费都是相当好的。

三所研究院的主要设备及办公室位于涂辉龙楼

任若冰教授

    领衔研究院的三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其专业领域上的贡献是受世界公认的。经过多年的积累,他们的学术视野和想法对我们的学科发展也是一笔宝贵财富。希望通过他们的学术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及他们极高的学术标准,我们能组建更好的科研团队。这对本科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他们在本科阶段接受科研训练的时候,接触到的老师,从科研背景和能力方面都是被学界和行业认可的。

    研究院对本科生的另一种影响是诺奖得主本身,他们都是很好的人生导师。要做好科研,能否选对“科研偶像”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诺奖得主的言行身教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会经常来到学校,和学生们交流,有可能他们的一句话就会影响你的观点,甚至你的一生。

    大学将继续设立“诺贝尔班”,诺贝尔班入选学生可获得奖学金。诺贝尔班的学生都非常优秀。他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位诺奖得主或者是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的学术指导教师,还会有一位学校全职的资深学术导师,负责课程设计和日常学习,而且诺贝尔班没有专业限制,这种跨专业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大学杰出教授阿里耶·瓦谢尔教授(Prof. Arieh WARSHEL)和同学们亲切交谈


05

LHS的本科生毕业后,有什么样的升学和就业机会呢?

叶德全教授

    生命与健康科学及相关的产业是近20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就企业来说,生物高科技企业和药企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毕业生。此外,一部分毕业生会到政府和监管部门工作,还有一部分选择留在学校工作。梦想成为科学家的毕业生,可选择到科研机构工作,也可继续深造。

    由于生命现象的复杂性,成为一名生命与健康科学的教授或专业研究人员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和较高的学位。因此不少毕业生选择读研,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少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继续从事博士后训练,然后择机去公司或留在大学等科研机构工作。

    此外,在一些国家如美国,修读生命与健康科学的本科毕业生可选择去医学院、牙医学院、药学院等专科学校学习并获取专业学位,然后从事健康相关的职业如医师、药剂师等。

黄宪达教授

    基因公司、诊断试剂的开发公司、药物的开发公司和药厂里有不同的职位。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加入研发部门做工程师,对管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这些公司里面做管理和计划工作,对销售工作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担任技术顾问。

成贵娟教授

    除了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岗位之外,我们的毕业生也可以利用他们在本科课程中所掌握的数据分析、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来从事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的工作。

任若冰教授

    学习生命科学需要其他的学科作为基础,人才培养周期相对较长,因此我建议大多数的学生继续深造。关于选择攻读硕士还是博士学位的问题,我认为硕士课程是在本科基础上去学习,然后可以从事一些应用现有科学技术的工作。而博士的培养重点是发现和创造,去解决从未被解答的科学问题,或是把基础的研究转化成技术成果的创造性的工作。

    关于就业,生命科学学生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除了进行科学研究,还可以到制药行业、医疗诊断行业工作,也可以通过自主创业把基础研究转化为应用成果,也可以进入职能监管部门参与产业发展政策规划和规范相关工作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工作都需要生命科学专业背景的人才,不能在这儿一一涵盖。


06

您为什么选择生命与健康科学?

叶德全教授

    生命现象充满了奥秘,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早年看到家人生病不治,我便立志从医,并在医学院完成了本科学习。成为医生之后,我发现人类面对许多疾病还是束手无策,促使我考虑读研,从事基础研究,发现治疗疾病的新方法新药物。完成博士论文后,我还接受了博士后训练,然后开始了独立的科研生涯。对自己的选择我很满意,觉得生命与健康科学是一门不断发现新现象、新机制的学科,也是一门可以造福全人类的学科。

黄宪达教授

    我的专长是计算生物学,我的梦想是通过科研开发一些疾病的检测方法,帮助医生做诊断,而精准的诊断之后就要针对特定的疾病开发药物,进行精准的治疗,从而提升民众的福祉。如果我们能够把科研做好,在改善民众健康的同时也会创造产业和经济价值。

成贵娟教授

    探索与生命相关的问题本身非常吸引我。我原本学的是化学专业,但在生命与健康越来越受关注、学科之间高度交叉发展的今天,选择生命与健康科学其实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我目前的研究就是应用计算化学和生物学的手段研究与生命与健康科学相关的课题。

任若冰教授

    我上课的时候给学生讲(朴实一点说),大多数人一生主要关心两件事:一是能活多久,二是活得好不好。能活多久这个事情基本就是 life science。而活得好不好可以分成两部分:一个就是身体健康,这也是 life science,另外就是精神上的健康,这里有一小部分也是和 life science 有关系的。可以说人生中重要的事情有80%是和 life science 有关系的。

    十几年前我上学的时候,大家就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很多人当时选择 life science ——那时候叫 biology ——可能都是因为这句话,但是能坚持下来的理由就不一样了,或是兴趣或是机遇。我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我的个人经历证明了,在一个好的学校去学习,机会将越来越多,发展也越来越好。


07

您对LHS的本科生和未来本科生有哪些建议和忠告呢?

朱宝亭教授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打好基础,学习基础知识,开阔眼界,了解生命健康科学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们可以安排学有余力、表现优异的学生到教授们的实验室做研究,这样也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我们这里也有这个条件。但是这几个方面要注意平衡,如果学生觉得课业压力已经很大的话,那么还是以学好基础知识为主。

    第二个方面,生命健康的课程在大家的印象里一般是以记忆为主,要记的内容很多。但是纯粹的记忆却并不是最重要的。当然一点不记也不行,想学好课本的知识确实是需要记忆的。但真正重要的还是要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作为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会注意这一点。书本上讲了很多很多的例子,没有一个人能把这些例子全部记住,有些东西记了也没用。我希望同学们不要看到书上的内容太多就产生困惑,也要避免死记硬背,还是要侧重能力的培养。

黄宪达教授

    大学第一学年,我们会让学生探索自己,看他们是对计算科学为主的科学研究更感兴趣,还是更偏向以实验为主的科学研究。大学一年级结束的暑假,学生就可以在几个大方向中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方向更专注地学习课程。我也希望学生们充分利用学院和学校提供的产业实习机会,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药厂、基因公司、检测试剂公司里面实习,如果表现出色,说不定他们还没毕业就被这些公司提前“订”走了。

任若冰教授

    首先,入学的时候基础要打好。我现在招博士生的时候,我会看成绩单,首先看的就是基础科学的几门课:线性代数、微积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如果他们物理课学的很多的话我还会看一下电磁学、量子力学的成绩。本科前两年要把基础打好,可能你在学的时候没感觉到这些基础课的作用,但是这些基础课学得好不好对未来的研究生涯有非常大的影响。这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你每一门课都比别人好一点点,最后就会好很多。

    然后适当地在高年级进行一些科研训练,这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但在整个过程中做选择的时候不要顾此失彼。一些学生科研做得很好,基础也挺扎实的,但是把英语丢掉了,最后英语成绩不够好影响了申请海外的博士项目。所以说基础课成绩、英语、专业课程和科研训练这四个方面的平衡一定要掌握好。如果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那么唯一可以缺掉的就是科研训练,因为衡量本科生的时候,科研训练不是必需的。

    还要有长远的规划,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越早有规划,越节省时间,也越容易有好的结果,这个就需要多交流。这一点上我们学校的机制还是比较好的,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术指导教师”,我就经常鼓励我所指导的学生有空就经常找我聊一聊。我希望同学们抓住大学里面的好机会,不要浪费掉身边各种优质的资源。

任若冰教授实验室的一角


END



公众号ID: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健康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

Hotline: 0755-23519000

http://lhs.cuhk.edu.cn

lhs@cuhk.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