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钱女孩的6个穷习惯,不会有人全中了吧?
大家好,我是云宇。
最近越来越发现,在消费降级的今天,大家反而花钱更多了。身边不少朋友都是如此,一边喊着好穷,一边为各种“需求”买单。
还没到月底,又开始抱怨“明明没花什么钱,怎么钱包就空了”。
赚得越多过得越穷,这样的人其实存在不少共性。下面几个缺钱女孩的穷习惯,你中了几条?
1、因小失大
为了省钱买所谓“平替”,因为便宜越买越多,最后发现不好用又回去买正品;
为了省钱,就算在关键时刻也不愿打车、不愿借共享充电宝,最后省了小钱却错失好机会;
为了省房租搬离主要活动区域,每天通勤三四个小时,浪费下班后的提升时间......
节约是个好习惯,在还没有足够的赚钱能力前,省钱是唯一的方法。
但有时候我们常常为了芝麻丢了西瓜,为眼前的小利益错失了让自己往上走一步的台阶。
有段时间,我喜欢蹲某买菜APP的夜间清仓。看似很便宜的价格,却让我买了很多原本不打算买的食物。
看似省钱的做法,反而浪费了原本不需要支出的钱。
节约不仅仅只是省钱,也要考虑时间成本和物质的投入产出比,把时间和金钱花在有效的地方,赚钱也变得自然而然。
2、消费主义
这个世界是个巨大的消费主义,打开社交平台、点开某个vlog,或者只是翻翻朋友圈,都会有无数有形和无形的广告涌来。
那些商品看起来都很棒,似乎也都很实用,于是一一被买回家。
但最后发现,会用到的还是那些基础款,越来越多东西被闲置、积灰。
尤其是新兴起的互联网品牌,他们的底层逻辑是创造使用场景并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因此很多东西的使用频率都会非常两极化,有人每天用,有人只在拆开包装那天用过。
比如三明治机、空气炸锅、咖啡机、跑步机/动感单车等。
很多人说空气炸锅容易被闲置,但在我家是几乎每天使用的小家电。而之前很火的小型榨汁机、豆浆机等,反而使用频率并不高。
因此冲动消费前,还是要先想想自己是否真的会用到它们,是否有其他类似且已有的单品可替代。
3、知识付费
打开手机,看看有多少课买了却没上几节?有多少平台买了会员却没打开几次?
我先说,太多了。
买过摄影课、健身课、运营课、python课,也为keep、喜马拉雅等买过大会员。
疯狂买课的后果是没学完的课越囤越多,最后直接摆烂,选择性遗忘。
总以为明天就会成为更好学的自己,其实只是用花钱来安慰不够努力的自己。
知识付费是最快捷直接的知识获取方式,但在人人都做个人IP、人人都卖课的今天,一定要学会辨别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而当海量知识以极低价格摆在面前,也要记得问问自己:哪些知识是我真的需要的?
4、兴趣广泛
今天爱好运动,买了泳衣、球拍、自行车;
明天爱好音乐,买了卡祖笛、尤克里里;
后天爱好手工,买了毛线、串珠、滴胶......
看着书桌边的画笔、热缩片、尤克里里,我陷入了沉思,骂的竟是我自己。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还没怎么入坑,装备先要买齐。品质不能太差,花钱才是真爱。
但时间有限,钱也有限。
我现在的做法是,先把兴趣爱好根据热爱程度排序,再为它们分配我用于爱好的有限资金。
如果对某件事感兴趣,先搜索免费的学习资料和课程,跟着学上一两节。
学完后如果还有学习动力,再考虑购买装备。
5、囤积社交垃圾
当没有太多收入时,社交其实是件奢侈的事。
很多人没认识到这一点,总以为多个朋友多条路,却忽略了在无效社交上付出的成本。
每天的激情群聊,有80%都是废话和抱怨的碰撞;
每天刷不到头的朋友圈,有50%都是可以屏蔽的广告;
每天为了维持友谊而勉强点赞、say hi的好友,又有多少是可以断舍离的表面友谊?
此外,还有数不清不好意思推辞的饭局、交流局、礼尚往来和“帮个小忙”。
清空囤积已久的社交垃圾,给自己的社交圈来个断舍离。
把时间和金钱花在更有价值的关系上,向上结交富有能量的朋友,互相汲取更积极的情绪价值。
6、快餐式饮食习惯
快餐式的饮食习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日三餐点外卖,家里从不开火;另一种是不健康的食物摄取习惯,包括但不限于:
一次性购买大量蔬果,导致总是在吃不新鲜、吃不完的菜;
为了省时省力,总是吃方便食品和速冻食品,营养摄取不均衡;
外出就餐点菜过量,为了不浪费打包回家,然后在冰箱里放到变质;
平时不吃蔬菜水果,转而用各种保健品代替营养摄入......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让很多人忽略了好好吃饭的重要性,但营养均衡的一日三餐,是维持身体正常运行最低成本且最健康的方式。
以上。
往期精彩内容:
知乎上这个问题,踹翻了世界的虚伪
《不够善良的我们》:比无性婚姻更可怕的,是以“温柔”为名的冷暴力
提升文笔的最好方法:把大师们当模仿对象
作者介绍:
云宇,努力靠码字养活自己的自媒体人,用文字分享成长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