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创作是修行,也是避世|专访《百川东到海》主创

书本放映 抛开书本AsideFromBooks 2023-08-17

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在进行中。吴双导演《百川东到海》入围“注目未来”单元,这是FIRST青年影展展映之后,影片再次于大银幕上呈现。
“注目未来”单元为北影节的次级竞赛单元,面向全球征集不同题材、类型与风格的导演首部或第二部剧情长片,旨在“用中国的眼光发现国际影坛新人,以世界电影新潮流引领艺术原创”。《百川东到海》是吴双导演的首部长片作品,从报名的近500部影片中脱颖而出。
《百川东到海》作为曾经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wip的项目,今年再次回到北影节,亮相“注目未来”单元。
去年西宁,我们曾主办一场女性论坛,和女性电影人畅谈了一晚上。(详见文章:生娃照顾家庭or拍电影?不要定义女性应该做什么)其中有两位是《百川东到海》电影的主创:导演吴双,编剧刘婧。书本与这两位主创又在北影节相遇,和她们做了一个简单轻松的采访。
两位主创在影片中呈现出乐观、积极的精神与现实的关怀,同时在生活中她们也以幽默向上的态度进行思考与创作。

SCREENING SCHEDULE
放映日程 
4.24 19:30UME影城北京华星店 5号厅 主创映后交流4.29 18:30美嘉欢乐影城三里屯店 5号厅

整理、编辑:杨发财
采访、责编:刘小黛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1

相识之缘

刘小黛:您二位在学校里面是怎样一个学习的状态?可以分享一下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结缘的?

刘婧:我们俩大学是一个寝室的,有时吴双看完电影就会问我怎么想,我们常常因为电影而辩论,我觉得就深入探讨挺好的,我们也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认识熟悉的。

她(吴双)真的是对电影非常认真的一个人,看电影不是为了消遣。有一次我们有个小组拟音作业,在一个很细节的地方她一直坚持一个观念,我当时觉得没有什么紧要。后来,她就找到了影片的原片段发给大家。她说不是她非要坚持,但是我们可以看一下,导演在这个地方对人物的情绪是有处理的,我们可以处理的不一样,但是我们也是应该有所反应的,哪怕我们是用相反的方式来反应。

吴双:我们上学的时候对自己挺苛刻的每拍一部不会觉得哪些段落我拍的太好了,反而两眼就是盯着自己的问题看,觉得拍的时候当时为什么没坚持,会有各种挑剔。当时也感觉特别抑郁,但我们两个抑郁的时候相互鼓励,一定要相信能变好,你要是退缩了那就坏了。

导演吴双和编剧刘婧

2

创作的意义

刘小黛:电影创作对你们俩来说意味着什么?

吴双:电影创作对我来说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避世。因为生活里有一些烦恼,但是我会觉得那些烦恼非常不值得一提,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但是一旦自己不创作,就感觉有些生活上的问题都冒出来了,我觉得思考这些事儿很浪费生命,我不想被很多琐事占据。

刘婧:我也做过其他行业,跨度超级大的行业,然后发现电影创作可能是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快乐的事情,特别是我觉得编剧工作简直是一件太快乐的事情。去到不同的环境中,看到不同质感的人和事,产生新的构思,故事自然涌现过来,我就觉得这个是蛮奇妙的。

电影《百川东到海》剧照

3

映后所感

刘小黛:我了解到你们很注重作品跟观众的对话,当时在写剧本的时候,或者拍片的时候,你们会想到会跟观众进行交流吗?这次等到作品真正的观众面对面的时候是符合你们期待的吗?

吴双:我不会想在创作中想到观众这段应该感动,或者去想观众会怎么样。我是觉得就把信息量表达清楚,让角色当下的情绪表露,有些观众能get到,不用太刻意。

刘婧:我觉得是高于我的预料,因为有一场放的时候影片里面小孩子们在做游戏、算卦,然后下面就有观众在笑,但是我也不能处理成喜剧的感觉,因为是很正常的两个孩子要信以为真的做,这可能是我们大人看起来很幽默的东西,但到后面也有一些关于思考的东西。

还是会来考虑到一些,不想让影片变得特别沉重,还是要调节这样的气氛。之后参加映后的时候,大家一块交流,讲他们从影片当中获得的一些感受,我们看到豆瓣上也有人写感想,看到有人能有共鸣,有人在思考,觉得挺好的。


FIRST推介语

4

创作者与电影节

刘小黛:你们参加了这个电影节以后,你们觉得电影节对我们国内这些创作者的意义在哪里?

吴双:还是希望通过电影节能收获更多的观众,听到关于影片的反馈,确定观众是否喜欢。从创作角度,能和专业同行之间进行交流,我觉得这个是比较重要的,因为院线的片子种类相对不是很多,比如在FIRST可以看不同类型的影片,也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

刘婧:我觉得会像一个风向标,因为首先电影节肯定有评奖的这一部分,那不管是观众投的,还是专业评委评判的,是有一个倾向性的东西,会看到一些方向。同时电影节会引入很多国外的片子,可以看见同期世界影人在做什么。

我这次还注意到,好多片子在豆瓣上已经开分了,但分不是特别高。因为电影节的放映让更多观众有机会看到,结果分数升上去了,也挺好。因为专业的从业者和一个大众观众的审美视角还是有所不同,多一些被看到的机会,也能更好的呈现影片的多元理解吧。

书本·西宁之海女性论坛现场图

5

生活琐碎

刘小黛:你们参加完电影节,平时会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吴双:我会看看社会新闻。虽然有的时候新闻也不完全是事实,但也会看媒体为什么是这个角度,我自己觉得挺重要的。

刘婧:要看新闻,要一直有与时俱进的东西介入,才能跟上时代思考,闭门造车,那能造啥?也特别感谢每天收到的吴双的短信问我,“你今天思考了吗”,“思考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新的创作想法”等等,总之就是不能停止思考。哈哈哈哈,我现在已经学会主动报备。

 
生活中的刘婧和吴双

6

做导演的要素

刘小黛:请问二位,你们觉得做导演是天赋重要,还是后天的习得重要?

吴双:我觉得天分的是很重要的,但是可能没有天时地利人和重要。比如你的生活中不能有特别多那种非常困扰的事情,因为这样就会没那么专注。我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就是还有周围的环境,要让你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如果你有了一个想法,你还没实施,生活中出现了困扰,你意志垮了,那这个是不行的。

刘婧:我觉得当导演比较看人的性格,我自知当不成导演,就是认清了自己的性格吧。我比较喜欢照顾大家的情绪,想平和平静点。吴双之前看我拍片的时候,她就会说,你想拍这个镜头你跟摄影师说呀,她都急死了。

就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我没有再往前走极致那一步,最后看片子的时候,自己就会觉得那个时候为什么不再决绝一点?所以,还是要认清自己到底什么性格,但她(吴双)就是特别“较真”的一个人,项目遇到任何困难,她都会一直坚持下去,我觉得这点挺重要的,你能坚持下去,你认真对待这件事情,我觉得做项目这两点非常重要。

导演吴双(左二)和编剧刘婧(右二)

7

To live

刘小黛:你俩靠什么生存呢?有没有生活的压力或者焦虑?

刘婧:我们俩都工作过一段时间,然后那段时间就攒一点钱,我们现在就是什么时候不行了,再去工作。

抛开书本:那现在工作是不是特别难找啊?
抛开书本:其实我感觉是工作好找,但是都想干一个环境又好,钱也多的工作。

吴双:可能我们俩没工作,也是暂时没遇到双向奔赴的岗位吧,哈哈哈。

刘婧:对,因为我年纪大嘛,人家不要我,可能我的资历只比刚出社会的要好一些,但是人家要年轻人不会要我。我其实也不要很多钱,就想要一样的工资,后来还是觉得算了,我安慰自己说“没事没事,你只是输给了这个年龄”

生活中的刘婧

吴双:我之前是在电影公司做执行,也帮导演做一些案头,整理一下剧本,然后采风的资料,包括跟外方做一些沟通,刚毕业的时候大概做了一年半左右。后来电影上映了,就离开了。

刘小黛:那你俩现在是有自主创业对吗?

吴双&刘婧:哈哈哈,怎么说呢,我们俩现在可能是自主躺平,主动思考吧。反正如果遇到大问题,实在不行再一起去公司上班。

电影《百川东到海》海报

8

剧组之别

刘小黛:之前有提到过你(吴双)跟过国际组,你觉得这个跟国内的组有什么差别?

吴双:我们合作的是哈萨克斯坦电影集团,他们一直保留着老电影制片厂的工作模式,比较像上班,周末是有双休的。但是我们跟他们商量,周末只能休息一天,一开始他们很难想象40或者50天一天不休息只拍片,也是非常专业的配合完成,逐渐适应了这种强度。

这个电影还去了圣彼得堡拍摄,我们也是跟当地的制片厂合作,他们所有工作人员都训练有素,特别是群演。比如,他们会认真的揣摩角色,设计符合角色的外部造型和肢体动作,不会说突然跑出来抢戏,或者受不了冬天的寒冷需要休息等等。我觉得还是不一样,俄方更工业化,安排工作都是很细致的。



吴双
导演
本科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硕士毕业于伦敦电影学院。曾入选金鸡青年导演训练营。担任首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合拍故事片、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开幕影片《音乐家》执行导演。导演的长片处女作《百川东到海》入围FRI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和金鸡电影节WIP单元。


刘婧
编剧

影片《百川东到海》编剧,本硕皆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
剧本《逆流而上》,荣获第十五届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成长电影剧本”奖。
剧本《归园田居》,入围中国青年编剧扶持计划“聿影计划”。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