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讀〈大般若經〉札記》(《初分緣起品第一》)

墨萱草堂 墨萱草堂 2023-03-14

考慮了一天是過一遍《趙城金藏》還是只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後來還是決定先看《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考慮讀《趙城金藏》的理由是自己是山西人,似乎應該過一下這部山西刊刻的經典,而且很巧的是,我最好的閨蜜是趙城人,而《趙城金藏》還是早期刊刻的《大藏經》版本中現存最全的一部,堪稱善本中的善本。可問題有二,一是《趙城金藏》儘管很全,不過依舊有殘缺,殘缺部分要不讀別的版本補,如用《中華大藏經》,要不乾脆跳過不讀。這就涉及到一個新問題,即《趙城金藏》中的殘缺部分怎麼辦?到底讀不讀?二是我不確定自己有必要完整過一遍《大藏經》,因爲我讀佛經的目的一是想了解其智慧的部分,二是作爲我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一個環節(佛學是近代之前對中國傳統影響最深的外來文化)。基於這個目的出發,我覺得沒有過《大藏經》的必要,讀《大般若經》後,再過一下《高僧傳》《法苑珠林》《五燈會元》之類即可。當然,我會在寫《讀〈大般若經〉札記》時引用《大藏經》其餘經典。玄奘譯《大般若經》爲600卷,本札記內容會比《四庫總目舉要》還少,所以這個系列在《四庫總目舉要》和《說文津逮》前即可更新完。

《讀〈大般若經〉札記》(《初分緣起品第一》)

1.已作所作,已辦所辦,棄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知解脫。按:《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云何解脫道?謂由此道證斷煩惱所得解脫。”得真自在,得心自在,得法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

2.一切皆得陀羅尼門、三摩地門,住空、無相、無分別願,已得諸法平等性忍,具足成就四無礙解。按:《雜阿含經》:“若有比丘作是說:‘我得空,能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此則善說。”《中阿含經》《長阿含經》則以無相代無所有爲三三昧。《智度論》:“四無礙智者:義無礙智,法無礙智,辭無礙智,樂說無礙智。”無染無求,其心泰然。陀羅尼(dhāraṇī)謂持善不失,持惡不生。三摩地本出婆羅門《奧義書》。《瑜伽經》以禁戒(Yama)、律儀(Niyama)、體位(Āsanas)、調息(Prāṇāyāma)、制感(Pratyāhāra)、專注(Dhāraṇa)、禪那(Dhyāna)、三摩地(Samādhi)爲八支分法,以三摩地最高。謂冥想而超意識之境也。

3.智慧通達諸聖諦理。按:四諦十六行相有北傳、南傳之別。北傳《集異門論》:
苦諦四相:非常、苦、空、非我;
集諦四相:因、集、緣、生;
滅諦四相:滅、靜、妙、離;
道諦四相:道、如、行、出。
南傳《小部·無礙解道》:
苦諦四相:有害、有為、煩熱、變壞;
集諦四相:存續、因緣、合、障礙;
滅諦四相:出離、離、無為、不死;
道諦四相:出離、因、見、增上。

4.善知有情心行所趣,於諸有情心無罣礙,善入諸法平等性智,隨其所應巧令悟入。此四句甚善。

5.彼世界諸惡趣等一切有情皆離苦難,從彼捨命得生人中及六欲天,皆憶宿住。按:宿住即宿命通。六欲天、宿命通之說可參《楞嚴經》。諸有情皆慈悲,不相擾亂,方爲善哉。

6.此章爲世尊說法之緣起。一切有為法皆因緣和合而成。宋儒多非因果。因果之說,至宋已然泛化,多淪入鬼神末流之學, 全然失理。世尊因緣起而爲眾生開示,乃眾生無明故也。眾生無明,則未必見其眞。世上本無生滅,眾生妄見生滅。故言之生滅,非有生滅,乃眾生未見不生不滅。若緣起性空,於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則無生亦無滅矣。若入鬼神輪回之說,失之遠矣。故縉紳讀書之人難言之,余亦難言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