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夜校可在手机端收听完整内容:在本公号的菜单栏,点击【成长社区】—>【登录夜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或在公号名片页点击【服务】,找到【登录夜校】进入【伙伴保护行动坊】版块。
Tips:首次访问,需要先登录质兰成长社区,输入www.izhilan.cn上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即可查看所有内容。新朋友可以点击注册账号,完成注册认证!
---------------------------------------------------------------------
完整版,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推荐阅读:
分享速记:
分享人:重庆大学杨永川教授团队
我们的团队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育团队,长期致力于孑遗植物的研究与保护。跟水杉、银杏这些明星物种比,金钱松虽然是我国二级保护植物,但在学术研究和保育方面受到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古老孑遗植物,对它的研究还很有限。
《中国植物志》中金钱松标本分布 版权©项目团队
IUCN对金钱松的评级是易危,但对它的描述提到它的种群变化趋势降低,因为金钱松自然种群数据十分缺乏,因此其受威胁等级评定并不确定,这就给我们一个契机。金钱松很有名气,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分布,要保护这个物种,首先要明确金钱松的自然种群在哪里。这个物种又跟人的聚居地有密切关系,在人类聚集地的金钱松种群它是如何得以长期维持的?目前金钱松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我们又该做点什么?我们想一层一层的推动下去。
版权©项目团队
第一期项目,我们设定了6个目标:第一:明确金钱松的自然种群分布,第二:明确金钱松的潜在适宜分布区,第三:重新评估金钱松的濒危等级,第四:全面评估金钱松的保护有效性,第五:建立金钱松的社区保护试点,第六:金钱松的保护行动宣传。很多项目一开始立马做人工繁育,不同的是,我们一开始没有做这样的考虑。我们达成的第一个目标是明确金钱松的自然分布,按照中国植物志的分布描述,金钱松分布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从浙江一直到了重庆万州,标本的分布地很多,但逐个探查后,发现只有5个地方是金钱松的自然分布地。确定自然分布地一是要看它的生境,二要看最大的个体。要了解最大个体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先有树后有人,还是先有人后有树。5个地方的生境包括自然林、退耕地的次生林和风水林,金钱松在风水林里的存留非常好。
基于自然种群(a,c, e)和栽培种群(b,d, f)模拟的金钱松适宜分布区。(a,b)当前气候条件;(c,d) 2070年RCP2.6;(e,f) 2070年RCP8.5 版权©项目团队在没有区分金钱松是自然种群还是人工栽培的情况下有人曾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未来金钱松的分布地将扩大。我们也做了类似的研究,在区分栽培和野生种群后,发现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金钱松潜在的分布面积较当下的气候条件下的分布面积有明显的缩小,其自然分布不容乐观。根据IUCN红色名录濒危等级的评估标准,基于本项目调查数据,我们重新评估了金钱松濒危等级,发现金钱松受威胁等级应从IUCN评定的“易危”提升为“濒危”。
此外我们也评估了金钱松保护的有效性,参考《濒危植物保护和管理有效性评估工具》,系统评估了自然保护区和社区的金钱松自然种群保护和管理有效性,汇编为《保护区和人类聚居地金钱松保护有效性报告》。发现目前风水林生境中的金钱松种群具有较高的保护有效性,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有两个点都存在一些不适当的旅游开发现象。人居环境里有这么漂亮的树,当地人自然会有开发的冲动。以金钱松大树个体最多的浙江茅镬为例,这里附近的居民都迁移了,古树群所在的地方被开发成一个金钱松公园,现在古树下面几乎寸草不生,因为游客很多,大家都去树边拍照,树底下被踩的像铁板一样,不可能再有个体上的更新。另外,我们还发现,保护区里面的自然林中生存的金钱松种群,保护有效性非常低。我们前面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发现对某些物种进行严格保护已经不是有效的保护手段。
茅镬古树群下“寸草不生”的地表环境 版权©项目团队
当然,我们也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点:浙江的林家塘,我们把这个地方作为金钱松的社区保护试点,因为这个地方的人特别愿意保护金钱松。我们制作了金钱松保护宣传手册、宣传牌等,取得了社区和村民的信任和支持,现在已初步达成金钱松保护的合作意向。同时,跟当地社区居民合作,一起制作了《金钱松保护指南》,确定了社区下一步保护行动,并通过微信公众号连续推送了七期金钱松的系列内容。上图为本项目组在林家塘村发放的宣传资料 版权©项目团队
项目第二期在第一期的基础上,将解决第一期识别出来的所有问题,包括:第一:生活史动态的长期监测,看金钱松生活史有没有问题,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第二:建立人工抚育技术体系,尽量采用就地保护的办法,做一些生境的修缮,而不是直接做迁地保护、人工抚育、野外回归等。第三:保障当地人的参与,成立金钱松的管护小组;第四:跟NGO合作,推进金钱松相关的自然教育。
建立金钱松生活史动态长期监测体系 版权©项目团队
母树长期监测: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家塘和茅镬的金钱松核心分布点建立长期监测样地。根据实地情况,样地面积在10m×10m至20m×20m之间。对样地内所有母树个体(H≥8m)和幼树个体(1.3m≤H<8m)进行标记,准确测量其胸径、高度和冠幅等信息,并且确定每个监测个体的活力等级。
幼苗的长期监测:在每个金钱松母树和幼树长期监测样地内建立4个幼苗监测样方,样方面积为1m2(1m×1m)。样方建立完成后,对幼苗样方内所有现存幼苗进行标记;并对幼苗样方的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被及草本层覆盖和生物邻体因子等进行监测。此后每年定期调查幼苗样方内已标记幼苗的生长状况并对新萌发的幼苗进行标记纳入长期监测。
版权©项目团队
另外,我们想做金钱松生境的修缮。当就地保护有效时没有必要做生境修缮,但当就地保护无效,就要做一些生境的改造,生境改造就是对伴生物种和地表凋落物进行一些处理。我们还要做一些种子的添加实验,去判断金钱松种群更新的问题所在:是种子出了问题,是幼苗萌发过程中出了问题,是幼苗长成小树时出了问题,还是小树长成大树时出了问题。从植物生活史的角度讲,就是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的去解析,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建立金钱松幼苗更新的人工抚育技术体系 版权©项目团队在野外做生境改造时,社区的居民非常配合,帮助我们完成了很多工作。我们组建了林家塘金钱松管护小组,当地群众跟学生混编,给他们确定了主要任务,如种群的动态监测,种子产量和种子监测,不同干扰强度下的幼苗更新动态监测等,通过群众监测共同推进金钱松社区保护试点的可持续运行。
人为干扰实验实施 版权©项目团队
我们最终要建立社区协作、多方参与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示范,当前,已经完成团队组建,村民已经开始参与到实验的选点等工作中。同时,为了扩大金钱松保护的影响,跟当地NGO合作推动自然教育,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物种保护工作才能做出成果。项目经验分享,第一,长期的科学监测,以及对保护物种种群维持生态学机制的研究。第二,充分发动社区力量参与项目,不去发动当地群众,会发现很多实验或保护是无效的,因为很容易破坏掉,有当地人参与,能够有效保证实验的长期持续。第三,充分挖掘物种保护的历史和文化根源。我们找到了当年为了保护金钱松,老一辈村民们制定的禁止砍伐树木、古树产出归属等村规民约。在林家塘发现,金钱松带金钱两个字,因此是个福兆,当地的建筑等很多方面都有金钱松的元素。金钱松能够保护下来,跟风水中的水口等有关系,中国人在家居风水中注重阴基和阳基,这就使得金钱松跟群众房子之间产生了密切关系,房子的选择跟金钱松有关系,房子的建设跟金钱松有关系,房子的装饰也跟金钱松有关系,群众自然而然对金钱松产生了一种保护意识。
基于水口林和阳基树的古树保护vs林家塘村老宅及老宅木雕上的金钱松元素 版权©项目团队
点击【阅读原文】,在微信端,查看本期夜校完整视频。对金钱松感兴趣的自然教育NGO,欢迎和重庆大学杨永川教授团队联系,在浙江林家塘项目地,研发开设自然教育课程。他们的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