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药物研发管线趋势报告:肿瘤管线占比达29%,初创企业占据大半江山

曹弦 动脉新医药 2019-07-01

2019年4月23日,整合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供应商IQVIA发布了年度报告《药物研发变化格局,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报告从创新力、药物增长驱动因素和临床试验生产力提升等角度,对全球在研药物进行梳理。


动脉新医药整理并编译了报告中临床药物管线发展的内容,旨在从全球药物管线聚焦的疾病、管线进度、在研企业、资本投入等的梳理中,探索全球药物管线的研发趋势。

 

在过去的四年里,临床后期管线数量稳步上升


2009年-2018年不同疾病领域的后期研发管线


我们把进入临床Ⅱ期及其之后的管线定义为后期临床管线。2018年,后期临床管线数量达到2891个,比2017年上涨了11%,较2013年上涨39%,2013-2018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

 

肿瘤药物后期管线在2013-2018年间增长63%,占总后期管线增长的40%,到2018年,肿瘤产品管线占比达到29%。

 

神经类疾病或其他行为疾病主要包括脊髓性肌萎缩、认知障碍、失眠和癫痫等,这些疾病的药物管线占2018年总药物管线的8%,2013-2018年间,这类药物管线增长41%,仅2018年就新增33个新药管线。

 

在传染病领域,尽管2017年至2018年期间,部分管线研发失败,该领域的研究仍然非常活跃。在过去五年间,传染病药物后期管线增长了12%,占后期总管线的7%。

 

胃肠(GI)药物后期管线在过去五年增长了42%,占总后期管线的6%。该类管线的增长主要依赖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后期管线的数量增长。目前,GI后期管线中,NASH药物总数为32,罕见病药物克罗恩病有12种,溃疡性结肠炎有19种。

 

镇痛类药物在2013-2018年后期管线数量增长了52%,其中,有36种是非麻醉性药物,这是因为阿片类药物危机以来,政府对阿片类药物实施了管控。

 

皮肤疾病后期管线自2013年以来增长了61%,其中,有19种生物药用于治疗银屑病,这些药物既包括传统的药物糖皮质激素,也包括新型的靶向药物如修美乐。

 

在神经系统疾病后期管线中,有47%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既有小分子药,也有生物药。

 

尽管临床后期的疫苗管线数量并没有增长,但在总管线中仍保持一定的份额。2018年的疫苗后期管线数量较2013年下降了4%,与2017年的数量相当。

 

生物治疗药物增长迅猛

 

2009-2018年不同疾病领域下一代生物治疗药物管线数量


我们将下一代生物治疗药物(NGB)定义为细胞、基因和核苷酸药物,NGB仅占后期研发管线的10%,但自2015年以来,NGB作为疾病治疗的新途径,近年来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管线数量从2015年的120个,上升到2018年底的269个,翻了一倍多。

 

目前NGB的最新发展是:近80%的NGB后期管线处于临床Ⅱ期,2018年有三个NGB上市,有望上市的NGB不到20个。

 

镇痛类药物涵盖了一系列基因靶向药物,其中包括成功上市的治疗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养变性(hATTR)的两种RNAi药物。

 

在17种血液疾病NGBs中,有13种是基因疗法,治疗领域包括血友病和地中海贫血;两种是基因编辑药物,其中一种基因编辑药物运用CRISPR-Cas9技术,治疗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性贫血。

 

神经系统疾病比如多发性硬化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病、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其他神经肌肉障碍疾病的NGB有18个,这个数字在2009年仅为5个。神经系统疾病NGB管线主要聚焦在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和脊髓性肌肉萎缩症上。

 

2018年,肿瘤领域的NGB有98个,其次是眼科领域的NGB(23个),继首个眼科基因治疗药物Luxturna成功上市,全球药企也加快步伐,推进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色盲领域的NGB研发。

 

临床后期阶段管线增长点主要来自细分领域特定疾病的管线增长

 

2017年以来特定疾病领域后期研发管线数量变动图


2018年临床后期阶段的药物共有2891种,其中肿瘤领域药物最多,有849种,较2017年上升了138种。

 

神经类药物管线主要涵盖有关行为健康的疾病,包括抑郁症、精神类疾病、多动症、药物成瘾以及药物依赖等疾病的治疗。这一系列管线也证明了阿片类药物带来的成瘾性危机。

 

2018年,非麻醉性镇痛药仅增加了9种。当然,很大程度是由于政府对阿片类药物的管控。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其他肌肉骨骼类药物有23种,其中7种是ALS, 4种是亨廷顿氏舞蹈症。

 

尽管市场对新型抗生素和抗病毒的药物需求旺盛,但2018传染病药物管线较2017年有所降低。

 

GI管线既包括常规药物,如抗溃疡药,以及治疗罕见病的孤儿药物,针对特定病种的药物,如NASH,这些管线数量也在持续增长。2018年的GI管线中,有18%与NASH相关,较2017年的数字14%略有上升。NASH的管线也反应了该药物仍供不应求,潜在的NASH疗法包括药物治疗、干细胞治疗和RNAi治疗。

 

皮肤科的管线越来越多,且管线更加专注于特定疾病。2018年,皮肤科管线中有14种生物制品,数量是2017年的两倍,且管线也包含了生物仿制药。

 

病毒性肝炎的在研管线数量有所减少,可能的原因是近期该类药物已经部分上市。

 

新兴的生物制药公司现在占研发总管线的70%以上

 

 按公司规模划分的后期管线百分比

 

IQVIA首先对药企进行了分类,分成了大型制药公司、中型制药公司、小型制药公司和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大型制药公司是指那些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而新兴生物制药公司,是指预计每年在研发上投入不到2亿美元,收入不到5亿美元的生物制药公司。

 

新兴生物制药公司研发管线占总数的比例,从2008年的61%,提升到了2018年的72%。10年间,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兴生物制药公司的大量诞生,诸多新药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而被挤占的份额就是大型制药公司的研发管线,10年时间大型制药公司的研发管线从总比例的31%下降到20%。

 

新兴生物制药公司的增长是由更小的新兴生物制药公司推动的,肿瘤和孤儿药物是增长最快的领域,其中最活跃的就是这些公司。并且,他们越来越不需要合作或被收购来开发他们的创新药物。


虽然新兴生物制药公司的大部分资产在推出新产品之前就会被出售或许可,但2018年在美国推出的新药中,有47%是由新兴生物制药公司提供的。自2013年以来,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在研药物管线的绝对数量增加了37%,不难预测,未来五年,这些公司的上市药物数量也将出现持续增长。

 

美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风险投资活动交易额和交易数量持续上升

 

美国风险投资交易额(单位:十亿美元)和成交数量

 

2018年,美国完成了1308宗生命科学风险投资交易,总额超过230亿美元。生命科学领域的风险投资交易额在过去五年中急剧增长,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9%。

 

这些对医疗创新的投资正在进入更广泛的疾病领域。

 

自2007年以来,风险投资交易一直在稳步增长,2016年风险投资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尽管2016年有所下降,但自那时以来,交易数量逐步反弹,并在2018年上升了15%,达到峰值,2018年的交易额比2016年翻了一番。

 

2018年的增长部分是由于公开市场募股的强劲势头,包括第四季度的10大IPO中,有7家来自医疗行业。

 

2018年,大型制药企业的研发支出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


大型制药企业研发支出和销售额百分比(单位:十亿美元)

 

2018年,全球最大的15家制药企业的研发支出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32%。大型制药企业报告的总开支从2013-2018年大幅增加,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

 

同一时期,大型制药公司的研发占销售额的比例有所上升。2018年,研发占总销售额的19%,高于2013年的16%。



*封面图片来源:

https://www.iqvia.com/institute/reports/the-changing-landscape-of-research-and-development


文 | 曹弦

信 | weilanxue23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近期推荐★ 【公告】天士力生物拟赴港上市,重磅药品普佑克2018年销售额已超2.2亿★ Nature | 降压药竟然可以治疗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 3.75亿美元!礼来制药宣布出售旗下抗生素品牌和中国生产工厂★ 接种者不知情,医生弄不清,你打的疫苗可能过期了!★ 默沙东、诺华等大药企正在密切关注这个领域,医药初创公司开始布局(下)★ 科学家已发现无膜细胞器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探秘无膜细胞器(上)★ 未来细胞疗法揭秘,NK细胞可能成为T细胞的抗癌协同者,已有公司涉足★ FDA批准杨森制药的Balversa,成为首个转移性膀胱的靶向疗法★ 生物医药风投的2019年Q1:Evaluate Pharma认为放缓趋势仍在继续★ 生物医药企业高估值的背后,除了泡沫还有什么?大机构谈投资估值逻辑

动脉新医药的朋友们看过来~欢迎加入我们的读者交流群!本群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读者进行反馈、提出建议和交流~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时请备注“读者群”,审核成功后客服会邀请您入群~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备注“读者群”加入交流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千人千面,愿你看到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