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核”创业者的自述:行有行规,入门不易

朱雪琦 动脉新医药 2022-06-21

2018年,当远大医药和鼎晖入局,斥资14亿美元完成了对Sirtex的收购后,核药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关注度迅速提升。此后,中国多家传统大药企进军核药市场,仅仅在2020年到2021年半年内,先通医药就融资6亿,投入核药开发。


国外巨头拜耳、诺华、波士顿科学入局更早。拜耳2013年就完成了一起21亿欧元的收购,特别是2017到2018年两年间,巨头们动作频繁,相继完成了数十亿美元的大宗收购。


他们很快得到了回报:近年来,治疗用的放射性药物相继获批上市,标志性着治疗性核药崛起。诺华的Lutathera, 更可能成为突破10亿美元销售额的“重磅炸弹”级药物。


相较之下,远大引进的 Sirtex 公司的核心产品钇[90Y]微球注射液,今年2月初获批落地中国,此时,距离它在海外上市已有20年。而之前十几年,我国没有一例放射性创新药获批上市。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的核药企业,将密集开发国外已经上市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国内开发,将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大环境?是行业最为关心的现实问题。


我国的《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1989年制定,距今已有30余年。虽然在2017年有所修订,但是据业内人士反馈,整体框架变化不大。此外,放射性药物及其放射性原料的监管涉及到药监、卫健、生态环境、国防科工、交通、民航、海关等多个部门,但是监管方式大多处于探索阶段。


本质上,“核药”仍是一个很难完全市场化的行业。特别是现阶段,当市场化的企业进入后,它会遇到一些难以想象的困难。


2021年3月,纽瑞特获得了波士顿科学Y-90内放疗用玻璃微球在中国的开发权。此前,这家公司,在开发治疗用放射性药物时,已遍历几乎所有困难;他们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积累的宝贵经验。


以下是纽瑞特副总经理葛强,在动脉新医药线下沙龙活动VB思享会上的真诚分享:


他希望,后来者能够少走弯路。他也相信,受到政策驱动的核药产业,一旦聚势,在监管层面有所突破,行业或将迎来真正的爆发。


01

创业6年,有3年在拿资质



当你进入治疗性核药开发领域后,你会发现门槛非常高。


我们有好几个部门的工作职责涉及到放射性药品相关资质的办理。首先,放射性药品是具有放射性的,需要接受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管,拿到相应的《辐射安全许可证》才能进行操作。


创业的6年里,前3年,也就是2016年到2018年,我们主要都是在搞建设,办理研发、生产所需的甲级资质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取得了这张证以后,我们的研发团队才可以开始做相关热试验。


我国的法规将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而目前已经上市的几种治疗用放射性药物剂量大,在乙级场所是很难进行生产操作的。


以钇-90玻璃微球为例,患者使用规格大概是1~3个GBq,其说明书中记载的生产规格是3~20个GPBq。20个GBq,也就是540毫居里,一批药就要几个居里,这在乙级场所就是很难操作的。


另外,我们非常熟悉的诺华公司的Lu-177-PSMA-617,已在国内申请进口药注册,也就是在国外进行标记,运到中国使用。它的使用规格是7.4GBq,200毫居;生产规格我不清楚,因为我不知道它的货架期;假设它的货架期只有一个半衰期的话,它的生产规格就要达到14.8个GBq,也就是说,一个病人的生产剂量大概是400毫居里。


大多数放射性药品生产的分装、标记等活动属于“简单操作”。按照我国对乙级场所的定义,执行简单操作,按照日等效操作量计算出的实际最大操作量大概是一个居里。按每个病人的用量分装,一瓶400毫居里,那么乙级场所每天就只能生产两瓶。这两瓶的产量里,至少质检要留一瓶,GMP还要求留样,再留一瓶。这就意味着,乙级场所是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


所以你必须要有一个甲级资质的场所来进行生产。


这就对国内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的研发资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研发项目立项之前,就得先设想一下,临床剂量到底是多少,应该申请一个什么样的场所来做试验。


当然也有比较小的剂量,比如钇-90标记的替伊莫单抗,使用规格只有20-30个毫居里,那么乙级场所应该够用。


但是对于钇-90玻璃微球、177Lu-DOTATATE、177Lu-PSMA-617这样的产品来说,如果要在国内做的话,甲级场所是必需的。


甲级场所有什么要求呢?首先要取得生产场所的所有权,就是说你得有地,盖房子,取得房产证明,然后招聘符合要求的核物理、放射化学、核医学和辐射防护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此外,还要加工生产设备,研发完善相关工艺,国家才有可能发给你甲级资质的《辐射安全许可证》。


当然做研发,不一定非要取得相应场所的《辐射安全许可证》。研发和生产活动是可以外包的,但是目前承接外包的企业较少;如果不外包,还有一个选择,和行业内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合作,例如,和中国同辐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简称九院二所)合作。


目前我们已经取得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包含一个甲级场所,两个乙级场所,一个丙级场所的。但是,我们还要继续增项,做更多的品种。放射性核素的运输资质我们还没拿到,这又需要到交通部门办理。


02

北上广深,

目前没有一家医院介入科有资质使用钇-90微球



上面所说的只是众多资质门槛中的一个,只涉及到研发和生产环节。之后药理、毒理研究、临床研究都需要资质。


放射性药品临床前安全性评价需要GLP资质,同时,这个场所也是需要《辐射安全许可证》的。


目前我们国家只有两个单位能承接这个工作,都是乙级场所,包含了很多核素。在进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工作前,需要确认你要用的核素是否收载在他们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内,剂量是否在范围内?据我了解,医用同位素镥-177的研究是非常热门的,如果现在去排队的话,估计要排到2023年了。


另外就是医院的使用资质问题。钇-90树脂微球已经获批,可是又有多少医院能用呢?目前,国内几个最大的城市,北上广深目前没有一家医院的介入科有资质能够使用钇-90微球。目前全国医院的介入科拿到钇-90微球使用资质的,只有南京、武汉和杭州的几家医院。


为什么这么少呢?因为钇-90微球要在介入科室使用。核医学科是有《辐射安全许可证》的,一般来说,介入科拥有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只能操作射线装置,不能操作非密封放射性药物,现在介入科去办理增项,需要走很多程序。


据我们了解,北京、上海市的生态环保局在核辐射相关资质的颁发上,都是非常谨慎的。


当下,我们一直在帮助医院办理钇-90微球的使用资质,也体会到了我们作为第四方,去协调其他三方办证是很困难的。


除此之外,在评审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难题。比如,有些专家担心灌注装置会泄露,其实,国外用了这么多年并没有因为管路问题导致微球泄露的相关的报道,但是专家仍然坚持这个怀疑,如果泄露了怎么办?是不是会产生液体的放射性废物?是不是要修一个专门的下水道?


如果在介入室这么繁忙的地方修建专用排污管道,要停止造影,做土建施工是很难的,医院收入会受损,而我们做药品研发,可能几年后药品才能上市,如何弥补医院的损失?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所以,我们看到核药市场活跃,前景非常大;但是核医学科和有资质的介入科非常小,我们用到的核素在其辐安证的量又少之又少,这是放射性药物发展的一个瓶颈。


03

北京的一场暴雨

都可能会影响到核素的供应



如果你要开发放射性药物,核素的供应是一个关键。核素从哪里来,我想主要是四个渠道,一是反应堆堆产同位素,第二个是用发生器生产,第三是用加速器生产,当然还可以外购。


国内反应堆都属军工单位,它虽然可以产核素,但是办理核素转出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困难。


我们国家的很多核素目前依靠国外进口。外购虽然简单,但是它的稳定供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疫情以后,我们国内绝大多数城市已经跟国外断航了,即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有通航,但是飞机数量也非常少。


国际安全局势也会影响到核素的供应。乌克兰局势紧张,领空关闭,我已经开始担心我们下个月(3月)的核素怎么运过来了。原有的航线关闭,航空公司重新申请航线又要等多久?是个未知数。


北京一些大型活动,甚至是一场暴雨,都可能会影响短半衰期核素的供应。


如果有志于做一个大型的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生产企业,最好自己掌握核素资源,比如说我们在做钇-90微球,我们就自己建了一条锶钇分离的生产线,今年要做到产业化。


所以在入行的的时候,要想好你的核素从哪里来,核素分离过程的技术资料从哪里来,你不过这个关口,就过不了CDE的审批。如果想用加速器来生产核素,你可能你得好好想想买谁的加速器,取得什么等级的《辐射安全许可证》,还要考虑建一个运营维护团队。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的治疗用核素供应是非常匮乏的,我们在创业过程中,还感受到了国内行业配套不足,给创业者带来的一些困难。


04

门槛虽高,市场广阔



此外,还有人才和资金的门槛。一个初创的放射性药物研发生产企业要聚集核物理、辐射防护、放射化学、药学、医学的人才,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专业门类设置方面,拥有放射性药物学科的院校非常少。


当然资金的门槛也非常高。你如果想做一个治疗用的放射药物,你要算算它的剂量是多少,如果需要甲级场所的资质,需要建房子,买设备,通过验收后做研发。这可能需要几个亿的资金。


放射药物行业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第一个重,体现在资金投入量非常大;第二个,它的设备真的是非常的重,常以几十吨甚至上百吨计。


我们公司对外是非常开放的,大家可以了解我们的平台,用我们的资质做一些实验。


虽然我刚才讲了很多现实当中的困难,但前景仍是备受看好的。特别是单抗药物和免疫疗法的快速发展,给放射性药物的发展带来了很广阔的空间。


2021年印发的《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是国家八部委联合正式发布的一项重量级的红头文件,为医用同位素的供应提供了保障。我们在其中出了一份力,规划里面提到了钇-90的供应问题,我想我们公司在今年的下半年就会在国内实现钇-90的商业化供应,不光供应整个中国,还可以向整个亚太区域输送中国产的钇-90。


前行道路上还有很多的困难,但是光明的前景吸引着我们,一定要克服现有的各种阻力。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国内一定会有几个治疗用的放射性药物上市,带动这个小众行业的发展。


VB思享会

VB思享会关注细分领域的发展未来趋势,通过广邀行业人士,构建分享平台,以思享碰撞促进实际合作。每期“一主题,一载体,一生态



3月下旬我们将在长三角举办「小分子降解剂」线下沙龙,欢迎提前预定观众席位来现场交流。



*封面来源:123rf







专题推荐


IPO进行时  |  IPSC |  核药 | VB思享会 | 小分子降解剂 上游工具









想要联系动脉新医药报道的企业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