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上的糖尿病:信息过载却总是恐惧错过 | 搜信源
在源看板上(kanban.souxinyuan.com)订阅4,000多个优质信源的实时更新,欢迎在电脑端免费注册成为我们的公测用户!搜信源还提供源简报、源倾听、源故事等面向企业与机构的信息收集与分析服务。欢迎访问搜信源官网(souxinyuan.com),或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你的大脑像不像这样?
搜信源创始人/主编@冯欣:
今年第一篇开年稿件,我们公众号的十位作者全体出动,合力创作了《2023年,我们如何可持续地摄取信息,摆脱困境?》。大家各自分享了如何创造适合自己的信息环境、持续获取优质信息的理念和习惯。我写到了想要远离“FOMO”(Fears of Missing Out, 错失恐惧症)——每天面临铺天盖地、突如其来、而且我本该早早就主动掌握的信息时,我感受到的那种失职般的羞愧、焦虑和自我怀疑。
根据数字营销软件公司OptinMonster 2020年的统计研究:
69%的千禧一代人群(23至38岁人群)有FOMO(错失恐惧症)症状,而且他们之中有1/3的人还有意在同龄人中制造FOMO情绪; 家庭年收入在75,000美元(约人民币50万元)以上的人群不但最容易感受到FOMO,而且也最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种感受,并有意引起他人的情绪。
而FOMO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大多数FOMO引发的情绪都是负面的:39%的受访者报告说感到羡慕;30%的人说感到嫉妒;21%的人说感到悲伤或失望。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只有29%的人感到幸福。千禧一代还更善于把羡慕和嫉妒转化为动力,采取行动。
● 25个强大的FOMO数据,让销售量大增(2023)
信源:Optinmonster链接:https://optinmonster.com/fomo-statistics/我更惊讶地读到,原来FOMO也是一种“转化神器”——通过挖掘消费者对错过的恐惧,商家可以创造一种紧迫感,鼓励消费者采取行动。
客户管理软件开发商Hubspot的一项研究发现,使用FOMO营销策略可以将用户打开营销电子邮件的几率提高22%; 旅行公司Expedia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67%的旅行者曾根据FOMO情绪预订过行程; 搜索引擎优化公司Ahrefs的一份报告发现,在产品描述中使用基于FOMO的紧迫性策略可以使转化率增加332%。
● 21个FOMO数据:理解错失恐惧症
信源:Trustpulse
链接:https://trustpulse.com/fomo-statistics/
烂大街的“刚刚”体
又比如,满屏同质化的内容,好像这是天下头等大事:
连续两屏刷到的内容
● 《FOMO和信息过载会损害你的生产力》
作者:Arya Kharisma Surya
信源:领英
链接:https://www.linkedin.com/pulse/fomo-information-overload-can-harm-your-productivity-kharisma-surya/?trk=pulse-article
对此,我深有共鸣 —— 作为搜信源的创始人,我日常大部分工作都与找信息有关。我发现,当我脑海里产生了问题时,我看到的信息往往能形成一种洞察,然后使我产生一种“才思如泉涌”的兴奋,引领我去越探越深;但当我只是被动地用眼睛扫描信息时,我看到的只是一行行灰色的文字,看不出任何意义。所以,要克服FOMO的第一步,可能就是首先去思考:“我为什么要看这条信息?”如果答案是“因为大家都在看”或是“因为算法推给了我”,可能我们就对自己原先的焦虑有了一些答案。
其次,研究表明,我们确实可以通过社会与技术手段双管齐下,用一些比较系统的方法来克服FOMO。英国与卡塔尔的学者在2020年联合展开了一项实验研究,邀请了30位参与者。他们首先给参与者们进行了什么是FOMO、以及如何处理它的教育;然后请参与者进行自我评估,审视自己的FOMO程度;最后再通过焦点小组和日记研究等方法对这些参与者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这些方法被参与者所接受,并帮助他们有效地管理了FOMO。这些参与者还表示,社交媒体中需要有一些技术手段,如自动回复、过滤等,来共同减少FOMO。
● 《对抗FOMO,FOMO-R方法》
信源:期刊《公共健康》(Public Health),2020年第17期https://www.mdpi.com/1660-4601/17/17/6128借鉴以上的思考框架,我开始着手清理自己的信息环境:
第一步:思考“我为什么要看这条信息?”如果只是因为“大家都在看,我不看就落后了”,那我觉得这不是摄入信息的好理由。我践行的办法是,不远离社交媒体,但避免看算法推送的内容,比如,我不看微信视频号,或“大家都在看”。
第二步:评估到底是什么触发了我的“错失恐惧症”。我发现目前每每引发我恐慌的是不知道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AIGC)的前沿发展。那么,我只需要解决这一块内容的信息获取问题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尽知天下事。我计划对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索,然后分享给大家我的实践。
第三步: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增强信息收集与过滤的效率。我们搜信源于今年年初上线了信息聚合工具“源看板”,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帮助普通人、媒体人、研究人员和专业工作者更高效地聚合海量信息,让每个人在自己专属的界面上,随时订阅与追踪我们搜信源团队精选的4,000多个优质信息源。
我作为创始人,自然给自己开了一个专业版权限的账号,可以无限订阅所有我们4,000多个信源的信息实时更新。但我近来发现,源看板更大的妙用是规划自己对不同信息的摄入量,于是我将订阅的看板减少到了15个,大概能分为几类:
社交媒体的热搜榜:微博、抖音、百度、知乎(红色框) —— 我只需要时不时扫一眼,知道当前的热搜话题是什么就可以了,不需要深入了解,更不需要到每个平台上点到话题里去看一看。
中央国家机关:我只关注了“国务院”(蓝色框),因为国务院每天都会汇总发布各部委出台的最新政策信息,我有必要大致了解一下政府每天出台的影响国计民生的政策,但我不再需要关注每个政府部门。
媒体类(黄色框):这是我在个人界面上砍掉的最大一类信源。如今各家媒体发布的内容高度同质化,我个人觉得真的没必要关注那么多。于是我只保留了“正部级新闻单位”(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主流财经新闻媒体”(财新、财联社、第一财经等)两个看板。其他中央媒体、综合性媒体、机关媒体都取关了。
然后就是跟我工作相关的内容如科技互联网、商业咨询、数字营销、人工智能、中国问题研究等领域的一手信源(紫色框)。
最后就是我这个文科生仅存的一点挣扎,试图努力看懂一点点自然科学,于是我选择了《自然》原文推送(绿色框)。
这就是我为自己定制的“信息营养套餐”——主动地决定哪些多吃、哪些闻一闻味道就可以、哪些不喜欢吃但也要努力吃一点,还有哪些同质化的可以完全不吃。
不知道我们的读者中,大家是否也有错失恐惧症呢?也欢迎把你们克服的方法在后台留言告诉我。我也将在信息过载与FOMO这个话题上继续探索与分享。
订阅搜信源邮件推送,让您不再因平台算法而错过优质内容,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订阅!
↓ 查找更多信源 ↓
相关文章
一款超级工具「源看板」上线啦!聚合海量优质信息 | 搜信源研发
我们请生物医药投资大佬给1300篇核心论文打了标签,用AI来发现投资机会 | 搜信源
解放团队的信息收集人力,看看科学家们都在用的源简报是什么?| 搜信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