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唯有纪念,是永恒的墓志铭

三少爷的剑666 剑语诗话 2023-04-28

铭记,不止是纪念离开的人,

还是警醒不再甘于苟且的我们。




昨天是李医生去世三周年纪念日,我所写的纪念文章活了十个小时,最终于昨晚睡觉前,被消失于网络。也好,就当那些文字追随李医生的灵魂而去吧。并不知道哪里触了红线,自觉已经写的很是温和,却依然逃脱不了隐入尘烟的命运。每当文章消失的时候,就有种说不出来的悲哀和失望涌上心头,一言难尽!


凡是纪念李文亮的人们,都对美好的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我们其实是在通过祭奠李文亮高贵的灵魂,来祭奠我们自己内心依然留存的那一点高贵的自己。所以,“李文亮”这个名字已不单单是一个个体,而是一种精神象征。他提醒世人,我们每个人作为向往美好的星星,也许不够明亮,但是仍然拥有希望,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参加姥爷的葬礼,老爷子感染新冠之后,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时节离开我们。家里的亲人,只有他最懂我写字的艰辛和风险。因为他年轻的时候也曾因为写字而遭难。他会和我讲过去的故事,会和我说曾经的厄运,会和我聊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他和他那一代人怎样捱过那些非人的苦难。每次去看望他,他总是笑呵呵地说:“年轻人都不爱听我们这一代的事情了,难得你还耐心听我唠叨。”我喜欢听老一辈讲过去的事情,我还想听,可是以后没人给我讲了……

我和朋友说:“一个生命的消亡就像做梦一样,尤其是自己的亲人朋友或者一个熟人突然永远离开,某个瞬间会有种恍惚感。”除了姥爷,家里人并不支持我写文章。因为姥爷因文遭难的经历就是前车之鉴,而我因为发声曾被约谈的遭遇也令家人担忧。虽然老爷子一辈子是个农民,但他懂我,理解我,他知道让一个喜欢写字的人搁笔是多么煎熬,他也知道让一个热衷表达的人闭嘴是多么痛苦……

自从去年以来,在朋友圈里看到不少朋友失去至爱的亲人,那种痛失亲友的悲伤,我懂。忘却,是真正的死亡。只要我们没有遗忘,有些离开世间的人,就一直活着。唯有纪念,是永恒的墓志铭。因为,不止是纪念离开的人,还是警醒不再甘于苟且的我们。



前几天写了关于少年胡鑫宇之死的文章,今日后台有人留言说:“中国这么大,死个人太正常了。值得全网如此大力度翻炒么?”我感觉这个留言很狭隘,也很冷血。

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底层的孩子上不了机关幼儿园,上不了贵族学校,所以我们的安全感无法保证。别人的不幸就是你我的不幸。谁敢肯定自己的孩子不会是下一个胡鑫宇?谁敢肯定自己不会是下一个悲痛欲绝的胡妈妈?所以,他人的不幸,与我们息息相关。

就像我以前所说:“胡鑫宇”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他们可能是男孩儿,可能是女孩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是母亲的心头肉,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的也许家境优渥,有的也许艰苦贫寒,但在父母眼中,他们都是“最最亲爱的宝贝”。家里的宝贝儿女丢失或者死亡,哪个父母不崩溃?哪个父母不痛苦?人们关注,是为了寻求真相,人们纪念,是为了避免相同的悲剧。

臧克家在诗里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些人就在我们身边,对我们而言却如行尸走肉;有些人离开了我们,对我们而言却仿佛仍在眼前。有些离开的人们之所以被我们铭记,是因为他们的名字或身份,已经牢不可破地嵌入我们的脑海,引导我们思考、反省、质疑,抑或带给我们力量和勇气。


点击阅读往期文章:

我们为什么发声?

苦难,不因节日而消减

俄乌之战 : 一个秘密和奇迹

我们善良,是因为怀有人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