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不要轻易交出你的金钱和自由
文丨张是之
大家好,圣诞节快乐。
虽然我对圣诞节没有太多感觉,但我还是希望想过圣诞节的人能够开心快乐。
昨天小区物业也挨家挨户发了苹果,寓意平平安安,当然也跟平安夜有关。
实际上,一个人想不想过圣诞不重要,是否允许过别人自由地过圣诞,这很重要。
最近几年,每年圣诞节都会有人跳出来指责过洋节,指责文化入侵,我记得我高中大学那会也没这么多事儿啊。
圣诞节本身,到了中国就是一个商业化节日,找个理由让大家花钱罢了。
至少在我有限的观察里,圣诞节和宗教以及文化入侵基本上没啥关系,就图一个氛围和乐呵。
就在昨天的「平安夜」,一个爆款小视频又在到处流传,标题是「12月24日不是平安夜,是长津湖战役胜利73周年的日子。」
尤其是视频画面用的是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底部还特意标注了声音来源也是毛宁。
这让很多人激动不已,认为这是官方发声了,于是纷纷转发表态,与「平安夜」割席,彰显自己的爱国立场。
问题是,真有必要这样吗?
我第一时间也怀疑这个视频有移花接木之嫌,因为外交渠道通常不会做这种发言,但我没有查证。
今天看到微博有个记者 @记者白云怡 简单做了一下查证,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视频就是移花接木,故意制造对立的:
1. 首先,12月24号没有外交部记者会,24号是周日,外交部只有周一到周五工作日才有记者会。
而在12.18日-12.22日的整个一周,主持外交部记者会的都是另一位发言人汪文斌,并不是毛宁。
2. 视频里的这段发言,其实发生在今年4月28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背景是,前一天韩国总统尹锡悦在美国国会发表的一段歪曲长津湖战役的言论,他说美国在那场战役中取得了“奇迹般的成果”。
当时,发言人很严肃地回应了尹的这番言论,并引用了美国时任国务卿艾奇逊的话说,那是“美国历史上路程最长的败退”。
3. 在4月28日的那次问答中,毛宁本人并没有说“12月24日不是‘平安夜’,是长津湖战役胜利73周年的日子”这句话。
一些媒体/机构号/自媒体把上面这句自己的话作为标题,再配上了毛宁半年前谈长津湖战役的画面,并在12月24号当天发。但这样的剪辑手法多少会给一些网友造成“错觉”,好像是外交部发言人24号当天真的说了这么一句话一样,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老胡在这个问题上也发了两条微博,总体上还是很中肯的,老胡的评论区这次也很少有阴阳怪气的,很多人都支持老胡。
但是因为这个表态的立场不够爱国,还是被人骂了,说是立场不够坚定。
不过老胡在退休之后,言论更真实了一些,虽然有些问题还是一贯那样。
但是在某些问题上,老胡的立场并不含糊,对市场和开放的认识,其实是比很多人的认识要好的。
这两件事原本就没有必要扯在一起,这种新形势今年是第一次出现,但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而有的人很擅长通过这种对立挖流量,有的营销号更会玩,同时做两个观点完全对立的号,看似左右互博,实则联合收割。
营销号奔着流量去的,网民们却为了急于表达爱国情绪而上头,有些商场也跟着凑热闹。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爱国饭好恰,流量大还安全。
前段时间有个词出现频率比较高,那就是「松弛感」,很多人觉得中国人缺乏松弛感,很羡慕那些自带松弛感的人。
从小到大就这样的环境,他能松弛吗?到处都是敏感词,浑身都是G点。
我也想松弛一点,写文章更自在一些,但不可能的。
有时候相由心生,我们写在脸上的「紧张感」,背后是有原因的。
不是我不想松弛,是有人见不得别人松弛,有人觉得你舒服他就不舒服。
我喜欢的一位不是奥派,但特别睿智的黑人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他的一句话放在这里特别合适:
那些希望掏空我们的腰包并想驾驭我们的人,发现了一条神奇的公式:怂恿我们嫉妒他人或对他人愤怒,这样,我们就会不断地上交我们的金钱和自由。
学会思考多读书,不要轻易交出你的金钱和自由。
索维尔的书值得一读。
2023年12月25日
——————
题图:Nikolo Balkans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