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展览| 跨越地理与时间的水之物语
目前,浦东美术馆因疫情处于闭馆状态,在此期间,仍有观众持续购买美术馆通票(全年有效,线上持续有售)。在此,MAP特别为支持和厚爱我们的热情观众们准备了小小心意!
购票送礼活动
自2022年3月10日起,
在本次临时闭馆期间
购买美术馆通票的订单,
均有精美好礼相送!
观众们可于开馆后前往美术馆文创商店凭订单兑换相应礼品!
具体活动及礼品详情,请戳以下链接查看:
2022年2月28日,浦东美术馆年度首展《水之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展览由浦东美术馆、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与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会联合举办,主题围绕人类生活核心——水,呈现了共100余件展品。
本期,跟着小编一起,来线上探一探这个2022年度的重磅新展吧!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水之域》共分五个部分:水的景观制造、⽔的日常⽣活、液体想象、神圣领地,水的地理过渡。展览将跨越时间和地理两个维度的展品在同一空间内并置,使其产生对话。其中,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的馆藏覆盖了来自非洲、亚洲、大洋洲和美洲的文物,它们的用途广泛,具有深远的文化和科学意义。而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会所带来的当代艺术作品乍一看与前者在形式、材料、内容等方面截然不同,但在更深的层面上,两者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共同反映了世界各地人们亘古不变的物质与精神追求。
01 水的景观制造
《护身符坠饰》
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所有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走进第一个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西兰毛利人视为护身符的碧玉(pounamu)。这种碧玉与毛利神话中的超自然海洋生物Poutini有关,同时水也赋予了它保佑人们的能力。地位尊崇的男女将其作为饰品佩戴,它们也被供为传家宝,代代相传。
继续走进展厅内,与我们相遇的是一个酷似水族馆鱼缸的展柜。大家又是否能辨认出以下生物的种类呢?
《动物装饰面具》
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所有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展柜中的水生物面具来自20世纪上半叶非洲的尼日利亚,是当地的乔伊人在跳舞时所穿戴的装饰雕塑。伊乔人临水而居,因此对水的信仰十分常见。他们会在特定的时节歌颂这些自然的精灵,以此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
利维尔·勒罗,《吹》
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会所有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在同一个展柜中,两只吹着泡泡的小鱼混入上方的大型鱼群,它们可爱的模样引来每一个驻足者的好奇。这是艺术家奥利维尔·勒罗的作品《吹》。通过将吹制的玻璃气泡连接到浑然天成的鱼嘴孔洞,艺术家让不可见者变得可见。
02 水的日常生活
水作为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对我们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展厅“水的日常生活”便探讨了在不同地区与时代,人们是如何围绕水创造自己的文明与生活。
《儿童雨披》
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所有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在现代之前,人类经常会使用一些奇特的材料制作雨衣,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展览中,一件由海豹肠与皮革制作的儿童雨衣来自20世纪初的美国阿拉斯加,它看似轻薄,却可以完美地实现防水效果。
维克多利亚·沃杰霍斯卡,《瞬间》
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会所有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同样以雨衣作为主题的作品《瞬间》是艺术家维克多利亚·沃杰霍斯卡于2013年作为交换生来到中国杭州时,在一个暴雨夜拍摄的系列肖像作品。在这个组图中,12个男男女女在台风中骑着电动车或自行车,匆忙地穿梭在马路间。
不同材料制成的雨衣,以不同的呈现形式在展厅中形成对比,变相地展现了在一个世纪间,人类纺织技术与材料更迭的惊人进程。
土耳其浴室展柜
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所有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人类一边在与水做抗争,一边也享受着围绕水发展而来的娱乐休闲活动。著名的土耳其浴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水是伊斯兰文明的主要文化元素,土耳其浴室起源于罗马和拜占庭浴场,它是男女社交、聚会和娱乐的活跃场所,在穆斯林的公共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展厅向大家呈现了浴场中人们所穿戴、使用的精美服饰和洗浴用品。
03 液体想象
沿着长长的走廊走向下一个主题展厅“液体想象”,这里向大家展示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以及运用不同媒介创作的艺术家与匠人们以流动的液体为灵感创作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库拉贾水洞的梦》、《马拉瓦的水之梦》
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所有
伊丽萨维塔·科诺瓦洛娃,《旧城》
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会所有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墙上的两幅作品属于澳大利亚原住民绘画。原住民通过线、圆、几何图形等构成画面图案,向我们展现了当地独特的地貌风光。
在原住民绘画的下方、展厅中心地面上,摆放着艺术家伊丽萨维塔·科诺瓦洛娃创作的装置作品《旧城》。这件形似地毯一样的作品是由25000块砖砾拼凑而成,而这些砖块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的汉堡市沿海房屋。
从视觉和色调上看,《旧城》与墙上的原住民绘画非常相似。棕色的砖块让人联想到位于澳大利亚的“乌鲁鲁”-即艾尔斯岩,也是当地原住民心中的圣山。
埃莱娜·穆格,《吹》
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会所有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另外一件吸引人眼球的作品《泪墙》手法与《旧城》类似,也是由物体拼合而成。整件作品由400滴水晶组成,它们固定在白色的墙面上,就像从天而降的瀑布,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作品细节
©️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会
04 神圣领地
水伴随着生命的诞生。在各大洲的信仰中,人们通过对水祈祷,盼望生命的奇迹降临,带来增产和丰收。展厅“神圣领地”中呈现的作品,时间跨越幅度为整个展览之最。
《科西霍神瓮的碎片》
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所有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本次展览中最古老的展品为来自墨西哥瓦哈卡州的赤土陶器《科西霍神瓮的碎片》,可追溯回公元300至900年间。科西霍被当地人称为雨神,并被认为是大地的化身。他利用水为植物发芽提供能量,赋予大地繁茂的场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纪尧姆·巴特,《叶琳娜,第二世界》
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会所有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在同展厅的另一面墙上,放映着艺术家纪尧姆·巴特的影像作品《叶琳娜,第二世界》。画面中间由盐砖堆积成的白色星球“叶琳娜”静静地飘浮在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湖之上。这如梦境般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又柔和的世界。
艺术家在拍摄这段影片时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当时盐湖的雨季还没有到来,无法完成画面中的“镜面”状态。当地的人们为此举办了一场祈雨仪式。神奇的是,在仪式之后天空真的开始下雨,最终为艺术家完成了这个完美的“镜面”。
结合这个故事,《叶琳娜,第二世界》与《科西霍神瓮的碎片》所代表的神祗又产生了微妙而紧密的联系。
05 水的地理过渡
最后一个展厅“水的地理过渡”体现了长久以来人类如何利用水作为航行载体的主题。
《航海图》
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所有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展厅中这件《航海图》看似一件具有几何美感的工艺品,但其实向人们传递着海洋的信息。20世纪时,位于大洋洲密克罗尼西亚的当地人使用木棍、贝壳等材料制作了众多独特的航海图。弯曲的木棍代表海浪的涌动,直线代表洋流,而贝壳代表了一座座独立的岛屿。
《独木舟》
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所有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在科技尚未足够发展的当时,岛屿间的交通主要依靠独木舟,这类航海图便为水手们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同时,独木舟也见证了人类在历史上的地理扩张。
贝诺·毕洛特,《飘》
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会所有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与《航海图》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占据展厅一整面墙的作品《飘》。在这幅抽象地图中,大陆被全部抹去,黑色的箭头代表着洋流。箭头由粘在墙上的沙子组成,沙粒不平整的表面在灯光下反射着静谧的光。沙随风而动,形状极易发生变化,而水又像沙一样,难以捉摸。在水的不稳定和无常性面前,人类往往是渺小的。
纵观整个展览,可以发现水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与水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复杂且密不可分的。在环境问题愈发深刻的今天,通过更加完整地了解自身与水的关系,我们也应该采取更加有水资源意识的生活方式,与这个蓝色星球和谐共生。
看到这里,是不是忍不住想要来现场一睹展品真容?待疫情散去,浦东美术馆等你来!此外,本次闭馆期间购买通票,更有MAP文创商店火热产品赠礼!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选购通票(全年有效,线上持续有售)。
【单次通票购票二维码】
正在展出↓
购票预约详情请戳 ↓
【单次通票】
【指定日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