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国际最佳实践!《全球最佳遗产利用案例集(一)》新书发布会与“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在促进文明互鉴中的作用”学术讲座顺利召开
关注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及时掌握动态信息,了解文信学院最新动态!
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文明,见证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遗产领域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建立文博领域国际人才培养良好模式,由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文博学科、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ICOM-IMREC)主办的会议——“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在促进文明互鉴中的作用”于9月24日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乐乎新楼大学厅顺利召开。
最佳遗产利用组织主席托米斯拉夫·索拉(Tomislav Šola),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湖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段晓明,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黄继忠,ICOM-IMREC主任、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安来顺,湖南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湖南博物院国际交流部主任黄磊,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张遇和资深编辑费明燕,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黄洋以及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师生近5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是《全球最佳遗产利用案例集(一)》的新书发布会,下半场是托米斯拉夫·索拉(Tomislav Šola)教授关于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学术讲座。
新书发布会
新书发布仪式由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王思怡老师主持。
首先,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致辞。他指出,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文明,见证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全球最佳遗产利用案例集》从理论与应用中理解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在变革的时代为更好的推进文化遗产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全球经验。同时,他感谢托米斯拉夫·索拉(Tomislav Šola)主席在上海大学及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与最佳遗产组织合作中做出的协调与贡献,感谢丛书的主编和编委们。并提出期待上海大学与最佳遗产组织后续更深入更全面的合作,也期待未来能够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随后,由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和最佳遗产利用组织主席Tomislav Šola为《全球最佳遗产利用案例集(一)》揭幕。安来顺教授分别向Tomislav Šola主席和黄磊主任赠书。
最佳遗产利用组织主席托米斯拉夫·索拉(Tomislav Šola)对《全球最佳遗产利用案例集(一)》的出版做重要发言。他认为,最佳遗产组织一直致力于促进遗产专业化与可持续发展,为文化遗产领域的发展提供多元视角与经验。此次新书出版将会使得更多人关注到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中国文博领域在最佳遗产组织大会中的积极参与和专业经验的赞同,未来也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合作。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张遇也对新书的编写、出版以及后续的合作做出了详细介绍。他表示,此次合作出版的新书是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文化遗产和博物馆领域的专家学者奉上的诚意之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多年来与湖南博物院、上海大学保持密切合作,积极出版文博领域多种专业书籍。他对此书后续的出版工作充满信心,并表示将集各方力量推动此次合作的持续深入,也期待与最佳遗产组织、上海大学与湖南省博物院有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期间,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黄继忠为段晓明院长颁发兼职教授聘书,希望段晓明院长能够带领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学生获得更加深入的实践经验与认知视角。
湖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段晓明表示,上海大学与湖南省博物院一直有着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双方共同筹划的21世纪国际博物馆基础书系便是双方在开启互鉴对话新局面的一次有益尝试,而最佳遗产组织的加入,是遗产保护利用领域国际化视野的一次大幅提升,必将促进我国遗产保护利用及博物馆多元发展的本土化实践。同时,他表示很荣幸以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的身份更为深入地参与这项事业。
最后,ICOM-IMREC主任安来顺结合自身经历讲到自己与托米斯拉夫·索拉(Tomislav Šola)主席的学术往来与联系,又讲到在与湖南博物院的接触、合作中逐渐促成的21世纪国际博物馆学基础书系,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合作支持下,形成的这一重要项目。他表示希望通过《全球最佳遗产利用案例集》系列书籍的出版让更多人看到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力量。
学术讲座
克罗地亚博物馆学家托米斯拉夫·索拉(Tomislav Šola)以“博物馆的背景与性质”为题(Notes On The Context And Nature Of Museums)做学术讲座,向大家分享他在博物馆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与思辨感悟。
托米斯拉夫·索拉(Tomislav Šola)教授以当前博物馆所处的世界大环境引入关于博物馆性质的思考。首先,他提出当前世界局势不断变化,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了难民、人工智能技术争议、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社会、科技、经济、环境等多方面都面临着困难与挑战。
针对目前的国际局势,索拉教授对博物馆如何应对世界变局进一步展开讨论。他对当前所谓的“博物馆热”现象展开批判性思考与讨论,讲到现在部分博物馆过分追求观众吸引力而遗失了对博物馆自身定位的关注与思考。他提出博物馆应当是能够让人得到真相(Truth)、公平(Social justice)、平等(Equality)、参与(Participation)、包容(Inclusiveness)、自由(Freedom of acting and expression)等等一切向好的元素的地方,是能够提供可持续价值的地方,是以自身专业性质去助力整体社会发展的地方。
进而,索拉教授对“博物馆”本身性质展开了延伸讨论,认为博物馆的目的应当是为了构建和谐生活。他提出“公共记忆”(Public Memory)的概念,阐述承载公共记忆的“遗产机构”(Heritage Institution)的使命,强调博物馆(遗产机构)能够帮助人们将知识(Knowledge)转化为智慧(Wisdom)的作用。
最后,索拉教授表达了对中国经验的赞同,强调中国博物馆会有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他依旧强调了当今世界的动荡与变革,认为博物馆(遗产机构)应当承担起作为承载公共记忆的机构的责任,缓释当前的问题与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繁荣发展。
往期推荐
壹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教师喜获8项国家基金立项
贰
大咖云集!2023信息资源管理高峰论坛在上海大学召开!
叁
勤耕不辍促宣传,精业笃行共成长 | 文信学院融媒体宣传培训沙龙顺利举行
上海大学文信学院融媒体中心
供稿 | ICOM-IMREC
排版 | 苏垚
编审 | 罗可欣 陈宝诗
责编 | 李薪宇